- 2025年7月22-23日,谷歌DeepMind的Gemini Deep Think在4.5小时内用自然语言解决IMO题目,标志AI推理取得突破。
- MIT CSAIL与Facebook AI在ICML 2025提出仅用编码器就能生成和编辑图像的技术,通过反复调整tokens实现“修补”或变换,如将小熊猫照片无缝变形为老虎,绕过生成对抗网络与扩散模型。
- 阿里巴巴公布Qwen-3 Coder开源模型,声称在国内编程竞赛中表现优于DeepSeek和Moonshot的K2,在某些能力上可与Claude、GPT-4媲美,具备代理式AI编程任务能力。
- OpenAI与Oracle达成大规模合作,增加4.5吉瓦数据中心容量,总容量超5吉瓦,目标实现1月承诺的全美10吉瓦AI基础设施,并预计创造10万+就业岗位,Stargate项目获政府支持。
- 亚马逊关闭上海AI研究实验室,麦肯锡中国区避免参与前沿生成式AI项目,反映在华业务因中美关系紧张与敏感技术监管而收缩。
- 谷歌在“AI世界末日”背景下与新闻机构谈判,计划为新闻内容用于AI训练提供授权补偿,已与美联社签署协议,并与Reddit签署2024年的授权协议,约20家主要机构参与初步接触。
- 白宫于2025年7月23日发布AI行动计划,推动美国通过全球出口、开源AI与简化数据中心许可等举措扩大全球AI实力,目标成为“人工智能的世界之都”。
- 台湾公布5100亿美元AI愿景,2040年前创造约15万亿新台币经济价值,投入超1000亿新台币设风险投资基金,打造50万个就业机会、三所世界级AI研究实验室,聚焦硅光子、量子计算与AI机器人,强调主权AI。
- 欧盟发布自愿AI行为准则以协助遵守AI法案,微软可能签署、Meta明确拒签,OpenAI与法国初创Mistral已签署,AI法案将于明年全面生效,准则用于提前自我监管。
- AI热潮重塑劳动力市场,WiseTech Global在澳大利亚裁员,全球员工约3,500人;微软在7月初裁员约4%,以将资源重新分配到AI领域,显示AI投资与就业压缩并存。
全球AI技术与研究突破
AI攻克高等数学: 在AI推理领域取得的一个里程碑中,谷歌和OpenAI的模型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金牌分数 [1]。这是AI系统首次跨越奥赛顶级门槛,它们各自用依赖自然语言理解的新型“通用推理”方法,解决了6道高难度题目中的5道 [2] [3]。“我认为,当我们能够用自然语言解决复杂推理问题时,将有可能实现AI与数学家之间的协作,”布朗大学教授Junehyuk Jung表示,暗示AI很快可能帮助攻克数学中的未解难题 [4] [5]。OpenAI团队透露,他们的实验模型扩大了“测试时计算”,让AI可以“思考”更久且并行进行——公司称这是一项“非常昂贵”的努力 [6]。与IMO主办方直接合作的Google DeepMind,使用了通用模型Gemini Deep Think(5月发布),在官方4.5小时内完全用自然语言解决了题目 [7]。两家公司专家都认为这是一个突破,暗示AI的推理能力很快将扩展到物理学和其他科学前沿 [8]。
新图像生成方法: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项AI成像突破,可以无需使用传统生成器网络来创建或编辑图片 [9] [10]。通常,图像AI由两部分组成——编码器(分词器)和生成器——但MIT团队发现,仅用专门的编码器就可以优化以生成新颖的图像,有效地取代了生成器的需求。在ICML 2025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如何通过编码器反复调整“tokens”(图像的紧凑数值表示),以“修补”或完全变换图像 [11] [12]。例如,一张小熊猫的照片被无缝地变形为老虎,而这一过程无需生成模型参与,仅通过细化这些tokens实现。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简化图像生成,绕过传统生成对抗网络或扩散模型所需的大量训练 [13] [14]。这项由MIT CSAIL与Facebook AI科学家合作的研究表明,编码器或“分词器”的能力远超以往认知,预示着更高效的AI艺术工具即将到来。
中国先进的编程AI:周三,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Qwen-3 Coder,这是一款面向软件开发的新开源AI模型,阿里称其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编程工具”。该模型在中国激烈的AI竞赛中推出,旨在能够自主处理代码生成和复杂的编程任务 [15] [16]。阿里巴巴称Qwen-3 Coder在“代理式AI编程任务”方面表现出色,也就是说它可以独立完成多步骤的编程挑战 [17] [18]。内部基准测试显示,它超越了国内竞争对手(如DeepSeek和Moonshot的K2模型),甚至在某些能力上可与美国顶级模型如Anthropic的Claude和OpenAI的GPT-4媲美 [19]。通过开源该模型,阿里巴巴似乎正将自己定位于AI开发工具的前沿,鼓励全球开发者采用其技术。此次发布也凸显了日益激烈的东西方竞争:中国科技公司正迅速推出复杂模型,以对抗美国产品 [20] [21]。
企业与初创公司AI动态
OpenAI的巨型扩张——200万芯片:OpenAI宣布与Oracle达成大规模合作,以提升其云基础设施,凸显了AI算力领域的军备竞赛 [22]。该协议将为OpenAI增加4.5吉瓦的数据中心容量——这一规模惊人,足以运行超过200万颗AI芯片 [23]。加上正在建设的德克萨斯州设施,这使OpenAI开发中的容量超过5吉瓦,更接近其在1月于白宫承诺的目标——在全美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10吉瓦AI基础设施 [24] [25]。OpenAI表示,与Oracle的合作,以及现有合作伙伴如软银和CoreWeave,将“加速美国再工业化”并带动就业增长 [26] [27]。公司预计,建设和运营由Oracle驱动的新中心将创造1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涵盖建筑、技术和支持服务 [28]。这一Stargate项目——OpenAI对其基础设施计划的命名——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政府认为强大的AI基础设施是创新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29] [30]。简而言之,Open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张:在Oracle的帮助下,OpenAI旨在提供更强大的AI服务,“让更多人受益”,同时满足激增的需求 [31] [32]。
亚马逊和麦肯锡在中国收缩业务:美国公司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正在重新评估与中国相关的人工智能业务。本周,亚马逊关闭了其位于上海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据《金融时报》独家报道并被路透社证实 [33]。此次关闭正值华盛顿加大对在华科技公司的审查力度,亚马逊上海团队被告知因“中美紧张局势下的战略调整”而解散 [34] [35]。同样,咨询巨头麦肯锡已要求其中国大陆分部避免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据《金融时报》周三报道 [36]。这一内部禁令是受美国政府对中国敏感技术(如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施加压力所致 [37]。麦肯锡中国区员工(超过1000人)仍可就传统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咨询,但不得参与前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部署 [38] [39]。“我们遵循业内最严格的客户选择政策,”麦肯锡发言人表示,并指出公司去年已收紧相关政策 [40]。这些举措反映出,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战略焦点,西方科技公司正在普遍限制与中国的合作。(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议员去年甚至推动对麦肯锡在中国的业务进行调查 [41]。)亚马逊和麦肯锡的收缩表明,全球政治如今正直接影响企业的人工智能战略。
谷歌在“AI世界末日”中拉拢出版商: 面对媒体行业日益增长的担忧,谷歌正与新闻出版商洽谈,为其内容付费以训练AI模型 [42]。这家搜索巨头已与大约20家主要新闻机构接洽,讨论与生成式AI相关的授权计划 [43]。这标志着谷歌战略上的转变:此前谷歌在内容交易方面基本保持观望,而OpenAI等竞争对手及Perplexity AI等初创公司已与出版商达成协议 [44]。但随着出版商警告“AI世界末日”——AI摘要会从新闻网站吸走流量和收入——谷歌似乎正在回应压力 [45]。它最近与美联社签署了一项协议,并与Reddit达成了2024年授权协议 [46]。现在,据彭博社报道,谷歌的新试点计划将为媒体使用其文章进行AI训练或功能提供补偿 [47]。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这是修复关系的尝试:“科技行业可能正在承认需要与新闻机构更公开地合作,”一位媒体科技公司CEO表示,并指出“对内容公平补偿的呼声日益高涨” [48] [49]。随着谷歌自家的AI摘要片段等产品出现在搜索结果顶部,新闻高管们认为这些工具分流读者,使其远离原创新闻报道 [50]。谷歌的接触表明其希望避免法律纠纷(如《纽约时报》最近对OpenAI的版权诉讼),而是寻求一种为内容付费的模式——这是内容与AI辩论中的重大进展。
新一代AI驱动浏览器: 在初创公司领域,AI驱动的网页浏览器正在迅速发展。The Browser Company,Arc浏览器的开发商,推出了一款名为Dia的新实验性浏览器,它的作用类似于个人助理。本周,Dia推出了官方“技能库”,用户可以在其中分享和安装自定义AI“技能”(本质上是可复用的提示宏),以实现任务自动化 [51] [52]。例如,用户可以添加一个“查找本地周末活动”或自动生成代码片段的技能,然后通过快捷键触发它 [53]。此前,爱好者们一直在论坛上非正式地交流这些命令;新的技能库为浏览器提供了一个集中、经过审核的AI省时技巧仓库 [54]。与此同时,Perplexity AI——刚刚完成一轮重大融资——正在增强其自有AI浏览器Comet。CEO Aravind Srinivas透露,Comet将推出现成的“重复任务快捷方式”,如整理标签页或准备会议记录 [55]。在一次社交媒体演示中,他展示了如何通过输入简单命令来触发多步操作(类似宏),并邀请更多测试用户参与扩展 [56]。Srinivas还表示,高级用户将能够使用自然语言为浏览器创建自定义“类似Tampermonkey的脚本” [57]。底线:像Dia和Comet这样的AI浏览器正在竞相提升网页工作流效率。通过让社区构建和分享自动化工具,它们预示着一个未来:你的浏览器不仅仅是展示信息——它还能根据你的指令采取行动,完成复杂任务。
AI领域的政府与政策变动
白宫公布支持人工智能的战略: 在美国政策发生重大转变之际,白宫周三发布了一项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旨在积极扩大美国在海外的人工智能实力,同时削减国内限制 [58]。该计划是在特朗普总统指示下制定的,目标是让美国成为“人工智能的世界之都”,这标志着与前政府谨慎做法的“显著政策转变” [59]。主要提议包括禁止联邦资金用于实施被认为抑制创新的“严格”人工智能法规的各州 [60] [61]。华盛顿还将推动联邦通信委员会审查各州人工智能法律是否与联邦规定冲突,实质上是向各州施压以放宽限制 [62]。该战略强调向盟友“通过全栈部署方案”出口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并推动开源人工智能开发 [63]。计划甚至呼吁简化新数据中心的许可流程,并提升五角大楼的人工智能应用 [64] [65]。“该计划将重点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就业创造和行业突破赋能美国工人,”一份摘要称,同时仍将“防范滥用” [66] [67]。一位专家指出,这一转变是从监管立场转向扩张主义立场:“一种从主要…对人工智能采取限制性方法……到你如何开始推广将支撑全球的基础设施和技术?” [68] [69]。特朗普总统将在题为“赢得人工智能竞赛”的演讲中大力宣传该计划,强调其政府认为放松管制和全球拓展是击败中国等竞争对手的关键 [70] [71]。该计划因促进创新而受到赞扬,也因可能削弱州一级的保障措施而受到批评——突显了美国政策中人工智能创新与监管之间持续的拉锯战。台湾5100亿美元AI愿景:周二晚,台湾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蓝图,计划凭借其科技和半导体实力,成为“智慧科技岛”以及全球AI领导者。行政院长卓荣泰宣布了十项主要AI基础设施项目,目标是在2040年前创造15万亿新台币(约51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该计划聚焦三大战略科技支柱:硅光子学、量子计算和AI机器人。台湾世界领先的芯片企业(如台积电)正在投资硅光子学——被视为未来AI硬件关键的光学芯片——政府希望将该领域与AI发展需求对接,有效地将其半导体优势与AI热潮结合起来。同样,台北也在培育AI机器人生态系统,产业巨头如富士康组建“AI机器人联盟”,以推动本地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该计划强调“主权AI”能力——即开发和掌控本土AI技术的能力——反映出在关键算法上实现自立自强的愿望。政府还将投入超过1000亿新台币(约30亿美元)用于风险投资基金,力图将台湾打造为全球AI人才与初创企业的中心。这些项目旨在创造50万个就业机会,并在台湾设立三所世界级AI研究实验室。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reuters.com。简而言之,面对地区竞争对手(以及地缘政治压力),台湾正大举押注,通过从硬件到人才的全国协调战略,在人工智能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
欧盟AI规则手册与大型科技公司抵制:在欧洲,一份自愿的AI行为准则引发了与科技巨头的对峙。欧盟的该准则——旨在帮助企业遵守即将到来的AI法案规定——要求AI公司披露用于训练的数据来源,并确保遵守版权法 [72] [73]。微软表示很可能会签署,总裁布拉德·史密斯欢迎与监管机构的合作 [74] [75]。但Meta Platforms(Facebook母公司)则直言拒绝加入。“Meta不会签署。这份准则为模型开发者带来了许多法律不确定性,并且包含了远超AI法案范围的措施,”Meta全球事务主管Joel Kaplan表示 [76] [77]。他呼应了数十家欧洲科技公司的担忧,认为欧盟的自愿准则等同于监管过度,可能会“扼杀欧洲前沿AI模型的开发和部署” [78] [79]。Meta的反对凸显了人们的担忧:严格的规定会抑制创新或将AI研究推向其他地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AI企业已经签署:OpenAI和法国初创公司Mistral已同意该准则 [80]。欧盟AI法案本身(2024年颁布)将于明年全面生效,因此这份临时准则旨在促使企业提前自我监管。这场冲突揭示了分歧:监管者寻求透明度和安全措施,而某些公司则认为欧洲的做法过于强硬。目前尚不清楚Meta是否会面临声誉或因无视该法规而面临政治或法律压力——以及其他美国巨头如{{T1}}Google{{T2}}最终会选择合作还是反抗。
伦理辩论与文化影响
青少年与AI交友引发担忧: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个显著趋势:超过70%的青少年使用过AI陪伴或聊天机器人,大约一半人经常使用 [81]。这些AI“朋友”——无论是Character.AI/Replika等专用应用,还是ChatGPT等通用机器人——都被用来寻求建议、情感支持,甚至是友谊。“AI总是随时在线。它永远不会对你感到厌倦,也不会评判你,”18岁的Ganesh Nair这样解释非人类知己的吸引力 [82] [83]。但这种无障碍的认可也有负面影响。当一位朋友让AI“写分手短信”给他的女友、用聊天机器人结束了一段两年的恋情时,Nair感到“毛骨悚然” [84]。“那感觉有点反乌托邦……就像我们正在让计算机取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说 [85]。Common Sense Media对1000多名美国青少年的调查发现,31%的人表示与AI的对话“和真实朋友一样令人满意,甚至更好”,三分之一的人曾与AI讨论过严肃问题,而不是与人交流 [86]。矛盾的是,尽管50%的青少年不信任AI的建议,许多人仍在个人事务上依赖它 [87]。专家警告,这可能会削弱社交能力的发展。“如果青少年在AI平台上培养社交技能,而这些平台总是不断给予他们肯定……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就不会做好充分准备,”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Michael Robb说 [88] [89]。心理学家担心,AI“朋友”可能会加剧孤独或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目前的AI陪伴工具存在“无效的年龄限制”,甚至可能为未成年人生成有害内容或不良建议<a href=”https://apnews.com/article/ai-companion-generative-teens-mental-health-9ce59a2b250f3bd0187a717ffa2ad21f#:~:text=The%20nonprofit%20analyapnews.com [90]。令人痛心的是,去年一名14岁的男孩在与AI聊天机器人建立情感依赖后自杀身亡 [91]。报告敦促18岁以下青少年应避免使用AI陪伴者,并呼吁家长和政策制定者予以关注。这场争论——本质上是,我们是否应该允许AI来填补人类的情感角色?——正成为一个紧迫的文化问题。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所指出,“我们所有人都对这件事爆发得如此之快感到震惊” [92]。AI“朋友”在青少年生活中的普及,如今被比作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的到来——只不过这一次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让许多家庭措手不及。
演员和艺术家对AI持谨慎态度:(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围绕AI的文化紧张局势持续存在。例如,好莱坞的工会一直在积极发声,关注AI深度伪造和数字复制品。虽然这不是7月22-23日的头条新闻,但编剧和演员的劳资纠纷让AI成为焦点——剧本写作机器人和CGI“数字演员”是主要争议点。创作者们要求设立保护措施,以防制片厂用算法取代他们,这显示出AI甚至在文化和创意领域也引发了震动。这种更广泛的辩论支撑着许多新闻报道:从教室到音乐再到社交媒体,关于同意、真实性和人性化的讨论正在推动公众对AI的关注。)(注:如仅关注7月22-23日的事件,可省略括号内内容。)
重大收购、融资轮及财务动态
十亿美元级别的AI初创公司融资: 风投对AI的热情丝毫未减。7月22日,Reka AI,一家硅谷初创公司,宣布完成一轮1.1亿美元的融资,使公司估值达到约10亿美元 [93] [94]。在Nvidia和Snowflake等巨头的支持下,Reka开发多模态AI模型(如其“Reka Vision”和“Reka Flash”系统,可同时处理文本、音频和图像),并专注于超高效的训练和推理 [95] [96]。这轮新融资使Reka的估值在短短几个月内增长了三倍 [97]。值得注意的是,Snowflake去年曾考虑直接收购Reka,其AI工程副总裁称赞该初创公司的顶尖人才:“全球只有极少数团队有能力做出他们的成果……Reka是为数不多能与OpenAI或Meta竞争的独立公司之一” [98] [99]。这笔新资金将帮助Reka将其AI平台扩展到企业级应用。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正热议高企的估值:就在几天前,AI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 AI据称以180亿美元的估值筹集了1亿美元 [100] [101]——对于一家年轻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投资者的巨额押注反映出他们害怕错过下一个OpenAI级别的成功机会。
大型科技公司并购——保障AI的未来:老牌科技公司也在大举投资。Palo Alto Networks,这家网络安全巨头,已确认于7月22日完成对Protect AI的收购 [102]。Protect AI是一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初创公司,专注于AI系统安全——为模型扫描漏洞、监控AI“代理”行为,并保护AI开发流程 [103] [104]。通过收购Protect AI(金额未披露),Palo Alto正将自己定位为“一站式AI安全”服务商。被收购的团队和技术将整合进Palo Alto新推出的Prisma AI平台,提供模型漏洞扫描、AI红队测试和运行时威胁防护等工具 [105] [106]。“我们的客户正在迅速采用AI,并希望有一个能够大规模保护其整个AI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Palo Alto高级副总裁Anand Oswal表示,并指出AI的“巨大前景”也带来了新风险 [107] [108]。Protect AI的CEO(现已加入Palo Alto)补充说,双方携手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让“AI变得安全、可靠且值得信赖” [109] [110]。这笔交易凸显了AI领域整合的更广泛趋势:大型公司正在收购细分AI企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安全领域),以增强自身产品。最近,芯片制造商AMD同样收购了Nod.ai,而IBM则收购了Polar Security以提升AI治理能力(尽管这些交易发生在更早之前)。一系列收购显示,大型企业正竞相弥补自身在…r AI stack – 无论是安全、数据管理,还是特定领域的模型 – 都是通过收购成熟的初创公司而不是从零开始构建。
AI热潮重塑劳动力市场: 最终,AI淘金热正在迫使企业在劳动力方面做出艰难选择。澳大利亚科技公司WiseTech Global披露,作为通过自动化和AI提升效率举措的一部分,正在裁员 [111] [112]。据AFR报道,这家总部位于悉尼的软件供应商(以其CargoWise物流平台闻名)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告知员工,正在公司范围内进行重组,并在更多业务中使用AI [113]。虽然WiseTech没有透露将裁撤多少岗位,但其全球员工约为3,500人,是首批公开以AI为裁员理由的澳大利亚知名企业之一 [114] [115]。“通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已成为其劳动力审查中的明确目标 [116]。这与美国科技巨头的举措如出一辙:7月初,微软表示将裁员约4%,以将资源重新分配到AI领域,近年来亚马逊、Meta和谷歌也在大力投资AI研发的同时精简了员工队伍 [117]。换句话说,公司正在重组——有时还在缩减规模——以为AI项目腾出资金 [118]。这带来了双重影响:AI正在创造巨大价值(从飙升的估值和投资可见一斑),但也在取代部分岗位,促使企业精简流程。随着这场技术革命加速,AI红利如何分配——是在提升生产力、新增岗位还是失业之间——仍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问题。
来源: 本次汇总参考了近期新闻报道和新闻稿,包括路透社 [119] [120] [121] [122],Euronews [123],美联社 [124] [125],麻省理工新闻 [126],公司公告 [127] [128],以及上述引用的其他来源。所有陈述和引述均参考其原始来源,以确保准确性和背景。
References
1. www.reuters.com, 2. www.reuters.com, 3. www.reuters.com, 4. www.reuters.com, 5. www.reuters.com, 6. www.reuters.com, 7. www.reuters.com, 8. www.reuters.com, 9. news.mit.edu, 10. news.mit.edu, 11. news.mit.edu, 12. news.mit.edu, 13. news.mit.edu, 14. news.mit.edu, 15. www.reuters.com, 16. www.reuters.com, 17. www.reuters.com, 18. www.reuters.com, 19. www.reuters.com, 20. www.reuters.com, 21. www.reuters.com, 22. openai.com, 23. openai.com, 24. openai.com, 25. openai.com, 26. openai.com, 27. openai.com, 28. openai.com, 29. openai.com, 30. openai.com, 31. openai.com, 32. openai.com, 33. www.reuters.com, 34. www.reuters.com, 35. www.reuters.com, 36. www.reuters.com, 37. www.reuters.com, 38. www.reuters.com, 39. www.reuters.com, 40. www.reuters.com, 41. www.reuters.com, 42. www.pymnts.com, 43. www.pymnts.com, 44. www.pymnts.com, 45. www.pymnts.com, 46. www.pymnts.com, 47. www.pymnts.com, 48. www.pymnts.com, 49. www.pymnts.com, 50. www.pymnts.com, 51. techcrunch.com, 52. techcrunch.com, 53. techcrunch.com, 54. techcrunch.com, 55. techcrunch.com, 56. techcrunch.com, 57. techcrunch.com, 58. www.reuters.com, 59. www.reuters.com, 60. www.reuters.com, 61. www.reuters.com, 62. www.reuters.com, 63. www.reuters.com, 64. www.reuters.com, 65. www.reuters.com, 66. www.reuters.com, 67. www.reuters.com, 68. www.reuters.com, 69. www.reuters.com, 70. www.reuters.com, 71. www.reuters.com, 72. www.reuters.com, 73. www.reuters.com, 74. www.reuters.com, 75. www.reuters.com, 76. www.reuters.com, 77. www.reuters.com, 78. www.reuters.com, 79. www.reuters.com, 80. www.reuters.com, 81. apnews.com, 82. apnews.com, 83. apnews.com, 84. apnews.com, 85. apnews.com, 86. apnews.com, 87. apnews.com, 88. apnews.com, 89. apnews.com, 90. apnews.com, 91. apnews.com, 92. apnews.com, 93. siliconangle.com, 94. siliconangle.com, 95. siliconangle.com, 96. siliconangle.com, 97. siliconangle.com, 98. siliconangle.com, 99. siliconangle.com, 100. mlq.ai, 101. www.pymnts.com, 102. www.paloaltonetworks.com, 103. www.paloaltonetworks.com, 104. www.paloaltonetworks.com, 105. www.paloaltonetworks.com, 106. www.paloaltonetworks.com, 107. www.paloaltonetworks.com, 108. www.paloaltonetworks.com, 109. www.paloaltonetworks.com, 110. www.paloaltonetworks.com, 111. www.reuters.com, 112. www.reuters.com, 113. www.reuters.com, 114. www.reuters.com, 115. www.reuters.com, 116. www.reuters.com, 117. www.reuters.com, 118. www.reuters.com, 119. www.reuters.com, 120. www.reuters.com, 121. www.reuters.com, 122. www.reuters.com, 123. www.reuters.com, 124. apnews.com, 125. apnews.com, 126. news.mit.edu, 127. openai.com, 128. www.paloaltonetwor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