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ate of Internet in Belarus: Wired, Wireless, and Watching from the Sky

白俄罗斯互联网的真实现状:有线、无线与天上的监控

  • 截至2022年底,白俄罗斯互联网普及率为89.5%,固定宽带约310万用户,移动互联网约930万用户,总人口约940万。
  • 截至2022年底Beltelecom的GPON光纤用户约290万,2024年中约300万,光纤覆盖82.4% 的50–100人规模的小城镇,平均接入速率约96 Mbps。
  • Beltelecom掌控国家互联网网关,连接Lattelecom、Rostelecom等多条跨境光缆,且2006年投运的400 Gbps俄罗斯专线仍在;卫星如Intelsat、Eutelsat仅用于备份,上传仍需经地面网关。
  • 尽管发放约170家ISP许可,市场基本被Beltelecom等国有或受严格监管的主体垄断,2023年前后Beltelecom固定宽带市场份额约78%,固定用户约250万;MTS Belarus约570万移动用户,A1约480万,life:)约150万。
  • 截至2024年初,4G LTE覆盖约93%国土、99%人口,2G/3G覆盖超过98%,5G尚未商业化,明斯克仅进行小范围测试,西方制裁限制设备供应,未来不确定。
  • 三大运营商共用beCloud的4G网络,覆盖使用Band 20(800 MHz)和Band 3(1800 MHz),降低成本但一旦beCloud故障将同时影响MTS、A1和life:)。
  • 移动网下行中位速率在2023年约12 Mbps,2024年约11.5 Mbps,4G延迟约30–50 ms,宽带中位延迟约21 ms。
  • 2020年8月白俄罗斯经历全国断网近61小时,2021年修订电信法授权政府关停网络,2023年瓦格纳事件导致局部移动网中断,12月因反对派线上演讲短时屏蔽YouTube,至2022年被封的网站超过1万,2023年再增加约2000。
  • 价格方面,2GB移动数据资费约占人均GNI月收入0.62%,5GB固定宽带资费约占0.73%,月费10–15美元即可获得高速家庭宽带,农村上网率约80%,公共机构广泛接入。
  • 自2020年以来,数万IT人才流向波兰、立陶宛等地,数字经济未来可能出现以国家安全为主导的数字化推进,Starlink在当前政治环境下难以进入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展现出一个自相矛盾的互联网格局:一方面拥有高度发达的网络基础设施,广泛覆盖和价格低廉的高速连接;另一方面,却处于欧洲最为严格控制和审查的政权之下。截至2022年,近89.5%的白俄罗斯人是互联网用户 [1],即使放眼全球,这一渗透率也颇为显著。该国在有线宽带(尤其是光纤网络)和无线移动网络方面投入巨大,达到了东欧地区最高的连接率之一 [2]。本报告全面介绍了白俄罗斯的互联网现状,涵盖有线宽带基础设施、广阔的移动互联网格局、新兴的卫星连接(“天上看”)、技术性能指标,以及政府政策对接入与自由的影响。报告还考察了城乡接入差异、各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以及影响白俄罗斯未来连接的最新发展动态。

互联网普及率与基础设施概述

在坚实基础设施支撑下,白俄罗斯实现了广泛的互联网普及。至2023年初,白俄罗斯约有827万人为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86.9% [3]。官方统计显示,至2022年底,89.5%人口已上线,比前一年增长近3% [4]。绝对数来看,白俄罗斯拥有约310万固定宽带用户和930万移动互联网用户,总人口为940万 [5]。这意味着,固定宽带普及率约为33–35%,移动宽带普及率则超过100%(许多居民拥有多个移动数据套餐) [6]。事实上,2022年白俄罗斯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人口的100%)在中东欧地区居于前列 [7]

有线基础设施:白俄罗斯互联网的骨干是先进的光纤网络,覆盖大多数人口聚集区。过去十年,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光纤已快速取代全国范围内的ADSL/DSL老旧线路 [8]。因此,白俄罗斯现已成为欧洲家庭光纤普及率领先国家之一 [9]。截至2022年底,国营电信运营商Beltelecom报告GPON光纤用户约290万 [10],到2024年中该数值已达约300万 [11]。光纤铺设已延伸到中小城镇及乡村,约82.4%的50–100人规模的小型居民点现已可用光纤宽带,这一切归功于持续扩展计划 [12]。这些投资归属国家“白俄罗斯数字发展2021–2025”计划,优先推动小型居民点也能享受高速互联网 [13]。因此,固定宽带质量高:超半数用户选择100Mbps及以上套餐,Beltelecom光纤网络的平均接入速率约为96 Mbps [14]。2023–2024年,全国固定宽带下行速率中位值约53–63 Mbps [15] [16],呈现逐年增长。由于现代光纤基础和直连欧洲及俄罗斯干线网络,有线连接的延迟通常较低(国内仅为几毫秒到几十毫秒)。

国际连接能力:白俄罗斯的互联网通过多条光缆干线和卫星链路实现国际互联。该国是泛欧亚和欧亚–欧洲跨国光缆系统的一员,主要地面光缆与拉脱维亚、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相连 [17]。国有运营商Beltelecom掌控所有全球互联网网关,拥有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和骨干通道,与拉脱维亚Lattelecom、俄罗斯Rostelecom等运营商实现互联 [18]。同时,白俄罗斯还配备有地球卫星台(如Intelsat、Eutelsat),主要作为备份或特定服务用途 [19]。这种对国际出入口的高度集中控制,意味着政府能密切监控甚至在必要时切断外部连接(详细内容见审查制度章节)。不过,在常态下,白俄罗斯的对外链路容量和冗余性——包括2006年投运的400 Gbps俄罗斯专线 [20]——均能充分满足国家需要。

主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及其服务

尽管白俄罗斯已发放的ISP运营许可数量不少(截至2023年约有170家企业提供电信服务 [21]),但市场实际上被少数几家主体垄断,这些公司或为国有,或处于国家严格监管之下。下表对主要ISP及其服务进行了梳理:

运营商所有权服务内容用户基数(约)备注
Beltelecom国有(政府)固定宽带(ADSL、光纤GPON)、固定电话;2022年起推出移动服务(4G)约250万固定宽带(2023) [22];移动业务:新进者(打包套餐)国家电信主体;拥有骨干网络;品牌包括“byfly”(互联网业务)。
MTS Belarus合资(Beltelecom 51%国有,Mobile TeleSystems Russia 49%)移动通信(2G/3G/4G LTE)约570万移动用户(2024年中) [23]国内最大移动运营商;其4G网络采用 beCloud 基础设施。
A1 Belarus私有(A1奥地利电信集团)移动(2G/3G/4G);固定宽带(GPON、以太网、城市DSL)约480万移动用户(2024) [24];约40万固定宽带 [25]原名Velcom;第二大移动运营商;收购固定ISP(Atlant Telecom)后提供家庭互联网。
life:) (BeST)私有(土耳其Turkcell)移动(2G/3G/4G LTE)约150万移动用户(2024) [26]规模最小的运营商;自2022年起完全被Turkcell控股。
beCloud国有背景(Belarusian Cloud Technologies)批发级4G网络运营商;数据中心(批发业务,无零售用户)运营全国唯一4G LTE无线网络,各移动运营商均使用该设施 [27]
NTEC国有(运维与分析中心)互联网交换与流量出口(非面向普通用户)国家流量交换中心——管理BY-IX对等点;与Beltelecom共同负责国际流量出入口
[28]

Beltelecom:作为国有主导电信企业,Beltelecom是白俄罗斯互联网的中枢。它拥有并运营全国光纤骨干和国际网关,所有其他ISP都不同程度依赖其基础设施 [29]。在固定宽带领域,Beltelecom占有约78%的市场份额(2023年320万固定用户中有250万为Beltelecom用户) [30]。公司提供ADSL和光纤宽带(以byfly等品牌推广)、电话服务,并自2022年底起切入移动市场。(政府批准Beltelecom进入移动领域,并开始销售移动套餐,可能以虚拟运营商MVNO或合作方式,与家宽服务打包 [31]。)Beltelecom的近乎垄断地位也受政策强化:只有其自身和NTEC有资格与境外网络对接 [32]。通过这些关键节点,国家既能实施价格与服务标准(积极一面是低价与普及,高度集权则是消极因素,后文详述)。值得注意的是,Beltelecom对光纤网络的投入极大推动了全国有线互联网现代化,吉比特速率乃至省城小镇亦可获得。至2024年中,公司宽带用户近300万 [33]。相比之下,最大的民营ISP(A1)固定宽带仅有约40万用户 [34],凸显了Beltelecom的绝对主导。

移动运营商:白俄罗斯有三大主要的面向消费者的移动网络运营商:MTS Belarus(移动通讯系统白俄罗斯)、A1,以及life:)。MTS Belarus是规模最大的运营商,拥有约570万移动用户 [35]。该公司是Beltelecom(国有)与俄罗斯MTS的合资企业,有效地让国家持有最大移动服务商的股份。A1(前身为Velcom)以480多万用户数量排名第二 [36],由奥地利电信集团Telekom Austria Group外资控股。life:) 远远排在第三,用户约150万 [37],2022年被土耳其Turkcell完全收购(在白俄罗斯政府出售其剩余股份后)。

这三家移动运营商都提供2G/3G/4G语音和数据服务。比较特殊的是,白俄罗斯的4G LTE是通过一个单一的共享网络来部署的:beCloud(Belarusian Cloud Technologies,白俄罗斯云技术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拥有所有4G基础设施,并向MTS、A1和life:)出租 [38]。这意味着每个运营商不再各自建设LTE信号塔,而是由beCloud建设了全国性的LTE网络,所有人共同使用——这种模式旨在节约成本,并便于国家监管。到2024年初,4G LTE覆盖(通过beCloud)已达到白俄罗斯国土的93%和人口的99% [39],这比两年前83%左右的国土覆盖率有了大幅提升 [40]。与此同时,2G/3G网络已覆盖98%以上的国土 [41],即使在偏远地区也确保了基本移动覆盖。5G服务尚未正式商用,只开展了小规模的试点测试。到2023年底,官员坦言由于西方制裁和商业兴趣减弱,5G的全面部署变得“不确定” [42]——下一代移动通信基本处于搁置状态。目前白俄罗斯更专注于根据现有条件最大化4G的容量和覆盖,经常借助中国厂商的设备(Beltelecom与华为开展了5G相关技术合作,包括带有人脸识别系统的5G试验) [43]

在服务方面,移动运营商提供常规的语音、短信和数据套餐。移动互联网被广泛用于社交媒体、消息通讯(考虑到网络媒体审查,Telegram尤其流行于新闻信息获取)和流媒体服务。得益于共享LTE网络,任何运营商的用户在主要城市及大多数城镇都能获得4G速度。不过,移动市场的竞争程度有限:价格相较地区标准相对较低,但由于国家影响力较强(尤其MTS部分国有,以及关键基础设施归公有),运营商很少挑战政府政策(例如,他们按照法律要求,配合了过去的多次互联网断网命令)。

城市与农村接入差距

白俄罗斯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大约80.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城镇 [44]。历史上,明斯克及各州首府等城市的互联网接入条件远优于农村,但近年来这种差距因有意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逐步缩小。到2022年,估算92.5%的城市居民为互联网用户,而农村居民为79.7% [45]。这大约13个百分点的差距虽仍明显,但已经比过去小得多(作为参考,2010年代中期农村上网人口约为40%,而城市则超过70%)。如今,即便在乡村,大多数人也能接入互联网,主要通过移动网络,较大的乡村则日益普及到户光纤网络。

首都明斯克依然是网络连接最普及的地区:约95.2%的明斯克市居民上网 [46],几乎已达饱和。其他地区略有落后,例如格罗德诺(Hrodna, Grodno)地区的上网率为91.3%,而最低的是明斯克州(即首都周边农村地区)为83.8% [47]。这显示即使是网络连接最薄弱的地区,仍有超过五分之四人口在线。城乡差距在人口结构上更为明显——尤其体现在老年群体。在城市,2021年65岁以上老年互联网用户达到53.4%,而农村同年龄组仅为28.2% [48]。这显示,白俄罗斯当前余下的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年龄和教育(数字素养),而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可用性。

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几乎所有有规模的城镇都已实现连接。自2000年代末以来,所有区中心都通有宽带(ADSL或光纤) [49]。正在进行的GPON光纤建设令到仅数十户的聚落也能实现高速有线网络 [50]。在光纤或有线宽带尚未覆盖的地方,3G/4G移动网络则填补了空白——农村居民经常依赖智能手机或4G Wi-Fi路由器接入移动互联网。一项残留挑战是个别小村庄可能仅有较老的3G服务或信号较弱,影响速度。但目前4G已覆盖99%人口 [51],通过蜂窝网络实现的基础宽带几乎普及全国。

全国范围内的资费也越来越低,农村用户受益显著。白俄罗斯互联网资费相对收入非常低(详见下文数字普惠),因此“成本”已不像许多国家那样成为主要障碍。总之, 城市居民能享受最快的连接(明斯克许多社区已实现千兆光纤,城市有多家ISP可选),而农村居民选择更少(往往仅能连接Beltelecom网络及1家移动运营商),速度略低。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几乎所有人——从城市居民到农民——现在都能上网。国家相关普及计划正在逐步消除剩余差距,实现即使最小社区也能“普遍接入”宽带的目标。

移动互联网格局

移动互联网是白俄罗斯网络连接的基石,普及率已达到或超过100% [52]。这显示许多白俄罗斯人拥有不止一张SIM卡或移动套餐——常见于区分工作与私人线路,或用于专门流量卡。移动市场的特点是覆盖面广、速度持续提升、数据套餐相对经济,全部由三大运营商(MTS、A1、life:))共同组成。

网络覆盖和技术:白俄罗斯已实现近乎全民的移动覆盖。GSM(2G)和3G网络覆盖98-99%的国土 [53],几乎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都能进行语音/短信通信。2015年借由beCloud基础设施共享模式上线的4G LTE网络快速扩展,到2024年4月,4G信号覆盖了白俄罗斯93%的国土和99%的人口 [54]。这意味着几乎每个有居民的地方都能用上4G,极为偏远地区则可能退回到3G。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年间国土覆盖率从约83%跃升至93% [55] [56],反映出新建LTE基站的推进速度(常由中国厂家提供设备)。

所有运营商共用beCloud 4G网络,主要运行在Band 20(800 MHz)和Band 3(1800 MHz)频段。这一共享网络让MTS、A1和life:)的用户无需建设重复信号塔即可获得LTE速率。虽然这种模式有成本优势,但也导致所有运营商的4G覆盖图完全一致(区分点仅剩资费政策和客服)。其弊端在于,如果beCloud发生故障,或政府对beCloud网络下发停网指令,所有运营商的4G用户会同时受影响——成为国家集中管控的关键节点。

移动速度:白俄罗斯的移动互联网速度在全球 4G 标准下属于中等水平,表现尚可但不算突出。截止 2023 年,移动网下行中位速度约为12 Mbps [57]。到 2024 年中,这一速度相近(约 11.5 Mbps) [58],显示用户饱和后速度提升有限甚至已趋于平稳。城市中 4G 峰值速度可高出许多(理想环境下可达几十兆甚至 100 Mbps),但在高负载小区或乡村地区,很多用户速度会慢许多。LTE 的上传速度通常只有几 Mbps。Speedtest 上 4G 的延迟平均为 30–50 毫秒——对大多数应用来说都很充足,但不及光纤那么低。值得注意的是,白俄罗斯的移动网速度足以支持高清视频流媒体、社交媒体和 VoIP,不过对于大型文件上传或超高清视频流等重度应用,仍然建议首选光纤连接。

5G 推进情况仍不明朗。明斯克已用华为设备测试小范围试点区,但截止 2024 年尚无商业 5G 服务 [59]。受政治局势及涉乌冲突影响形成的西方制裁,使诺基亚、爱立信等公司无法提供 5G 设备。即便是中资厂商也面临融资及出口难题。此外,政府对 5G 兴趣“减弱”表明其认为在 4G 能力尚未完全升级前,还无迫切经济需求 [60]。因此,白俄罗斯成为欧洲少数没有 5G 部署时间表的国家之一。运营商则将精力用于提升 4G(例如 A1 等已将部分 3G 频段重新利用于乡村地区以增强 4G 能力 [61])。

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绝大多数白俄罗斯人每天通过智能手机接入互联网。2023 年,移动设备承担了全国约 53% 的网页访问量,电脑端为 47% [62]。社交媒体、消息(Telegram、Viber)及新闻获取极度依赖移动流量。每年人均移动流量消耗持续大幅增长,例如 MTS 报道在 4G 覆盖延展期间,2020 年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 44% [63]。由于数据资费低廉(2022 年 2GB 移动流量仅占人均 GNI 月收入的约 0.62% [64],国际上极低),移动网在成本上非常易于大众普及。

套餐与资费:白俄罗斯的移动流量套餐在欧洲范围内属于廉价行列。不限量或大流量套餐对本地普通工资亦非常平价。例如 2023 年入门级移动流量(几 GB)包月仅需几美元。这种低价策略是有意为之,以推动普及。所有运营商均要求凭护照实名登记 SIM 卡(政府统一规定),基本不存在匿名预付卡选项——每张 SIM 卡都与护照绑定,存于政府可查的集中数据库中 [65]。即便如此,办卡流程简便,市场在价格上竞争激烈。

总之,白俄罗斯的移动互联网格局体现为覆盖无处不在、国家主导基础设施以及使用规模不断提升。虽然在无线技术上未处于前沿(尚未有 5G),但已通过 4G 基本连接了全体国民。过去发生断网或政府限流事件时,移动网络作为固网的备选和兜底,停服时间通常最晚(因为完全关闭移动网经济代价更大)。尤其对于农村用户及希望通过手机流量绕开家庭或单位监管的人群来说,移动互联网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卫星互联网可用性与“空中观测”

在白俄罗斯,卫星互联网属于一个高度管控的“小众细分领域”。由于地面网络基础雄厚,卫星服务在大众层面使用极少,政府因审查与安全原因对白卫独立卫星链路严加限制。不过,还是有必要关注“空中连接”这一选项,包括本国卫星计划及国际服务提供商如 Starlink 或 OneWeb。

本土卫星工程:白俄罗斯拥有自主通信卫星 Belintersat-1,这是一颗与中国联合(即中国亚太通信 15 号)于 2016 年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Belintersat-1 提供卫星电视及宽带数据链路服务,可覆盖欧洲、非洲、亚洲,位于 51.5°E 赤道轨道 [66]。卫星由国企精密机电厂(隶属通信部)管理,隶属国家卫星通信广播系统 [67]。实际上,Belintersat 的带宽主要面向商业电视广播及政府(军队通讯、边远政府办公等),而非面向普通市民的互联网零售。举例说,白俄罗斯军方已研发用 Belintersat-1 的野外移动互联网系统,作为地面网断线时的备份 [68] [69]

尤为关键的一点是白俄罗斯禁止民用双向卫星互联网。按政策,个人及企业只能用单向卫星服务(如卫星电视或单向数据信道)——所有上传互联网流量必须经过地面网络和国家关口 [70]。双向卫星端口(即可收发数据的 VSAT)需特批,仅军队、特定国家机构和外国大使馆可获许可 [71]。这意味着普通居民无法合法自行装盘接入卫星宽带,否则将绕过政府审查,相关部门会主动侦测并严惩违规卫星上行 [72] [73]。据称,国家射频监控中心(BelGIE)有能力定位“非法双向卫星上网用户”,并曾对相关人员罚款 [74]。所有民用互联网流量即便来自偏远地区,也必须经官方地面站“落地”并由政府网关发送到国际(以便执行审查与过滤) [75]

归根到底,白俄罗斯即使采用卫星接入,也将所有互联网流量收归国家地面基础设施统一管制。举例说,农村网民可以用卫星盘接收数据,但所有上传请求必须通过电话线或移动网络,送至国家关口,而不能直接上行到卫星。这与许多国家用户可自由使用双向卫星宽带形成鲜明对比。

Starlink 与 OneWeb:鉴于上述限制,新型低地轨道 (LEO) 卫星星座如 SpaceX 的 Starlink 和英国支持的 OneWeb 在白俄罗斯几乎不可用也就不足为奇了。Starlink 已在全球迅速扩展,但白俄罗斯(与其盟友俄罗斯一样)并无允许其进入的意向。截至 2025 年,Starlink 的官方服务地图包含白俄罗斯,该公司也“未列出在白俄罗斯开展服务的计划”(与中国、伊朗、朝鲜、俄罗斯等管控严格的国家情况相同) [76]。换句话说,白俄罗斯人在目前情况下无法合法购买或使用 Starlink 终端。任何走私或使用此类设备的尝试都将违反白俄罗斯法律,且极可能被国家执法工具侦测到。政府的立场是,不受管控的卫星互联网由于无法像地面网络那样轻易被关闭或监视,对国家安全和审查制度构成威胁 [77] [78]。OneWeb 的情况也类似:白俄罗斯境内没有官方经销商或地面站,加之 OneWeb 以往的发射多由俄火箭完成(因乌克兰战争暂停),白俄罗斯也未接入该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0–2021 年白俄罗斯抗议期间,以及后来俄乌战争爆发后,许多活动人士曾设想通过卫星互联网(如 Starlink)绕过互联网关停,事实上,Starlink 并未在白俄罗斯部署。政府提前对这类设备予以法律禁止,加之高风险处罚,目前为止都阻止了其大规模应用。

传统卫星互联网选项:在 LEO 星座出现前,唯一的卫星互联网选择是传统的地球同步轨道 VSAT 服务。这些通常由国际卫星运营商(如 Intersputnik、Eutelsat、Intelsat 覆盖白俄罗斯区域的卫星)提供,需要搭建带收发器的卫星天线。从技术上讲,这类服务确实存在——例如有公司按需宣传在白俄罗斯可用的 VSAT 卫星连接 [79]。但同样,因为牌照问题,白俄罗斯用户或企业需获得政府审批(大概率需与 Beltelecom 或持牌运营商合作)方能设立 VSAT 连接。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设备和月费的高昂成本也难以承受(与本地收入相比)。因此,白俄罗斯使用卫星互联网的实际用户非常少——大致只限于远程工业(例如部分管道、开采场地)、外交使团或关键基础设施的应急备份。

卫星监控用途? “天上看的”一说,也暗指卫星的监控应用。尽管这不算互联网接入,但值得注意的是,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中国在卫星监控领域有合作,并曾考虑研发自己的“主权”卫星通信方案(总统卢卡申科所展示的所谓“白俄罗斯 Starlink 类比产品”本质上是通过 Belintersat-1 卫星链路的临时移动指挥中心) [80] [81]。这些努力的动力,是在战争或国内动荡时拥有独立但可控的通讯渠道,而非向公众提供开放互联网。

总之,卫星互联网在白俄罗斯依然边缘且受限。与那些卫星宽带可改变命运的农村地区不同,白俄罗斯政府更倾向于让地面网络(光纤与蜂窝)覆盖至全国并牢牢掌控出入口权。除非政治发生重大转折,否则 Starlink 等服务不会进入白俄罗斯上空,居民仍将依赖地面连网方式。

技术性能:速度、覆盖和延迟

白俄罗斯的互联网性能指标反映了其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下面我们分解该国连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 带宽(速度):白俄罗斯的固定宽带速度较高,得益于光纤部署。截至 2023 年初,中位数固定宽带下载速度约为53.4 Mbps,到 2024 年上升至63 Mbps [82] [83]。不少城市光纤宽带用户享有更高的峰值速率(可选 100 Mbps、200 Mbps 甚至千兆套餐,Beltelecom 和 A1 均提供),半数以上固定宽带用户选择 100 Mbps 及以上套餐 [84]。GPON 光纤上传速率常常是对称或近似(如 100/50 Mbps 套餐)。移动网络中位数下载速度在11–12 Mbps左右 [85] [86],整体不高但满足日常需求。LTE 速度差异大:非拥堵区域可达 30–50 Mbps,但高负载或降至 3G 时仅有数兆。整体趋势向上,随着基础设施升级,固定和移动速度逐年提升 [87]
  • 覆盖与可靠性:如前文所述,有线与无线网络覆盖率都很广。几乎所有城市、城镇和较大村庄都有固定宽带(如无光纤,亦有 ADSL 或有线电视宽带)。移动网络覆盖几近全国,基本服务到位,若计入 3G/EDGE,几乎所有区域均可联网。主干网稳定性总体良好——白俄罗斯拥有成熟的全国光纤环网,连接主要城市,有较好冗余。真正的可靠性问题多因政府人为干预(如重要事件期间限速或断网,后文详述),而非技术故障。Beltelecom 持续现代化建设使停电或设备老化问题较少。但农村“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略逊,部分偏远 DSL 用户可能遭遇线路中断或降速。大规模活动期间(如人群聚集或信息封锁、VPN 同用)移动网络会有压力。
  • 延迟:国内及周边国际流量延迟很低。明斯克用户 ping 明斯克或莫斯科服务器常见 ~10–30 ms,直连西欧(法兰克福/伦敦)也仅 40–70 ms 得益于直连光纤。Speedtest 报道 2023 年宽带中位数延迟约 21 ms(未在正文引用,但与速度水平相符)。移动 4G 延迟更高,常为 ~40–60 ms,3G 网络则超 100 ms。卫星互联网延迟极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约 600–700 ms,一来一回难以用于实时应用。(LEO 星座如 Starlink 可降至 20–50 ms,但在白俄罗斯暂不适用。)综上,普通白俄罗斯网民的延迟相当于其他发达网络——视频通话、在线游戏(尤其需要快速反应时推荐有线连接)和云服务均无障碍。
  • 容量与限速:白俄罗斯主干网容量充足(与邻国间有多条 100 Gbit/s 直连) [88],内部光纤网络运行良好。接入层(例如 GPON)有争用但大多可达标。移动端密集区会受容量影响,但运营商已增设基站和频段缓解。特殊政治敏感期,用户反映服务异常慢或部分服务难以访问(后文谈及审查),属于有意限速不是技术瓶颈。例如 2020 年,有关部门曾在特定地点限制移动数据或暂停服务,以阻挠抗议者通信 [89] [90]

总体来看,白俄罗斯互联网在技术层面表现强劲:速度快且覆盖广,多项核心指标如光纤普及和移动覆盖可与不少欧盟国家媲美。普通用户可以流畅观看高清视频、视频会议、享受现代互联网服务而无重大障碍。主要性能瓶颈并非技术,而是政策导致的封锁或偶尔断网。

政府管控、审查与监控

在分析白俄罗斯的互联网时,必须关注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卢卡申科总统领导下的威权体制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内容实施着严密控制。这种控制表现在多个方面:关键网络的所有权、法律和技术审查手段、对在线活动的监控,以及出于政治原因定期中断网络连接。

国家垄断与卡脖子点:白俄罗斯政府拥有或直接控制关键互联网基础设施。最大的电信公司Beltelecom归国家所有,运营着“所有其它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都依赖的骨干网络” [91]国家流量交换中心(NTEC)——隶属于总统直属操作与分析中心(OAC)——以及Beltelecom,是唯一获准处理跨越国境互联网流量的两家实体 [92]。实际操作中,NTEC负责本地的互联网交换点(BY-IX)以进行本地互联,Beltelecom则管理国际网关。这意味着所有国际互联网流量(无论网页请求、电邮等)都必须经过这两家机构控制的设备,从而使当局具备了随时过滤、限制流量或切断连接的技术能力 [93]。独立ISP无法自主路由——他们从Beltelecom或NTEC购买带宽,因此一旦这两家停服,所有人都将断网。

互联网中断:白俄罗斯当局在危机时刻展现了“断网开关”的决心。尤其是在2020年8月被广泛认为舞弊的总统大选及大规模抗议期间,政府实施了全国范围近61小时几乎完全断网,从选举之夜开始 [94]。这次全面断网波及移动数据、绝大多数网站,甚至VPN,基本将白俄罗斯与全球互联网隔绝。2020年下半年,则出现了局部和间歇性断网,特别是在抗议游行集中的周日 [95]。有报告称,政府还在人群聚集区域干扰移动互联网信号以破坏抗议协同 [96]。这些手段在白俄罗斯史无前例,也标志着其网络控制已达模仿其它极权政府的新高度。2021年,政权更进一步,修订《电信法》,明文授权政府以国家安全名义关闭或者限制网络 [97]。这一法律为未来断网提供了合法依据。尽管2022–2023年未再出现全国断网(没有类似2020抗议的规模事件),但仍有局部情况——例如2023年8月,俄罗斯关联的瓦格纳雇佣兵在白俄罗斯期间,附近出现了本地移动网络中断 [98]。2023年12月底,还曾因反对派领导人线上演讲而短暂屏蔽YouTube访问 [99]。简而言之,政府既有技术手段,也有法律授权,可以全面或局部切断互联网,并在政治敏感时期已经多次付诸实践。

网站封锁与内容审查:在日常运作中,白俄罗斯大规模实施线上内容审查。政府维护着一份庞大的黑名单,要求所有ISP对其实施屏蔽。截至2022年底,白俄罗斯被封锁的网站已超过10,000个 [100]——2023年又至少增加了2,000个 [101]。这些被封站点不只是极端或者非法内容,还涵盖了几乎所有独立媒体、反对派新闻网站、人权组织和众多外国新闻机构。例如,白俄罗斯国内最受欢迎的新闻门户网站TUT.by于2021年被封,后又被定性为“极端主义”,其330万日活用户被迫中断访问 [102]。继任网站(流亡团队运营的Zerkalo.io)也立刻遭到封锁 [103]所有主要非官方新闻网站如今要么被封,要么被迫流亡,仅剩如Onliner.by等不涉政治的站点可以在国内访问 [104]。当局甚至封禁与反对派只有间接关联的网站——2023年,他们封锁了图片分享站Flickr和主要的白俄罗斯语数字图书馆,仅因怀疑其平台内容违背官方叙事 [105]。此外,大量社交媒体账号和Telegram频道也被列为“极端主义”,连订阅或浏览都属违法。被封网站名单本身属于受限信息,具体内容对外保密,审查理由多以媒体法中的“国家安全威胁”作冠冕堂皇的解释 [106]

为执行这些封锁,白俄罗斯在ISP及骨干网络层面引入了深度包检测(DPI)和过滤技术。2022年3月,Beltelecom宣布招标采购价值400万美元的硬件和软件升级,用于“收集存储用户访问互联网资源的信息并封锁互联网资源” [107]。这显示出当局对网络审查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据悉,白俄罗斯还寻求了俄罗斯的技术协助(俄方自身已构建大规模封锁体系)以提高管控能力 [108]。导致一般用户若想访问被封内容,往往只能依赖于翻墙工具(VPN、Tor、代理服务器等)。

反规避打压:理所当然,许多白俄罗斯人转而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和匿名工具绕过审查。对此,政府采取行动,试图封锁或限制VPN及Tor的使用。事实上,2015年就已立法禁止将VPN或Tor用于非法用途 [109],但多年执法宽松。自2020年起,政权加大对这些工具的打击。2020年封锁了知名代理工具Psiphon [110]。到2023–2024年,当局提出计划通过流量过滤技术进一步抑制VPN使用范围 [111]。2024年5月,流亡反对派团体通过安全平台发起“另类选举”时,政府紧急屏蔽了至少四家主要VPN服务(Psiphon、Turbo VPN、TunnelBear和HUB VPN),防止民众在线投票 [112] [113]。这场猫鼠游戏导致白俄罗斯民众通向开放互联网的“工具箱”不断缩水。Tor也屡受打压,虽然审查手段并非总100%有效,但基于DPI的技术让Tor连接时常受到影响。对于传播“非法”翻墙方法的行为,如今连法律惩罚都有了规定。

监控与隐私:白俄罗斯对电信行业实行了广泛的监控机制。根据法律,所有电信运营商都必须安装SORM(操作性侦查活动系统)设备,这一系统最初来自俄罗斯,可以让执法机关(尤其是白俄罗斯的克格勃和OAC)实时拦截电话和互联网通信 [114]。总统直属的运营与分析中心(OAC)——最初为克格勃下属部门——负责监督互联网监控,并有权监管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数据收集的合规性 [115]。所有互联网和电话提供商都被要求保留用户数据并协助当局执行监控。如前所述,SIM卡注册为强制性:购买SIM卡必须出示护照,相关信息录入电子数据库,由内务部及安全部门查阅 [116],这使得匿名使用移动通信变得不可能。此外,网吧或公共Wi-Fi热点(如酒店中的)也要求用户出示身份(通常为护照或短信验证码)才能上网。

在网络层面,政府密切监控社交媒体和消息应用。2020年抗议后,数千人仅因网络发言或私人聊天信息而被逮捕。安全部门渗透反对派的Telegram聊天群,并通过IMSI捕获器等手段将匿名网上活动与真实身份关联。政权还采取恐吓手段,如强迫被拘押的活动人士解锁智能手机和社交账号,然后提取联系人名单以扩大监控范围。“老大哥”在白俄罗斯互联网非常活跃——自由之家多次将白俄罗斯网络自由评级为“不自由”,其理由是监控无处不在以及网络异见遭受严厉打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线内容已被定为刑事犯罪,相关法律条款极为宽泛。许多博主和网络记者因在YouTube或Telegram发布内容而被控“极端主义”或“侮辱总统”等罪名入狱 [117] [118]。普通公民因被认为反政府的社交媒体评论被判多年监禁。在这样的氛围下,许多进行政治讨论的人只能用化名并通过VPN或Tor(如能使用)隐藏身份,但即便如此,去匿名化的风险依然存在。2021年,政府甚至劫持了一架国际民航班机,以逮捕并不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反对派博主(Nexta的Roman Protasevich),凸显了政权为抓捕网络活动者可以不择手段 [119]

控制总结:白俄罗斯政府打造了一个“受限制的互联网”——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可以传递信息和服务,但都在严格监控和筛选的范围内。“来自天空的监视”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卫星,也形象地描述了政府对网络空间的全方位警视。无论是通过技术手段(国家ISP垄断、DPI流量过滤、断网开关),还是法律手段(模糊的极端主义法、强制数据留存),国家在白俄罗斯数字领域无处不在。这自然削弱了部分强大基础设施带来的好处:如云服务和国外网站可被随意屏蔽,企业家或研究人员可能会发现某些关键资源无法访问。尽管如此,白俄罗斯人民在获取信息和沟通上展现了极大的创造力(比如Telegram,由于采用分布式基础设施,即便在2020年也很难完全封锁,它至今仍是信息生命线)。

数字包容与数字鸿沟

白俄罗斯的数字包容故事是访问不断改善但仍受社会与代际差异影响。国家大力扩展基础设施、保持低上网价格,已大幅缩小了城乡和贫富传统意义上的数字鸿沟,但在年龄、语言及网络使用质量等方面,差异依旧存在。

积极的一面是,几乎所有社会群体都可以普遍负担得起且方便地访问互联网。国际电信联盟(ITU)价格基准数据显示,到2022年,白俄罗斯基础互联网套餐的费用位居全球最低之列:例如,2GB移动数据资费仅为人均国民总收入的0.62%,而5GB固定宽带套餐约占GNI人均的0.73% [120]。这些数据优于联合国互联网可负担目标,使白俄罗斯跻身全球互联网资费最低的国家行列。实际而言,每月10至15美元即可办理高速家庭宽带(速度超过200Mbps),这一价格相较白俄罗斯的收入水平属可承受范围。低资费受益于国家政策(政府常要求国营Beltelecom保持低价)以及缺乏部分领域的逐利性竞争。这保证了低收入家庭、学生和偏远地区居民基本都能负担一定的网络服务。此外,图书馆、学校等各类公共机构均已接入网络,成为社区共用接入点。

城乡差距由于基础设施扩展已大幅缩小。如前所述,现在约有80%的农村居民实现了上网 [121],这意味着城市之外也已实现基本普及。政府为农村图书馆铺设Wi-Fi、在邮局设立公共上网点、投放互联网流动亭等举措都起到重要作用。光纤持续铺设到村庄也确保了农村人口不只是被动接受“二等网络”。尽管如此,仍存在质量差距:城市用户更可能享有最快光纤和多家运营商选择,而乡村用户可能只有一个(多为旧DSL线路或弱移动信号)。政府国家规划明确要求“包括小型居民点”提升服务可用性,以保障竞争力与包容性 [122]

如今更显著的数字鸿沟表现在年龄和语言群体方面。50岁以下白俄罗斯人互联网使用率很高,40岁以下已接近全民覆盖。年长群体,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上网率较低。例如,2021年农村65岁以上老人只有28%上网 [123],而城市老人则为53%——尽管数据逐年提升,但仍明显落后于年轻群体。社会组织和少量国家项目一直在推动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如社区中心开设电脑课程),但成效仍需时间。因代际落差,关键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很难覆盖到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如养老金领取者)。

另一个层面是语言与本地内容。白俄罗斯互联网(俗称“Bynet”)历来以俄语内容为主,白俄罗斯语内容相对稀缺。一些数字包容倡导者指出,讲白俄罗斯语的用户(多为反对派或西部地区)可用的网络资源更少,事实上政府有时还会屏蔽部分白俄罗斯语网站(通常认为其与反对派有关) [124]。这形成一种文化上的数字鸿沟。不过,社交媒体和消息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弥合了这一差距,因为用户可在这些平台上自由创建两种语言内容(通过VPN访问时)。

性别而言,白俄罗斯有趣地展现出女性互联网使用率略高于男性。2022年,89.5%的16—72岁女性为互联网用户,不仅高于男性,甚至超越欧洲女性互联网平均水平 [125]。这说明已实现性别的网络接入平权,女性在网络上极为活跃(社交媒体使用数据显示女性用户占比超过56%) [126]。原因可能包括人口结构(女性占人口较大比例、外迁IT工人大多为男性)或社会因素(女性在家庭主导孩子教育决策,带动家庭上网)。无论如何,互联网接入的性别平等已基本实现。

白俄罗斯还以实现全民包容化电子政务和电子服务为傲。许多政务服务(如缴纳水电费、税收、查询健康档案等)均实现在线办理。城市和年轻人群体中的使用率很高,而数字包容举措之一就是帮助农村用户在线办理。例如,部分乡村行政中心设有“一站式”自助终端,公务员会协助居民使用数字政务服务。

设备数字鸿沟:剩下的一个因素是设备的质量和获取途径。尽管手机普及率极高(移动渗透率超过100%,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 [127]),但并非所有人都有智能手机,尤其是在老年人或贫困群体中。不过,随着廉价安卓智能手机的大量涌入,这一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并非人人都负担得起现代电脑;许多家庭完全依赖智能手机上网。这限制了互联网使用的深度(例如,仅用手机做作业或经营生意会更难)。向学校部署电脑、提供可负担的平板电脑项目属于数字包容战略的一部分。一些电信运营商还提供分期付款购机计划,使家庭更容易获得PC或智能电视。

社区与残障人士包容:残障人士在获取信息通信技术方面面临挑战,因为白俄罗斯的许多网站和服务对无障碍优化不到位(如对屏幕阅读器的支持)。已经有一些(大多由民间社会组织发起的)提升网页可访问性、为残障用户提供专项培训的举措。国营电信公司Beltelecom偶尔会面向特定群体(如退伍军人或残障人士)推出优惠或专属套餐作为社会措施。

总之,白俄罗斯在接入层面实现了基本的数字包容——大多数人,无论地区或性别,都能以合理成本上网。剩下的数字鸿沟更多是关于有效使用:年长、农村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即便家中已有宽带线路,也可能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益处。持续的挑战在于通过教育和本地化内容将这些群体纳入数字社会,同时维护白俄罗斯建立起来的可负担性和基础设施。不幸的是,审查和政治压制的氛围也带来了“知识鸿沟”——许多人被切断独立信息的渠道,限制了互联网的赋能潜力。因此,白俄罗斯的数字包容具有政治维度:真正的包容不应仅是能连接上政府批准的互联网,更要能够访问自由开放的互联网——而这是目前政权所限制的目标。

最新发展及未来展望

白俄罗斯的互联网格局正在技术进步、政治事件以及国际孤立的压力下不断演变。展望未来,一些关键趋势和发展可能将塑造其网络连通状况:

  • 持续推进光纤建设:白俄罗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全国GPON光纤覆盖。Beltelecom在2021–2025年数字发展计划下,目标是替换剩余的DSL线路,并向所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居民点部署光纤 [128]。截至2024年年中,95%的Beltelecom固定网络用户已接入多业务(NGN/光纤)网络 [129]。未来,城市几乎会实现全光纤到户,农村地区光纤深度覆盖。这样将使白俄罗斯在基础设施连接方面跻身本地区最发达国家之列,至少光纤覆盖率与波罗的海国家持平。届时,千兆级速率网络将广泛可用,推动国内新业务(IPTV、远程医疗等)落地。
  • 5G发展搁置:如前所述,因受制裁和成本影响,白俄罗斯的大规模5G部署被推迟 [130]。近期工作重点将是通过新增频谱和基站最大化4G LTE覆盖。政府表态并不急于发展5G,除非邻国的进展迫使其改变政策。未来不排除完全依赖中国(华为或中兴)合作“定点”建设5G的可能,例如面向工业或政府用途的小规模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已测试的5G人脸识别摄像头等迹象显示,未来5G部署很可能突出监控功能 [131],贴合政权优先目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数年内5G手机在白俄罗斯仅能使用4G网络。
  • 移动运营商变动:电信行业的所有权可能发生变化。在当前政治环境下,A1(奥地利A1 Telekom)和Turkcell(life:)等外资企业可能面临困境,甚至产生退出意愿。过去曾有传言称俄罗斯或国有投资者将增持股份。2022年,Turkcell已将其在life:)的持股比例增至100% [132],显示出其承诺,但市场的孤立可能促使行业整合。政府也可能增强影响力——例如加大Beltelecom移动业务竞争力,抗衡私营运营商。若政权强化管控,不排除电信行业并购或再国有化可能性。
  • Starlink/OneWeb展望:以当前政治现状,白俄罗斯不太可能正式引进Starlink或任何独立卫星互联网。但如果出现民主变革或温和自由化,Starlink可迅速覆盖白俄罗斯(卫星早已路过上空)。比如Elon Musk 的Starlink只需地面终端,唯一障碍在于监管。如有反对派上台,Starlink将是保障开放互联网的快捷途径,即便陆地网络在国有控制下。当前来看,Starlink仍是遥远前景,OneWeb也一样。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白俄罗斯盟友)在开发自有卫星互联网(Sphere项目),未来白俄罗斯可能选择与俄罗斯/中国体系合作或直接采用,用于国家目的,而非引入西方系统。
  • 审查与隔离加剧:不幸的是,近期迹象显示白俄罗斯网络管控正进一步向俄罗斯模式靠拢。2024年2月,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宣布推进两国信息空间某些方面“统一” [133],可能包括共享黑名单或联合屏蔽内容。白俄罗斯已仿效俄罗斯法律(如采用针对“虚假新闻”和“极端分子”网络活动的表述) [134]。趋势是国家监管加强。未来可能导入更为先进的深度包检测(DPI)技术(或来自中国、俄罗斯)实现实时内容自动屏蔽。此外,VPN与Tor的封锁可能升级;政府已在2024/25发出部署新流量过滤技术,专门打击翻墙工具的信号 [135]。若实施成功,白俄罗斯人访问被封网站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内网络将趋于与全球互联网割裂(类似伊朗、中国的“局域网”场景,虽然技术尚不及其成熟)。
  • 监控技术升级:政权会继续投入监控科技,包括扩展带有面部识别的CCTV网络(有的通过宽带直接接入中央数据库)、利用恶意软件或强制数据交付手段监控社交软件通讯、利用AI追踪社交网络异见。与中国等国的合作可能引入“智慧城市”模式,将互联网数据与城市监控系统集成。虽然这不会直接改变接入现状,但会极大影响公民上网的自由度。
  • 数字经济与人才流失:白俄罗斯曾拥有欣欣向荣的IT产业(明斯克“高科技园”聚集众多软件企业和初创公司)。自2020年政治动荡以来,发生了人才流失——数万IT专业人才、青年专家流向波兰、立陶宛等地。这影响到互联网生态:本地内容生产减少,新电子服务采纳趋缓,科技创新可能停滞。尽管如此,政府仍推崇数字发展,例如主打国有加密货币平台(成效有限)、推动公共服务自动化。如果目前的政治格局持续,未来或将出现割裂发展:以安全目标为主导的国家数字化项目推进,而私营创新受制裁和人才外流而落后。
  • 区域连通格局变化:因乌克兰战争及与西方关系恶化,白俄罗斯可能加大经俄罗斯路由互联网流量。目前白俄罗斯还通过波兰、波罗的海与西欧互联网交换节点相连。未来这些可被削减或密切监控,而俄罗斯转发占比提升(如通过Rostelecom)。如此一来,白俄罗斯互联网对俄罗斯基础设施依赖加深,并可能受俄罗斯政策牵制(如俄若孤立Runet,白俄罗斯可能被一并切断)。但为保障弹性,多路由策略仍具吸引力,除非被迫,否则不太可能切断欧盟线路。
  • 用户适应策略:白俄罗斯民众已经展现出应对限制的韧性——如使用代理、镜像站点与Telegram频道获取信息。未来可能有更多人采用去中心化技术(比如若有条件发展的网状网络,或点对点新闻文件分发)绕开中央管控。技术熟练的年轻人可能会分享如何用卫星电视或无线电收听新闻,或在断网时发挥DNS隧道/SMS信息分发等创意手段。可以预见,审查与翻墙的“猫鼠游戏”将是白俄罗斯互联网未来特有的景观。

总之,白俄罗斯互联网的近期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其强大技术能力与信息受限环境之间的落差。一方面,几乎每个白俄罗斯人都可在指尖触及光纤或4G——快、廉价且无处不在。另一方面,能否充分利用这条连线,会越来越受限于政府的过滤与监控。因此,“白俄罗斯互联网的真实现状”这个说法一语双关:其基础设施确实强大,但其自由度却极有限。国际环境变化(如政权更迭或全球技术干预)或可彻底扭转这一进程。目前,白俄罗斯互联网就是一个警示:国家可以实现几乎全民覆盖的连通性,却拒绝互联网本应带来的开放与自由。

来源: [136] [137] [138]

Belarus' internet access drops in aftermath of election | #TheCube

References

1. freedomhouse.org, 2. freedomhouse.org, 3. datareportal.com, 4. freedomhouse.org, 5. freedomhouse.org, 6. freedomhouse.org, 7. freedomhouse.org, 8. freedomhouse.org, 9. freedomhouse.org, 10. freedomhouse.org, 11. telecomtalk.info, 12. telecomtalk.info, 13. telecomtalk.info, 14. telecomtalk.info, 15. freedomhouse.org, 16. freedomhouse.org, 17. en.wikipedia.org, 18. en.wikipedia.org, 19. en.wikipedia.org, 20. en.wikipedia.org, 21. freedomhouse.org, 22. freedomhouse.org, 23. freedomhouse.org, 24. freedomhouse.org, 25. freedomhouse.org, 26. freedomhouse.org, 27. freedomhouse.org, 28. freedomhouse.org, 29. freedomhouse.org, 30. freedomhouse.org, 31. freedomhouse.org, 32. freedomhouse.org, 33. telecomtalk.info, 34. freedomhouse.org, 35. freedomhouse.org, 36. freedomhouse.org, 37. freedomhouse.org, 38. freedomhouse.org, 39. freedomhouse.org, 40. freedomhouse.org, 41. freedomhouse.org, 42. freedomhouse.org, 43. freedomhouse.org, 44. freedomhouse.org, 45. freedomhouse.org, 46. freedomhouse.org, 47. freedomhouse.org, 48. freedomhouse.org, 49. en.wikipedia.org, 50. telecomtalk.info, 51. freedomhouse.org, 52. freedomhouse.org, 53. freedomhouse.org, 54. freedomhouse.org, 55. freedomhouse.org, 56. freedomhouse.org, 57. freedomhouse.org, 58. freedomhouse.org, 59. freedomhouse.org, 60. freedomhouse.org, 61. www.frequencycheck.com, 62. www.statista.com, 63. freedomhouse.org, 64. freedomhouse.org, 65. freedomhouse.org, 66. hajun.info, 67. hajun.info, 68. hajun.info, 69. hajun.info, 70. hajun.info, 71. hajun.info, 72. hajun.info, 73. hajun.info, 74. hajun.info, 75. hajun.info, 76. www.zerohedge.com, 77. www.zerohedge.com, 78. www.zerohedge.com, 79. www.globaltt.com, 80. hajun.info, 81. hajun.info, 82. freedomhouse.org, 83. freedomhouse.org, 84. telecomtalk.info, 85. freedomhouse.org, 86. freedomhouse.org, 87. freedomhouse.org, 88. en.wikipedia.org, 89. freedomhouse.org, 90. freedomhouse.org, 91. freedomhouse.org, 92. freedomhouse.org, 93. freedomhouse.org, 94. freedomhouse.org, 95. freedomhouse.org, 96. freedomhouse.org, 97. freedomhouse.org, 98. freedomhouse.org, 99. freedomhouse.org, 100. freedomhouse.org, 101. freedomhouse.org, 102. freedomhouse.org, 103. freedomhouse.org, 104. freedomhouse.org, 105. freedomhouse.org, 106. freedomhouse.org, 107. freedomhouse.org, 108. freedomhouse.org, 109. freedomhouse.org, 110. freedomhouse.org, 111. freedomhouse.org, 112. freedomhouse.org, 113. freedomhouse.org, 114. freedomhouse.org, 115. freedomhouse.org, 116. freedomhouse.org, 117. freedomhouse.org, 118. freedomhouse.org, 119. www.bbc.com, 120. freedomhouse.org, 121. freedomhouse.org, 122. telecomtalk.info, 123. freedomhouse.org, 124. freedomhouse.org, 125. freedomhouse.org, 126. datareportal.com, 127. freedomhouse.org, 128. telecomtalk.info, 129. telecomtalk.info, 130. freedomhouse.org, 131. freedomhouse.org, 132. freedomhouse.org, 133. freedomhouse.org, 134. freedomhouse.org, 135. freedomhouse.org, 136. freedomhouse.org, 137. hajun.info, 138. www.zerohedge.com

Satellite Internet FAQ
Previous Story

卫星互联网常见问题解答

Starlink and the Satellite Internet Market (2025) – Comprehensive Report
Next Story

星链与卫星互联网市场(2025)——综合报告

Go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