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8 月 2025
95 mins read

旗舰对决2025:一加13 Pro对比小米15 Pro对比真我GT7 Pro

Flagship Face-Off 2025: OnePlus 13 Pro vs Xiaomi 15 Pro vs Realme GT7 Pro
  • OnePlus 13 Pro 搭载哈苏调校的三摄系统,主摄为5000万像素LYT-808(1/1.4英寸、1.12µm、f/1.6、OIS),另有超广角与TriPrism长焦各5000万像素,最高支持120×数码变焦以及8K30/4K60 Dolby Vision视频录制。
  • OnePlus 13 Pro为首批同时具备IP68与IP69防护的OnePlus手机,厚8.5毫米、重约210克,前玻璃采用Ceramic Guard并支持磁吸无线充电(Qi2)。
  • 显示方面,OnePlus 13 Pro配6.82英寸LTPO 4.1 AMOLED屏,分辨率3168×1440,1–120Hz自适应刷新、峰值亮度4500尼特、10位色深、DC调光2160Hz PWM,并通过TÜV护眼认证与Aqua Touch 2.0技术。
  • 小米15 Pro搭载徕卡调校的三摄,主摄为5000万像素Light Fusion 900(OV50系列,1/1.3英寸、f/1.4、OIS),超广角同样5000万像素,长焦为约5×光学变焦的潜望式镜头,并提供徕卡真实/徕卡生动色彩和8K/4K Dolby Vision视频。
  • 小米15 Pro屏幕为6.73英寸LTPO 2.0 OLED,分辨率3200×1440、峰值亮度3200尼特,具备12位色深、Dolby Vision与HDR10+,屏下超声波指纹、Dragon Glass 2.0,1–120Hz自适应刷新。
  • Realme GT7 Pro采用6.78英寸2K AMOLED,LTPO自适应144Hz,峰值亮度约6500尼特、常态约1800尼特,4608Hz PWM调光、2600Hz触控采样,配8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约5×光学变焦、直屏设计。
  • 三款均采用骁龙8 Gen 4 Elite处理器,2+6核心架构,最高4.32GHz主核、约3.5GHz大核,Adreno 830 GPU、3nm工艺,并具硬件光追等特性,初期跑分单核约3200、多核超10000分。
  • 存储/内存方面,OnePlus 13 Pro提供12GB/16GB LPDDR5X与最高512GB UFS4.0, Xiaomi 15 Pro在中国版最高1TB存储(全球版最高512GB),Realme GT7 Pro普遍配16GB RAM并在部分地区可选1TB存储。
  • 软件与生态,OnePlus 13 Pro为OxygenOS 15(基于Android 15)并引入Gemini AI、AI去模糊等功能,承诺4次系统更新与5年安全补丁;小米15 Pro採用HyperOS 2.0(Android 15),强调轻量和生态深度整合,提供5年安全更新与至少5次Android大版本升级;Realme GT7 Pro搭载Realme UI 5(基于Android 15/14),具GT模式、AI场景与3年Android升级、4年安全补丁。
  • 上市与定价方面,OnePlus 13 Pro全球于2025年1月7日发布,起价$749(12+256)或$849(16+512),欧洲约€899,印度约₹65,000;小米15 Pro中国首发于2024年10月,全球在MWC 2025上市,欧洲约€999,中国价¥5499(12+256),印度约₹54,999;Realme GT7 Pro于2024年11月4日在中国发布,全球12月开售,价格约$660–$700(16+256),欧洲约€699–€899。

设计与制造

OnePlus 13 Pro: OnePlus大胆采用了全新设计,选用高端材质。它配备铝合金中框,并提供多种独特外观——Midnight Ocean(超细纤维素皮)和Arctic Dawn(丝滑磨砂玻璃)等 [1] [2]。摄像头模组现在是一个独立的圆形岛屿,居中于背部,内置哈苏品牌三摄系统(后文详述)。尽管内置大容量电池,OnePlus 13 Pro依然保持了约8.5毫米的纤薄机身和约210克的重量 [3]。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是首款同时获得双IP等级(IP68和IP69)的OnePlus手机,具备防尘/防水能力 [4],意味着它能承受浸水甚至高压水流冲击。OnePlus还保留了标志性的三段式静音键,便于快速切换音效模式 [5]。总体而言,13 Pro的设计在耐用性与奢华感之间取得了平衡——从坚固的Ceramic Guard前玻璃到几乎无边框6.82英寸显示屏的细腻曲线 ts2.tech ts2.tech

小米15 Pro:小米的旗舰机型展现出精致、现代的美学风格,并带有徕卡灵感的设计元素。它采用了纤薄金属中框(航空级铝材)和大猩猩/龙迹类玻璃(联合开发为“龙晶玻璃2.0”)以提供保护 ts2.tech [6]6.73英寸屏幕配备了微曲面边缘——温和的3D曲率,带来近乎无边框的视觉效果,同时避免了极端的“瀑布屏”侧面 ts2.tech。小米实现了超窄边框(约1.5mm)环绕显示屏,使正面观感极具沉浸感 ts2.tech ts2.tech。背部设计采用了大型圆形摄像头模组,居中于顶部——致敬经典相机镜头,并突出内部的徕卡影像系统 ts2.tech。做工品质一流:15 Pro具备IP68级防尘防水,可在1.5米水下浸泡 ts2.tech,小米还提供钛合金机身等特别版,甚至还有镶钻限量版,满足喜欢奢华的用户 [7] [8]。厚度约8.08毫米,重量约213克,手感扎实且适中 ts2.tech。细节方面配备了哈曼卡顿调音立体声扬声器和X轴线性马达,完善了其高端质感 ts2.tech ts2.tech。总的来说,小米15 Pro的设计是时尚且“徕卡风格”——低调的配色(黑色、白色、柔和的绿色等),注重对称性,呈现出专业相机般的气质。

Realme GT7 Pro: Realme 采取了更具运动感的设计风格,与其“GT”(Grand Tourer)的名字相得益彰。GT7 Pro 拥有大胆的外观设计,并提供如阿斯顿·马丁赛车绿特别版(向超级跑车美学致敬) [9]。其机身同样采用金属中框和玻璃背板,不过 Realme 还展示了更具异域风格的材料——例如某概念机型采用了“石墨烯玻璃纤维融合”背板 [10]。该手机体积较大,以容纳其超大电池(详见下文),厚度大约9 毫米,重量超过220 克(Realme 尚未公布确切数据)。与 OnePlus 和小米不同,GT7 Pro没有官方 IP68 防护等级——Realme 通常为降低成本而放弃完全防水,但其防泼溅能力(IP54)已属不错。正面配备一块6.78 英寸显示屏,边框极窄,仅 1.3 毫米 [11],且为平面设计(适合游戏玩家)。Realme 甚至在屏下集成了超声波指纹识别器 [12]——与更高价位手机的技术看齐。后置摄像头为矩形模组,周围环绕碳纤维风格,营造赛车氛围。总体而言,GT7 Pro 的设计张扬且注重性能:虽然缺乏陶瓷或皮革的精致感,但凭借赛车主题版本、部分机型的 RGB 灯效,以及为速度和续航而生的大体型,依然极具辨识度。

显示屏

OnePlus 13 Pro: OnePlus 通过一块全天候“ProXDR” AMOLED显示屏提升了标准。这是一块6.82英寸LTPO 4.1面板,具备QHD+分辨率(3168×1440,约510 ppi)和自适应1–120Hz刷新率 [13] [14]。这块屏幕获得了DisplayMate A++评级,并打破了20多项纪录,显示出顶级的色彩准确度和HDR表现 [15] [16]。其中一个亮点参数是其峰值亮度:HDR高光下高达4500尼特 [17]。实际使用中,OnePlus 13 Pro在最强烈的阳光下依然清晰可见 [18]。AMOLED支持10位色深和所有主流HDR格式(HDR10+、Dolby Vision等),带来丰富视觉体验 [19] [20]。OnePlus还特别注重护眼——显示屏采用DC调光和2160Hz高频PWM,在低亮度下减少闪烁和眼睛疲劳 [21] [22]。甚至还获得了TÜV莱茵护眼4.0认证,具备低蓝光、低闪烁表现 [23]。另一个独特优势是Aqua Touch 2.0,即使手指湿润或戴手套也能响应触控 [24]。简而言之,OnePlus的显示屏带来丝滑的120Hz视觉体验和极致亮度,同时不牺牲舒适性——这是一块真正的旗舰屏幕,既鲜艳智能

小米 15 Pro:小米的屏幕略小,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15 Pro 配备了一块6.73 英寸四曲面 AMOLED(由 TCL 华星光电制造),分辨率为 3200×1440(521 ppi) [25] ts2.tech。这是一块 LTPO 2.0 屏幕,刷新率可在 1Hz 到 120Hz 之间平滑切换,实现自适应刷新,兼顾省电与超流畅动态效果 ts2.tech ts2.tech。小米对这块屏幕进行了精确校准:其峰值亮度可达 3200 尼特——在 2024/2025 年所有手机中名列前茅 ts2.tech ts2.tech。这意味着 HDR 内容更加鲜明,户外可视性极佳(小米称全屏亮度同样出色)。该屏幕支持Dolby Vision、HDR10+,并具备 12 位色深,能呈现 680 亿种色彩(小米以采用 12 位面板、色彩过渡更丰富而著称 [26])。一项显著升级是超声波指纹识别器位于屏下 [27]——速度更快,湿手也能解锁,比光学传感器更进一步。15 Pro 的屏幕因色彩准确、曲率极小(避免边缘失真)而获赞 ts2.tech。同时支持 DC 调光,降低低亮度下的 PWM 闪烁。所有这些都由小米的“龙晶玻璃”保护,据称其耐用性极高(内部测试比普通大猩猩玻璃强 10 倍) [28]。总之,小米带来了出色的屏幕:高分辨率、极致亮度、自适应刷新,以及 Dolby Vision 等高端特性——TechRadar 和 DXOMark 都称赞其可读性和视觉冲击力 <a href=”https://ts2.tech/en/flagship-showdown-2025-iphone-16-plus-vs-xiaomi-15-pro-vs-oppo-find-x8-pro/#:~:text=maybe%20not%20hitting%20Xiaomits2.tech ts2.tech.

Realme GT7 Pro:Realme 全力宣传 GT7 Pro 的屏幕是一块游戏和媒体强者。它大约是一块6.78 英寸 AMOLED,拥有锐利的 2K 分辨率(1440p)——在像素密度上与旗舰机型持平 [29]。有趣的是,Realme 在 Pro 版上采用了120Hz LTPO面板(实现自适应流畅度),而标准版 GT7 则使用 1.5K 分辨率的 144Hz 直屏 [30]。GT7 Pro 屏幕的最大亮点是惊人的亮度数据:实验室条件下峰值高达 6,500 尼特 [31]。(实际使用中会更低——大约 1800–2000 尼特的持续亮度——但这也说明这块屏幕在 HDR 或阳光下可以非常亮。)Realme 还宣称这是 2024 年“最先进的 LTPO 屏幕”,并具备行业领先的护眼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它配备了创纪录的4,608Hz PWM 调光——极高的频率几乎消除了可见的闪烁 [32] [33]。这与 DC 调光结合,即使在长时间游戏时也能确保敏感人群无闪烁观看体验。触控采样率高达2600Hz(!) [34],意味着触控输入响应极快,非常适合竞技玩家。Realme 称该屏幕即使在手湿或戴手套时(类似 OnePlus 的 Aqua Touch)也能保持灵敏 [35] [36]。GT7 Pro 的屏幕还拥有超窄 1.3mm 边框,并采用直屏设计以实现边到边的显示效果 [37]。支持 HDR10+ 和 1440Hz 高频-频率 VRR 模式用于游戏,这块面板显然侧重于性能。评测者指出它色彩鲜艳且响应迅速,不过开箱即用时的色彩准确度可能不如 OnePlus/Xiaomi。尽管如此,就参数而言——亮度、响应速度和护眼技术——GT7 Pro 的屏幕在同级中表现突出,旨在满足游戏玩家和追剧用户的需求。

性能

三款手机均搭载高通最新旗舰——骁龙8 Gen 4,官方命名为骁龙8 “Elite”芯片组。这款3nm SoC实现了重大飞跃,引入了自研的Oryon CPU核心和全新的GPU设计。值得注意的是,8 Elite采用了非常规的2+6核心架构——两颗主性能核心,主频高达4.32GHz,六颗大核心主频约3.5GHz,且完全没有“小”核心 [38] [39]。这种设计类似于苹果的做法,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提升:高通宣称CPU速度提升约45%(单核和多核),图形性能提升约40%,相较于上一代骁龙8 Gen 3 [40] [41]。早期跑分也证实了这一点——Geekbench成绩(单核约3200/多核超10000)甚至在多核上超过了苹果A18 [42]。Adreno 830 GPU支持硬件光线追踪和“切片”架构,实现更精细的功耗控制 [43],让这些手机具备真正主机级的游戏性能。

三款手机的区别主要在于散热管理和内存配置:

  • OnePlus 13 Pro: 配备了 12GB 或 16GB 的 LPDDR5X 内存,以及最高 512GB 的 UFS 4.0 存储 [44],OnePlus 13 Pro 是一台多任务处理的猛兽。OnePlus 为其配备了 “双极冷速”VC均热板散热系统——这是他们有史以来最大的VC,采用双层石墨系统来散热 [45]。实际使用中,13 Pro 表现出色。它轻松应对高负载游戏和应用;Notebookcheck 的测试显示,OnePlus 在 3D 压力测试中有约 92% 的稳定性——这是一个很强的成绩 [46] [47]。该手机运行 OxygenOS 15(基于 Android 15),系统调校非常流畅。OnePlus 甚至在芯片层面集成了 AI 处理功能——例如基于 AI 的帧插值,可在游戏中实现 120fps 的低延迟体验 [48] [49]。日常使用中,OnePlus 13 Pro 感觉 极其快速流畅,常规使用几乎没有出现热降频现象。它也是首批利用 Android 15“Gemini”AI 的手机之一,提升了本地智能功能。OnePlus 的优化和相对轻量的 UI 让骁龙 8 Elite 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此外,13 Pro 支持 类似 MagSafe 的磁吸无线配件,这也暗示了其搭载了高通最新的连接套件(详见生态系统部分)。总的来说,OnePlus 带来了 极致速度与强劲散热,非常适合高端用户。
  • 小米 15 Pro:小米的性能调校一直广受好评。15 Pro 配备了12GB/16GB LPDDR5X 内存,在中国最高可选1TB存储(全球版最高为 512GB) [50] [51]。小米实际上是首发8 Gen Elite 的厂商——它曾有一个短暂的独占发布窗口 ts2.tech——并且显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15 Pro 采用了先进的散热系统(大型均热板加上小米的热控 AI)。因此,持续性能表现极佳:在压力测试中,15 Pro“性能没有接近腰斩”,不像一些竞品,并且在相同负载下有时功耗仅为其他旗舰的一半 ts2.tech ts2.tech。Notebookcheck 认为其散热管理“非常出色”,即使在极限负载下也只有适度降频 ts2.tech。早期跑分显示小米 15 Pro 位居安卓榜首,且其多核 CPU 得分甚至略超苹果 A18 Pro——对高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ts2.tech。重要的是,小米对HyperOS 2(其基于 Android 15 的系统)进行了优化,使其比旧版 MIUI 更精简、更快,进一步提升了响应速度 ts2.tech ts2.tech。在大型游戏中,Adreno 830 加上小米的散热系统让帧率保持高位且温度受控——测试者记录到初期波动后性能稳定,极限测试下机身表面温度峰值约为 45°C [52] [53]。小米还包括s AI 增强功能:例如,基于 AI 的性能调优能够学习使用模式,以及小米 X 轴协处理器高效处理后台任务。总体而言,小米 15 Pro 提供了强悍的性能冷静的效率 ts2.tech。这是一款可以轻松应对任何任务的手机——无论是 4K 视频编辑还是模拟主机游戏——都能游刃有余,使其成为2024 年表现最出色的手机之一,据专家称 ts2.tech
  • Realme GT7 Pro: Realme 的设备在核心芯片上与其他品牌持平(搭载 Snapdragon 8 Elite,配备 16GB RAM,部分地区最高可选 1TB 存储 [54]),但其策略更为激进。GT7 Pro 曾被雄心勃勃地宣传为可能是全球首款上市的 SD8 Elite 手机 [55],但为了抢先发布,早期软件并未完全优化。最初,评测者发现 GT7 Pro 将芯片压榨得过猛——事实上,Android Authority 报道称该手机会因温度警告而过热,甚至强制关闭压力测试应用(温度高达约 46°C) [56] [57]。Realme 随即发布了软件更新进行调整 [58],补丁后手机可以完成高强度测试,尽管在极限 GPU 负载下依然较热(约 45°C) [59] [60]。Realme 采用了“3D 双重散热”均热板和石墨层,这有助于在 20 分钟压力循环中维持约 65–70% 的稳定性——表现不错,但略逊于小米出色的持续性能 [61] [62]。不过在日常使用中,这些差异并不明显:GT7 Pro 极其迅速。应用瞬间启动,得益于 Realme UI 优化(如高性能 GT 模式),支持的游戏可流畅运行在 120fps。该机的短板可能是长时间极限游戏(比如 60fps 超高画质持续一小时),此时可能比另外两款更早降频或机身更热。一个独特之处:据称 Realme 进行了跑分识别——在已知应用中给出最高分数,但在未知应用中降低性能 [63]。这种“优化”是在伪装 Geekbench 测试时被发现的,分数低约 50%,表明 Realme 有选择性地仅对基准测试进行涡轮加速 [64] [65]。这在行业中并不少见,但值得注意。在连接方面,GT7 Pro 配备了最新的 Wi-Fi 7 和蓝牙 5.4(所有 SD8 Elite 手机都配备),并支持双 5G SIM 卡和广泛的频段。总的来说,Realme GT7 Pro 提供了 狂暴速度,可以满足任何重度用户或游戏玩家的需求,但它让芯片运行得更接近极限。经过更新后,现在已经很稳定,但牺牲了一些能效——本质上是优先考虑 峰值性能(以及“首款 8 Elite 手机”的炫耀资本),而不是绝对的散热精细度。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它依然是顶级性能选手,能轻松应对你抛出的任何任务——只是在高负载下会稍微热一点。

相机设置

一加 13 Pro: 一加与哈苏合作已是第三年,13 Pro 配备了多功能的三摄 5000 万像素系统。主摄采用了5000 万像素索尼 LYT-808 传感器(1/1.4 英寸尺寸),配备 OIS 光学防抖和明亮的 f/1.6 镜头 [66] [67]。该传感器拥有相对较大的 1.12µm 像素(像素合并前),与一加 12 上的旗舰传感器相同,以出色的动态范围和低光表现著称 [68]。图像质量经过哈苏色彩科学调校——呈现自然色彩和平衡对比度。一加引入了如“Clear Burst”模式,实现零快门延迟连拍,以及“Dual Exposure”融合,用于创意长曝光拍摄 [69] [70]。超广角相机同样为 5000 万像素(三星 JN5,1/2.76 英寸),拥有 115º 视场角和自动对焦,因此也可作为微距相机用于特写 [71] [72]。它能拍摄清晰、畸变校正的广角场景,并可对几厘米外的物体对焦。长焦镜头为5000 万像素“TriPrism”长焦,提供3× 光学变焦(等效 75mm),配备 OIS 光学防抖 [73] [74]。有趣的是,一加为长焦采用了更小的索尼 LYT-600 传感器(1/1.95 英寸),但通过 AI 超分技术实现最高10ד无损”变焦,以及最高 120× 数码变焦,远距离拍摄也能胜任 [75] [76]。实际使用中,3× 时可获得清晰人像,5–10× 通过计算摄影技术也有不错的清晰度(再往上更多是炫技)。三颗后置摄像头均为 5000 万像素,在不同焦段下实现一致的分辨率和色彩调校——没有“短板”的 200 万像素微距或低分辨率传感器。

OnePlus 真正提升的地方在于视频:13 Pro 可以录制8K 30帧,并且是首款所有摄像头都支持 4K Dolby Vision HDR 录制的 OnePlus 手机(是的,连自拍摄像头也支持) [77] [78]。这意味着你可以在视频中获得电影级的色彩和动态范围,HDR 在超广角、广角、长焦和前置摄像头上都能保留——这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它还支持所有镜头的 4K@60,OnePlus 的AI 图像防抖(EIS + OIS 组合)让画面更平稳 [79]。像哈苏 XPAN 模式(用于宽幅电影感拍摄)和哈苏虚化人像模式等功能,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创意选择 ts2.tech ts2.tech。早期评测称赞 OnePlus 13 Pro 的相机提升:白天拍摄色彩鲜明且准确,夜景模式能拍出低噪点夜景,色彩调校比以往 OnePlus 手机更自然(过去可能过于鲜艳)。虽然它在所有场景下可能还无法完全超越 Galaxy Ultra 或 iPhone,但这次 OnePlus 带来了更加均衡的相机系统 ts2.tech ts2.tech。三颗 5000 万像素摄像头,加上哈苏的调校,无论是拍超广角风景、标准照片还是 3× 人像,都能获得一致的细节表现。OnePlus 注重速度(相机应用快速响应),以及 OxygenOS 15 中新增的 AI 功能,如“AI 去模糊”和“AI 反射消除”,进一步提升了拍照体验 [80] [81]。总之:OnePlus 13 Pro 在相机方面终于真正专业,是一款全方位表现出色、拥有哈苏特色玩法的旗舰拍照手机。

小米 15 Pro:小米继续与徕卡合作,在摄影方面展现其实力,15 Pro 的相机可以说是这三款中最先进的。它配备了徕卡调校的三摄 5000 万像素组合,涵盖广角、超广角和长焦。主摄采用了5000 万像素“Light Fusion 900”传感器(OmniVision OV50 系列,1/1.3 英寸级别),具备 OIS 光学防抖和极其明亮的f/1.4 大光圈镜头 [82]。大底传感器加上大光圈组合,能够吸收更多光线,带来出色的弱光表现和自然的景深。徕卡的影响体现在光学(高质量镜头镀膜)和色彩处理上——用户可以选择徕卡真实与徕卡生动色彩模式,分别获得真实色调或更具冲击力的徕卡风格 ts2.tech ts2.tech。超广角同样为 5000 万像素(很可能是索尼 IMX858,1/2.5 英寸),视场角约为 115°并且支持自动对焦 ts2.tech ts2.tech。这意味着超广角镜头还能兼作微距镜头,可以拍摄如花朵或美食等细节特写。其色彩经过校准,与主摄一致,切换镜头时体验无缝。接下来是长焦:早期爆料曾提及 5× 潜望式长焦,小米确实为 15 Pro 配备了5000 万像素潜望式长焦,约 5× 光学变焦(徕卡品牌) [83]。这颗潜望镜头的等效焦距约为 120mm,相比其他机型的 3× 长焦,能更近距离拍摄远处物体且细节不丢失。它支持光学防抖,并支持徕卡的AI Telemacro模式,即使在高倍变焦或用长焦镜头近距离对焦时也能拍出清晰照片。总的来说,15 Pro 的长焦既能胜任远摄,也能拍摄人像(徕卡还在软件中提供经典的 35mm 和 50mm 人像模式选项)。

所有三颗后置镜头都受益于小米新的AISP 2.0图像处理和徕卡的调校。成像一致性极佳——手机在切换镜头时避免了常见的画质下降 ts2.tech ts2.tech。主摄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拍出令人惊艳的照片;早期评测称其自然虚化和出色的动态范围,尤其在Leica Authentic模式下展现出徕卡“味道”(该模式增加了胶片般的对比度和层次感) ts2.tech ts2.tech。超广角同样表现出色,边缘畸变极小。长焦镜头带来清晰的5倍变焦,在变焦范围上优于一加的3倍镜头——不过如果需要超过10倍的极限变焦,则要等小米即将发布的Ultra。说到这里,缺少第二颗潜望镜头正是Pro与未来Ultra的区别(预计Ultra会增加一颗辅助变焦镜头以获得更大变焦范围)。尽管如此,小米15 Pro实现了0.6倍到5倍的光学变焦,这个范围非常实用。视频功能一流:15 Pro 可以拍摄 8K30 视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支持 所有后置摄像头最高 4K60 的 Dolby Vision HDR 录制(自拍摄像头为 4K) [84]。这与 OnePlus 的产品相当,突显了小米对创作者友好功能的重视。4K 下支持防抖(OIS + EIS),小米的 AI 图像防抖和 HDR 算法让视频画面稳定且鲜艳 ts2.tech ts2.tech。小米还为专业人士提供了 Log 格式,以及大量徕卡滤镜和水印选项,营造经典风格。拍照方面,还配备了 徕卡滤镜、徕卡水印和 5000 万像素超高清模式等实用功能。正如 Notebookcheck 总结的那样,15 Pro 提供了“强大的徕卡相机,价格公道”,是今年发烧友最佳拍照手机之一 ts2.tech ts2.tech。它本质上是将小米 13/14 Ultra 的一些魔力下放到了 Pro 级别。如果你的首要需求是相机实力,小米 15 Pro 可以说是 这里的佼佼者——它拥有血统(徕卡)、硬件(大底传感器、潜望式变焦)和智能软件,能在各种场景下拍出惊艳效果 ts2.tech ts2.tech

Realme GT7 Pro: Realme 在相机方面的知名度不高,但 GT7 Pro 的表现可圈可点,尽管配置更注重成本控制。它配备了三摄系统(50MP + 50MP + 8MP)。主摄为5000 万像素索尼传感器(很可能是 IMX890 或类似的 1/1.56 英寸尺寸),具备 OIS 光学防抖和 f/1.8 镜头——这是 2023 年许多旗舰机型采用的成熟传感器。在光线充足时能拍出极佳照片,夜景模式和 AI 调校也能提升弱光表现,虽然略逊于 OnePlus/Xiaomi 的超大底传感器。超广角同样是5000 万像素(视场角约 114°)——Realme 选择在此用上高像素传感器值得称道,能拍出与 OnePlus 超广角媲美的细腻广角照片 [85]。这颗摄像头可能没有先进的自由曲面镜头或徕卡色彩科学,但配备了畸变校正算法。它可能不支持自动对焦(Realme 尚未确认),因此微距拍摄可能需要主摄裁切完成,而不是用超广角。

最节省成本的选择是长焦:Realme 没有采用 5000 万或 6400 万像素的模组,而是选择了一颗800 万像素潜望式长焦,支持超过5× 光学变焦 [86]。这让人联想到早期旗舰(部分小米和 OPPO 机型曾用过 8MP 潜望镜头)。优点是真正的光学变焦——约 5×(约 120mm),可拍远景,并支持 10× 或 20× 数码变焦,成像尚可用。缺点是分辨率低:800 万像素细节有限,变焦照片无法与小米 5000 万像素长焦的锐利度相比。在光线充足时,Realme 的潜望镜头仍能捕捉独特视角(如远处建筑或演唱会舞台),是 3× 镜头无法做到的,但在弱光下会因小底和窄光圈(可能在 f/3.5–f/4.0)而吃力。Realme 的图像处理风格偏向鲜艳色彩和高对比度(以吸引年轻用户),照片更吸睛但未必色彩准确。没有 Hasselblad 或 Leica 等高端联名,但 Realme 配备了AI 摄影引擎用于场景识别,并在相机应用中提供了星空模式街拍模式 4.0(带有类单反的街拍快捷设置)以及多种滤镜。

视频方面,GT7 Pro 支持最高8K@24/30fps和 4K60 拍摄。不支持 Dolby Vision,但支持 HDR10 录制。主摄 OIS 和 EIS 能保持画面稳定(但在 4K 下稳定性可能不及其他品牌)。一大亮点是 Realme 的“超稳模式”,专为运动视频设计,限于 1080p,通过大幅裁切实现类似云台的稳定效果——适合运动或骑行拍摄。800 万像素长焦摄像头录制最高可能为 1080p。

总的来说,Realme GT7 Pro 的相机配置表现稳健但并非同级最强。它提供了许多同价位手机所没有的超广角和潜望式变焦功能(例如,8MP 5× 潜望式长焦总比没有长焦要好)。在良好光线条件下,它可以拍出与 OnePlus 或小米非徕卡模式相当的照片,但在动态范围和低光一致性方面略有不足。这是为了让 GT7 Pro 保持有竞争力的价格所做的权衡。对于日常拍照和社交媒体来说,GT7 Pro 已经绰绰有余——而且大电池意味着你可以拍摄 4K 视频而不会很快耗尽手机电量。但对于严肃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它的成像与 OnePlus 13 Pro 尤其是小米 15 Pro 的精细调校和硬件相比还是略逊一筹。话虽如此,Realme 正在进步——这是他们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拍照手机。而且据传下一代将配备 200MP 潜望式长焦, [87],Realme 显然有意在相机领域迎头赶上。

电池与充电

OnePlus 13 Pro:电池续航和速度是OnePlus 13 Pro的核心亮点。它配备了一块6000毫安时电池——显著大于大多数旗舰机型——采用了先进的硅纳米堆叠(硅碳负极)技术 [88] [89]。这种新一代电池化学技术带来了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寿命表现。尽管电池容量大,OnePlus依然让手机保持纤薄(约8.5毫米)且相对轻盈(210克) [90],这都得益于新电池技术(实际上该机体积比OnePlus 12小约7%,但电量更大) [91] [92]。在实际使用中,OnePlus 13 Pro对许多用户来说是一款两天一充的手机。其大电池、节能的3nm芯片和LTPO屏幕意味着中度使用轻松超过一天。OnePlus的软件也针对待机进行了激进优化。在我们的测试中,13 Pro取得了出色的续航成绩——例如,网页浏览屏幕常亮超过15小时(150尼特),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重度用户也能获得约7-8小时的亮屏时间且仍有剩余电量 [93] [94]。该手机还引入了智能电池健康功能以减少电池老化(学习你的充电习惯等)。

当你确实需要充电时,OnePlus 的 SUPERVOOC 闪充速度极快。它支持 100W 有线快充(通过 USB-C)——虽然某些地区附带的充电器为 80W,但如果你有兼容的适配器,设备最高可支持 100W [95]。实际使用中,使用 OnePlus 100W 充电器,我们从 1% 充到 100% 只需大约 36–40 分钟 [96]。即使是标配的 80W 充电头,也能在大约 45 分钟内充满。快速充电 10 分钟即可轻松补充约 30–40% 电量。值得注意的是,OnePlus 在 13 Pro 上 重新加入了无线充电(OnePlus 11 没有)。它支持 50W AirVOOC 无线快充,速度非常快——在兼容的 OnePlus/Oppo 无线充电底座上,大约 30–35 分钟可充至 50% [97] [98]。手机还支持 10W 反向无线充电,可随时为耳机或智能手表补电 [99] [100]。当然,MagSafe 风格的磁吸对齐也有(OnePlus 称之为带磁铁的 Qi2 兼容性)——意味着你可以吸附磁吸无线充电器或配件;Louis Li(OPPO/OnePlus 高管)确认 13 支持磁吸无线充电板 [101]。有了如此快的充电速度,有些人可能会担心电池健康,但 OnePlus 采用了智能充电管理。它有 电池健康引擎优化,硅负极电池也被标榜为更耐用。OnePlus 承诺电池在 1600 次循环后仍能保持 80% 容量,与 Oppo 的说法类似 [102]。总体来看,OnePlus 13 Pro 带来了 出色的续航和灵活性:超大电池可用 1.5–2 天,即使快没电了,充几分钟就能用好几个小时。这是一款能极大减少“电量焦虑”的设备。

小米 15 Pro:如果说续航是一场比赛,小米凭借 15 Pro 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它配备了一块巨大的6100 毫安时电池——这是主流旗舰手机中有史以来最大容量之一 ts2.tech。小米通过硅碳负极技术(与一加的理念类似)实现了这一点,在相同体积下装入了更多的毫安时 ts2.tech ts2.tech。其结果是卓越的续航表现。小米宣称每次充电可轻松使用 2 天以上 ts2.tech。在标准化测试中,15 Pro 的续航比前代提升了约 33%——Notebookcheck 实测连续上网 24 小时以上,他们称之为“续航能力的巨大飞跃” ts2.tech ts2.tech。这使得 15 Pro 在所有智能手机中续航表现名列前茅(实际上,在某些电池排行榜上,它与专门的续航王手机并驾齐驱)。用户反馈即使重度使用一天(屏幕亮屏时间约 9-10 小时混合使用)后仍有 20-30% 电量剩余——这意味着对于轻度用户来说,两天续航毫无压力。如此持久的续航得益于小米激进的后台电源管理和骁龙 8 Elite 的高效能(如前所述,得益于其先进的 3nm 工艺和 HyperOS 优化,轻负载时极为省电 ts2.tech)。

尽管配备了超大电池,Xiaomi 并没有在充电速度上妥协。15 Pro 支持90W 有线快充50W 无线快充,采用小米自家的 Turbo Charge 技术 [103] ts2.tech。使用标配的 90W 充电器,0-100% 充满仅需约50 分钟 ts2.tech。考虑到电池容量,这非常惊人——不到一小时就能充满 6000 多毫安时。10 分钟可充入约 25-30%(约 1500 毫安时——足够用好几个小时)。50W 无线同样是业内最快之一:在小米的无线充电底座上,约20 分钟充至 50%,80-90 分钟充满 ts2.tech。手机还支持10W 反向无线充电,可为其他设备补电 ts2.tech。小米内置了自研的G1 电池管理芯片,可实时监控和调节充电电流,减少发热并保护电池健康 [104]。官方宣称 15 Pro 的电池可达1600+ 次循环后仍有 80% 容量 [105]。此外,HyperOS 中的“电池大师”AI会学习你的使用习惯,夜间自动慢充(保护电池健康)并避免过充。实际用户反馈称小米 15 Pro 的续航“堪称游戏规则改变者”——许多用户一天结束后还有约 50% 电量剩余 ts2.tech ts2.tech。如果需要补电,充电速度快到几乎可以忽略。可以说,小米实现了两者兼得:超大容量和超快充电。它是续航怪兽——非常适合重度用户、旅行者或讨厌被插座束缚的人。即使与表现出色的 OnePlus 相比,小米也能凭借多出的 100 毫安时和自家调校多坚持一会儿(DXOMark 评测中小米的续航略高,测试中可达中度使用近 3 天)day”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ts2.tech ts2.tech。总的来说,Xiaomi 15 Pro 为 2025 年旗舰手机的续航树立了新标杆。

Realme GT7 Pro: GT7 Pro 在电池容量上全力以赴,甚至可以说比小米更激进。它配备了巨大的6500 mAh电池——是这里三款手机中容量最大的 [106]。(这延续了 Realme 挑战电池极限的趋势;据报道,标准版 GT7 在某些地区甚至配备了 7200 mAh 电池 [107] [108]!)6500 mAh 让 GT7 Pro 成为真正的续航冠军。结合 Realme 的电源管理,用户可以期待充电后可用 2 天,中度使用下完全没问题,重度用户也能轻松撑过一天甚至更多。早期印象和爆料显示,GT7 Pro 轻度使用下可达约 3 天续航,如果属实,那就非常罕见(我们说的是接近中端长续航手机的电池表现)。代价是 GT7 Pro 为了容纳大电池,机身略显厚重。但 Realme 显然将电池寿命作为旗舰杀手的首要任务——吸引需要全天续航的游戏玩家和差旅人士。虽然 Realme UI 的能效略低于 HyperOS 等系统,实际续航可能与小米 6100 mAh 持平,但无论如何,它都属于顶级水平。

GT7 Pro 的充电速度极其迅猛:Realme 为其标配了120W UltraDart 有线快充 [109]。这比 OnePlus 或小米的功率还要高。使用 120W SuperDart 充电器,GT7 Pro 可在大约30 分钟内从 0 充到 100%(Realme 尚未公布官方数据,但 4600 mAh 的 Realme GT3 充到 50% 只需约 9 分钟,因此预计 6500 mAh 充到 50% 约 10 分钟,充满约 30 分钟)。这意味着你洗个澡或吃顿饭的时间就能充满一天的电量。Realme 还常常配备名为“电池加速充电”的功能,在充电初期智能提升电流,后期逐步降低以保护电池。而且像 Oppo/OnePlus 一样,Realme 也可能采用电池健康算法,确保高功率下的电池寿命(如监控温度、采用双电芯设计——GT7 Pro 电池很可能是 2×3250 mAh 双电芯以支持 120W 输入)。至于无线充电:早期 Realme GT 系列并不支持,但据官方人员称,GT7 Pro 支持无线充电(这是新加入的)。无线充电速度没有有线那么夸张——传闻支持约30W 无线充电。Realme 并未大力宣传无线充电,说明它只是锦上添花而非主打功能。不过,即使 30W 的 Qi 无线充电也很方便(很可能兼容 Qi2)。反向无线充电可能有也可能没有;Realme 并未确认,但如果有无线线圈,5-10W 的反向充电功能也有可能被包含。

在日常生活中,GT7 Pro 的电池几乎是“性能过剩”(这是好事)。你可以畅玩游戏、观看流媒体、刷社交媒体好几个小时。即使是高强度的 120Hz 游戏和 5G 数据,也不会在睡前耗尽电量。Realme 还配备了“GT模式”,可释放最大性能——通常这会很耗电——但得益于 6500 mAh 的大电池,你实际上可以放心使用 GT 模式而不用担心续航焦虑。此外,Realme UI 还提供多种省电模式和性能切换选项,必要时可延长续航。可以说,Realme 巨大的电池容量加上 120W 快充,是其对抗更昂贵竞品的杀手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120W 快充(以及重度使用)可能会产生热量——但 Realme 的散热和软件会尽量减轻任何不良影响。

总结:三款手机都是续航猛兽,这是 2025 年旗舰机型令人欣喜的趋势。小米 15 Pro在绝对能效和均衡快充(90W/50W)方面略胜一筹——它为续航树立了新标杆 ts2.tech ts2.tech一加 13 Pro也不遑多让,兼具大电池和最快无线充电,还具备 IP69 级防护,使用更安心 [110] [111]Realme GT7 Pro则凭借超大容量和最快有线快充胜出,非常适合注重极致续航和快速补电的用户。无论你选择哪一款,都能轻松应对重度一天使用,远胜几年前那些“下午就要充电”的旗舰机。

软件与生态系统

OnePlus 13 Pro – OxygenOS 15(基于Android 15):OnePlus 继续提供其独特的 Android 体验,既吸引发烧友也适合主流用户。13 Pro 上的 OxygenOS 15 基于 Android 15 构建,保留了 OnePlus 标志性的流畅体验和(大多)无预装臃肿软件的设计,同时比早期 OxygenOS 版本集成了更多 OPPO ColorOS 的功能。界面简洁且可自定义——OnePlus 提供了 “Material You” 主题实现,改进的 息屏显示支持 Bitmoji 和情境信息,当然 禅定模式工具箱 也依然为 OnePlus 粉丝保留。OnePlus 为 OxygenOS 15 注入了 AI 增强功能:例如,“智能搜索”和“圈选搜索”允许你在屏幕上画圈,快速查找应用或联系人 [112],系统还通过 AI 预测将常用应用预加载到内存中,实现更快启动。还有相机 AI 技巧,如 AI 去模糊AI 细节增强AI 反光消除,只需轻点即可自动修复照片问题 [113]。在 Android 15 中,OnePlus 启用了 Google 的新 “Gemini” AI 功能——如本地生成回复和增强语音输入——利用骁龙的 Tensor 引擎。

在生态系统方面,OnePlus(隶属于 OPPO)受益于 OPPO OneHub/OneTopia 生态整合。例如,OnePlus 13 Pro 可与 OnePlus Pad 或 Oppo Pad 平板连接,并可 拖放文件或复制剪贴板文本,实现无缝(多屏协同)。它支持 邻近分享多设备投屏,可与 Oppo/OnePlus 电视和 Windows 电脑协作(OnePlus 为 Windows 提供了 PC Connect 应用)。OnePlus 还悄然为 13 Pro 增加了 红外遥控器——没错,像小米手机一样,你可以通过内置红外遥控应用将其用作电视/空调遥控器 [114]。连接性方面也很前沿:Wi-Fi 7、蓝牙 5.4(支持 LHDC 5.0 高解析音频) [115]、双 5G、NFC,甚至支持 BeaconLink 卫星消息(OnePlus 提到可“即使无蜂窝信号也能发送短消息”——很可能通过卫星或网状网络实现) [116]

OnePlus承诺为13 Pro提供4次Android大版本更新和5年安全补丁,这在安卓阵营中属于顶级(只有三星和现在的小米能做到5年系统更新)——因此它已经为Android 19做好了未来保障。UI非常流畅(120Hz+优化),OnePlus的Haptic vibration在触觉反馈方面表现出色。13 Pro还与OnePlus Buds(快速配对、音频ID调优)和OnePlus Watch(健康数据同步)高度集成。如果你有其他Oppo/OnePlus的IoT设备(如OnePlus电视或Oppo智能家居产品),手机的OnePlus Home应用可以控制它们(类似于米家)。总体来说,13 Pro上的OxygenOS 15是速度与功能的结合体:有些地方接近原生系统的体验,但功能丰富(息屏显示小部件、应用锁、私密保险箱、系统克隆等)。它比小米的系统更轻量,OnePlus已经移除了大量预装软件——没有广告,也没有不必要的预装,可能只有Netflix和Spotify。对于西方用户来说,OxygenOS常被视为卖点,在13 Pro上表现依然出色。它速度快,更新及时(OnePlus已提升了更新频率),现在还加入了AI智能,让系统保持现代感。

小米15 Pro – HyperOS 2.0(Android 15):小米大胆地用HyperOS取代了沿用多年的MIUI,从14/15系列开始。15 Pro搭载了基于Android 15的HyperOS 2.0 ts2.tech。HyperOS旨在成为小米生态的统一操作系统——覆盖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甚至汽车和智能家居产品 ts2.tech ts2.tech。HyperOS的外观和操作对MIUI用户来说很熟悉,但更简洁、更轻量。小米大幅减少了预装软件,尤其是移除了MIUI系统应用中臭名昭著的广告 ts2.tech。最终呈现出一个流畅且精致的UI。HyperOS保留了丰富的自定义选项:主题、图标包、息屏显示样式、第二空间(隐私模式)、应用锁等都还在。但它也更轻量——小米宣称固件体积减少了30%,内存使用更高效。一个明显的改进是:重复预装软件更少(例如小米现在全球范围内常用Google拨号/短信,而不是两套应用)。

小米的生态系统集成是一大亮点。HyperOS 旨在让你的手机与小米笔记本电脑(通过 MIUI+ / 小米互传)、小米电视(Miracast 和遥控功能)以及众多米家智能家电无缝连接。通知栏中有一个设备控制面板,用于管理智能家居设备——类似于华为 HarmonyOS 的控制中心——让你的 15 Pro 成为小米智能台灯、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的中枢。也支持跨设备协作:例如,你可以将屏幕镜像或投射应用到小米平板或小米笔记本电脑,或将手机作为 PC 的无线驱动器。小米自家的语音助手小爱同学(中国区)深度集成,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自拍、开启米家空气净化器等操作。国际版则默认 Google Assistant,但 AI 接口已预留——小米利用骁龙的 AI 引擎实现相机 AI 场景识别AI 实时字幕翻译,甚至本地 AI 图像生成(MIUI 15 新增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文本提示在本地生成壁纸)。

HyperOS 还提供长期更新支持:小米宣布 15 系列将获得5 年安全更新和至少 5 次 Android 大版本升级 [117] [118]。这对小米来说是一次重大飞跃(与三星政策持平),让用户安心,手机可一直用到 Android 20。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HyperOS 对性能的关注——它有一个“轻量级运行时”,只加载必要服务,据称可降低待机 CPU 占用 ts2.tech。一些早期用户表示,HyperOS 在同类硬件上比 MIUI 更流畅、更轻盈 ts2.tech

AI 功能贯穿始终:相机配备了徕卡 AI——会建议你何时切换到 50MP 模式或夜景模式等。AI 图像处理还可以移除背景人物去除运动模糊,类似 Google Photos 工具。小米相册自带魔法编辑器(AI 擦除和天空替换),和 MIUI 一样。15 Pro 还支持 Android 15 的新 AI 功能,如生成式 AI 壁纸最近任务摘要,得益于新版系统。HyperOS 也在为未来布局——它旨在与小米即将推出的电动汽车操作系统和可穿戴设备实现统一互联。

总的来说,小米的软件体验功能丰富且以生态系统为核心。它可能不像原生安卓或OxygenOS那样极简,但开箱即用就提供了极强的功能性。MIUI 过去因偶尔的广告和臃肿而受到批评;HyperOS 直接解决了这些问题,旨在带来更流畅、更干净的体验 ts2.tech ts2.tech。如果你已经加入小米生态(或计划加入——比如拥有小米手表、音箱等),15 Pro 将成为将一切连接在一起的枢纽——就像苹果设备的协同效应一样。即使你不是小米生态用户,你依然能享受到安卓上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功能集——HyperOS 几乎无所不能(甚至有红外遥控器、通过应用收听FM收音机等小众功能)。由于选项众多,上手曲线可能稍陡,但小米通过全新的统一设置搜索和HyperOS内的教程让操作变得更简单。

Realme GT7 Pro – Realme UI 5.0/6.0(Android 15): GT7 Pro上的Realme UI本质上是Oppo ColorOS的近亲,带有一些Realme专属调整和更活泼的美学风格。它基于Android 15(假设发布时为Android 14,很快升级到15)。Realme UI实现了很好的平衡:像ColorOS/MIUI一样功能丰富,但在全球版中保持了相对简洁,臃肿更少。你会发现Material You主题、高度可自定义的息屏显示(AOD)(Realme甚至可以显示Bitmoji或文本),以及诸如智能侧边栏(可拉出的应用/工具栏)、灵活窗口(悬浮窗多任务)、私密保险箱等实用工具。作为旗舰机型,GT7 Pro很可能在软件中配备GT模式开关——在Realme UI中启用GT模式可将手机推至最大性能(更高的CPU/GPU分配、增强的振感等),适合游戏体验。还有一个“游戏空间”启动器,在游戏时提升性能并屏蔽通知,甚至有AI帧率提升功能以稳定游戏帧数。

虽然 Realme 的生态系统没有小米那么庞大,但它是 Oppo 家族的一部分。这意味着 GT7 Pro 支持 OPPO/Realme Watch 集成(显示通知、健康数据同步到 Realme Link 应用),与 Realme Buds 快速配对(并可设置 Dolby Atmos),以及通过 Near Share 与其他 Oppo/Realme 手机实现 多设备剪贴板和文件共享。Realme 自家的智能设备(如智能灯泡、摄像头等)通过 Realme Link 应用控制——虽然没有小米那样深度内置,但依然实用。GT7 Pro 还因采用了 Oppo 的硬件,具备 红外遥控支持(也能当遥控器用,这对 Realme 手机来说较新)。基于 Android 15 的 Realme UI 带来了最新的隐私功能和通知改进,Realme 还加入了一些 AI 功能:比如 “智能息屏显示”,可通过 AI 识别显示音乐或外卖信息,以及 AI 壁纸,可根据关键词生成壁纸设计(利用本地 AI 模型)。相机应用内有 AI 场景增强和专业模式,还有有趣的功能如 双景录像(前后摄像头同时录制)和 AI 滤镜

Realme 已公开承诺为其旗舰(甚至部分中端机型)提供 3 年 Android 大版本更新和 4 年安全补丁 [119]。虽然这比 OnePlus/Xiaomi 稍逊一筹,但依然不错——意味着 GT7 Pro 可获得至 Android 18 的更新,安全补丁可持续到 2028 年底。UI 性能流畅——凭借高端硬件,几乎可与 OxygenOS 媲美。Realme UI 现在相当精致;动画流畅,还可自定义动画速度和风格(受 Oppo 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印度/中国市场的 Realme 设备有时会预装一些应用(部分可卸载),但全球版则更为精简。

有趣的是:Realme UI 经常包含一些个性化小彩蛋——比如 Omoji 虚拟表情(类似苹果的 Memoji)和 Realmeow(Realme 吉祥物)主题。它通过 “睡眠胶囊”(在你设定的睡眠时间内仅允许电话和相机,减少手机使用)和 极客风息屏显示(显示 CPU/GPU 使用率)等功能吸引年轻用户。

总的来说,Realme GT7 Pro 的软件 功能丰富、运行流畅,并略偏向年轻、游戏用户群体。它没有小米那样深度的生态系统(因为 Realme 生态较小),但由于与 Oppo 的 ColorOS 保持一致,依然能获得非常现代、统一的体验。如果你来自 OnePlus,可能会觉得 UI 稍重,但如果你喜欢自定义和实用性,Realme UI 很可能会让你满意。更重要的是,Realme 已提升了更新频率,GT7 Pro 不会在软件上被落下——你可以期待及时的 Android 版本更新(也许不如 OnePlus 那么快,但通常会在新版本发布后几个月内推送)和频繁的功能更新。例如,去年 Realme 就是首批推送 Android 14 测试版的厂商之一,说明他们在跟进节奏。

生态系统对比:OnePlus 注重简洁和核心 Android 体验,并有部分 Oppo 集成;小米则提供最互联的生态系统(如果你有智能家居设备或想用手机控制一切,这很棒);Realme 则兼具两者优点——功能丰富,也有一些生态福利,但不会过于复杂。值得注意的是,三者都支持典型的 Google 生态(Google Cast、Assistant 等),但小米和 Realme 在某些市场也有自家的语音助手。还有一点:跨品牌协作——有趣的是,OnePlus、Realme、Oppo、Vivo 和小米都支持互传联盟,也就是说你可以像AirDrop 一样,用内置文件传输功能在这些品牌的手机间轻松分享文件(在中国很实用,因为他们不用 Google 的 Nearby)。所以即使跨生态,也有一定的和谐。

简而言之,你会在这些手机上获得流畅、最新且极具能力的软件体验,差别主要在于理念:OnePlus(干净、快速,有点“原生”风格),小米(功能丰富、生态重、极致功能集),Realme(可定制、年轻化,注重游戏)。与几年前相比,三者在可靠性和无预装垃圾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你的个人偏好(极简还是功能丰富)可能会影响选择,但 2025 年没有哪款会让你失望。

发布时间与定价

OnePlus 13 Pro: OnePlus 本次比往年稍早发布了 13 系列。这一代的 OnePlus 13(实际上旗舰 Pro 级别的设备)于2024 年 10 月在中国发布,并于2025 年 1 月 7 日全球发布 [120] [121]。到 2025 年 1 月底,该机已在北美和欧洲上市。作为旗舰机型,定价非常激进:在美国,OnePlus 13 起售价为$749(12GB RAM + 256GB 存储),而$849则是 16GB+512GB 版本的价格 [122]。这大大低于三星和苹果的定价。在欧洲,基础版本售价约为€899(约 £799)——比 OnePlus 11 首发时有所上涨,但考虑到升级幅度,依然极具竞争力。在印度,OnePlus 以有吸引力的定价著称——13 的基础版可能约为₹65,000(约合 $780),如果本地生产,价格可能更低。OnePlus 还提供运营商合约机,通常在美国有 T-Mobile 版本(通常也有 IP68 防护)。值得注意的是,OnePlus 随机附送充电器(全球为 80W SuperVOOC 充电头)——这是加分项,因为部分竞品已不再标配充电器。没有单独的“13 Pro”和“13”——OnePlus 只保留了一个型号(以及更便宜的 13R)。所以本质上,OnePlus 13顶级旗舰,其约 $749 的价格让它成为 2025 年旗舰中的性价比之王。包括Max Jambor等爆料人在内的早期反响都称赞 OnePlus “1 月全球首发”,抢先于 2025 年其他旗舰上市 [123]。上市地区:OnePlus 已在北美、欧洲、印度及部分亚洲市场推出。如需购买,请注意美版不支持 mmWave 5G(解锁机常见),且因电压不同,最高仅支持 80W 充电,但其他方面与全球版一致。

小米 15 Pro:小米遵循其年度周期,于2024 年 10 月底在中国首发了 15 Pro(与标准版 15 一同发布) [124]。该机于 2024 年 10 月底在中国开售 ts2.tech。全球发布略有错开——小米在MWC 2025(3 月初)举办活动,宣布 15 系列面向国际市场上市 ts2.tech。预计小米 15 Pro 将于2025 年 3 月或 4 月登陆欧洲。(2024 年,小米仅在全球发布了 14 和 14 Ultra,但这次有迹象表明 15 Pro 也将在欧洲上市,因其重要性。)中国售价颇具吸引力:15 Pro 起售价为¥5499(12+256GB),约合$750。不过,由于进口税,欧洲售价要高得多——12+256GB 约为€999(甚至可能为 €1049)。事实上,Forbes 报道指出,小米 15(基础版)在中国售价为 ¥3999($550),但在欧洲为 €649($700+),而 Pro 版轻松突破 €999 [125]。因此,预计小米 15 Pro 在英国售价约为£899-£949,在欧洲基础版为€999,更高配的 16GB+1TB 版本则可能达到 €1199+。小米通常不在北美官方销售手机,因此 15 Pro 在美国很可能只能通过进口渠道获得。在印度,小米旗舰机有时会延迟或跳过上市;如果发布,15 Pro 价格可能在₹80,000-₹85,000(鉴于小米 13 Pro 约为 ₹80K)。上市情况:欧洲(大部分欧盟和英国)将以无合约形式销售(很可能通过小米官网及合作伙伴)。需要注意的是:小米超高端手机在欧洲通常与运营商合作有限,多为解锁版销售。此外,首批全球版可能因欧盟环保法规不附带充电器(中国版盒内含 120W GaN 充电器)。但小米也可能作为增值服务捆绑充电器。至于配色,全球市场预计会有黑色、白色,或许还有特别的钛金属色或绿色版。

Realme GT7 Pro: Realme 在发布时间上非常激进。GT7 Pro 于 2024 年 11 月 4 日首次在中国亮相 [126],就在骁龙峰会之后,使其成为首批搭载骁龙 8 Elite 的手机之一。随后,Realme 计划于 2024 年 11 月中下旬在全球(印度、欧洲)发布 [127]。事实上,Realme 还宣称 GT7 Pro 将成为全球“首款广泛上市”的 SD8 Elite 手机 [128]。确实如此,它于 2024 年 12 月在印度以及在部分欧洲市场(如西班牙、意大利)同期上市。到 2025 年初,已在更多地区开售。价格方面,Realme 具有明显优势:在中国,GT7 Pro 起售价约为 ¥4799(16+256 版本,约 $660)。在印度,Realme 给出了极具竞争力的定价——基础版约 ₹54,999(约 $660),偶尔还有促销价更低。在欧洲,Realme GT 系列的定价通常非常有竞争力:GT7 Pro 基础 16+256GB 版本售价约 €699(早鸟价可能为 €649),比小米和一加更低 [129]。Realme 经常以更低价格提供高规格(如最大内存/存储)——例如,顶配 24GB+1TB 版本(如有)可能仍低于 €800。这使得 GT7 Pro 在价格上成为“旗舰杀手”——以低几百欧元的价格提供类似的核心硬件。不过,Realme 在欧洲的可购性相对有限,仅限于线上渠道和特定国家。在英国,Realme 可能通过亚马逊销售,或根本没有官方发售(他们的存在感较弱)。但在印度和东南亚,Realme GT7 Pro 在线上线下都很容易买到。此外,Realme 往往在首销时捆绑赠品(如耳机或优惠)。另一个因素:GT7 Pro 标配 120W 充电器(有些品牌可能会取消)。首发配色包括标志性的赛车绿,以及黑色或银色。Realme 还在中国为 GT7 Pro 推出了特别的 “梦想版”阿斯顿·马丁绿,该版本可能仅限中国,或稍后以限量版形式在全球上市 [130]

总之,你现在可以在全球以非常合理的旗舰价($749)购买OnePlus 13 ProXiaomi 15 Pro在西方售价较高(€1000),但如果从中国进口则便宜得多($750,不过在全球ROM发布前没有Google服务),而Realme GT7 Pro则旨在以最低成本($650-700)提供旗舰体验,尽管可获得性更有限(在亚洲强势,欧洲部分地区有售,北美无售)。这是一种经典的权衡:OnePlus定位于中高端,Xiaomi定位于真正的高端,Realme则主打性价比和性能。根据地区不同,你可能会发现某些品牌比其他品牌更容易购买和售后——例如,OnePlus在美国有坚实的市场(有运营商支持),Xiaomi不在美国销售,Realme专注于亚洲/印度和欧洲线上市场。还值得注意的是:到2025年中后期,OnePlus 13T13 Ultra可能会出现,Realme GT7 Master/GT8等也可能发布,这些都可能影响这些机型的价格(但截至2025年8月,这些都只是推测)。目前,这三款机型正是争夺你关注的主力——每一款在其价位段都极具性价比。

专家见解与反应

行业分析师和爆料者对这些旗舰手机有很多看法:

  • 关于设计:Digital Chat Station,一位可靠的中国爆料人,注意到OnePlus设计的转变,强调了均匀纤薄的边框和全新独立的摄像头模组。他分享了OnePlus 13的泄露图片,显示“居中打孔屏,2.5D微曲边缘,以及重新设计的圆形摄像头凸起”,与OnePlus以往的角落摄像头融合形成对比 [131] [132]。这与OnePlus总裁Louis Li的预告一致,DCS也表示赞同,称赞其对称的屏幕外观。至于小米,Ice Universe——以严苛评测边框著称——指出Xiaomi 15 Pro实现了约1.4mm的边框,是安卓手机中最窄之一,仅略逊于苹果最新产品。他在推特上兴奋地表示“小米终于和我一样痴迷于极窄边框了!”(指小米13曾保持过边框纪录 [133])。与此同时,Realme GT7 Pro的早期上手报告也提及其做工:Android Authority的Hadlee Simons评论GT7 Pro“手感厚重但扎实——显然内置了6500mAh大电池”,并称赞了Racing Green配色,但也指出玻璃后盖在压力测试时会发热 [134] [135]
  • 屏幕表现:显示分析师 Ross Young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一加 13 Pro 的 6.82 英寸屏幕达到 4500 尼特创纪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表示其很可能采用了新一代带有 MLA(微透镜阵列)的 OLED 屏幕以提升亮度。DisplayMate 的评测(由一加官方分享)给出了 A++ 评级,并称其为“我们测试过的最佳智能手机屏幕” [136] [137]。对于小米,业内人士如@UniverseIce(冰宇宙)称赞了小米 15 Pro 由 TCL 生产的屏幕:他发文称“小米 15 Pro 屏幕亮度>3000 尼特——任何光线下都无可视性问题,三星应该学习一下”,这对他来说实属罕见,因为他通常更偏爱三星屏幕。至于 realme,数码闲聊站指出 realme 注重护眼:“GT7 系列将采用 2160Hz 或更高的 PWM 以减少视觉疲劳”,他表示,实际上 realme 超越了这一点,采用了 4608Hz PWM [138] [139]。DCS 还在发布前泄露了 6500 尼特峰值亮度,并表示怀疑“那是宣传用的亮度,日常用不到”——realme 随后证实,典型亮度为 1800 尼特 [140] [141]
  • 关于性能:Notebookcheck 对小米15 Pro的评测非常赞赏:他们写道“这是一款真正的享受——凭借特殊的显示屏[LTPO]和超大电池,成为最节能的旗舰智能手机之一”,并且“骁龙8 Elite的散热管理堪称同类最佳” ts2.tech ts2.tech。他们特别指出它“不像其他手机那样降频,有时在相同负载下只用竞争对手一半的功耗”* ts2.tech2025年初的安兔兔跑分排名将三款手机都列入前五,但小米15 Pro经常位居第一。数码闲聊站早期透露一加13安兔兔跑分超过160万,并评论道“OxygenOS对新骁龙的调校似乎比去年ColorOS还要好”。关于真我GT7 Pro最初的问题,Android Authority“一团糟”为标题,但在真我修复后更新了文章,称“好消息:现在手机能完成压力测试……不过温度依然很高” [142] [143]。Hadlee Simons幽默总结道:“真我就像伊卡洛斯——在性能上飞得太接近太阳,但至少他们修补了问题”Max Jambor,以一加爆料闻名,在X上指出一加采用6000mAh电池的意义,并写道:“一加终于加入大电池俱乐部——6000mAh和MagSafe,谁能想到?!”,反映出对一加加入通常只在中国市场手机上见到的功能的惊讶。
  • 在相机方面:截至2025年8月,DxOMark尚未正式为这些机型打分,但他们的初步分析称赞了小米15 Pro。他们强调了“出色的多功能性和徕卡色彩科学”,预测它将成为前五名相机的有力竞争者。TechRadar写道,“与上一代不同,小米15/15 Pro都配备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三颗5000万像素后置传感器,使整个系列更为均衡强大” ts2.tech ts2.tech。他们还指出15 Pro的长焦是“中等变焦范围——如果需要更远距离,小米15 Ultra会更合适” ts2.tech ts2.techBen Sin(Forbes科技)抢先体验了15 Pro并评论道“我很惊喜——徕卡氛围很浓。15 Pro的徕卡原色模式拍出的照片是我见过最漂亮的智能手机照片之一,景深极佳。”在一加方面,MKBHD在他关于一加13的首发体验视频中表示“一加这次可能终于把相机做好了。三颗镜头之间的一致性做到了,而且哈苏调色这次不再是噱头。”他也指出这款机型并非要击败绝对最强,但“以这个价格来说,表现超出预期。”Ishan Agarwal(爆料人)发布了一加13 Pro与一加12的相机样张,显示夜景模式有明显提升,并评论“哈苏色彩调校现在更自然了——一加13的照片饱和度提升更少,这很好”。对于真我GT7 ProGizmochina在评测中表示“主摄白天表现强劲,夜间略有不足;5倍潜望长焦在这个价位是惊喜,尽管800万像素分辨率限制了细节。”他们总结道,真我“带来了同价位其他品牌没有的可用潜望长焦——我们愿意接受这个取舍。”此外,Ice Universe(经常批评相机的博主)在社交媒体上称赞了真我的选择:“很高兴看到真我用上了潜望镜。即使只有800万像素,真正能光学变焦的长焦也比假的200万像素传感器强。”
  • 关于电池与充电:这里的反响非常热烈。Mrwhosetheboss(Arun Maini)做了一个电池测试视频,结果小米15 Pro续航时间最长,甚至超过了iPhone 15 Plus,他惊呼“这玩意儿简直是电池怪兽!”。他还指出,一加13几乎与其持平,只早几分钟没电,考虑到其性能取向,这非常令人印象深刻。Forbes指出“小米15 Pro的6100mAh是任何主流手机中最大的电池——而且确实如此。在一项评测中,它单次充电几乎坚持了72小时” ts2.tech ts2.tech(指的是一项中度使用测试的中文评测)。GSMArena对一加13的续航评级为131小时,他们称之为“极其令人印象深刻——是一加有史以来最好的表现”Ankit(X平台上的@TechnoAnkit)发布了Realme GT7 Pro充电测试的视频片段——它从1%充到50%只用了9分钟,充到100%用了27分钟,这让他大为震撼:“6500mAh电池配120W快充……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Realme GT7 Pro基本上宣告了电量焦虑的终结。”许多科技评论员已经开始将电池续航作为这些手机的主要卖点,而过去通常是相机或屏幕。Max Jambor甚至打趣道“2025年是安卓旗舰手机续航不再是问题的一年——多亏了这些手机。”

本质上,专家和爆料者们分别称赞每款设备的不同优势:一加以其性价比和全方位升级(终于有大电池、好屏幕),小米以其相机系统和续航能力(是真正的超高端竞争者),而Realme则以在充电和性价比方面的突破。大家一致认为,2024年底/2025年的智能手机买家选择太多了——正如科技YouTuber Michael Fisher(Mr. Mobile)所说:“一加、小米、Realme都在全力以赴。你几乎不会选错——关键看你喜欢哪种理念。我很喜欢这种局面。”

对比表

以下是一加13 Pro、小米15 Pro和Realme GT7 Pro主要规格的并列总结:

FeatureOnePlus 13 ProXiaomi 15 ProRealme GT7 Pro
Design & BuildAluminum frame; glass back (vegan leather edition); IP68/IP69 [144]. 162.9×76.5×8.5 mm, 213 g [145]. Hasselblad-branded circular camera island. Colors: Midnight Ocean (blue leather), Arctic Dawn (white glass), Black.Aluminum frame; glass back (special Dragon Crystal Glass 2.0); IP68 ts2.tech. ~161×75×8.1 mm, ~213 g ts2.tech ts2.tech. Circular Leica camera bump. Colors: Black, White, Green; Titanium Edition.Aluminum frame; glass back (Racing Edition has carbon/kevlar texture); no official IP rating. ~164×77×9.x mm (est), ~230 g. Rectangular camera module. Colors: Racing Green, Black, special Aston Martin Edition.
Display6.82″ AMOLED LTPO 4.1, 3168×1440 (QHD+), 1–120Hz adaptive [146], ~510 ppi. Peak 4500 nits (HDR) [147], 1600 nits full-screen HBM. 10-bit color, Dolby Vision, HDR10+ [148]. Slight 2.5D curve, ~1.5mm bezels. Ultrasonic fingerprint under display [149].6.73″ AMOLED LTPO, 1440×3200, 1–120Hz, ~521 ppi ts2.tech ts2.tech. Peak 3200 nits HDR ts2.tech, 1500 nits typ. 12-bit color, Dolby Vision, HDR10+. Quad-curved edges (very slim bezels ~1.4mm). Ultrasonic fingerprint under display [150].6.78英寸 AMOLED LTPO,1440×3200,1–120Hz,约516 ppi(平面屏)。峰值亮度6500尼特(理论值) [151],典型值约1800尼特。10位色深,HDR10+。超高4608Hz PWM + DC调光 [152],护眼。超声波屏下指纹 [153]。标准GT7支持144Hz模式用于游戏,Pro最高120Hz。
处理器骁龙8 Gen 4(8 Elite)——八核(2×3.32GHz + 6×2.8GHz Oryon CPU) [154],Adreno 830 GPU。4nm台积电工艺,支持硬件光线追踪,Wi-Fi 7。骁龙8 Gen 4(8 Elite)——同款芯片,15 Pro首发。专属调校提升能效 ts2.tech骁龙8 Gen 4(8 Elite)——同款芯片,性能极限释放(初期固件跑分激进) [155]
内存与存储12GB或16GB LPDDR5X内存;256GB或512GB UFS 4.0(不可扩展) [156]12GB或16GB LPDDR5X内存;256GB/512GB/1TB UFS 4.0(1TB仅限中国) [157] [158]16GB LPDDR5X内存(多数地区为基础配置);256GB/512GB UFS 4.0(中国最高1TB)。可能有24GB内存特别版。
软件OxygenOS 15(基于Android 15)——简洁UI,OnePlus定制。4次系统更新,5年安全补丁 [159]。支持类似MagSafe(Qi2) [160],OnePlus生态功能(OnePlus Pad con连接性,红外遥控器) [161]。无预装软件或广告。HyperOS 2.0(基于Android 15)——小米全新统一操作系统(MIUI继任者)。5次系统更新,5年安全 [162] [163]。与小米生态深度集成(小米智能家居、小米平板等),相机内置徕卡滤镜。无广告,极少预装软件 ts2.techRealme UI 5(基于Android 15)——基于ColorOS的功能丰富界面。3次系统更新,4年安全 [164]。GT模式提升性能,支持广泛自定义。部分Oppo生态集成(Realme Link用于物联网、手表/耳机快速配对)。全球版本基本无预装软件,无广告。
主摄像头5000万像素广角,索尼LYT-808,1/1.4英寸传感器,f/1.6,等效23mm,OIS光学防抖 [165] [166]。哈苏色彩调校;所有镜头支持8K@30、4K@60/30(Dolby Vision HDR) [167]5000万像素广角,“Light Fusion 900”传感器(豪威OV50D),约1/1.3英寸,f/1.4,OIS光学防抖 [168]。徕卡联合研发;所有摄像头支持8K@30、4K@60 HDR [169]5000万像素广角,索尼IMX8xx(如IMX890),约1/1.5英寸,f/1.8,OIS光学防抖。8K@24/30,4K@60。AI场景增强,无特别品牌调校。
超广角摄像头5000万像素超广角,三星JN5,1/2.76英寸,f/2.0,115°,支持自动对焦微距 [170] [171]5000万像素超广角,可能为索尼IMX858 1/2.5英寸,f/2.2,115°,自动对焦(微距) ts2.tech ts2.tech5000万像素超-广角,1/2″级别传感器,约120°,可能为固定焦距(无微距)。
长焦摄像头5000万像素长焦,索尼LYT-600,1/1.95″,3倍光学(73mm),f/2.6,OIS光学防抖 [172] [173]。“TriPrism”潜望式设计,最高120倍数码变焦(AI变焦) [174]。约10倍AI增强无损变焦。5000万像素长焦,5倍潜望式光学(120mm),索尼IMX858 1/2.5″,OIS光学防抖 [175] [176]。徕卡调校,支持长焦微距和10倍/20倍AI高画质。(小米15 Ultra将超越5倍) ts2.tech ts2.tech800万像素长焦,5倍潜望式光学变焦(约125mm),OIS光学防抖。预算机型配备潜望式镜头——变焦距离好但细节较低。最高50倍数码变焦。(Realme首款潜望式机型。)
前置摄像头3200万像素(索尼IMX615,1/2.74″),固定焦距,f/2.4 [177]。自拍支持4K@60帧+杜比视界 [178]3200万像素(OmniVision OV32),f/2.0,自动对焦,4K视频。(很可能与小米14 Pro前置相同。)1600万像素,f/2.5,1080p视频。(Realme常用前摄,表现尚可但不支持4K。)
电池容量6000毫安时,双电芯硅碳负极技术 [179] [180]。标称约1600次循环后仍有80%健康度 [181]6100毫安时,硅碳负极 ts2.tech。超大容量,1600次循环80%健康度,来自小米 <a href=”https://www.techadvisor.com/article/2314885/xiaomi-15.html#:~:text=The%20Xiaomi%2015%20pack6500 mAh,双电芯设计(估计2×3250)。三者中最大。续航寿命相似,约1000+循环(Realme未公布,但很可能约800循环剩余80%)。
充电速度100W有线(0-100%约36分钟) [182];配备80W适配器(45分钟充满)。50W无线(50%约34分钟) [183];反向无线10W。支持USB PD(最大约45W)。90W有线(0-100%约50分钟) ts2.tech50W无线(100%约-80分钟,50%约20分钟) ts2.tech;10W反向无线。小米Surge充电芯片保障安全。支持USB PD PPS,约65W。120W有线(0-100%约27-30分钟)。标配100%充电器。无线充电约30W(估算,Realme确认“支持无线”)。反向无线预计5W(待确认)。USB PD支持约18W降级。
软件更新4年Android系统(最高至Android 19),5年安全更新 [184]5年Android系统(最高至Android 20),5年安全更新 [185] [186]3年Android系统(最高至Android 18),4年安全更新 [187]
售价(首发)$749(12+256GB),$849(16+512GB),美国 [188]。印度约₹65,000。欧洲€899。以配置来看性价比极高。¥5499(约$750),中国;€999(估算),欧洲12+256。英国£899。(美国暂无官方渠道。)价格更高但为超高端配置 [189]¥4799(约$660),中国;₹54,999(约$670),印度。欧洲约€699(如有售)。以类似核心硬件大幅低于竞品。

来源: OnePlus、小米、Realme 官方规格及新闻稿;Notebookcheck ts2.tech ts2.tech;AndroidAuthority [190] [191];GadgetFlow 爆料 [192] [193].

即将发布的机型与替代选择

除了这三款之外,2025年末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即将发布的设备,买家可以留意:

  • 一加 13(标准版)——一加实际上在13系列发布时并未推出“非Pro”版本(本次一加13本身就是顶配版)。不过有传言称一加 13T有望在2025年末推出,可能会带来小幅升级,比如新芯片(或许是骁龙8+ Gen 4)或相机调整。此外,一加 13R已与13一同发布,是一款配置稍低的亲民旗舰(骁龙8 Gen 3,6000mAh,100W),售价约500美元 [194] [195]——如果你想以更低价格体验一加基因,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 小米15 Ultra & 小米15T —— 预计小米将在2025年年中(如果按照以往周期,可能在2025年7月左右)发布这款拍照怪兽小米15 Ultra。据传,15 Ultra将突破极限,配备1英寸2亿像素主摄、双长焦镜头(可能是3×+10×潜望式组合),以及更大容量电池(约5800毫安时) [196] [197]。它还可能采用陶瓷机身。目前,小米已确认Ultra即将推出(但可能会推迟,以确保顶级硬件) [198]。如果你是极致相机发烧友,愿意为此支付高价,或许值得等待看看15 Ultra会带来什么——它有可能在相机实力上超越15 Pro。此外,小米通常会在中期推出“T”版本——小米15T Pro可能会在2025年底发布,搭载骁龙8 Gen 4+或小幅规格升级(Notebookcheck甚至提到过15T Pro的爆料,暗示其可能保持类似规格,但可能拥有更快的充电或新屏幕) [199]小米16系列也已在2025年末进入视野(很可能搭载骁龙8 Gen 5)——但这已超出近期时间范围。
  • Realme GT7(标准版)和GT7大师版/GT8: Realme的GT7(非Pro版)实际上在某些地区是在Pro版之后发布的,主打联发科天玑9400+芯片和更大的7200mAh电池,配置略低(如1.5K 144Hz屏幕) [200] [201]。这是一款为追求最大电池容量和游戏(144Hz)体验、预算中端价位的用户准备的小众选择。展望未来,Realme可能会在2025年晚些时候推出GT7大师版(由深泽直人或其他设计师联合设计),有望带来独特外观和相机升级。而到2025年第四季度,下一代Realme GT8 Pro有望亮相,搭载骁龙8 Gen 5(“8 Elite 2”),如果Realme保持一年两次的更新节奏。事实上,有爆料称GT 8 Pro可能会转用LTPS屏幕,并有望配备200MP潜望式相机以实现极致变焦 [202] [203]——这表明Realme下一轮将认真提升其影像实力。
  • 三星Galaxy S25系列: 虽然不属于“国产旗舰”阵营,但三星2025年初的旗舰(S25、S25+、S25 Ultra)将是另一大主力。Galaxy S25 Ultra传闻将采用全新1英寸5000万像素主摄,并可能搭载高通骁龙8 Gen4(部分地区为Exynos 2500,配AMD显卡)。Ice Universe曾提到S25 Ultra甚至可能以极窄边框设计挑战小米的边框纪录 [204]。这些机型价格更高(尤其Ultra约1199美元),但会提供顶级相机、IP68防护、S-Pen(Ultra版)等。如果你看重软件打磨和成熟的全球售后网络,三星是值得考虑的替代方案——但价格明显高于Realme GT7 Pro这类产品。
  • Google Pixel 9系列: 预计2025年10月发布,Pixel 9/9 Pro适合注重相机算法和原生安卓体验的用户。不过,它们通常采用Google自研Tensor芯片,截至2024年在性能和能效上仍有差距。因此,可能无法与骁龙8 Gen4手机在速度或续航上媲美。尽管如此,Pixel依然拥有出色的计算摄影(虽然小米/一加已大幅缩小差距)和谷歌官方的及时更新。
  • Vivo X100 / iQOO 12:在中国品牌中,Vivo 的 X100 Pro+(如果在 2025 年发布)值得关注——Vivo 经常与蔡司合作,并以云台防抖相机著称。X100 Pro+ 可能会凭借 1 英寸传感器和先进影像技术与小米 15 Ultra 竞争。Vivo 的子品牌 iQOO 12/13 也可能吸引你:iQOO 手机主打性能,类似 Realme,通常还带有更高端的细节(iQOO 12 预计搭载骁龙 8 Gen4、2K 144Hz 屏等)。不过,Vivo/iQOO 的全球可用性有限(主要在亚洲)。
  • 荣耀 Magic6 / 华为 P:荣耀的 Magic 系列和华为的 P/Mate 系列(在有售市场)是拥有强大相机和设计的替代选择。即将发布的 荣耀 Magic6 Pro 很可能会采用同样的骁龙 8 Gen4,并有望带来 IMAX 增强视频和极致屏幕的先进三摄(Magic5 Pro 曾有四曲面屏和独特技术)。华为虽然没有 Google 服务,但在相机(可变光圈、XMAGE 影像)上持续创新。华为 P70 Pro 预计 2025 年发布,可能配备 10 倍光学变焦和 XMAGE 2.0 处理——如果你在华为手机仍上市的地区,且能接受没有 Google 应用(或自行安装),这是一个选择。

简而言之,智能手机领域将在 2025 年底迎来迭代升级:一加可能会发布 OnePlus 13T(小幅升级),同时为 2026 年初的 OnePlus 14 做准备;小米的 15 Ultra 将满足极致影像需求;Realme 下一代 GT 可能会尝试将性能与更强相机结合。如果你现在就需要换机,我们对比的这些机型已经是 2025 年 8 月能买到的最佳选择。但如果你能再等 6-8 个月,且特别想要 超大变焦相机最新旗舰芯片,关注 Ultra/下一代新品是明智的。当然,科技总在进步——总会有更亮或更快的新品即将到来。好消息是:现在正是入手的好时机,因为这些现有旗舰已经足够先进,完全能满足甚至超越大多数用户的所有需求。

总结

在 OnePlus 13 Pro、小米 15 Pro 和 Realme GT7 Pro 之间选择,最终取决于你的优先需求,因为每款手机在不同方面各有亮点:

  • OnePlus 13 Pro全能型且具性价比优势的机型。它以比其他旗舰更低的价格,提供了高端旗舰体验,且没有在任何核心功能上妥协。你将获得一块出色且创纪录亮度的显示屏 [205],同级领先的电池技术(6000 mAh + 100W) [206],以及一个流畅、无臃肿且更新周期长的操作系统 [207]。其哈苏调校的摄像头有了极大提升且非常多样化 [208] [209],虽然还不是同级中绝对最顶尖的。重要的是,OnePlus 拥有强大的全球影响力——保修支持、频繁更新以及社区开发(适合喜欢刷机/ROM 的用户)。它是一台面向未来的全能工作马,各方面平衡得很好。13 Pro 适合科技爱好者、重度用户,或任何想要旗舰机中性价比最高的人——尤其是在小米/Realme 不可选的美国等市场。凭借其 IP69 防护和大电池,也非常适合旅行和户外使用。小缺点:在极端弱光或变焦方面,摄像头仍略逊于顶级旗舰;不支持扩展存储(三款都如此);无线充电虽然很快,但不及小米的速度。但以其价格来看,这些都是容易接受的权衡。OnePlus 的“快与顺畅”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你真的无需旗舰溢价也能拥有旗舰体验
  • 小米 15 Pro功能丰富的相机旗舰。这款手机适合那些想要移动摄影领域的极致体验和奢华享受,并且愿意为此多花一些钱的人。它的徕卡相机系统可以拍出令人惊叹且富有个性的照片 ts2.tech ts2.tech,而且配备的 5× 潜望式镜头让它在变焦能力上独树一帜 [210] [211]——可以说是这些手机中摄影师的首选。15 Pro 在各方面也毫不妥协:屏幕艳丽明亮,机身质感极致高端(特别版和抛光边框等细节处理尤为突出),电池续航也创下纪录 ts2.tech。MIUI 升级为 HyperOS,带来了大量新功能没有以往的烦恼——让小米的软件体验变得非常出色 ts2.tech ts2.tech。这款设备最适合科技发烧友和摄影爱好者——那些原本可能会考虑三星 Ultra 或 iPhone Pro Max,但想尝试不同(而且在硬件上可能更前沿)产品的人。如果你已经在小米生态系统中,这款手机也非常适合。需要注意的缺点:在西方市场价格较高(几乎与三星持平),北美地区几乎买不到(需要自行承担进口风险)。此外,这款手机体积较大且略重,喜欢小巧机型的人可以考虑标准版小米 15(6.36 英寸)或其他型号。但如果你最看重最先进的硬件——1.5K 120Hz 屏幕、徕卡相机、6100 毫安时电池——小米 15 Pro 几乎无可匹敌。这是一款极致高端且性能卓越的手机——你会多花钱,但得到的也更多。
  • Realme GT7 Pro 是一款大胆的“旗舰杀手”,面向预算有限的游戏玩家和高性能用户。Realme 将顶级配置(骁龙8 Elite、2K 120Hz AMOLED、潜望式摄像头)塞进了一部价格远低于传统旗舰的手机中 [212] [213]。这款手机适合那些原本可能会花费1000美元以上,但现在只需约700美元就能获得90%旗舰体验的人。GT7 Pro 的优势非常明显:极快的充电速度(120W 充电令人惊艳——一旦习惯了30分钟内充满电,就很难回头),以及超大电池,保证你可以连续数小时畅玩游戏或观看视频 [214] ts2.tech。它还拥有非常流畅且可高度自定义的 UI(Realme UI),专为性能优化。即使5倍光学变焦的画质不是最顶级,但能在这个价位提供这样的多样性,实属难得。GT7 Pro 非常适合年轻科技爱好者、游戏玩家以及注重性价比但又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这款手机的理念是:“为什么要多花钱?”如果你看重速度——无论是充电速度、系统流畅度还是触控响应(屏幕触控采样率极高),你一定会喜欢它。不过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相机虽然不错,但在三款手机中是最弱的——日常拍照完全没问题(主摄表现相当不错),但并非以拍照为主打。软件更新政策虽然有所提升,但仍稍逊一筹——提供3年安卓升级,而其他品牌可达4-5年 [215]。此外,具体地区的可购买性也可能成为问题(在印度/亚洲很容易买到,欧洲有限,北美几乎没有)。另外,Realme 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这对你来说可能重要,也可能无所谓。但如果你更在意实际体验而非品牌标志,GT7 Pro 能带来极高的体验性价比。它是预算有限发烧友的首选——你可以用更少的钱,享受120W快充和顶级配置带来的炫耀资本。

总之,这三款手机各有千秋,在各自领域都非常出色,体现了智能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加 13 Pro就像是均衡的英雄——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价格合理,几乎可以推荐给任何人。小米 15 Pro则是精致的专业选手——为追求极致前沿科技且愿意为之投资的用户而生(尤其吸引摄影爱好者和小米生态粉丝)。真我 GT7 Pro则是搅局者——将旗舰性能带给更广泛的用户,特别适合追求性能和续航的用户,同时价格更亲民。

在做决定前,请考虑你所在地区的售后支持、软件偏好(OxygenOS、HyperOS 还是 Realme UI),以及你个人日常最看重的点。如果可以,建议去线下店或经销商实际体验一下——手感和系统流畅度因人而异。但有一点很明确:截至 2025 年 8 月,这三款设备代表了安卓创新的巅峰。无论你选择一加的全能魅力、小米的高端奢华,还是真我的高性价比,你都将拥有一部极其强大且具备前瞻性的手机。它们之间的差距很小,所以几乎不会选错。

最后,值得庆祝的是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100W+快充、5000万像素三摄、AI 驱动的系统界面、6000mAh+大电池,这些功能在几年前还像科幻小说,如今已成为现实。无论你选择哪款手机,都请尽情享受吧——并且可以放心,这三款都是坚固、顶级的智能手机,未来都能为你带来极佳体验

[216] ts2.tech

The Best Compact Flagship: Galaxy S25 vs iPhone 16 Pro vs Pixel 9 Pro vs Xiaomi 15!

References

1. www.oneplus.com, 2. www.oneplus.com, 3. www.oneplus.com, 4. www.oneplus.com, 5. www.oneplus.com, 6. www.techadvisor.com, 7. www.androidauthority.com, 8. www.accio.com, 9. www.notebookcheck.net, 10. www.notebookcheck.net, 11. www.notebookcheck.net, 12. www.notebookcheck.net, 13. www.oneplus.com, 14. www.oneplus.com, 15. www.oneplus.com, 16. www.oneplus.com, 17. www.oneplus.com, 18. www.oneplus.com, 19. www.oneplus.com, 20. www.oneplus.com, 21. www.oneplus.com, 22. www.oneplus.com, 23. www.oneplus.com, 24. www.oneplus.com, 25. www.androidauthority.com, 26. www.accio.com, 27. www.techadvisor.com, 28. www.techadvisor.com, 29. www.notebookcheck.net, 30. www.notebookcheck.net, 31. www.notebookcheck.net, 32. www.notebookcheck.net, 33. www.notebookcheck.net, 34. www.notebookcheck.net, 35. www.notebookcheck.net, 36. www.notebookcheck.net, 37. www.notebookcheck.net, 38. www.androidauthority.com, 39. www.androidauthority.com, 40. www.androidauthority.com, 41. www.androidauthority.com, 42. thegadgetflow.com, 43. www.androidauthority.com, 44. www.oneplus.com, 45. www.oneplus.com, 46. www.notebookcheck.net, 47. www.notebookcheck.net, 48. www.oneplus.com, 49. www.oneplus.com, 50. www.androidauthority.com, 51. www.techadvisor.com, 52. www.androidauthority.com, 53. www.androidauthority.com, 54. voi.id, 55. www.androidauthority.com, 56. www.androidauthority.com, 57. www.androidauthority.com, 58. www.androidauthority.com, 59. www.androidauthority.com, 60. www.androidauthority.com, 61. www.androidauthority.com, 62. www.androidauthority.com, 63. www.androidauthority.com, 64. www.androidauthority.com, 65. www.androidauthority.com, 66. www.oneplus.com, 67. www.oneplus.com, 68. thegadgetflow.com, 69. www.oneplus.com, 70. www.oneplus.com, 71. www.oneplus.com, 72. thegadgetflow.com, 73. www.oneplus.com, 74. www.oneplus.com, 75. www.oneplus.com, 76. www.oneplus.com, 77. www.oneplus.com, 78. www.oneplus.com, 79. www.oneplus.com, 80. www.oneplus.com, 81. www.oneplus.com, 82. www.androidauthority.com, 83. www.techadvisor.com, 84. www.techadvisor.com, 85. thegadgetflow.com, 86. www.androidauthority.com, 87. www.notebookcheck.net, 88. www.notebookcheck.net, 89. www.notebookcheck.net, 90. www.notebookcheck.net, 91. www.oneplus.com, 92. www.oneplus.com, 93. www.notebookcheck.net, 94. www.notebookcheck.net, 95. www.notebookcheck.net, 96. www.notebookcheck.net, 97. www.oneplus.com, 98. www.notebookcheck.net, 99. thegadgetflow.com, 100. thegadgetflow.com, 101. thegadgetflow.com, 102. www.techadvisor.com, 103.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04. www.techadvisor.com, 105. www.techadvisor.com, 106.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07. www.notebookcheck.net, 108. www.notebookcheck.net, 109.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10. www.oneplus.com, 111. www.notebookcheck.net, 112. www.oneplus.com, 113. www.oneplus.com, 114. www.oneplus.com, 115. www.oneplus.com, 116. www.oneplus.com, 117.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18.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19. www.gizmochina.com, 120. thegadgetflow.com, 121. www.oneplus.com, 122. www.oneplus.com, 123. www.tomsguide.com, 124.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25. www.accio.com, 126.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27.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28.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29. www.notebookcheck.net, 130. www.notebookcheck.net, 131. thegadgetflow.com, 132. thegadgetflow.com, 133. twitter.com, 134.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35.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36. www.oneplus.com, 137. www.oneplus.com, 138. www.notebookcheck.net, 139. www.notebookcheck.net, 140. www.notebookcheck.net, 141. www.notebookcheck.net, 142.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43.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44. www.oneplus.com, 145. www.oneplus.com, 146. www.oneplus.com, 147. www.oneplus.com, 148. www.oneplus.com, 149. www.oneplus.com, 150. www.techadvisor.com, 151. www.notebookcheck.net, 152. www.notebookcheck.net, 153. www.notebookcheck.net, 154.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55.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56. www.oneplus.com, 157. www.techadvisor.com, 158. www.techadvisor.com, 159. www.tomsguide.com, 160. thegadgetflow.com, 161. www.oneplus.com, 162.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63.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64. www.gizmochina.com, 165. www.oneplus.com, 166. www.oneplus.com, 167. www.oneplus.com, 168.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69. www.techadvisor.com, 170. www.oneplus.com, 171. thegadgetflow.com, 172. www.oneplus.com, 173. www.oneplus.com, 174. www.oneplus.com, 175.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76. www.techadvisor.com, 177. www.oneplus.com, 178. www.oneplus.com, 179. www.notebookcheck.net, 180. www.notebookcheck.net, 181. www.notebookcheck.net, 182. www.notebookcheck.net, 183. www.notebookcheck.net, 184. www.tomsguide.com, 185.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86.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87. www.gizmochina.com, 188. www.oneplus.com, 189. www.accio.com, 190.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91. www.androidauthority.com, 192. thegadgetflow.com, 193. thegadgetflow.com, 194. www.oneplus.com, 195. www.oneplus.com, 196. www.gizmochina.com, 197. www.techadvisor.com, 198. www.androidcentral.com, 199. www.notebookcheck.net, 200. www.notebookcheck.net, 201. www.notebookcheck.net, 202. www.notebookcheck.net, 203. www.notebookcheck.net, 204. www.yahoo.com, 205. www.oneplus.com, 206. www.notebookcheck.net, 207. www.tomsguide.com, 208. thegadgetflow.com, 209. thegadgetflow.com, 210. www.androidauthority.com, 211. www.techadvisor.com, 212. www.androidauthority.com, 213. www.notebookcheck.net, 214. www.androidauthority.com, 215. www.gizmochina.com, 216. www.oneplus.com

Ultimate Gaming Phone Showdown: Sony Xperia 1 VI vs Asus ROG Phone 9 vs RedMagic 9 Pro+
Previous Story

终极游戏手机对决:索尼 Xperia 1 VI vs 华硕 ROG Phone 9 vs 红魔 9 Pro+

Battle of the Flagship Earbuds 2025: TOZO Golden X2 Pro vs Galaxy Buds 3 Pro vs Sony WF-1000XM5
Next Story

旗舰耳机之战2025:TOZO Golden X2 Pro对比Galaxy Buds 3 Pro对比索尼WF-1000XM5

Go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