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6 月 2025
20 mins read

军事与国防中的卫星技术:全球概览

Satellite Technology in Military and Defense: A Global Overview
  • 自冷战时期最早的侦查卫星以来,KH-11等现代侦查/成像卫星在轨道上提供高分辨率地面成像和长期监视。
  • 军事通信卫星(MilSatCom)以地球同步轨道为主,AEHF等系统提供全球加密、抗干扰通信,英国的Skynet与法国的Syracuse也为各自军队提供专用通道。
  • 全球导航系统包括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提供定位与授时信号,GPS制导武器如JDAM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实现米级精确打击。
  • 预警卫星通过DSP与SBIRS在地球同步或高椭圆轨道探测导弹发射的热源,海湾战争(1991)就已实现对伊拉克飞毛腿的早期侦测。
  • SIGINT/ELINT卫星如Orion和Trumpet(NRO项目)及俄罗斯的Liana系统,能截获并定位对手的无线电、雷达和遥测信号。
  • 太空态势感知SSA通过GSSAP等卫星近距离观测其他卫星、编目碎片并提供碰撞预警与潜在威胁检测。
  • 电子战支援方面,天基SIGINT可定位敌方雷达与通信节点,配合干扰或反辐射导弹实施对抗,某些卫星甚至搭载干扰载荷。
  • 太空已成为现代作战的关键领域,卫星在情报、安防通信、导航与精确打击、导弹防御预警、电子战与SSA等方面共同构成作战支柱。
  • 乌克兰战争中,SpaceX Starlink等商用卫星通信显著支持指挥与情报传输,显示卫星通信在战场中的关键作用。
  • 全球卫星数量快速增加,商用星座每年部署上千颗,带来太空拥堵、协作及法规挑战,并促使各国发展反干扰与备份导航等对策。

一颗现代军事卫星环绕地球轨道运行。此类轨道资产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战略工具,常被描述为战争中的“终极制高点”。

军事卫星技术简介

军事卫星是用于国防与安全目的的人造卫星,提供在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1]。自冷战时期最早的侦查卫星以来,基于太空的资产已发展为“无声哨兵”,在情报、通信和精确作战等方面赋予无与伦比的优势 [2]。进入21世纪,军事卫星成为重要的力量倍增器 —— 通过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实时侦察和安全连接,彰显一国军事实力与战略准备度 [3]。这些系统赋予军队战略优势:可在轨道上监视对手、在遥远距离内即时传递命令和数据、以极高精度引导武器,甚至能在导弹发射上升段即刻探测到其发射。实质上,空间已成为关键的作战领域,军方规划者认为轨道资产是战场上保持信息主导与态势感知的关键 [4] [5]。因此,军用太空技术投入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增加,推动了该高地领域的快速创新与国际竞争。

军事卫星的类型

军事卫星有多种类型,每种都针对特定任务而设计。最常见的类别包括侦查(间谍)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预警卫星信号情报(SIGINT/ELINT)卫星 [6]。下文将简述各类型及其作用,并酌情举例说明:

侦查/成像卫星

亦称间谍卫星,专注于自太空进行情报、监视与侦察(ISR)。这类卫星配备强大的光学望远镜、红外传感器或合成孔径雷达(SAR),以高分辨率成像地面活动。侦查卫星能拍摄敌方设施清晰照片、追踪军队动态,甚至运用热成像识别伪装目标 [7]。现代系统如美军KH-11系列或中国遥感星座,从轨道上提供详尽监视,向军情分析人员传送关键数据 [8]。这些卫星的核心功能包括:

  • 获取战场与战略目标的高分辨率光学图像。
  • 开展雷达或热成像扫描,穿透云层或黑夜,揭示隐藏资产。
  • 长期监控导弹试验场、基地及基础设施,跟踪动向与发展。
  • 长期隐蔽监视地缘热点,而不引起目标警觉 [9]

凭借频繁且隐蔽的“太空之眼”,成像卫星可为决策者提供近乎实时的敌方动态图像,极大提升了态势感知与战略策划能力。

通信卫星

军事通信卫星(MilSatCom)是全球武装力量安全远程通信的骨干。它们多部署在轨道(通常为地球同步轨道),在全球范围内为指挥官与作战单元转发语音、数据与视频。这些卫星提供加密、抗干扰的通信链路,保证部队、舰船与飞机跨洲无缝协同 [10] [11]。例如,美军的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系统,能提供抗干扰与抗核打击的全球加固通信 [12]。通信卫星能够实现:

  • 实时指挥与管控,确保命令和情报即使在偏远战区也能可靠传达。
  • 高带宽传送实况视频、传感器数据和态势报告。
  • 为无人系统(如无人机)与网络化平台提供持续性数据链 [13]
  • 通过加密和卫星切换,在面对网络或物理攻击时保证通信韧性。

本质上,它们是“太空中的军事互联网中心”,保障部队互联与协同。英国的Skynet及法国的Syracuse等卫星同样为各自军队提供专用通信通道 [14]

导航(GNSS)卫星

导航卫星为军事行动提供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服务,是精确作战的基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包括GPS(美国)、GLONASS(俄罗斯)、Galileo(欧盟)和北斗(中国),为全球军民提供定位与授时信号。战时,导航卫星支撑着精确兵力调动与制导武器打击。它们让地面部队、飞机与舰船能够知晓自身精准位置,并协同作战。至关重要的是,GPS制导弹药(如JDAM)可利用卫星坐标实现近乎米级精度打击 [15]。现代军事活动依赖这些卫星实现以下目标:

  • 精准制导炸弹、导弹与火炮到指定坐标,实现最大打击效果 [16] [17]
  • 为士兵和车辆在陌生或GPS受限环境中提供导航支持。
  • 协助海军舰船和飞机精确导航及计时,便于联合作战。
  • 为全军加密通信与网络化系统提供时间同步 [18] [19]

如美国的Navstar GPS星座(由太空部队运营)是业界“金标准”,为美军和盟友全天候提供全球定位 [20]。俄罗斯GLONASS与中国北斗则保障本国导航自主权。GNSS信号受干扰或欺骗(如电子干扰、假信号)被视为严峻风险,因为现代精确作战完全依赖卫星导航。

预警卫星

预警卫星专用于探测导弹发射及核爆炸,为国家抵御攻击争取宝贵预警时间。它们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或高椭圆轨道,通过红外传感器探测火箭发射产生的强烈热源,即使在云层或夜间同样有效 [21] [22]。以美军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及其继任者太空基红外系统(SBIRS)为例,全天候扫描全球弹道导弹发射,并能在数秒内向指挥中心发出警报 [23]。主要任务包括:

  • 在点火数秒后侦测洲际或战区弹道导弹发射 [24]
  • 追踪导弹弹道、预测落点,并引导反导拦截器。
  • 向空防与导弹防御部队预警来袭威胁,争取拦截时间 [25]
  • 全球范围内监控核爆炸或异常红外事件(核条约验证或敌对行为监测)。

沙漠风暴行动(1991)为例,美军利用原本用于ICBM的老式DSP卫星,重新用于侦测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为联军提供提前预警 [26]。现代SBIRS系统能更灵敏地发现更暗、射程更短的导弹,并能迅速向防空网络传回目标数据 [27]。这类卫星形成导弹防御的天基层,有效将侦测范围延伸至地面雷达视野以外。

信号情报(SIGINT/ELINT)卫星

信号情报(SIGINT)卫星可截获地球上的通信与雷达电子信号,使军队能自太空窃听敌方网络、定位其辐射源。其下又分为通信情报(COMINT)(聚焦无线电、数据和电话流量)与电子情报(ELINT)(聚焦雷达及武器系统等非通信辐射信号) [28]。SIGINT卫星可截获从军事无线电到防空雷达脉冲等各类信号。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各自运行如GRAB、Magnum(美)及Тselina(苏联)等ELINT卫星专门监视对方雷达与通信 [29] [30]。现代SIGINT卫星可:

  • 窃听军事单位、基地或领导层的无线电与微波通信(COMINT) [31] [32]
  • 定位雷达与防空系统,通过探测其电磁辐射建立对方电子战序列(ELINT) [33]
  • 收集导弹测试或航天器的遥测信号(可称为FISINT),明了对方性能参数 [34]
  • 为电子战及防空压制(SEAD)作战提供定位信息,绘制对方传感器与通信节点网络。

例如,美国的OrionTrumpet系列卫星(NRO项目)被认为能大范围收集外军通信和雷达信号,俄罗斯“Liana”系统(含Lotos、Pion卫星)则重点进行陆海电子情报 [35]。这些轨道“无声哨兵”可获取关键情报,无需冒险让飞行员或地面小组渗透敌后 [36]。不过相关任务多属高度机密,其产出也仅限于专业情报分析使用。

现代战争中的实际应用

军事卫星让战争方式发生了彻底转变,使许多曾被视作幻想的能力成为现实。它们几乎提升了军事行动的方方面面。关键应用包括: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安全通信导航与精确打击导弹防御预警电子战支援;以及太空态势感知。这些能力共同赋予军队更优越的态势掌控、互联与精确作战能力。以下依次阐述:

情报、监视与侦察(ISR)

卫星是现代战争ISR的基础,为指挥官提供增强的态势感知。侦查卫星的实时图像及传感器数据,让军方能直观看到战场细节,快速做出知情决策 [37]。例如,卫星实况可揭示敌军队形及海空兵力动态,使官兵未雨绸缪、掌控主动权。热成像与雷达成像能发现夜间或被伪装单位 [38] [39]。这种持续不间断覆盖极大削弱了敌方隐藏大规模部署的能力。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多种ISR卫星与空中传感器源源不断地将情报传送给指挥中心,使联军能根据敌军实时行动机动 [40]。高分辨率测绘卫星也为任务规划持续更新地貌与目标信息。总之,卫星ISR让战争变为数据主导领域——减少了意外,使军队始终获得战场的“全局图景”。

安全通信与指挥

现代军队需要跨越广阔距离进行指挥、控制与通信(C3),而这正是卫星系统的独特优势。军事卫星提供加密、超视距通信链路,即使在恶劣环境或地面网络遭毁情况下也可用。此点在乌克兰凸显:2022年俄军入侵后,乌军大量倚赖卫星通信(如SpaceX Starlink)支撑指挥,哪怕本地基础设施遭受破坏 [41]。卫星链路让乌克兰指挥员与前线连队实时协同并共享情报(如无人机视频流及目标坐标),尽管俄方持续试图破坏常规通信 [42] [43]。更广义上,加密卫星通信是跨战区作战调度保障——例如美军依赖诸如WGSAEHF等星座,实现总部与全球各级(包括飞机、舰船、陆军)间高速抗干扰通信 [44]。这些基于太空的网络确保命令与数据(如态势报告、传感器流)可跨大陆瞬间互通。哪怕无人机等也仅靠卫星信号完成远距离通信 [45]。可靠秘密的通信,让军方能在全球范围执行协同作战,无惧地理分离或大部分干扰威胁。

导航与精确打击

卫星导航与武器、兵力集成,掀起了精确打击时代。导航卫星(GPS等)提供了制导弹药精准命中的地理位置和时钟。例如伊拉克自由行动(2003)期间,美军投掷数千枚GPS制导JDAM炸弹——每枚几乎都能落在目标4米范围内,这是卫星导航才可实现的精准度 [46]。不仅指导导弹与炸弹,卫星数据还同步其时序、引信,实现多武器协同打击。陆空兵力使用GPS接收器能精准穿越陌生地形、完成合围或定点集合,均在同一参考时间下同步。现代炮兵、火箭系统中,GPS让“智能”弹药修正弹道直击目标而非区域覆盖火力。这样既减少附带损失,也减少弹药花费。此外,各军种还用导航卫星授时信号,保证全军通信网络与电子战系统同步 [47] [48]。事实上,GPS星座已成全球基础设施——其持续、精确授时支撑从加密对讲网到飞行员归航乃至金融等方方面面。但这种依赖带来新风险:对手研发电子干扰器与伪造设备,用以阻断/欺骗GPS信号,因此各军事强国正开发备份系统与反干扰技术应对 [49] [50]

导弹防御与预警

太空资产是战略防御的基石,尤其在导弹预警与防御方面。通过在导弹上升段便探测敌军发射,预警卫星为防御部队争取最大反应时间,无论是避难、发射拦截器,还是实施报复。冷战时期,美苏均认识到其重要性,相继部署红外扫描卫星以监视对方ICBM发射。现今SBIRS(美国)及俄罗斯新一代Tundra卫星,不间断侦测弹道导弹发射的热信号 [51] [52]。一旦侦测到发射,卫星立即向指挥中心及防空部队发送警报。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红外卫星探测到伊拉克飞毛腿发射,为目标区域军队赢得数分钟避险及拦截时间 [53]。现代预警卫星能瞬时区分导弹轨迹,估算落点,引导反导系统(如爱国者、萨德)瞄准天空的正确区域 [54],也便于判断袭击规模。分层防御体系中,天基传感器与地面/舰载雷达及拦截器共同构成综合防护盾。如果没有卫星,仅凭地面雷达会受视距、地球曲率限制,大幅缩短反应时间。因此,预警卫星是威慑核/弹道攻击的关键支点——确保全球任何大规模导弹发射几乎都会被立刻看见 [55]

电子战支援

卫星同样在电子战(EW)领域发挥作用,不仅提供电子情报,还可实施或支援干扰行动。天基SIGINT平台可精确定位敌方雷达与通信节点 [56] [57],便于己方有针对性地实施干扰或攻击。例如侦查卫星发现敌防空雷达网,EW部队即可精准干扰其频段,或配合反辐射导弹予以摧毁。部分军用卫星本身还搭载干扰载荷或高功率发射机,自轨道直接扰乱敌方通信(具体能力通常属于机密)。众所周知,俄、中等国已加快发展针对卫星及卫星信号的对抗系统 [58] [59]。2022年乌克兰战争伊始,俄军网络/电子战成功攻击并干扰了商用Viasat KA-SAT卫星,切断乌军通信,波及欧洲多国 [60] [61]。反观俄、中等国自身也依赖本国卫星导航(如GLONASS、北斗),因而这些信号亦成为对手电子干扰的目标,影响其武器精度与协同 [62] [63]。综上,卫星既为电子战收集情报,也可能直接成为电磁对抗的参与者或目标。

太空态势感知与空间控制

军方现在将太空态势感知(SSA)视为保护太空资产、管控拥塞轨道环境的关键能力。SSA即监测轨道所有目标——包括卫星和碎片——并追踪对本国卫星的潜在威胁。专门军事卫星及地面传感器协同扮演“空中司机与守卫”。美国就运营着GSSAP(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卫星,能近距离观测并拍摄其他卫星,侦测是否存在敌卫星有攻击动作或携带反卫星载荷 [64]。SSA网络还负责收集地面雷达、望远镜数据,编目管理数万碎片。关键任务之一即预警碰撞——随着轨道日益拥挤,这变得格外紧迫。SSA同样包括侦测太空中的敌意行为:比如某卫星突然失灵,SSA数据可帮助判断是碎片撞击还是被敌方干扰所致。SSA本质是“太空交通管制+情报”双重功能。鉴于卫星数量急剧增加(商用星座每年部署上千颗卫星),太空态势感知与国际合作变得极为重要,技术手段(如AI辅助跟踪)和合作机制正快速发展,以确保空间安全 [65] [66]

(以下内容由于篇幅特别长,建议继续翻译可以分批进行,如需全文持续,请回复“继续”;若只需部分章节或需要摘要也请明确告知。)
The True Extent of US Spy Satellite Capability

References

1. en.wikipedia.org, 2. www.aerospacedefensereview.com, 3. www.aerospacedefensereview.com, 4. www.aerospacedefensereview.com, 5. www.af.mil, 6. en.wikipedia.org, 7. www.nsin.us, 8. www.nsin.us, 9. www.nsin.us, 10. www.nsin.us, 11. www.nsin.us, 12. www.nsin.us, 13. www.nsin.us, 14. spacenews.com, 15. www.af.mil, 16. www.nsin.us, 17. www.nsin.us, 18. www.nsin.us, 19. www.nsin.us, 20. www.nsin.us, 21. www.nsin.us, 22. www.nsin.us, 23. www.nsin.us, 24. www.nsin.us, 25. www.nsin.us, 26. www.af.mil, 27. www.af.mil, 28. newspaceeconomy.ca, 29. newspaceeconomy.ca, 30. newspaceeconomy.ca, 31. newspaceeconomy.ca, 32. newspaceeconomy.ca, 33. newspaceeconomy.ca, 34. newspaceeconomy.ca, 35. www.nsin.us, 36. newspaceeconomy.ca, 37. www.nsin.us, 38. www.nsin.us, 39. www.nsin.us, 40. www.af.mil, 41. www.atlanticcouncil.org, 42. www.atlanticcouncil.org, 43. www.atlanticcouncil.org, 44. www.nsin.us, 45. www.nsin.us, 46. www.af.mil, 47. www.nsin.us, 48. www.nsin.us, 49. www.bbc.com, 50. www.bbc.com, 51. www.nsin.us, 52. www.nsin.us, 53. www.af.mil, 54. www.nsin.us, 55. www.nsin.us, 56. newspaceeconomy.ca, 57. newspaceeconomy.ca, 58. www.nsin.us, 59. www.bbc.com, 60. cyberscoop.com, 61. cyberscoop.com, 62. www.bbc.com, 63. www.bbc.com, 64. www.aerospacedefensereview.com, 65. www.aerospacedefensereview.com, 66. www.aerospacedefensereview.com

Global Drone Industry: 2025 Market Report
Previous Story

全球无人机行业:2025年市场报告

State of Internet Access in Albania: From Fiber Optics to Satellite Signals
Next Story

阿尔巴尼亚互联网接入现状:从光纤到卫星信号

Go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