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7 月 2025
 ·  ·  ·  · 
38 mins read

秘密任务、600万用户与SpaceX火箭纪录——揭秘Starlink史诗般的2025年7月

Secret Missions, 6 Million Users, and SpaceX’s Rocket Records – Inside Starlink’s Epic July 2025
  • Starlink在过去一年新增42个国家和市场,新增270万+活跃用户,总活跃用户超过600万,发射了2300多颗卫星并完成100多次星链任务。
  • 7月23日SpaceX与T-Mobile宣布推出卫星直连手机服务,命名为“Direct-to-Cell”/“T-Satellite”,180万用户参与测试,卫星短信超过100万条,上线时高端用户免费,其他用户月费10美元,现有657颗新一代Starlink卫星在轨载荷直连手机部件。
  • 7月9日,印度IN-SPACe向Starlink授予为期5年的商业卫星互联网服务牌照,成为印度第三家获得牌照的卫星运营商,需分配频谱、建设本地网关并证明安全符合要求。
  • 7月18日,猎鹰9号从范登堡发射24颗Starlink卫星进入极地轨道,提升阿拉斯加及高纬度地区覆盖,SpaceX表示年底前再发射400多颗极地卫星以提升容量。
  • 7月15日SpaceX为亚马逊Kuiper卫星星座发射首批卫星,使用猎鹰9号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未来计划部署3200多颗卫星。
  • 7月13日SpaceX执行代号“Commercial GTO-1”的秘密任务,搭载以色列IAI的Dror-1通信卫星,卫星价值2亿美元,同时也是Falcon 9的第500次飞行,Dror-1将为以色列在2040年代前提供独立通信。
  • 7月15日Ax-4任务Grace号载人龙返回地球,Grace号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5:32溅落,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四名私人宇航员返回,Whitson指挥,完成60多项科学实验,Whitson累计太空停留695天。
  • 7月14日NASA确认Crew-11任务将于2025年7月31日由龙飞船Endeavour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约6个月的轮换任务,Endeavour将完成其第六次载人飞行。
  • 星舰在2025年的7、8、9次飞行取得阶段性进展,7、8号实现助推器回收,5月27日第9次飞行达到轨道速度但上级解体,FAA于5月22日扩大危险区并加强碎片缓解,计划夏末进行第10次发射,可能使用新Ship和新Super Heavy。
  • 7月23日东京举行的欧盟-日本峰会宣布推进建立欧盟-日本联合通信卫星网络以降低对Starlink的依赖。

2025年7月Starlink与SpaceX新闻汇总

2025年7月对SpaceX及其Starlink卫星互联网项目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月份。重大服务扩展和监管批准创纪录的发射里程碑和关键测试飞行,SpaceX在多个领域都成为了头条新闻。Starlink的用户数量激增至数百万,并推出了直连手机(Direct-to-Cell)服务,消除了移动信号盲区。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推动了一系列发射——包括一项以色列“智能手机卫星”秘密任务和亚马逊的首次Project Kuiper部署——同时打破了重复使用纪录。与此同时,星舰(Starship)项目在加强监管下逐步接近下一次重大飞行。以下是2025年7月所有重要Starlink与SpaceX新闻的深度汇总,包含专家见解和全球反响。

Starlink服务扩展与监管突破

Starlink的全球影响力持续高速增长。在7月中旬的官方更新中,SpaceX透露Starlink在过去一年新增了42个国家和市场,为全球欠发达地区带来了高速、低延迟的互联网 [1]。该网络的用户数量增加了270万+新活跃用户,总活跃用户数超过600万 [2]——这一惊人的扩张速度反映了Starlink的快速部署。为支持这一增长,SpaceX在过去一年发射了100多次Starlink任务,将2300多颗卫星送入轨道,并加强了地面基础设施和网络容量 [3]。因此,Starlink现在可以提供数百兆比特每秒的下载速度;在美国,约200万用户在高峰时段的下载速度中位数接近200 Mbps,即使是低阶套餐在大多数地区也能提供约100 Mbps下载/20 Mbps上传 [4]。这一表现凸显了SpaceX在不断投资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更多用户上线的需求。

Starlink在7月最具突破性的举措之一是其“直连手机”卫星电话服务的首次亮相,旨在通过让普通手机直接连接卫星,消除移动信号盲区。SpaceX与T-Mobile合作宣布,将在7月23日正式推出卫星直连手机服务,首先支持短信,未来几个月将扩展到语音和数据服务 [5] [6]。该服务由T-Mobile命名为“T-Satellite”,自2月起已进入测试阶段,已有180万用户参与测试,通过卫星短信发送的消息已超过100万条 [7]。服务上线时,T-Mobile的高端用户可免费使用该功能,其他T-Mobile、Verizon或AT&T用户可每月10美元订阅 [8]Starlink的卫星将利用T-Mobile的中频PCS频段直接与普通4G手机通信,用户端无需特殊天线 [9]。SpaceX一直在为这一时刻默默准备——已有657颗新一代Starlink卫星在轨,配备了“直连手机”载荷,本质上成为全球覆盖的太空基站 [10]。早期演示已证明该概念的价值:在新西兰严重洪灾期间,卫星短信帮助传递了紧急信息,验证了Starlink“不再有信号盲区”和“在无移动信号覆盖下也能实现完整应用连接”的承诺,只要在开阔天空下即可实现 [11]

“不再有信号盲区”正是其承诺,SpaceX表示用户在任何能看到天空的地方都能“在无移动信号覆盖下实现完整应用连接” [12]

为了启用这项新服务,SpaceX 也在推动监管机构分配更多频谱。该公司已游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允许其共享目前由 EchoStar 持有的 2 GHz 频段(EchoStar 反对此举),并对 FCC 可能重新分配的更高 C 波段频率表现出兴趣 [13]。这场频谱争夺战正值竞争对手加速追赶之际:AST SpaceMobile 与 AT&T/Verizon 合作,正在开发自己的卫星电话网络(但仍处于早期阶段),而 Verizon 已通过 Skylo 推出了有限的卫星短信服务 [14]行业分析师表示,直连设备的连接方式有望成为行业变革者,有可能让全球偏远社区和灾区实现互联 [15] [16]

Starlink 也在印度取得了一项重大的监管胜利,这得益于多年的努力。7月9日,印度太空监管机构IN-SPACe向 Starlink 授予了为期5年的商业卫星互联网服务牌照,为其进入印度市场扫清了最后障碍 [17] [18]。埃隆·马斯克的公司自2022年以来一直在等待批准,如今 Starlink 成为印度仅有的第三家获得牌照的卫星运营商,与 Bharti 支持的 OneWeb 以及计划中的 Reliance Jio 卫星部门并列 [19]。该牌照附带条件——Starlink 必须获得频谱分配、建设本地网关,并证明其符合安全要求,方可全面推广 [20]。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决定也解决了关于频谱分配的长期争论:马斯克阵营与穆克什·安巴尼的 Jio就卫星频谱应拍卖(电信公司所希望的)还是直接分配争论了数月。最终,政府站在了 Starlink 一边,决定此次直接分配频谱而非拍卖 [21]。印度官员欢迎 Starlink 的进入,认为这将促进农村地区的网络连接,符合政府弥合数字鸿沟的目标。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称此举有助于实现印度的连接愿景,因为 Starlink 计划重点服务最难以覆盖的村庄、学校和应急服务超越光纤网络覆盖范围 [22]。在经历了波折(2021年 Starlink 因监管阻力不得不在印度退款预订)后,这一批准为未来数百万印度人通过 Starlink 卫星接入宽带铺平了道路。

Starlink 发射与卫星部署

7月,SpaceX的高频发射节奏持续进行,多次猎鹰9号任务将新的Starlink卫星送入轨道,扩展了覆盖范围。事实上,SpaceX有望在年底前使Starlink极地轨道卫星数量翻倍7月18日,一枚猎鹰9号火箭从范登堡太空军基地成功将24颗Starlink卫星送入极地轨道,这是加强阿拉斯加等高纬度地区服务的举措之一 [23]。“我们计划仅在2025年底前再向极地轨道发射400多颗卫星,这将使这些地区的网络容量增加一倍以上,”SpaceX发言人表示,强调了公司对全球覆盖的承诺。7月18日的发射于太平洋时间晚上8:52升空,目标正是提升极地市场的连接性 [24]

就在几天前,7月15日,SpaceX完成了一次Starlink双发任务:在数小时内从东西两岸分别发射了Starlink任务。在佛罗里达,一枚猎鹰9号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凌晨2:30发射,将26颗Starlink卫星(Starlink第10-28组)送入轨道 [25]。当天傍晚,在美国西海岸,另一枚猎鹰9号火箭于太平洋夏令时间晚上7:05从雾气弥漫的范登堡基地升空,搭载另外26颗Starlink卫星(Starlink第15-2组)前往轨道 [26]。这次范登堡的发射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是该基地今年的第30次轨道发射,反映出SpaceX在加州发射场的高频率 [27]。两次任务都进展顺利:Starlink卫星组成功部署,经验丰富的一级助推器精准降落在海上无人船上 [28]。如今每次Starlink任务都会为SpaceX的巨型星座再添20–30颗卫星。本周二(7月15日)的发射就为已拥有约7,950颗在轨活跃Starlink卫星的网络再增添了26颗卫星 [29]。(作为参考,FCC已授权SpaceX部署12,000颗Starlink卫星,SpaceX还申请了未来再发射多达30,000颗的许可 [30]。)

2025年7月15日,猎鹰9号一级助推器在完成将26颗Starlink卫星送入轨道后,停靠在无人船“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上。该助推器(编号B1093)成功完成了其第四次飞行,这是SpaceX快速重复使用火箭战略的一部分 [31]

这些星链发射不仅频繁——它们还搭载了比以往更先进的卫星。最近的任务包括最新的Starlink V2 Mini卫星,甚至还有配备蜂窝天线、支持新型手机直连卫星服务的专用“直连手机”型号[32]。例如,五月的一次发射就搭载了V2 Mini和直连手机卫星的混合批次,七月的发射则继续将下一代硬件送入轨道。总的来说,2025年7月通过猎鹰9号共发射了超过105颗星链卫星,大大增强了星链星座的能力。截至7月2日,SpaceX仅在2025年就已通过61次任务发射了1,505颗星链卫星 [33]——此后又有更多卫星升空。这种无与伦比的发射速度意味着SpaceX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时间尺度更新和加密其星座,这在卫星行业中是前所未有的。

每一次成功的任务也进一步验证了SpaceX的重复使用模式。七月的星链发射中,助推器完成了第13、14,甚至15次飞行,然后着陆以备再次使用。这种高频率的重复使用帮助SpaceX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了83次发射,其中大多数是星链任务 [34] [35]。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更多的星链发射带来更多的助推器重复使用,而这又促成了更频繁、更低成本的发射,推动星链的快速扩张。

SpaceX发射里程碑与任务

2025年7月还带来了历史性里程碑以及SpaceX的重要非星链任务:

  • 🚀 第500次Falcon 9发射与重复使用纪录(7月1日): SpaceX以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500次Falcon 9任务 [36]开启了本月。7月1日至2日的夜间Starlink 10-25发射不仅标志着Falcon 9火箭的第500次飞行,还创造了新的助推器重复使用纪录。助推器B1067在本次任务中完成了第29次飞行——这是有史以来任何轨道火箭级的最多飞行次数 [37]——随后成功降落在无人船A Shortfall of Gravitas上。该助推器的履历令人印象深刻:此前28次太空之旅包括四次Dragon任务(两次载人、两次货运)、一次Turksat卫星发射和17批Starlink卫星 [38]。通过这次发射,SpaceX坚定地展示了快速重复使用的可行性;同一火箭级近30次进入太空,在几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本次任务还标志着SpaceX迄今为止的第472次助推器成功回收 [39]。截至7月初,Falcon 9在2025年已飞行83次,有望大幅超过此前的年度发射纪录 [40]。该公司今年第80次发射发生在6月底,当时以创纪录的速度完成了Pad 40的周转,用于午夜Starlink发射 [41]。如此高的发射频率凸显了SpaceX在商业发射领域的主导地位——到年中,2025年已进行85次轨道发射,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发射服务商的总和 [42]
  • 🛰️ Starlink极地发射与阿拉斯加覆盖: 如上所述,7月18日,SpaceX从加利福尼亚发射了24颗Starlink卫星进入极地轨道——旨在提升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极地海域的覆盖 [43]。本次任务开启了Starlink星座新的“极地壳层”。SpaceX官员表示,计划在2025年底前再发射400多颗极地卫星,这将使Starlink在高纬度地区的容量增加一倍以上。随着这些极地Starlink卫星投入使用,阿拉斯加居民和北极探险者可期待服务显著提升。
  • 📡 亚马逊Kuiper星座发射(7月15日): 在一次引人注目的合作中,SpaceX于7月15日为亚马逊的竞争性宽带星座项目Kuiper发射了首批卫星 [44]。这是亚马逊预订的三次Falcon 9任务中的第一次,用于开始部署其Kuiper网络 [45]。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凌晨2:30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将亚马逊的首批量产Kuiper卫星送入近地轨道。(亚马逊此前已于2023年底用Atlas V火箭发射了两颗测试卫星;7月的任务标志着全面部署的开始。)亚马逊——计划在卫星互联网领域与Starlink竞争——使用SpaceX火箭这一事实在业内引发了一些关注。然而,由于亚马逊首选的发射载具(ULA的Vulcan和蓝色起源的New Glenn)仍在准备服役,SpaceX成熟的Falcon 9成为让Kuiper升空的现成解决方案。此次成功发射展示了SpaceX作为主要发射服务商的地位,即使是为竞争对手运载有效载荷。亚马逊计划在未来几年部署3200多颗Kuiper卫星,这些首批卫星将试水与Starlink服务的直接竞争。(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的发射仅比SpaceX当天在范登堡的Starlink任务早了数小时——这提醒我们轨道宽带的天空日益繁忙、需求激增。)
  • 🕵️‍♂️ “秘密”以色列卫星任务(7月13日): 7月13日凌晨,SpaceX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了一场高度保密的猎鹰9号发射,直到升空后才揭晓任务内容。此次任务异常神秘,被隐晦地命名为“Commercial GTO-1”,实际上搭载的是以色列的Dror-1通信卫星,这是一颗价值2亿美元、被誉为“太空中的智能手机”的国家安全通信卫星 [46]。发射于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04进行,助推器(第13次飞行)成功在大西洋的无人船上回收 [47]。此次任务具有多重重要意义。它标志着猎鹰9号火箭第500次成功飞行 [48](这一里程碑与7月初达到的500次发射数据相符)。这也是以色列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电信卫星。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首席执行官Boaz Levy表示:“我们IAI为以色列Dror-1的研制和成功发射感到无比自豪,”他称其为“以色列有史以来最先进的通信卫星”,并且是未来15年“国家战略”资产 [49]。Dror-1的数字载荷和模块化设计将为以色列在2040年代之前提供独立、安全的通信能力 [50]。此次任务的保密性很可能源于其国家安全属性——以色列官员直到卫星进入轨道后才确认其有效载荷。对SpaceX而言,这再次展示了猎鹰9号的多功能性:在Starlink密集发射间隙,成功将高价值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椭圆转移轨道。此次成功进一步巩固了SpaceX在全球国防和情报客户中的可靠性。
  • 👨‍🚀 载人航天最新动态——Ax-4溅落与Crew-11准备: SpaceX的发射计划不仅仅是卫星——7月还运送了人类。7月15日,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安全将Axiom Mission 4(Ax-4)的四名私人宇航员送回地球,圆满结束了他们在国际空间站为期两周的高效驻留 [51]。龙飞船“Grace”号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5:32在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溅落,前一天已与国际空间站脱离 [52]。Ax-4由前NASA宇航员Peggy Whitson指挥(她将自己在太空累计停留时间纪录延长至695天),这次任务成为国际参与的里程碑:其中包括匈牙利、印度和波兰首位访问国际空间站的代表 [53] [54]。因此,7月15日成为布达佩斯、新德里和华沙的自豪日子,这些国家为本国公民从太空归来而庆祝。Ax-4机组在任务期间进行了60多项科学实验,超过以往任何Axiom私人任务,展示了商业宇航员日益增长的作用 [55]。本月晚些时候,关注点转向了NASA和SpaceX的下一次载人轮换飞行(Crew-11)。7月14日,NASA确认Crew-11的目标发射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该任务将搭载四名宇航员乘坐龙飞船Endeavour [56]前往国际空间站。值得注意的是,Endeavour将成为首个执行第六次任务的载人龙飞船,这凸显了SpaceX对载人航天器重复使用理念的延伸 [57]。Crew-11的助推器同样经过飞行验证。本次任务将搭载NASA及国际合作伙伴的宇航员,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国际空间站常规轮换。如果按计划发射,Crew-11将以SpaceX在2025年的第三次载人发射为极其繁忙的7月画上句号,这个月真正涵盖了从商业卫星到载人航天的全领域。

星舰测试:进展受到审视

七月为SpaceX的星舰项目带来了高度期待,公司正为下一次巨型星舰火箭的测试飞行做准备。星舰是SpaceX正在开发的120米高、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这是埃隆·马斯克火星计划和NASA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核心——2025年已进行了一系列快速测试发射。然而,这一路并不平坦。SpaceX今年已三次发射星舰(第7、8、9次飞行,分别在1月、3月和5月),而且每次飞行都更进一步,但最终星舰飞行器都丢失了 [58]

第7次飞行(2025年1月)和第8次飞行(2025年3月)取得了多个里程碑:超级重型助推器首次完成了返回翻转,并被发射塔的机器人“筷子”臂接住,地点在Starbase [59]。这些戏剧性的捕捉——视觉上就像巨型钢制筷子从空中夹住70米高的助推器——标志着火箭回收的历史性首次。不过,这两次飞行的星舰上级都未进入轨道,并在再入尝试中被有意终止。随后是第9次飞行(2025年5月27日),可以说是星舰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测试。在那次任务中,SpaceX重复使用了第7次飞行的助推器,使得第9次飞行成为首次使用复用一级助推器的星舰发射 [60]。助推器最初表现良好,但这次SpaceX没有尝试用发射塔接住;而是计划让助推器溅落。最终它在墨西哥湾上空再入时解体,就在启动着陆点火后不久 [61]。与此同时,星舰上级在第9次飞行中确实进入了太空——事实上,CEO埃隆·马斯克后来透露它达到了轨道速度并持续了约30分钟,随后公司失去了对它的控制 [62] [63]。这表明第9次飞行非常接近实现完整的轨道飞行,这是该项目的重要一步,尽管星舰未能完成完整轨道或在再入中幸存下来。

SpaceX的星舰上级在2025年5月27日的第九次试飞中升空进入太空。此次飞行达到了轨道速度,但由于上级出现问题,SpaceX在发射约30分钟后失去了该飞行器,上级未能存活并完成一次地球轨道飞行 [64] [65]

很明显,Starship 的测试正在取得渐进式进展——助推器回收方法正在被验证,每次发射都收集了宝贵的数据——但这些失败也引来了监管机构和其他国家的更多审查。Starship 测试飞行的爆炸性(每次都以壮观的自毁以确保安全而告终)导致碎片洒落在广阔区域,包括国际水域和领土。最近两次 Starship 事故(1 月和 3 月)产生的碎片落在了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以及加勒比部分地区,这激怒了当地居民,并促使 SpaceX 与当地政府联合展开清理工作 [66]。对此,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已收紧了 Starship 发射许可的管理。5 月 22 日,FAA 仅在扩大指定危险区并与其他政府协调新的碎片缓解计划后,批准 SpaceX 恢复 Starship 飞行(第 9 次飞行) [67] [68]。FAA 表示,他们与英国、墨西哥、巴哈马、特克斯和凯科斯、古巴等 Starship 飞行路径下方的国家“密切联系”,以确保“严格的安全、环境和其他许可要求”得到满足 [69] [70]。具体来说,FAA 大约将 Starship 发射的禁飞空域走廊扩大了一倍,延伸至下游 1,600 海里(覆盖佛罗里达海峡和巴哈马大部分地区) [71]。这个更大的缓冲区基于最新的飞行安全分析,反映了 Starship 巨大的规模和爆炸潜力。FAA 还指出,SpaceX 计划在第 9 次飞行中首次重复使用 Super Heavy 助推器是一个关键因素——重复使用的助推器可能有不同的失效模式——因此需要格外谨慎 [72]

9号飞船最终确实在5月底按照这些新限制条件进行了飞行。随后在6月,10号飞船的准备过程中出现了挫折:6月18日,原计划用于10号飞行的星舰飞行器(具体为其Ship上级)在Starbase的测试台上发生爆炸 [73]。爆炸发生在一次常规推进剂加注和发动机预试验期间,摧毁了该Ship原型。SpaceX迅速查明了可能原因——Ship头部的一个加压氮气罐失效——并着手为下一次发射整合替代的Ship [74]。尽管出现了这个小插曲,埃隆·马斯克依然保持乐观态度。7月14日,马斯克在X(推特)上宣布,SpaceX计划在“大约三周内”进行星舰的下一次测试飞行(10号飞行),目标是夏末 [75]。10号飞行将使用不同的Ship,并且如果之前的Super Heavy助推器损坏严重无法复用,可能还会用上新的助推器。马斯克指出,这将是第10次全尺寸组装的星舰发射,如果8月发射,这将是星舰在2025年的第四次发射 [76]——对于如此规模的飞行器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SpaceX能够在失败中快速迭代——这正是其开发理念的标志。但公司显然面临着尽快取得成功的压力,尤其是因为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正指望星舰的一个版本在未来几年为宇航员提供月球着陆器。全世界(以及监管机构)的目光都聚焦在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SpaceX正为下一次发射尝试做准备。如果星舰10号飞行能够进入轨道并安全返回,这将是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超重型火箭道路上的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成就。与此同时,SpaceX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针对前几次飞行实施了数十项修复措施,并与FAA及国际观察员密切合作,确保安全飞行。正如SpaceX总裁格温·肖特韦尔在最近的更新中打趣道:“这不是一场竞赛;我们会在准备好时发射星舰——而且我们很快就会准备好。”接下来的几周将见证星舰能否真正实现“完美着陆”(无论字面还是比喻意义上),并翻开超重型运载能力新时代的新篇章。

全球反响与竞争升温

SpaceX的成就旋风并未被全球政府和行业参与者忽视。事实上,星链的迅速崛起正在激发一波国际回应——从新合作到技术竞赛演示——其他国家正努力确保自己不会被甩在后面,或对SpaceX的网络产生依赖。

在欧洲和日本,领导人正着手开发他们自己的主权卫星星座。在2025年7月23日于东京举行的一次高调欧盟-日本峰会上,官员们讨论了建立欧盟-日本联合通信卫星网络的计划,以减少对像Starlink这样的美国供应商的依赖。峰会协议草案概述了一项发射大量小型卫星星座的提议,使双方都能拥有独立的安全通信能力。这一举措部分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盟友们看到Starlink的服务在乌克兰冲突期间受美国政策决定影响,因此希望获得一定的自主权。一位欧洲官员将其描述为“通过掌握自己的命运来降低脆弱性”,强调不愿受制于美国系统的愿望。如果欧盟和日本推进该计划,他们的联合星座(将补充欧洲计划中的IRIS²网络)可以为军事和民用提供加密连接,确保即使对Starlink的访问被限制,关键通信仍然可用。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举措可能会引发美国盟友在太空领域合作的新纪元,并凸显了Starlink的主导地位如何促使各方采取战略对策。

欧洲也在推动技术进步。今年七月初,由Eutelsat牵头的一个欧洲财团实现了全球首创:将一部标准5G智能手机直接连接到轨道卫星 [77]。据德国《Tagesschau》报道,此次测试是欧盟IRIS²计划的一部分,并证明了未经改装的手机可以通过卫星获得5G服务(无需地面信号) [78]。这一演示——本质上是欧洲对Starlink直连手机服务的回应——为欧盟将非地面网络与5G集成、扩展到偏远地区的计划增添了可信度,并且挑战了Starlink的市场地位 [79]。这表明,先进的卫星宽带并非SpaceX的专属领域:其他公司也在快速创新。“向NTN与地面5G集成迈出的重要一步,”欧洲工程师如此形容此次突破 [80]。这次成功的测试为欧洲IRIS²星座有望在本十年晚些时候提供卫星5G服务铺平了道路,为太空连接领域注入了更多竞争。

中国也在应对Starlink的挑战。7月11日,国有企业中国电信推出了一套全新的“直连卫星”消费级服务,旨在为中国普通用户带来卫星短信和物联网连接 [81]。在四川的一场发布会上,该公司介绍了三款产品:1)用于用户在无蜂窝信号覆盖区域时的手机直连卫星短信服务,2)为偏远地区车辆提供的车载卫星连接,3)面向工业和户外使用的坚固型手持卫星通信终端 [82]。这些服务利用中国现有的天通地球同步轨道卫星(L波段)以及计划中的低轨道系统,有效地成为中国版Starlink直连手机服务。中国电信一位高管称其为“中国天地一体化通信技术的实用新阶段”,将卫星通信从小众市场带向大众消费市场 [83]。目标用户包括应急救援人员、农村社区、海员和探险旅行者——与Starlink服务的群体大致相同 [84]。这与西方的举措如出一辙,并凸显了一个全球趋势:基于太空的连接正成为主流,各大国都希望拥有自己的能力 [85]。通过利用本国卫星群,中国可以将移动网络覆盖扩展到广阔国土,并确保战略需求下的通信无需依赖外国星座 [86]

所有这些发展都指向一个事实:SpaceX 的领先优势点燃了全球航天界的热情“竞争正在升温,”正如行业观察者经常指出的那样 [87]。传统的发射服务商也在竞相推出新型火箭。今年七月,蓝色起源宣布其下一枚新格伦火箭的 BE-4 发动机已完成制造,这是该重型火箭预计于 2025 年底进行第二次飞行的关键一步 [88]。联合发射联盟(ULA)也在为其“火神”火箭的首次国家安全发射做准备,只待最终认证完成 [89]。新格伦和火神都曾遭遇延误,但它们的进展备受关注。这些运载工具的加入将拓宽重型运载能力,并为市场提供除 SpaceX 之外的更多选择 [90]。对于政府和商业卫星客户来说,拥有多家服务商对于增强韧性和价格竞争至关重要。然而,截至 2025 年中,SpaceX 依然遥遥领先——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85 次轨道发射 [91],并拥有一支经过验证、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军团”。

甚至投资和金融领域也反映出 SpaceX 的影响力。风险投资和公开市场正向太空初创企业大量注资,希望复制 SpaceX 的部分成功。例如,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Firefly Aerospace 于 7 月 12 日提交了 IPO 申请,旨在为其运载火箭和月球着陆器项目的扩展筹集资金 [92]。加州的Varda Space Industries 融资 1.87 亿美元,用于开发其太空制造卫星。这些雄心勃勃的新入局者受到“SpaceX 效应”的鼓舞——即由于 SpaceX 在降低成本和提升可靠性方面取得的突破,太空如今已成为值得投资的高增长市场。

底线: 2025年7月凸显了SpaceX无与伦比的动力——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连锁反应。 Starlink的爆炸性增长(数百万用户、Direct-to-Cell等新服务,以及进入印度等巨大市场)正在改变全球上网方式,同时也促使竞争对手和各国政府做出相应回应。SpaceX的发射部门持续打破纪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部署有效载荷——从秘密间谍卫星到竞争对手的星座——同时还能常规回收火箭。而Starship项目,尽管面临挑战,正逐步接近用全可重复使用的超重型飞船彻底变革太空通行的目标。知名航天分析师表示,SpaceX的进步正在重塑行业预期:轨道发射频率不断攀升,星座规模激增,旧有范式在快速创新面前土崩瓦解。然而,这个七月也表明SpaceX的主导地位并非毫无争议——监管机构要求其承担责任,盟友寻求独立,竞争对手则在动员新技术。

当我们告别2025年7月,有一点是明确的:SpaceX和Starlink已将太空竞赛推向高潮。从最偏远村庄的互联网接入到人类重返月球,他们的行动都处于核心地位。未来几个月,全球都将关注Starship能否成功着陆,Starlink如何应对其巨大的增长(以及数万颗卫星带来的夜空争议),以及从亚马逊到国际联盟的竞争者如何争夺新太空经济的一席之地。但至少目前,SpaceX可以庆祝一个非凡成就与宝贵教训并存的月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太空和电信创新前沿的地位。

来源:

  • SpaceX/Starlink关于网络扩展和性能的官方更新 [93] [94]
  • Broadband Breakfast – T-Mobile与Starlink卫星服务即将上线(Direct-to-Cell详情) [95] [96] [97]
  • TS2 太空新闻 – Starlink 直连手机服务首次亮相(推出和功能摘要) [98] [99]
  • 路透社 – 印度批准 Starlink 商业运营牌照(IN-SPACe 批准) [100] [101]
  • TS2 太空新闻 – Starlink 获准进入印度(牌照条款及政策背景) [102] [103]
  • Spaceflight Now – 发射日志与任务报告(Starlink 于 7 月 8 日、15 日、18 日发射) [104] [105] [106]
  • Space.com – SpaceX 发射 26 颗 Starlink 卫星…(7 月 15 日任务及星座规模详情) [107] [108]
  • Spaceflight Now – SpaceX 发射其第 500 枚 Falcon 9 火箭(第 29 次助推器复用,统计数据) [109] [110]
  • Spaceflight Now – Starlink 10-25 任务(助推器 B1067 第 29 次飞行,第 472 次着陆,2025 年发射的 Starlink 卫星) [111] [112]
  • TS2 Space News – SpaceX 神秘发射…(Falcon 9 第 500 次任务搭载以色列 Dror-1 卫星,IAI 引述) [113] [114]
  • Spaceflight Now – 以色列卫星发射(Dror-1 任务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 [115] [116]
  • Space.com – Ax-4 私人宇航员溅落(Ax-4 任务完成及国际乘组) [117] [118]
  • Spaceflight Now – Crew-11 发射准备(Crew Dragon Endeavour 第 6 次飞行计划) [119]
  • Space.com – 埃隆·马斯克:下一次星舰飞行约在3周后(第10次飞行计划,第9次飞行及测试台爆炸背景) [120] [121]
  • Space.com – SpaceX星舰测试飞行(第7/8次助推器回收,第9次飞行结果) [122] [123]
  • 路透社 – FAA允许星舰进行下一次飞行(扩大危险区,碎片事件后国际协调) [124] [125]
  • 路透社 – 星舰第9次飞行授权(FAA关于满足安全要求的声明) [126] [127]
  • TS2 Space News – 欧洲5G卫星直连突破(Eutelsat/OneWeb 5G手机直连卫星测试) [128] [129]
  • TS2 太空新闻 – 中国电信直连卫星服务(7月11日公告,特色介绍) [130] [131]
  • TS2 太空新闻 – 欧盟-日本计划联合星座(峰会计划减少对星链的依赖) [132] [133]
  • TS2 太空新闻 – 发射行业里程碑(蓝色起源 BE-4、ULA Vulcan、SpaceX 2025 年已完成 85 次发射) [134] [135]
Starlink Mission

References

1. www.starlink.com, 2. www.starlink.com, 3. www.starlink.com, 4. www.starlink.com, 5. broadbandbreakfast.com, 6. broadbandbreakfast.com, 7. broadbandbreakfast.com, 8. broadbandbreakfast.com, 9. broadbandbreakfast.com, 10. broadbandbreakfast.com, 11. ts2.tech, 12. ts2.tech, 13. broadbandbreakfast.com, 14. broadbandbreakfast.com, 15. ts2.tech, 16. ts2.tech, 17. www.reuters.com, 18. www.reuters.com, 19. www.reuters.com, 20. www.reuters.com, 21. www.reuters.com, 22. ts2.tech, 23. spaceflightnow.com, 24. spaceflightnow.com, 25. spaceflightnow.com, 26. www.space.com, 27. spaceflightnow.com, 28. www.space.com, 29. www.space.com, 30. www.space.com, 31. www.space.com, 32. www.nasaspaceflight.com, 33. spaceflightnow.com, 34. spaceflightnow.com, 35. spaceflightnow.com, 36. spaceflightnow.com, 37. spaceflightnow.com, 38. spaceflightnow.com, 39. spaceflightnow.com, 40. spaceflightnow.com, 41. spaceflightnow.com, 42. ts2.tech, 43. spaceflightnow.com, 44. spaceflightnow.com, 45. spaceflightnow.com, 46. ts2.tech, 47. ts2.tech, 48. ts2.tech, 49. ts2.tech, 50. ts2.tech, 51. www.space.com, 52. www.space.com, 53. www.space.com, 54. www.space.com, 55. www.space.com, 56. spaceflightnow.com, 57. spaceflightnow.com, 58. www.space.com, 59. www.space.com, 60. www.space.com, 61. www.space.com, 62. www.space.com, 63. www.space.com, 64. www.space.com, 65. www.space.com, 66. www.reuters.com, 67. www.reuters.com, 68. www.reuters.com, 69. www.reuters.com, 70. www.reuters.com, 71. www.reuters.com, 72. www.reuters.com, 73. www.space.com, 74. www.space.com, 75. www.space.com, 76. www.space.com, 77. ts2.tech, 78. ts2.tech, 79. ts2.tech, 80. ts2.tech, 81. ts2.tech, 82. ts2.tech, 83. ts2.tech, 84. ts2.tech, 85. ts2.tech, 86. ts2.tech, 87. ts2.tech, 88. ts2.tech, 89. ts2.tech, 90. ts2.tech, 91. ts2.tech, 92. ts2.tech, 93. www.starlink.com, 94. www.starlink.com, 95. broadbandbreakfast.com, 96. broadbandbreakfast.com, 97. broadbandbreakfast.com, 98. ts2.tech, 99. ts2.tech, 100. www.reuters.com, 101. www.reuters.com, 102. ts2.tech, 103. ts2.tech, 104. spaceflightnow.com, 105. www.space.com, 106. spaceflightnow.com, 107. www.space.com, 108. www.space.com, 109. spaceflightnow.com, 110. spaceflightnow.com, 111. spaceflightnow.com, 112. spaceflightnow.com, 113. ts2.tech, 114. ts2.tech, 115. ts2.tech, 116. ts2.tech, 117. www.space.com, 118. www.space.com, 119. spaceflightnow.com, 120. www.space.com, 121. www.space.com, 122. www.space.com, 123. www.space.com, 124. www.reuters.com, 125. www.reuters.com, 126. www.reuters.com, 127. www.reuters.com, 128. ts2.tech, 129. ts2.tech, 130. ts2.tech, 131. ts2.tech, 132. ts2.tech, 133. ts2.tech, 134. ts2.tech, 135. ts2.tech

Inside the NSFW AI Revolution: How AI-Generated Porn Is Changing the Game and Courting Controversy
Previous Story

揭秘NSFW AI革命:AI生成色情内容如何改变行业并引发争议

AI’s 48-Hour Whirlwind: Tech Giants Launch Next-Gen Tools as Regulators Strike Back (July 29–30, 2025)
Next Story

AI的48小时风暴:科技巨头推出新一代工具,监管机构强势反击(2025年7月29–30日)

Go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