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8 月 2025
93 mins read

终极2025无人机对决:DJI Mini 4 Pro vs Mavic 4 Pro vs Autel EVO Nano 3

The Ultimate 2025 Drone Showdown: DJI Mini 4 Pro vs Mavic 4 Pro vs Autel EVO Nano 3
  • DJI Mini 4 Pro 配备 1/1.3 英寸 CMOS(48MP),支持最高4K/60fps HDR 与 4K/100fps 慢动作、10 位色深(D-Log M/HDR),镜头等效24mm、光圈 f/1.7,云台可竖拍90°,具360°避障、ActiveTrack 360、航点任务、定速巡航与智能一键返航,官方续航34分钟,Plus 电池可延长至约45分钟但重量会超过249克。
  • Mavic 4 Pro 采用哈苏自然色彩三摄系统,主摄为4/3 英寸 CMOS,输出1亿像素静态照片,最高支持6K/60fps HDR 视频,镜头光圈为f/2.0–f/11,另配70mm中焦与168mm长焦镜头,均可拍摄4K/60fps视频,512GB 版本提供 All-Intra 编解码,整体画质被评测为同级最佳。
  • Autel EVO Nano 3(Nano+)搭载1/1.28 英寸传感器、50MP 静态照片、RYYB 色彩滤镜与 f/1.9 定焦镜头,最高4K/30fps HDR 视频、8 位色深,满电续航约28分钟,重量约249克,且不支持 4K/60fps。
  • 三机续航对比为:Mini 4 Pro 常规约34分钟,Mavic 4 Pro 最大可达约51分钟,Autel EVO Nano 3 约28分钟,实际使用中 Mini 4 Pro 往往在25–30分钟区间,Mavic 4 Pro 超过40分钟,Nano 3 则在22–25分钟之间。
  • 重量与便携性方面,Mini 4 Pro 重量小于249克且折叠后约 148×94×64 毫米,Mavic 4 Pro 重约 1.06 千克、折叠后约 257×125×107 毫米,Autel EVO Nano 3 约 249 克,折叠后约 142×94×55 毫米。
  • 在避障与智能飞行上,Mini 4 Pro 提供 360°全向避障与 ActiveTrack 360,Mavic 4 Pro 配备前置激光雷达、低光环境下的避障能力(约0.1 勒克斯)并具 APAS 与改进的追踪,Autel Nano 3 采用前/后/下方三向视觉传感但缺少侧向/上方传感,且在最高速模式下避障可能被禁用以提高速度。
  • 遥控与图传方面,Mini 4 Pro 使用 OcuSync 4(O4),FCC 距离约20公里、CE 距离约12–15公里,提供 RC-N2 与带屏 RC 2;Mavic 4 Pro 的 O4+ 距离可达约 30 公里(FCC)/约 15 公里(CE),可搭配 RC2 或高端 RC Pro 2;Autel EVO Nano 3 采用 SkyLink,理论距离约 10 公里,遥控器为无屏幕手机夹。
  • 软件生态方面,DJI Fly 提供持续固件更新、地理围栏与 ADS‑B 警报等功能,Autel Sky 应用提供 SnapHDR、Dynamic Track 与 SoundRecord,但 Nano 系列在 2025 年宣布停产,后续将以维护为主。
  • 价格与可得性方面,Mini 4 Pro 基础套装约 759 美元,带屏 RC 2 约 909 美元,Fly More 套装约 959–1099 美元;Mavic 4 Pro 在加拿大/欧洲上市,基础约 2049 美元,Fly More 约 2799 美元,512GB Creator 套装约 3459 美元;Autel EVO Nano 3 起售价约 679–949 美元,因停产而在 2025 年底及 2026 年初常有降价促销。
  • 市场评价与未来更新方面,Mini 4 Pro 被广泛视为同级别最强的迷你机,Mavic 4 Pro 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折叠无人机,Autel Nano 系列因定价与精致度受争议但推动了 mini 级别的创新;2025 年初起,DJI 已向 Mini 4 Pro 推出航点任务等固件更新,传闻中的 Mini 5 Pro 可能在 2025 年夏季发布并可能配备 1 英寸传感器与激光雷达,且美国市场上市仍在观察中。

DJI Mini 4 Pro 对比 Mavic 4 Pro 对比 Autel EVO Nano 3 对比

在快速发展的无人机世界中,2025 年有三款机型在截然不同的层级中脱颖而出:DJI Mini 4 ProDJI Mavic 4 ProAutel EVO Nano 3。Mini 4 Pro 和 EVO Nano 系列属于超便携的 250 克以下类别,在许多地区无需注册,而 Mavic 4 Pro 则是一款更大的专业级强机。本文将全面对比它们的相机性能续航能力便携性避障智能做工质量遥控器与图传软件生态理想应用场景价格/性价比市场反响,甚至还有最新资讯。看完后,你将知道哪款无人机最适合你的需求——无论你是旅行爱好者还是专业影视工作者。让我们开始这场对决吧。

相机性能

三款无人机在同级别中都配备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相机,但在传感器规格和功能上各有不同:

  • DJI Mini 4 Pro:配备 1/1.3 英寸 CMOS 传感器(48MP),可拍摄 12MP 或完整 48MP RAW 照片 [1]。支持最高4K/60fps HDR视频录制(甚至可拍摄 4K 100fps 慢动作),并具备 10-bit 色彩配置文件(D-Log M 和 HLG),带来更好的动态范围 [2] [3]。镜头等效 24mm,光圈 f/1.7,低光表现出色 [4]。Mini 4 Pro 的云台可独特地旋转 90°,实现真正的竖拍,非常适合社交媒体格式 [5]。尽管传感器尺寸较小(与手机相近),但评测者指出 Mini 4 Pro 在同级别中画质表现出色,噪点控制良好,照片和 HDR 视频的动态范围也很不错 [6] [7]
  • DJI Mavic 4 Pro:通过与哈苏联合开发的三摄像头系统提升了标准。其主摄像头配备了大型4/3英寸CMOS传感器,可输出1亿像素静态照片(采用四像素合一阵列),并支持最高6K/60帧HDR视频 [8]。这颗主镜头具备f/2.0–f/11可变光圈,实现更好的曝光控制 [9] [10]。此外,还配备了一颗70毫米(中长焦)摄像头(1/1.3英寸传感器,4800万像素)和一颗168毫米长焦摄像头(1/1.5英寸传感器,5000万像素),两者均支持4K/60视频录制 [11] [12]。实际应用中,这意味着Mavic 4 Pro可以从广角风景到远距离被摄体实现光学变焦拍摄,画质始终锐利清晰。色彩通过哈苏自然色彩解决方案呈现,鲜艳且准确。事实上,专家称Mavic 4 Pro的相机是“折叠无人机中最好的相机”,每颗镜头都具备出色的动态范围、清晰度和低光表现,媲美更大型的设备 [13] [14]。它还支持高级编解码器:10位D-Log、HDR视频,以及512GB版本上的All-Intra(All-I)编解码器,实现最小压缩(但文件体积巨大) [15] [16]。无论是1亿像素的航拍照片,还是电影级6K视频,Mavic 4 Pro都为专业画质而生。
  • Autel EVO Nano 3: (Autel 最新的 250 克以下无人机,有望接替 2021 年的 EVO Nano+)配备了 1/1.28 英寸 CMOS 传感器(约 0.8 英寸),可拍摄5000 万像素静态照片 [17]。它采用 RYYB 色彩滤镜设计和 f/1.9 大光圈定焦镜头,Autel 称其相比标准传感器可提升 40% 进光量,从而增强低光环境下的表现 [18]。Nano 的相机最高可录制4K/30fps视频(无 60fps 选项),码率为 100 Mbps [19]。支持 4K/30 HDR 视频,并提供自动曝光包围以获得高动态范围静态照片。然而,与 DJI 机型不同,它不支持 10 位 log 色彩——视频仅为 8 位 [20]。实际使用中,EVO Nano 的照片质量相当锐利,得益于 RYYB 传感器,噪点控制良好,但视频仅限于 30fps 超高清,意味着无法拍摄 4K 慢动作。评测者认为 Nano 的成像表现扎实,但色彩和动态范围不如 DJI 机型直出时细腻(通常需要后期调整) [21] [22]。不过,对于一款掌上型无人机来说,5000 万像素传感器已相当出色,普通用户可以获得清晰的航拍照片和稳定的 4K 画面——只是没有 DJI 提供的更高帧率和专业色彩配置文件。

底线:Mini 4 Pro 和 EVO Nano 都是令人惊叹的 250 克以下无人机,但 Mini 4 Pro 以更高的视频帧率和 10 位色深(更适合色彩渐变和后期编辑)略胜一筹 [23] [24]。Nano 拥有更高的像素数和 RYYB 传感器,在低光照照片噪点方面有优势,但缺乏 4K/60 对于视频爱好者来说是个缺点。两者都无法与 Mavic 4 Pro 匹敌——其大尺寸传感器和三摄镜头阵列可拍摄出专业级的图像和视频,远超 mini 系列 [25]。如果你的目标是休闲内容和旅行拍摄,Mini 4 Pro 或 Autel Nano 足以满足;但对于需要顶级画质的电影制作者或像素级挑剔者来说,Mavic 4 Pro 独树一帜。

续航时间与电池

更长的续航意味着可以拍摄更多画面,减少更换电池的次数。以下是这些无人机在续航方面的对比:

  • DJI Mini 4 Pro:标配智能飞行电池续航34 分钟 [26]。DJI 还提供高容量“智能飞行电池 Plus”,可将续航延长至45 分钟,但这款大电池会让无人机重量超过 249 克(并且由于法规原因在部分地区不销售) [27] [28]。实际使用中,正常飞行每次充电大约可用 25–30 分钟,如果风大或频繁录像则略短。Mini 4 Pro 电池容量为 2,590 mAh,值得一提的是它与早期的 Mini 3 系列电池兼容 [29]。对于超轻量无人机来说,30 分钟以上的续航表现非常出色——足以应对大多数快速航拍或旅行 vlog。
  • DJI Mavic 4 Pro: 拥有业界领先的单次充电最长51分钟飞行时间 [30]。这种超长续航得益于其5000 mAh(约95 Wh)智能电池——这是DJI在消费级无人机中使用过的最大电池 [31]。在理想条件下(静止悬停),它甚至可以悬停约45分钟 [32]。实际使用中,飞行40分钟以上是可以实现的,这对需要长时间作业的专业人士(如测绘、长时间跟拍等)来说非常重要。该电池容量略低于航空公司随身携带的100 Wh限制,这意味着你可以带着它乘坐客运航班。Mavic 4 Pro的飞手会很欣赏这额外的飞行时间——比前代Mavic 3多出大约8–10分钟 [33]——带来更大的安全余地和更少的中断。
  • Autel EVO Nano 3: Nano系列在满电情况下(无风悬停)最大飞行时间约为28分钟 [34]。这得益于其小巧的2250 mAh锂聚合物电池。实际飞行中,用户报告在低电量警告前大约能飞22–25分钟——这对迷你无人机来说相当典型。它的续航略低于Mini 4 Pro。Nano的电池也非常轻(以保证无人机重量低于250克)。虽然28分钟足够休闲飞行,但这意味着Autel Nano的飞手可能需要准备备用电池。(Autel出售包含3块电池的高级套装,总飞行时间可达约1.5小时,分多次飞行完成。)需要注意的是,Autel没有提供“扩展”电池选项,所以28分钟就是上限。

总结: Mavic 4 Pro无疑是续航时间的冠军——51分钟几乎是250克以下无人机续航的两倍 [35]。Mini 4 Pro,尤其是搭配Plus电池时,每次飞行也能轻松超过半小时 [36]。Autel的Nano 3(Nano+)在续航上略逊于DJI的mini(28分钟对比约34分钟) [37] [38]。对大多数娱乐用户来说,25–30分钟已经足够;但专业人士会更看重Mavic几乎一小时的滞空能力,这对于拍摄复杂镜头或大面积作业时无需频繁降落至关重要。

重量与便携性

最大的区别之一是重量——这会影响法律要求,以及这些无人机在冒险时携带的便利性:

  • DJI Mini 4 Pro:超轻,起飞重量低于249克(含电池) [39]。这个神奇的数字(<250g)意味着在许多国家,它被视为微型无人机,无需注册或执照即可用于娱乐。DJI明确宣传,由于这个重量,“无需培训或考试”,这让它对初学者和旅行者非常有吸引力 [40] [41]。在物理尺寸上,Mini 4 Pro 折叠后只有手掌大小(约148×94×64毫米) [42]——可以放进夹克口袋或小包里。评测者指出它小得令人震惊——整台无人机的重量甚至比 Mavic 3 Pro 的一块电池还轻 [43]。但你并不会因为小巧而牺牲功能。对于经常外出的摄影师来说,它可以轻松放进相机包的镜头槽里 [44]。它的轻量确实意味着更容易受强风影响,但DJI提升了Mini 4的空气动力学和稳定性。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这款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无人机的便利性几乎无可匹敌。
  • DJI Mavic 4 Pro:一款更大尺寸的1.06 千克无人机(约2.3磅) [45] [46]。折叠后尺寸为257×125×107毫米——大约和一台大型单反相机机身差不多大——展开后对角线约为33厘米 [47]。它仍然可以放进背包携带,并且明显比老款Phantom系列无人机小,但不像mini系列那样“可装进口袋”。由于其重量超过250克,在大多数地区需要注册,并且在某些地方没有认证不能飞行。DJI将其归类为欧洲C2类别 [48]。在结构上,它坚固且平衡性好;重新设计的Infinity云台被收纳在机头的球形外壳中,这提升了无人机的飞行效率和耐候性 [49]。Mavic 4 Pro的重量带来了极佳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可承受约12米/秒的风速,约26英里/小时)——它能应对Mini系列无法飞行的环境 [50] [51]。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增加的体积是性能提升值得的权衡,但与可以随手放进口袋的mini无人机相比,它绝对属于“有计划地携带” [52]
  • Autel EVO Nano 3:与Mini类似,EVO Nano系列是低于250克的无人机(约249克) [53]。尺寸与Mini非常接近——折叠后大约为142×94×55毫米 [54]。Autel通过巧妙的设计选择(例如使用微型螺丝固定螺旋桨,而不是更重的快拆桨叶座) [55],在保持重量的同时,还加入了避障传感器和略长的机身。最终呈现出一款超轻四轴飞行器,也让业余爱好者免去了注册的麻烦。从便携性角度来看,Autel Nano与DJI的Mini不相上下——可以轻松放进小手提包,甚至工装裤口袋。它有多种颜色(经典Autel橙色,以及灰色、白色、红色) [56],有些用户喜欢用于个性化(和提高可见性)。如果你喜欢徒步或旅行,明亮的橙色比DJI的灰色更容易在天空中被发现。总体来说,Nano的设计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便携——和Mini一样,是一款“随身携带”的无人机。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非常轻,它的抗风能力有限(大约5级风,约19英里/小时);在强风天气下,它可能比更重的Mavic更容易受风影响或偏离航线。

总结:无论是DJI Mini 4 Pro还是Autel EVO Nano,都极为便携且低于250克门槛,非常适合旅行和不想应对注册繁琐手续的飞手 [57]。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扔进包里。Mavic 4 Pro虽然可折叠且比专业电影级无人机小,但依然是一套分量十足的装备——更适合专门拍摄或专业工作,需要提前规划携带。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并不是日常随身携带的选择。如果便携和便利是首要考虑,Mini/Nano级别无疑胜出。但如果你需要更高的稳定性且不介意体积,Mavic的重量在空中反而是优势。

避障与智能飞行功能

现代无人机配备了大量传感器和AI,既能避免碰撞,也能帮助你创造性飞行。以下是这三款在智能和安全性方面的对比:

  • DJI Mini 4 Pro: 这是第一款配备全向避障的DJI Mini——在同级别中是一次巨大升级 [58]。它在前、后、侧面和底部配备了多个鱼眼视觉传感器,以及一个下方红外传感器,实现了360°避障 [59] [60]。简单来说,Mini 4 Pro可以检测并避开来自任意方向(前、后、侧、上方)的障碍物,而之前的Mini仅有前/下方传感器。它会主动刹车或重新规划路线以避免碰撞,让在复杂环境中飞行更有信心。DJI还将先进的ActiveTrack 360°移植到了Mini 4 Pro上,这意味着它可以锁定目标并从任意角度跟踪,甚至能在避障的同时环绕拍摄 [61] [62]。还新增了智能飞行模式:支持航点任务(预设GPS路径)和定速巡航(保持设定航向和速度)——这些功能以前只在更大的无人机上有 [63]。此外,高级一键返航(RTH)也已搭载:Mini 4能智能规划一条无障碍的返航路线,而不仅仅是直线返航 [64]。这些高端功能让Mini 4 Pro比早期Mini更安全、更智能。实际体验中,评测者发现全向避障表现非常出色——即使在狭窄空间也能“自信地侧移避障” [65]。无人机会在DJI Fly应用中弹出视觉警告,并平滑地避开树木或墙壁。它有效地将专业级安全技术带入了适合新手的无人机,非常适合想要无忧飞行的新手飞手 [66]
  • DJI Mavic 4 Pro:作为旗舰机型,其全向避障提升到了新高度。它配备了一组视觉摄像头网络,甚至还有一个前置激光雷达传感器,即使在弱光环境下也能实现极致的障碍物检测 [67]。DJI官方称,Mavic 4 Pro的避障系统即使在0.1勒克斯的黑暗环境(接近无月夜晚)下也能工作 [68] [69],这是首次实现。基本上,它可以在黑暗中“看到”其他无人机可能错过的障碍物——很可能是通过激光雷达和更灵敏的摄像头实现的。它可以全方位感知障碍物,并且在更高速度下也能避障:DJI表示,Mavic 4 Pro在弱光下以最高约18米/秒(约40英里/小时)的速度飞行时也能可靠避障,这比Mavic 3 Pro约12米/秒的限制有所提升 [70]。这款无人机还配备了高级飞行员辅助系统(APAS),可实现自动路径规划绕开障碍物。其升级版ActiveTrack可以用改进的算法跟踪人物或车辆等目标——DJI称,即使目标被障碍物短暂遮挡也能持续跟踪,并且可在200米范围内识别车辆,通过“方向感知”实现更流畅的追车镜头 [71]无限云台(360°旋转)也带来了独特的拍摄效果——相机可以在飞行中完全翻转,实现戏剧性的“荷兰角”旋转,而无需让无人机本体偏航 [72] [73]。这为创意拍摄打开了新可能,比如持续旋转地平线的镜头,这是老款云台无法实现的。Mavic 4 Pro还继承了地形跟随聚光灯兴趣点环绕延时摄影,以及DJI Fly应用提供的众多智能模式。简而言之,Mavic 4 Pro是集成了消费级无人机中最先进的飞行AI和感知系统。飞手们发现它极其可靠——激光雷达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检测到细小树枝 [74],全向避障系统则提供了极高的安全保障,除非你主动关闭,否则很难撞机。对于那些挑战极限的专业用户(如穿越森林或靠近建筑飞行),这是一款必备工具。可见收益。Autel EVO Nano 3:EVO Nano系列是首个在250克以下无人机产品线中引入避障传感器的 [75] [76]。Nano 3(Nano+)采用了三向双目视觉系统:前、后、下方均配备传感器,可检测这些方向的障碍物 [77]。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前方或后方有障碍物时自动停止或刹车,同时还能感知地面,实现安全降落或低空飞行。它没有侧向或上方传感器,因此侧向移动时需要飞手自行注意。尽管如此,在如此小巧的无人机上配备避障功能依然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避免常见的碰撞(如向前飞撞树或倒退撞墙)。Autel的系统允许无人机根据设置选择刹车或绕行障碍物,类似于DJI。此外,Autel的飞行App内置了Dynamic Track 2.1,这是一种AI跟踪模式,Nano可以自动跟随人物(或其他目标)并保持其在画面中 [78]。这与DJI的ActiveTrack类似,尽管用户反馈显示DJI的跟踪功能更为成熟。Nano体积较小,传感器基线有限,因此障碍物检测距离较短(数米)。此外,在最快的飞行模式(“Ludicrous模式”)下,避障功能会被禁用,以便无人机达到最高速度。除了避障外,Autel Nano还配备了一键式电影镜头模式(Rocket、Orbit、Fade Away、Flick),可实现自动化的摄像机运动 [79] [80]。它还具备SkyPortrait功能,无人机会自动升空拍摄集体自拍,以及延时摄影视频选项。Autel在地理围栏方面的做法值得关注:Nano会提醒禁飞区,但不会自动强制降落——飞手拥有最终决定权(后文会详细介绍) [81]。总体来看,Autel Nano的避障能力略逊于DJI Mini 4 Pro(因为缺少侧向/上方覆盖),但对于担心碰撞的新手飞手来说,依然能提升安全性。在当时,它被认为是相较DJI Mini 2的一大优势 [82]。然而到了2025年,DJI的Mini 4 Pro凭借全向感知实现了超越。

总结:Mavic 4 Pro 以最全面的避障和智能自动化领先——甚至能够在近乎黑暗的环境下通过激光雷达导航,并在复杂场景中跟踪目标 [83] [84]Mini 4 Pro虽然传感器范围有限,但令人印象深刻地将完整的360°避障和高级跟踪(ActiveTrack 360、航点等)带入了超轻量级机型 [85] [86]——这对于安全性和创意拍摄来说是巨大的优势。Autel Nano 3提供了基础的前/后/下方保护和实用的自动飞行模式,这对于其体积来说已经很不错,但它无法像DJI机型那样“看见”周围的一切 [87]。优先考虑避障和自主飞行功能的飞手会更倾向于选择DJI无人机,尤其是用于关键任务的Mavic 4 Pro。话虽如此,Autel的系统仍然有助于避免最常见的意外,并为休闲使用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跟踪和快拍功能。

做工与设计

三款无人机的做工都很出色,但各自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材料考量:

  • DJI Mini 4 Pro: 尽管体积小巧,Mini 4 Pro 依然感觉坚固且设计精良。它采用了主要为高强度塑料的外壳(以减轻重量),表面为光滑的哑光处理。机臂展开时有清脆的卡扣感,公差控制紧密——没有松散的部件。DJI 在 Mini 3 Pro 的基础上略微调整了设计,增加了前臂的延长部分,提高了起飞和飞行时的稳定性 [88]。云台为三轴机械增稳器,现在可以垂直旋转;考虑到其运动范围,安装方式相当坚固。还配备了向下的辅助 LED 灯,便于夜间可视和降落辅助 [89]。Mini 4 Pro 的螺旋桨通过螺丝固定(更换时需要一把小螺丝刀,已随机附带)——这是 250 克以下无人机常见的减重措施。在结构方面,它可以承受一般的轻微碰撞(如撞进灌木丛),可能只是螺旋桨有划痕,但由于机身很轻,碰撞时动能也不大(有时反而是优点)。用户反馈 Mini 系列无人机的耐用性超出其重量所带来的预期。防风雨能力有限(不防水),但在轻雾或薄雾中飞行通常没问题。总体而言,Mini 4 Pro 的做工在消费级迷你无人机中堪称优秀,其设计更注重便携性和实用性,而非奢华材质。基本上全是塑料,但用料扎实。
  • DJI Mavic 4 Pro: Mavic 4 Pro 拥有更高端的做工,与其价格相称。机身在关键部位采用了镁合金加固,外壳则使用了耐用塑料。手感厚重且坚固。值得注意的是 Infinity Gimbal —— 一种全新的球形云台外壳,支持 360° 旋转。这种云台设计不仅提升了空气动力学性能(高速飞行时阻力更小) [90],而且非常坚固——相机被保护在球状插座内。运输时的云台锁定机制也比以往型号有所改进(存放时防止损坏非常关键)。Mavic 4 的机臂更厚,铰链更坚固,展开时让人很有信心。机身上分布有多个视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集成得很好,并且有凹陷设计以避免轻易刮伤。机身还为传感器组件提供了一定的防护(但并未达到防雨等级;遇到降水时需谨慎)。材料: 机身上配有金属散热片,用于冷却处理器,因为无人机的处理能力更强,发热也更大。螺旋桨采用快拆折叠式设计,方便携带。DJI 还为这款无人机发布了 RC Pro 2 遥控器,本身也采用高档材料制造,并配有铝合金折叠臂——非常有专业感(遥控器部分后文详述)。总的来说,Mavic 4 Pro 的设计充满了专业气息——它为频繁使用、运输甚至一定程度的恶劣环境而打造。它体积更大、重量更重,因此需要应对额外的重量(例如,不建议手接降落)。但这种分量感结合高品质材料,意味着它能更好地应对风力或偶尔的硬着陆。TechRadar 的评测称其为“迄今为止最好的 Mavic 无人机,带来出色的飞行性能、速度和动力”——这既是对其设计,也是对其做工的肯定 [91]
  • Autel EVO Nano 3:Autel Nano 的做工同样值得称赞,尽管有些评测指出它略逊一筹于 DJI 的精致度。Nano 机身为塑料材质,表面略带更高的光泽感(如果你选择橙色或红色,则是鲜艳的高可视度塑料)。折叠机构与 DJI 类似,通常顺畅且牢固。Autel 的遥控器(Nano 系列)相比前代有所改进——更轻、更符合人体工学 [92]——但缺少一些便利功能,比如内置摇杆收纳或信息显示屏,整体感觉稍显基础 [93]。在无人机本体上,Autel 令人印象深刻地在不影响机身坚固的前提下集成了避障传感器。不过,Nano+ 的早期机型存在一些品控问题(例如云台地平线需要通过固件校准,摄像头对焦偶尔需要重新调整)。Autel 推出了固件更新来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也凸显了 Nano 系列作为 Autel 首款迷你无人机,存在一些初期磨合问题。Nano 的机身和支腿可以承受轻微碰撞;螺旋桨臂比 Mini 稍薄,但仍然足够。螺旋桨同样通过螺丝固定(Autel 附带备用螺旋桨和螺丝刀)。一个优点是:Autel 即使在标准套装中也附送了一个小型软垫收纳包,有助于运输时保护无人机。手感上,Nano 比 Mini 更“塑料感”一些——比如电池舱门和卡槽的衔接不如后者无缝。不过,Autel 在功能上并未为减重而妥协:他们甚至在软件中开放了ATTI 模式(手动姿态模式),这让进阶飞手能获得更平滑的飞控体验 [94] [95]。总的来说,Autel Nano 的做工在迷你无人机新手中算是扎实:便于携带,配色有趣,耐用性不错,但还没有 DJI 多年设计语言的精致。DPReview 的分析很到位:“在某些方面缺乏竞品的精致度” [96]。不过,功能上表现可靠,许多用户对其品质感到满意。

底线:这三款无人机都为其预期用途打造得非常出色且工程精良Mavic 4 Pro以坚固的专业级结构脱颖而出——你为高端质感买单,它也确实做到了,从先进的云台到耐用的机身都体现了这一点。Mini 4 Pro虽然极其轻巧,但依然非常坚固;大疆在制造可靠迷你机型方面的经验在其设计和做工中展现无遗。Autel Nano 3在做工上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总体表现不错,但在精致度上略逊于大疆(有一些小的装配问题和早期固件的小毛病)。如果你看重高端做工和长期高强度使用的耐用性,Mavic 是首选。如果你想要一款开箱即用、设计精巧且体积小巧的产品,Mini 表现出色。如果你喜欢稍微偏实用主义、并有多种配色可选的机型,Autel Nano 也不会让你失望——只需预期它在完美调校方面可能不如大疆的产品。

遥控器与图传系统

遥控器和无线视频链路决定了你能飞多远、飞得多可靠。大疆和道通在这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案:

    DJI Mini 4 Pro 遥控器与 OcuSync 4:Mini 4 Pro 使用了 DJI 最新的 O4 视频传输系统(OcuSync 4),最大传输距离可达 20 公里(FCC 标准),并支持 1080p/60fps 实时画质。 在 CE 区域(欧洲),距离限制在约 12–15 公里。实际上,很少有人会飞到 20 公里外,但 O4 能确保即使在干扰严重的区域也能保持极其稳定的连接和低延迟。DJI 提供两种遥控器选择:标准版 RC-N2 和 DJI RC 2。RC-N2 是一款轻便遥控器,需使用你的智能手机作为屏幕——它与之前的 DJI 遥控器非常相似,但升级支持了 O4。DJI RC 2 是一款高端遥控器,内置 5.5 英寸触摸屏(700 尼特亮度)和全新可折叠天线。它是 DJI RC 的继任者,增加了对 O4 的支持并改进了天线设计(现在可以明显看到两个外置天线)。两款遥控器都配有可拆卸摇杆和舒适的人体工学设计;RC 2 显然更为便捷,因为你无需再安装手机。DJI 改进了射频设计,采用了双频传输(很可能是 2.4/5.8 GHz 并带有高级信道跳频),以便在信号拥挤的环境中保持连接。用户反馈,Mini 4 Pro(配备 O4)在传输距离和信号穿透力上明显优于旧款 O3 无人机——例如在有 Wi-Fi 干扰的城市环境中,你可以飞得更远且信号不断线。它还拥有更高码率的下行链路,实时画面更清晰。简而言之,Mini 4 Pro 为你带来了通常只在大型无人机上才有的顶级传输技术,意味着更高的可靠性。至于遥控器:RC-N2 是基础套装标配,表现出色(只需记得给手机充电);RC 2 需额外购买或在高配套装中获得,但许多人认为一体化的便捷体验物有所值。
  • DJI Mavic 4 Pro 遥控器与 OcuSync 4+:Mavic 4 Pro 推出了更为先进的系统,称为 O4+(通常被认为是 OcuSync 4 的扩展)。它将传输距离提升至 30 公里(FCC)视距范围 [97],在 CE 标准下约为 15 公里 [98]。本质上,O4+ 将最大传输距离提升至 O3 的两倍,并提升了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这意味着你在复杂环境下(如有障碍物或高干扰)更有可能保持强连接。该系统结合了 2.4、5.8 以及可能的额外频段,动态避开干扰(DJI 可能采用了类似于 Autel Skylink 2.0 的三频技术)。Mavic 4 Pro 兼容标准版 DJI RC 2(随 Fly More 套装附带)以及全新高端 DJI RC Pro 2(包含在 512GB 创作者套装中,或单独销售) [99] [100]RC Pro 2 是旗舰遥控器,配备 7 英寸超高亮度屏幕(1600 尼特) [101],铝合金机身,独特设计:屏幕安装在折叠臂上,合上时会自动收纳摇杆 [102]。展开时还会自动开机。RC Pro 2 的屏幕可旋转90°,实现竖屏视图(非常适合对齐画面或竖拍模式飞行) [103]。它还配备了 HDMI 输出(可连接飞行眼镜或外部显示器)、128GB 内部存储和更好的天线。不过,它价格不菲(单独售价约 $999) [104] [105]。对许多人来说,RC 2 遥控器已足够——体积更小,但依然具备所需的传输距离和内置屏幕。无论使用哪款遥控器,Mavic 4 的 O4+ 链路都极为强大。飞手们在合法环境下可将其飞行数英里无任何问题,即使在复杂的射频环境下也表现出色。这让专业人士更有信心——尤其是 Mavic 4 可能用于关键拍摄或信号丢失可能带来危险的场合。延迟很低(低于约 120 ms) 因此实时画面响应迅速,便于精确操作。总体而言,DJI 为 Mavic 4 Pro 提供的图传和遥控器生态系统在 2025 年几乎达到了民用领域的顶级水准,仅次于军用/无人机设备。
  • Autel EVO Nano 3 & SkyLink: Autel 的无人机使用其专有的 Autel SkyLink 视频传输系统。EVO Nano 系列配备第一代 SkyLink,在理想条件下可提供最长 10 公里(约 6.2 英里)的传输距离 [106] [107]。这是一套 三频段系统,可在 2.4、5.8 和 5.2 GHz 频段间切换,以减少干扰 [108]。Nano 的实时图传在近距离(<1 公里)时为 2.7K 30fps,超过该距离后会降至 1080p 或 720p [109] [110]。实际使用中,Autel 的信号表现与 DJI 较早的 OcuSync 2.0 相当——在几公里内都很可靠,但如果你飞到极限距离(5-6+ 公里),可能会出现画面掉帧或需要飞得更高。许多 Nano 用户并不会飞极远距离,因此约 10 公里的参数已足够。一个优势是:Autel 不会对你的飞行距离进行地理围栏限制;只要电池允许,理论上你可以飞到信号允许的最远处(但务必遵守当地法规!)。Nano 的遥控器是标准(无屏幕)发射器,手机夹在顶部。它 小巧且符合人体工学,Autel 在前代产品反馈后改进了设计 [111]。遥控器没有内置显示屏——你需要依靠 App 获取遥测信息。有一个不足:可拆卸摇杆没有明显的收纳位置(与 DJI 提供插槽不同) [112],所以要小心不要弄丢。遥控器有几个可自定义按钮和常规的拍照/录像按键。Autel Sky App 本身提供了屏幕上的飞行模式快捷键,因为遥控器没有物理模式切换——这是一些飞手会觉得不便的地方 [113]。在 信号性能方面,SkyLink 表现相当强劲。DPReview 指出,Nano+ 能在 6.2 英里范围内保持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这使其与 DJI 较早的技术相当 <a href=”https://www.dpreview.com/reviews/auteldpreview.com。它在距离或画面流畅度上还未达到新的DJI O4标准,但在郊区/城市测试中,Autel表现不俗。除非你特别需要超过10公里的飞行(这种情况很少见),Nano的图传对于常见的用途,比如在视线范围内拍摄风景或城市景观,已经绰绰有余。Autel的遥控器还有一个很棒的功能:通过手机麦克风录音(SoundRecord),这样你可以为航拍视频配音或录制地面的环境音,方便后期同步 [114]。这不会影响图传,但在使用他们的APP/遥控器组合时,是一个独特的优势。

    对比:DJI 在图传技术上明显占优:O4/O4+ 提供比 Autel 的 SkyLink(720p/2.7K 有条件)更远的距离和更高的实时画质(1080p) [115] [116]。在信号拥挤的环境下,DJI 的新系统也更具韧性,这得益于更精细的天线和算法。话虽如此,Autel 的 SkyLink 也不容小觑——10公里依然是非常远的距离,并且它采用了三频自动切换,这在理念上与 DJI 的跳频类似 [117] [118]。对于99%的使用场景,三款无人机的续航距离都绰绰有余;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在失去信号前就已经看不到无人机了。在遥控器方面,DJI 提供了更多高端选项(带屏幕和高级功能的 RC 2 和 RC Pro 2) [119] [120],而 Autel 则坚持使用简单的手机遥控器。有些飞手喜欢用手机(少带一个设备,少充一次电),而另一些人则喜欢 DJI 的集成屏幕。值得注意的是,DJI 的 Fly app 和 Autel 的 Sky app 界面也可能影响偏好。但就纯硬件而言:DJI RC Pro 2 是不差钱用户的终极遥控器——其大而明亮的屏幕和 HDMI 输出非常适合专业工作 [121] [122]DJI RC 2 则是发烧友的理想中间选择。Autel 的遥控器完全够用,只是功能不如前者丰富。Autel 的一个优势是:没有强制禁飞区锁定——你不会因为地理围栏而被遥控器阻止起飞(但你仍应遵守禁飞法规!)。DJI 遥控器会在受限区域阻止起飞,除非你有经过验证的解锁码——这对部分用户来说是个争议点。正如一则评论所说,有人更喜欢 Autel,“因为无需注册账号即可飞行,地理围栏也不会让无人机趴窝” [123] <a href=”https://www.dpreview.com/reviews/autel-evo-nano-review-a-solid-sub-250g-drodpreview.com。总之,DJI 提供了顶级的连接性和遥控体验,尤其是对于那些投资高端遥控器的用户而言;而 Autel 则提供了一个扎实但更为简单的体验,给予飞手更多自由,但整体精致度略逊一筹。

    软件生态系统与固件支持

    这些无人机的用户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配套应用程序和持续软件更新的影响:

    • DJI(Mini 4 Pro & Mavic 4 Pro)——DJI Fly 应用与更新: 这两款大疆无人机都使用DJI Fly应用(适用于 iOS 和 Android)作为主要界面(在遥控器屏幕或手机上)。DJI Fly 以其直观的布局著称——为初学者提供便捷的自动拍摄模式,同时也为高级用户提供手动控制(相机设置、智能飞行模式等)。大师镜头(自动微电影制作)、一键短片、全景模式、延时摄影和焦点跟随(包括智能跟随、聚焦和兴趣点环绕)等功能都已集成且易于使用。大疆的生态系统还包括LightCut移动应用,可以用 AI 自动剪辑你的素材——对想要快速成片的新手很有用 [124]。重要的是,大疆有发布固件更新的良好记录,这些更新通常会增加新功能或随着时间提升性能。例如,Mini 4 Pro 在发布后收到了启用巡航控制和增强跟踪算法等功能的更新(如果不是首发就有,也会很快跟进)。作为旗舰机型,Mavic 4 Pro 很可能会获得更长时间的支持——大疆通常会为其专业型号提供多年的固件优化。我们在 Mavic 3 上就见过:大量固件更新释放了其全部潜力。预计 Mavic 4 Pro 也会获得调整,甚至可能增加新的飞行模式或兼容性(大疆可能后续增加新款飞行眼镜支持或第三方应用 SDK)。大疆软件生态的另一个方面是地理围栏和 FlySafe 数据库。DJI Fly 会提醒你受限空域,在关键区域(如机场)会阻止起飞,除非你登录并确认授权解锁。这既有利也有弊:为普通用户增加了安全性,但有些人觉得受限。大疆已逐步简化了解锁流程,但仍需注意——你必须有账户,有时还需要联网才能解锁区域。积极的一面是,DJI Fly 应用还会为配备 AirSense 的无人机(Mavic 4 Pro 很可能有 ADS-B IN)提供ADS-B飞机预警,并在地图上显示移动中的飞机以保障安全。大疆用户社区庞大——意味着有大量教程、第三方配件和论坛支持(如大疆论坛等)。如果出现问题,大疆很可能会修复,或者社区会有解决办法。就固件寿命而言,大疆通常会为无人机提供数年支持。截至 2025 年,即使是 2018 年的 Mavic 2 Pro 仍偶有更新。因此可以放心,Mini 4 Pro 和 Mavic 4 Pro 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持续获得软件改进、漏洞修复以及与新大疆硬件(如遥控器或飞行眼镜)的兼容性更新。
    • Autel(EVO Nano 3)– Autel Sky 应用程序及其方式: Autel 的无人机为 Nano 和 Lite 系列配备了 Autel Sky 应用程序。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应用(于 2021 年底随 Nano/Lite 推出),其功能与 DJI Fly 有许多相似之处:简洁的相机视图,带有遥测、地图和照片/视频模式的快速切换。Autel Sky 包含了 SnapHDRDynamic Track 以及前文提到的一键式电影飞行模式等功能。它还拥有 “Pro”手动模式用于相机设置,并允许用户在需要时通过应用将无人机切换到 ATTI(无 GPS)模式 [125]。Autel 应用中的一个独特功能是 SoundRecord,如前所述,它利用手机麦克风在飞行过程中录制音频——为视频增添一些地面环境的背景音 [126]。在 固件更新方面,自发布以来 Autel 一直积极改进 Nano 系列。早期用户曾遇到悬停不稳或偶尔断连等问题,但 Autel 在 2022 和 2023 年通过固件修复了许多问题。到 2025 年,Nano+(Nano 3)已经相对稳定。然而,Autel 作为一家比 DJI 小得多的公司,更新频率和功能丰富度可能不及 DJI。他们更倾向于专注于修复漏洞和核心功能,而不是在发布后添加全新模式。一个重大发展是:Autel 于 2025 年 7 月宣布 EVO Nano 和 Lite 系列将停产并进入生命周期结束阶段 [127] [128]。生产和销售已于 2025 年 7 月 18 日停止,Autel 计划于 2030 年结束官方支持 [129]。这表明 Autel 正在 转向企业级无人机,近期内很可能不会推出“Nano 2 或 3”。对于现有 Nano 用户来说,这意味着虽然零部件和配件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仍可购买(且 Autelpilot 正在打折销售) [130] [131],但我们不应期待除关键修复外的重大新固件功能。值得欣慰的是,Autel 的软件策略在某些方面 更加开放无需强制账户登录即可飞行(如愿可跳过注册 Autel 账户),并且如前所述,没有强制地理围栏锁定——应用会 pr发出禁飞区警告,但不会物理上阻止电机启动 [132]。这对一些高级用户以及那些所在地区DJI地理围栏可能过于保守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话虽如此,飞手仍需遵守法律——只是Autel不会像DJI那样“保姆式”监管你。在第三方生态系统方面,Autel规模较小,但拥有专门的社区(如AutelPilots论坛)。Nano系列目前还没有像DJI无人机那样强大的SDK支持,因此你不会找到那么多第三方应用或工具。但Autel一直在与用户群体互动——例如,根据反馈发布改进,如添加新的视频模式或通过更新调整激进的障碍物刹车。鉴于已发布停产公告,Autel Nano的软件今后可能只会获得维护支持,而不会有新的功能更新。

    总体而言:DJI 的软件生态系统更加成熟且功能丰富,拥有强大的固件支持历史和庞大的用户社区。Fly 应用程序打磨精良并定期更新,DJI 无人机可集成到一个生态系统中(考虑即将推出的 DJI Dock、自动化 SDK 等,尽管这些更多面向企业)。Autel 的系统足够用且有时更灵活(无需强制登录,无禁飞区锁定) [133],但可能没有同样的长期功能扩展。如果你想要前沿功能,比如增强现实叠加(DJI 现在有 AR Home 点和航线可视化) [134]或未来与新技术的兼容性,DJI 领先。如果你更看重不被厂商云端或审批绑定,并且可以接受稍微手动的操作方式,Autel 很有吸引力。总之,DJI 无人机提供了流畅、持续改进的软件体验,拥有丰富的创意模式,而 Autel 则提供了可靠但更基础的体验,优势是限制更少。两家公司都会发布固件修复问题,但 DJI 还有增强无人机能力的记录(这能在购买后真正提升你的无人机价值)。

    使用场景推荐

    这些无人机各自在特定用户和场景下表现出色。以下是根据各自优势,适合考虑每款机型的人群:

    • DJI Mini 4 Pro – 最适合旅行者、初学者和移动内容创作者: 如果你想要一款可以随身携带、毫无负担的无人机,Mini 4 Pro 是理想选择。其不足250克的重量意味着在许多地区无需注册,通常也有更少的法律限制 [135]——非常适合旅行博主、度假拍摄或即兴航拍。Mini 4 Pro 对初学者也非常友好:它拥有强大的避障功能以防止碰撞 [136],一键快拍模式可轻松拍出电影级镜头,操作也非常简单。尽管是“迷你”机型,但在相机质量上毫不妥协——你可以拍摄专业水准的4K视频和高分辨率照片,非常适合想提升内容质量的YouTuber或TikToker。其竖拍功能对于社交媒体内容(如Instagram Reels等)来说是巨大优势 [137]。此外,它运行安静、体积小巧,不易引人注意,因此你可以在更多地方飞行而不打扰他人。Mini 4 Pro 也是专业人士的绝佳备机——例如,婚礼摄像师或户外电影制作者可以携带一台,用于捕捉大型无人机无法安全拍摄的角度(如穿越狭窄缝隙或靠近拍摄对象)。电池续航对于日常使用来说还不错,约30分钟,搭配 Fly More 套装足够一天拍摄所需。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风或高海拔环境下,Mini 的轻量化可能成为限制——如果你主要在恶劣天气下拍摄,或需要在风中获得绝对稳定的画面,可能需要更大的机型。但对于普通旅行者、航拍爱好者或重视便携性和易用性的准航拍摄影师来说,DJI Mini 4 Pro 是极佳的选择。它确实在小巧机身中提供了“专业”功能,这也是许多评测称其为“小身材大能量……超轻无妥协” [138] [139]
    • DJI Mavic 4 Pro – 最适合专业摄影师/摄像师和资深爱好者: 这款无人机本质上是一套空中专业摄影设备。它专为航拍摄影师、电影制作人、测绘人员以及高端内容创作者打造,适合那些需要最佳画质和最长续航时间的人。如果你要拍摄商业视频、纪录片、电影,或执行大面积测绘、基础设施检查等任务,Mavic 4 Pro 就是你的理想工具。它的三摄系统(带光学变焦镜头)带来无与伦比的多功能性——你可以在一次飞行中先拍广角全景,再拉近细节 [140]。100MP 静态照片能力意味着它甚至可以用于精细的航拍测绘或大幅打印 [141]。专业人士会喜欢它的 10-bit log 和 6K 选项,方便后期处理。51 分钟的续航对于复杂拍摄来说是革命性的——更少的换电池次数意味着你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 [142]。Mavic 4 Pro 也非常适合企业用途,如搜救、测绘或农业监测,得益于其扩展的飞行距离(在允许的情况下)和低光环境下的避障能力——它可以在黎明/黄昏甚至夜间(有城市灯光时)更安全地飞行 [143] [144]。不过,Mavic 4 Pro并不是为普通用户设计的——如果你只是想拍些度假照或家庭视频,这款产品有些大材小用。它体积较大,在大多数地区需要注册,而且投资不菲(整套设备需几千美元)。截至 2025 年中,它目前在美国尚未正式销售(由于 DJI 对该市场的战略控制) [145] [146],所以美国专业用户需要进口或等待,这也说明这款无人机更面向能够获得它的全球商业用户。但如果你是一位追求Inspire/工业级以下最强航拍无人机的资深飞手,Mavic 4 Pro 就是你的选择。正如一位评测者所说,它“正如你所期待,是迄今为止最好的 Mavic”,无论是飞行性能还是成像表现 [147]。它本质上是一台全能旗舰,可以替代以往整套无人机设备——非常适合制作工作室或需要为客户提供可靠顶级成果的资深无人机自由职业者。
  • Autel EVO Nano 3 – 最适合想要DJI替代品和低调拍摄的业余爱好者:Autel Nano(Plus)吸引了一个小众但重要的群体:那些想要250克以下无人机但又希望避开DJI生态系统的人。如果你是一个重视不被地理围栏限制的业余玩家,或者只是想支持不同品牌,Autel Nano就是迷你无人机市场的主要替代选择。对于那些身处DJI禁飞区可能过于谨慎的地区的飞手来说,它也很实用——Autel会在警告后允许你起飞,并将责任交给你 [148]。Nano配备RYYB传感器的相机非常适合低光环境下的业余摄影——如果你喜欢拍摄日落或夜晚城市风光,它可以在无需过多调整设置的情况下拍出更明亮的照片。此外,Nano+还推出了醒目的配色(亮橙色几乎成了可视性的安全特征);如果你在森林小径或湖面等场景飞行,这种颜色有助于保持目视。EVO Nano还非常安静且低调,适合你希望尽量减少干扰的场合(有些飞手会选择它用于自然徒步或野生动物拍摄,因为更大的无人机可能会惊扰动物——不过需要注意,靠近野生动物飞行在道德上应谨慎)。Nano的动态跟踪功能让普通用户也能用它拍摄自己跑步、骑行等,尽管其跟踪能力不如DJI先进。重要的是,如果你已经拥有Autel的大型无人机(如EVO II),想要一台小巧、使用相似App、无需学习DJI系统的伴侣无人机,Autel Nano可能很合适。另一方面,鉴于Autel已停止生产,2025年底的潜在买家可能会发现大幅折扣的机型。如果你能以低价入手Nano+,它依然是一台非常能打的业余无人机——你能在250克以下的机身里获得4K视频和避障功能,这在Mini 3 Pro出现前是难以想象的。对于更看重照片而非视频的人来说,它也许是更好的迷你选择:其5000万像素静态照片和RYYB色彩科学能拍出漂亮的照片(即使视频最高只到30fps)。总之,Autel EVO Nano 3最适合技术型发烧友,他们不怕用小众产品,或者任何明确想避开DJI、又想要便携无人机的人。它本质上是“DJI怀疑者”或曾经买过Nano、现在依然用得很好的用户的选择。如果你是无人机新手、只想要简单易用,DJI可能更适合;但如果你认同Autel的理念(更自由、有点挑战主流的精神),Nano会让你飞得很有乐趣。

当然,许多用户可能会在这些类别之间重叠。例如,一位专业摄影师可能会带着Mavic 4 Pro去工作,但包里也备着Mini 4 Pro以备不时之需或休闲娱乐——这说明它们其实很互补。同时,一些业余爱好者也可能纯粹因为热爱顶级科技而选择Mavic 4 Pro。但总体来说,Mini 4 Pro = 便携与简易Mavic 4 Pro = 专业性能Autel Nano = 替代与自由。选择最符合你需求和预算的那一款。

价格与性价比

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无人机涵盖了不同的预算层级。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定价(截至2025年中期)以及你花钱能得到什么:

  • DJI Mini 4 Pro: Mini 4 Pro属于中端消费级无人机的价格区间。在发布时(2023年末),其基础套装(配RC-N2遥控器,无屏幕)售价约为759美元,配备DJI RC 2遥控器(内置屏幕)则约为909美元 [149]。到2025年,其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略有地区差异(例如,英国RC-N2套装为£689,RC 2为£869) [150] [151]。“畅飞套装”增加了两块额外电池、一个充电管家和收纳包,通常比基础套装贵约200美元(根据遥控器选择,通常在959–1,099美元之间)。从性价比来看,Mini 4 Pro经常被称为“在小巧机身中集成了大量功能” [152]。与前代(Mini 3 Pro)相比,价格仅有小幅上涨,但增加了全向避障和其他升级,许多人认为物有所值。与竞争对手相比,Mini 4 Pro通常比任何配备类似相机规格和感知能力的大型无人机都便宜。例如,更大的Air 3(配双摄像头)价格更高;Mini 4 Pro基本上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许多大型无人机的类似功能。如果你认为它能拍出媲美准专业无人机的画面,其性价比非常高。成本方面的主要“陷阱”可能是配件:额外的“Plus”电池、ND滤镜等会增加花费,但这对所有无人机都一样。总体来说,Mini 4 Pro在1000美元以内提供了极高的价值——可以说是普通用户想要高级功能又不想花太多钱时,最具性价比的无人机之一。科技评测者常常得出结论:如果你需要它的便携性和性能组合,它“值得购买”。
  • DJI Mavic 4 Pro:这是一款高端定价的无人机。起售价(美国以外)约为$2,049美元(例如在加拿大),在欧洲大约为€2,099,或在英国为£1,879。DJI由于市场原因未在美国首发,但据称含关税的美国价格基础套装约为$2,699。该基础套装通常包括无人机、一块电池和RC-N2或RC 2遥控器。Fly More Combo(含DJI RC 2)售价约为$2,799(增加两块电池、充电管家、收纳包)。顶配的512GB Creator Combo(含RC Pro 2)约为$3,459。所以全套配置下来,价格超过$3,500。这一价格与前代Mavic 3 Cine套装相当,表明DJI将Mavic 4 Pro定位为真正的专业投资。从性价比来看:如果你需要它的功能,相较于其他选择,它其实可以被认为是物有所值。类似画质的替代方案可能是带可换镜头的Inspire 3(价格高出一个数量级),或者需要携带多台无人机/镜头来实现Mavic 4 Pro三摄的功能。能以$2,000-$3,000的价格获得三种焦段、4/3英寸传感器和6K视频的组合是前所未有的。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2,000以上的价格确实难以接受。它真正面向的是那些能通过无人机变现的人群——影视工作室、制作公司、测绘企业等。对他们来说,Mavic 4 Pro的价格是合理的,因为它能带来的收入和可能替代的设备(你可能不再需要单独的长焦无人机或某些场景下的地面相机)。值得注意的是,RC Pro 2遥控器虽然很棒,但价格昂贵——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带它的套装太贵,选择只用标准RC 2。另外还要考虑地区价格差异(例如在墨西哥售价为MX$50,999,大致相当)。k” rel=”noreferrer noopener”>theverge.com。与 Mavic 3 系列相比:Mavic 4 Pro 比 Mavic 3 Pro 稍贵一些,但它带来了许多升级(比如那个无限云台、更长的续航、更高的分辨率)。许多早期评测表示对于专业人士来说非常值得升级。所以,从性价比来看,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很值得,业余爱好者可能觉得性价比不高。还有一点:由于它尚未在美国正式上市,美国买家在 2025 年中期需要支付进口加价,这可能会进一步推高成本——如果你在美国,这一点需要注意。
  • Autel EVO Nano 3:Autel Nano+(我们在此将其等同于Nano 3)最初上市时价格相对较高,后来出现了折扣。最初,Nano+ 标准套装大约为$949美元(含一块电池和遥控器),而尊享套装(3块电池、收纳包等)为$1,099 [153] [154]。这实际上使其比当时的大疆Mini 3 Pro更贵,引发了一些关注。例如,有评论指出Nano+尊享套装“几乎是Mini 2畅飞套装的两倍,和最贵的Mini 3 Pro套装差不多” [155] [156]。随着时间推移,Autel进行了价格调整。到2024年底,我们看到Nano+的售价约为$679(如Autel自家商城所示) [157],促销期间甚至更低。到2025年中,由于Autel宣布停产,许多零售商正在清仓——因此你可能会以大幅折扣的价格买到Nano系列套装,可能在$500–600区间。这意味着如果你现在能买到,和最初价格相比会非常划算。从性价比来看,原价时Autel Nano经常被批评为同级别中价格偏高,因为它没有4K60,也没有大疆的精致体验 [158]。DPReview直言其“在同级别无人机中价格昂贵”是一个缺点 [159]。不过,打折后就更有吸引力了。如果你能以和大疆Mini 3(非Pro版)或老款Mini 2差不多的价格买到Nano+,那你就能以这个价位获得更强的功能(如避障传感器和更好的相机),性价比不错。长期价值方面,由于Autel停产,几年后配件可能会变得稀缺,二手价值也可能下降。但如果价格足够低,对于只想用几年的人来说,这可能无关紧要。一个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是:Autel的套装通常包含多充和收纳包,而这些在大疆往往需要额外付费。Autel的Care(保修)计划价格也与大疆类似。此外,Autel不会收取解锁等服务费用,因为他们不限制飞行——虽然是小细节,但有些用户会在意。总结Autel的性价比:刚上市时,性价比弱(价格过高)打折后,可能成为一款超值的高性能迷你无人机,只要你能接受其生态圈的局限。这是一个经典在产品最初由于缺乏竞争而定位为高端的情况下,后来不得不在大疆实现超越后进行调整。

价值结论: 如果单看性价比,DJI Mini 4 Pro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赢家——它并不便宜,但在不到 1000 美元的价格下,你能获得接近专业级的功能配置 [160]Mavic 4 Pro价格昂贵但定位明确——其价值体现在那些能充分利用其高级功能的用户身上(对他们来说,它能通过实现高端工作轻松证明其成本的合理性) [161]Autel Nano有点像一张外卡:当它和 DJI 价格相当甚至更高时很难推荐,但现在如果能以好价买到,对于发烧友来说会是非常扎实的选择,尤其是那些重视 Autel 差异化特性的用户(比如没有地理围栏,或者偏好其色彩风格)。一位网友在论坛上的评论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这一点:“考虑到 949 美元的价格,[Nano] 更适合专业用户……[但] Mini 3 Pro 只要一半的价格就能提供 10-bit 视频……你不得不质疑其价值” [162] [163]。如果 Nano 打折,这个等式就会反转。所以截至 2025 年,请关注当前价格:DJI 通常会维持价格直到新型号发布,而 Autel 可能会有清仓。比较成本时,也别忘了为存储卡、收纳包、ND 滤镜和保修计划等配件预留预算。

可获得性与市场反响

这些无人机的购买难易程度以及公众/评测者对它们的看法:

  • DJI Mini 4 Pro 的供应与反响:自2023年9月发布以来,Mini 4 Pro 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上市 [164]。你可以通过 DJI 官方商城、主要零售商和大多数国家的模型店购买。首发抢购潮过后,并未出现重大缺货情况——DJI 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其重量低于250克,在欧洲、日本等对该重量级有严格法规的地区尤其受欢迎。市场反响非常积极。评测者称其为“一款强大的迷你机,只有小瑕疵” [165],普遍认为 DJI 基本满足了用户对 Mini 系列的所有期待(部分评测提到的唯一“小瑕疵”是它相比 Mini 3 Pro 只是小幅升级——有些人原本期待全新传感器,但全向避障才是最大亮点)。许多人称其为市面上最好的250克以下无人机,毫无争议 [166]。用户尤其喜欢升级后的避障功能,让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飞行更安全。此外,虽然画质相比 Mini 3 Pro 并无巨大提升,但依然备受好评——PetaPixel 指出它“以这个体积来说画质极佳……其实对消费级无人机来说都很出色” [167] [168]。普遍观点认为 Mini 4 Pro 模糊了迷你无人机与中端无人机的界限,让许多人觉得高价的 Air 3 甚至部分 Mavic 3 型号变得不再必要。Mini 4 Pro 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成为许多首次购机用户的首选,因其具备一定的“未来适用性”。到2025年,许多 YouTube 评测显示它被用于旅行 vlog、房地产快拍等,证明其受众广泛。支持方面,DJI 持续推出固件更新,不断提升体验。没有重大争议——它基本兑现了预期。唯一的小阴影是未来“Mini 5”的传闻,有传言称其将配备1英寸传感器,但预计要到2025年底才会发布 [169] [170]。目前,Mini 4 Pro 依然是同级别中的佼佼者。
  • DJI Mavic 4 Pro 上市与反响:Mavic 4 Pro 的发布颇为不同寻常:DJI 于 2025 年 5 月 13 日正式宣布了这款产品,但并未在美国发布(理由为“市场环境”) [171] [172]。它在加拿大、欧洲、亚洲等其他市场立即开售。在这些地区,供货情况良好——作为高端产品,库存较为稳定,尽管某些套装(如 512GB 创作者套装)可能需要特别订购。跳过美国首发的决定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的贸易问题/关税(在美国售价会很高) [173],以及当前 DJI 无人机在美国面临审查的政治环境。DJI 曾暗示他们正在重新评估,如果条件允许,未来可能会将其引入美国 [174]。与此同时,一些美国专业用户已从加拿大或欧洲进口了该机型。反响在已使用该产品的用户(以及销售地区的评测者)中极为热烈。The Verge 称其为“DJI 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无人机” [175],并指出它可能是“他们制造过的最具多功能性的无人机” [176]。360° 云台和三摄系统等亮点因拓展了创作可能性而广受好评。许多评测者在极具挑战性的场景下进行了测试——例如用 ActiveTrack 跟拍高速运动,或夜间飞行——其表现超出预期。尤其是低光环境下的避障功能,被认为是安全性的重大突破。也有一些建设性的批评:比如处理高达 1 亿像素的文件或 All-I 视频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因此在这方面并不适合普通消费者(但这正符合其定位)。此外,部分早期用户提到无极云台虽然惊艳,但也带来一定学习曲线——如果在飞行中旋转云台,初期控制方向可能有些迷惑,且习惯没有云台上下止点也是新体验。但这些在整体极佳的反馈中只是小问题。专业圈的市场反响是,Mavic 4 Pro 极好地填补了小型无人机与大型 Inspire 系列之间的空白。它就像把 Inspire 3 的相机能力装进了背包。唯一的小遗憾是美国的上市问题;不过,这或许会带来一定的需求积压。在其他地区,虽然价格昂贵,但对有需求的人来说物有所值——正如一篇评测所说,“这是市面上最强飞行相机的价格”。pix-pro.com。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DJI 对其的支持将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一款重要的工具——买家期望通过固件更新来完善任何问题。鉴于 DJI 以往的表现,这很有可能实现。总的来说,Mavic 4 Pro 备受好评,唯一的抱怨是价格高以及在美国无法购买。许多人都在关注是否会有政策变化,使其能够进入美国市场。
  • Autel EVO Nano 3 的供应情况与市场反响:Autel Nano 系列(Nano 和 Nano+)最初于 2021 年底/2022 年初推出。上市初期供应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发货延迟等),但到 2023 年,通过 Autel 官网及经销商已能轻松购买。到 2025 年,随着 Autel 于 7 月停止生产,剩余库存正在清仓销售。你仍然可以在一些线上商店甚至二手市场买到全新机型,但 Autel 官方网站现在显示他们正专注于企业级机型 [177] [178]。所以,如果你特别想要一台全新的 Autel Nano,最好尽早入手,以免在零售市场消失。另一方面,随着零售商清理库存,我们也可能看到价格下调或捆绑优惠市场反响对 Autel Nano+ 褒贬不一。一方面,粉丝们称赞 Autel 将避障和更大传感器等功能带入 mini 级别,打破了当时 DJI 的垄断。Nano+ 因画质和无地理限制而获得好评。另一方面,许多评测者和用户认为它不够完善——比如刚上市时的 APP 稳定性问题、云台地平线校准问题以及高昂的价格。例如,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认为它是“一款坚固的 250g 以下无人机,但缺乏竞品的精致度” [179] [180]。他们喜欢其安静的飞行和操控,但批评其价格以及部分功能仅限于 Pro 模式 [181]。论坛上的早期用户反馈称需要多次固件更新后 Nano 才能顺畅飞行。好消息是,Autel 确实在 2022 年中期通过更新修复了许多问题。到 2025 年,Nano+ 在最终固件下已相对稳定且功能齐全。然而,随着 DJI Mini 3 Pro(以及现在的 Mini 4 Pro)发布,大众市场还是转向了 DJI——Autel 在消费级市场难以获得显著份额。尽管如此,Autel 依然有忠实用户群,也有新用户因特定原因(如不想注册 DJI 账号或喜欢橙色机身)选择 Nano。现在,随着 Autel 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一些用户对长期支持表示担忧。Autel 承诺将提供服务和零件至 2030 年 [182],这是一项长期承诺,对现有用户来说很有保障。也有猜测认为 Autel 未来可能以不同产品线回归 mini 市场,但暂无确切消息。总体来说,Nano 的市场反响可以总结为:Autel在微型无人机领域的首次努力非常出色,但最终还是被DJI的产品所掩盖;受到部分用户的喜爱,但并未成为主流爆款。 它的遗产可能在于促使DJI不再保留——可以说,Nano+的存在让DJI在Mini 3 Pro和Mini 4 Pro的功能上全力以赴。就当前市场情况而言,Nano正处于买方市场——如果你想要一台,现在很可能能买到优惠,但一旦售罄就没有了。如果有人想要一台没有DJI限制的微型无人机,二手市场实际上可能会有些繁荣,因为Autel暂时不会推出新款。

专家评论与测评

为了完善对比,让我们听听一些专家和测评者对这些无人机的看法:

  • 关于DJI Mini 4 ProVideomaker杂志写道:“在我们的测试中,视频质量非常出色……DJI Mini 4 Pro 让大疆第二小的无人机变得比以往更好,具备了更强的避障能力和更好的相机技术。” [183]。这呼应了Mini 4 Pro为小型无人机树立新标杆的普遍看法。Fstoppers的测评者对其体积与性能的结合印象深刻,称其为“极少见的超便携与准高端功能的结合体” [184]。在DroneXL的深度测评中,结论是:“DJI Mini 4 Pro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成就,在不足250克的机身中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是从早期Mini机型升级,或是有经验的飞手寻找紧凑且强大伴侣的完美选择。” [185]。这些专家观点进一步证明,大疆实现了近乎完美的平衡,使这款无人机成为值得向广大用户推荐的产品。
  • 关于DJI Mavic 4 Pro,著名电影制作人兼评测人Philip Bloom对其进行了测试,并称其为“电影级的飞跃”,指出他能够用它拍摄到以前需要更大体积设备才能实现的画面 [186]。他特别强调非常喜欢这款无人机,并计划在自己的工作中大量使用 [187],这表明它对专业工作流程的影响。The Verge的Sean Hollister进行了独家抢先体验,并总结道:“这可能是DJI有史以来最具多功能性的无人机。” [188],并指出唯一的遗憾是美国客户还需等待。另一位无人机评测人Oscar Liang则提出了它是否比DJI的准专业级Inspire更值得购买的问题:他称赞了三摄系统和全新的RC Pro 2,基本得出结论,Mavic 4 Pro是“DJI迄今为止最好的无人机”。总体来看,专家们似乎一致认为Mavic 4 Pro已经为准专业级无人机树立了新标杆——许多人表示它“改变了一切”,重新定义了折叠无人机的预期 [189] [190]。DroneXL评测中的一句话值得注意:“Mavic 4 Pro拥有折叠无人机中最好的相机。每一颗镜头都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出色的动态范围、清晰度和锐度……这是同尺寸无人机中最好的视频画质。” [191] [192]。这基本概括了为什么专业人士对此感到兴奋。
  • 对于Autel EVO Nano+DPReview(数码摄影评论)给出了一个中肯的评价。他们称赞了Nano+相机的潜力,但指出了实际表现上的问题。他们评论中的一句关键话是:“真正值得质疑的是它高昂的价格……当你考虑到DJI的Mini 3 Pro可以配备带有明亮OLED屏幕的遥控器……价格相近时,你不得不质疑Nano系列的性价比。” [193] [194]。他们也列举了一些优点,比如飞行安静和障碍物传感器,但结论更倾向于推荐大多数人选择DJI的替代产品。在论坛上,一些有经验的用户,比如MavicPilots(DJI论坛)中尝试过Autel的用户指出,Autel的图像色彩更平淡,视频只有8位色深,除非特别需要Autel的不设禁飞区,否则Mini 3/4 Pro是更好的选择。一位Reddit用户曾著名地说:“我本来很想喜欢Autel Nano+,但在看到Mini 3 Pro以更低的价格带来更好效果后,这很难让人接受。”——这反映了2022年时的普遍看法。不过,Autel也得到了不喜欢DJI账号系统用户的好评:一位Autel论坛用户写道,“人们可能也喜欢Autel,因为无需创建账号就能飞行,而且禁飞区不会让无人机停飞。” [195]。总的来说,专家们认可了Autel的努力,但普遍认为Nano+只是亚军,而不是该类别的领导者。

总结这些专家观点:DJI的无人机始终让评测者惊艳,各自在其细分领域表现突出。Mini 4 Pro因将专业级功能变得易于携带和使用而备受赞誉 [196],而Mavic 4 Pro则被誉为树立新标杆的技术杰作 [197]。Autel的Nano因创新受到尊重,但在关键评测中,尤其是考虑到价格后,最终未能撼动DJI的地位。不过,Nano+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也证明了小公司同样可以创新——专家认为这对行业健康发展有益。

最新新闻与未来更新

最后,让我们简要谈谈(截至2025年8月)最新动态,以及这些机型未来可能的更新:

  • DJI Mini 4 Pro – 最新更新与传闻:2025年初,DJI为Mini 4 Pro推送了固件更新,新增了航点任务功能(允许预设飞行路线),并提升了ActiveTrack的流畅度,这让没想到“小型无人机”也能拥有“大型无人机”功能的用户非常惊喜。展望未来,坊间已经开始流传关于DJI Mini 5 Pro的传闻。泄露信息显示,它可能会在2025年夏季发布,并有望配备更大的1英寸传感器,甚至具备激光雷达避障功能,同时依然保持250克以下的重量 [198] [199]。如果属实,这意味着相机画质将有更大提升(1英寸传感器会显著改善弱光表现和动态范围)。还有传闻称其目标续航约50分钟,飞行距离约25公里——对于迷你无人机来说极具野心 [200]。如果这些都实现,Mini 5 Pro基本会与更大型无人机形成竞争。不过,这些都只是泄露消息,需谨慎对待;DJI尚未确认任何信息。也有可能DJI会像推出Mini 3非Pro版那样,先发布一款中端机型(比如Mini 4 SE)以满足低价市场需求。截至2025年8月,Mini 4 Pro仍是DJI最新的迷你无人机,鉴于其成功,DJI可能不会急于推出下一代,除非竞争或技术进步迫使他们加快步伐。有一条确切消息:DJI确实发布了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更新,涵盖了Mini 4 Pro,这意味着第三方应用(如测绘等)现在可以支持它——这对高级用户和开发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 DJI Mavic 4 Pro – 最新消息与路线图:Mavic 4 Pro 的重大新闻是其全球(美国除外)于 2025 年 5 月发布。自那以后的几个月里,DJI 推出了几次小型固件更新,优化了云台控制等功能,并新增了使用完整云台旋转拍摄竖屏视频的能力(最初发布时,固件并未立即支持真正的 9:16 竖屏视频,但后续更新让用户可以利用无限云台捕捉无裁剪的竖屏视频)。目前最大的悬念仍然是美国市场缺席。截至 2025 年 8 月,DJI 仍未在美国开售,但有迹象表明情况可能会改变。The Verge 在发布期间采访 DJI 时,发言人表示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希望能将其带到美国。 [201]。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到 2025 年夏季,有人发现该无人机的无线电设备已在 FCC 备案,这通常是美国上市的前兆。如果贸易关税(原本会让其在美售价增加约 650 美元)得到放宽——而且确实有报道称部分关税被暂停 [202]——DJI 可能会觉得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在美国推出该产品是可行的。因此,美国的专业用户都在关注相关消息。在技术层面,Mavic 4 Pro 可能会有支持网状网络的固件(作为 DJI O4+ 的一部分),这一点在某些企业简报中有所暗示——这将允许多台无人机协同作业或扩展飞行范围。虽然尚未确认,但这显示出 DJI 正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无人机的技术实现未来功能。至于Mavic 4 Pro “Cine” 或其他版本,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由于 RC Pro 2 和 All-I 编解码器已经覆盖了高端需求,DJI 可能不再需要像 Mavic 3 那样单独推出 Cine 版(带 ProRes)。他们可能会转而提供可选的固件升级或配件(例如,也许是镜头滤镜系统等)。
  • Autel EVO Nano 3 – 未来展望:我们报道的主要新闻:Autel 已于 2025 年 7 月停产 Nano 和 Lite 系列 [203]。这表明 Autel 正在将重心转向企业级(例如他们的 EVO Max 系列、EVO II V3 等) [204]。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发展;虽然企业级无人机对他们来说利润丰厚,但这让消费级市场基本上留给了大疆(以及像哈博森或新入局者等少数小厂商)。Autel 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继任的迷你无人机。不过,有传闻称 Autel 未来可能会以不同名称重返消费级市场(有些人猜测 Autel 列表中提到的“Alpha”产品线可能是未来的准专业无人机,但细节很少) [205]。目前,我们必须假设不会有 Autel Nano 2 或 3 在近期推出。相反,Autel 正在宣传他们的EVO Lite Enterprise作为准专业用户的替代品——这是一款 1 英寸传感器无人机,但更重(不属于 250 克以下级别) [206]。所以如果有 Autel 粉丝在 2025 年底想要新产品,只能考虑这款或更大的 EVO II/Max 系列。Autel Nano 的市场存在感将随着库存售罄逐渐消退。有趣的是:Autel 停产公告中提到 Nano/Lite 系列非常成功,并称这是一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 [207]。这或许暗示,尽管产品不错,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与大疆竞争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在无人机圈内,人们希望 Autel 或其他竞争者能重新出现,挑战大疆的 Mini 系列——竞争推动创新。与此同时,Autel Nano 的用户现在拥有一款相对独特的设备。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收藏品或备用机。如果 Autel 以后重返消费级市场,可能会等到技术有重大突破(比如 250 克以下机型能搭载 M4/3 传感器,或更远的未来)。但除了对 Autel 长远计划的猜测外,目前没有关于“Nano 3”继任者的确切传闻。
  • 其他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微型无人机领域还有一些其他厂商,尽管不算高端:例如,Hubsan 和 Fimi 在 2023/2024 年推出了一些 250 克以下的机型,但在相机质量或可靠性方面都未能真正与 DJI 或 Autel 竞争。此外,法规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例如,美国的远程 ID 要求)——DJI 的无人机通过固件更新实现合规,Autel 也在努力实现合规。2025 年的买家应确保更新固件以满足任何新的监管要求(例如,FAA 的远程 ID 截止日期,虽然已延长至 2024 年 3 月,执法仍较宽松)。另一个新闻:Skydio,一家以自主飞行著称的美国无人机制造商,已于 2023 年退出消费级市场,专注于企业领域——这凸显了 DJI 的主导地位以及消费市场的挑战性。因此,截至 2025 年,DJI 在 250 克以下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已大幅减少。如果像苹果或 GoPro这样的巨头决定进军无人机领域,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关于苹果探索无人机的传闻偶有出现,但目前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关于近期新闻的结论:DJI 处于强势地位——Mini 4 Pro 以小幅更新持续热销,Mavic 4 Pro 在全球备受推崇(美国飞手也在热切等待上市) [208] [209]Autel 目前已从消费级市场撤退,EVO Nano 成为其 2020 年代消费级努力的收官之作 [210]。对于消费者和专业人士来说,这意味着 DJI 的生态系统目前是未来支持和新功能的安全选择。请关注 DJI 2025 年底的新品发布——如果 Mini 5 Pro 配备 1 英寸传感器和激光雷达,可能会再次重新定义“微型”细分市场 [211] [212]。如果 DJI 能解决美国市场问题,Mavic 4 Pro 也许终于能登陆美国商店,这对许多创作者来说将是重大新闻。<hr>

最终想法: 在本次对比中,我们看到DJI Mini 4 Pro以其无与伦比的便携性和性能组合,在同价位中脱颖而出,让大众也能轻松体验高级航拍 [213]。而DJI Mavic 4 Pro则是一款专业级“空中哈苏”,为追求极致画质的用户带来令人惊叹的影像表现 [214]。至于Autel EVO Nano+ (Nano 3),虽然已停产,但它依然见证了迷你无人机技术的飞跃——凭借无地理围栏、高分辨率传感器等优势,成为部分飞手心中的珍藏之选 [215] [216]。每款无人机都有其定位,2025年消费者真正拥有了丰富的选择:从口袋级航拍机到好莱坞级摄像无人机。不论你选择哪一款,如今的天空已承载着令人惊叹的能力——总有一款无人机适合每一位飞手。祝你飞行安全,拍摄愉快!

来源:DJI官方参数与产品页面 [217] [218];维基百科与新闻资料 [219] [220];Autel Robotics公告 [221] [222];DroneXL、DPReview、The Verge等专家评测 [223] [224]

Ultimate Drone Buying Guide for Total Beginners 2025

References

1. petapixel.com, 2. www.dji.com, 3. petapixel.com, 4. www.dji.com, 5. en.wikipedia.org, 6. petapixel.com, 7. petapixel.com, 8. www.bhphotovideo.com, 9. www.dji.com, 10. www.dji.com, 11. www.dji.com, 12. www.dji.com, 13. dronexl.co, 14. www.theverge.com, 15. dronexl.co, 16. dronexl.co, 17. shop.autelrobotics.com, 18. www.dpreview.com, 19. shop.autelrobotics.com, 20. shop.autelrobotics.com, 21. www.dpreview.com, 22. www.dpreview.com, 23. www.dji.com, 24. shop.autelrobotics.com, 25. dronexl.co, 26. en.wikipedia.org, 27. en.wikipedia.org, 28. www.dji.com, 29. dronexl.co, 30. www.dji.com, 31. www.theverge.com, 32. www.dji.com, 33. www.theverge.com, 34. shop.autelrobotics.com, 35. www.dji.com, 36. www.dji.com, 37. shop.autelrobotics.com, 38. en.wikipedia.org, 39. www.dji.com, 40. store.dji.com, 41. petapixel.com, 42. www.dji.com, 43. petapixel.com, 44. petapixel.com, 45. www.dji.com, 46. www.theverge.com, 47. www.dji.com, 48. www.dji.com, 49. www.bhphotovideo.com, 50. www.dji.com, 51. www.dji.com, 52. petapixel.com, 53. shop.autelrobotics.com, 54. www.dpreview.com, 55. www.dpreview.com, 56. www.dpreview.com, 57. petapixel.com, 58. en.wikipedia.org, 59. en.wikipedia.org, 60. www.dji.com, 61. www.dji.com, 62. store.dji.com, 63. dronexl.co, 64. dronexl.co, 65. dronexl.co, 66. store.dji.com, 67. www.bhphotovideo.com, 68. www.dji.com, 69. www.bhphotovideo.com, 70. www.theverge.com, 71. www.theverge.com, 72. www.bhphotovideo.com, 73. www.bhphotovideo.com, 74. www.dcrainmaker.com, 75. shop.autelrobotics.com, 76. www.dpreview.com, 77. shop.autelrobotics.com, 78. shop.autelrobotics.com, 79. shop.autelrobotics.com, 80. shop.autelrobotics.com, 81. www.dpreview.com, 82. www.dpreview.com, 83. www.bhphotovideo.com, 84. www.theverge.com, 85. en.wikipedia.org, 86. dronexl.co, 87. shop.autelrobotics.com, 88. dronexl.co, 89. dronexl.co, 90. www.bhphotovideo.com, 91. www.techradar.com, 92. www.dpreview.com, 93. www.dpreview.com, 94. www.dpreview.com, 95. www.dpreview.com, 96. www.dpreview.com, 97. www.dji.com, 98. www.dji.com, 99. www.theverge.com, 100. www.theverge.com, 101. www.theverge.com, 102. www.theverge.com, 103. www.theverge.com, 104. www.theverge.com, 105. www.theverge.com, 106. www.dpreview.com, 107. shop.autelrobotics.com, 108. www.dpreview.com, 109. shop.autelrobotics.com, 110. www.dpreview.com, 111. www.dpreview.com, 112. www.dpreview.com, 113. www.dpreview.com, 114. www.dpreview.com, 115. store.dji.com, 116. shop.autelrobotics.com, 117. www.autelpilot.com, 118. www.autelpilot.com, 119. www.theverge.com, 120. www.theverge.com, 121. www.theverge.com, 122. www.theverge.com, 123. www.dpreview.com, 124. dronexl.co, 125. www.dpreview.com, 126. www.dpreview.com, 127. www.autelpilot.com, 128. www.autelpilot.com, 129. www.autelpilot.com, 130. www.autelpilot.com, 131. www.autelpilot.com, 132. www.dpreview.com, 133. www.dpreview.com, 134. dronexl.co, 135. petapixel.com, 136. en.wikipedia.org, 137. en.wikipedia.org, 138. petapixel.com, 139. petapixel.com, 140. www.bhphotovideo.com, 141. www.dji.com, 142. www.dji.com, 143. www.dji.com, 144. www.bhphotovideo.com, 145. www.theverge.com, 146. www.theverge.com, 147. www.techradar.com, 148. www.dpreview.com, 149. www.dpreview.com, 150. store.dji.com, 151. store.dji.com, 152. petapixel.com, 153. www.dpreview.com, 154. www.dpreview.com, 155. www.dpreview.com, 156. www.dpreview.com, 157. shop.autelrobotics.com, 158. www.dpreview.com, 159. www.dpreview.com, 160. dronexl.co, 161. www.theverge.com, 162. www.dpreview.com, 163. www.dpreview.com, 164. en.wikipedia.org, 165. www.videomaker.com, 166. dronexl.co, 167. petapixel.com, 168. petapixel.com, 169. loyaltydrones.com, 170. loyaltydrones.com, 171. www.theverge.com, 172. www.theverge.com, 173. www.theverge.com, 174. www.theverge.com, 175. www.theverge.com, 176. www.theverge.com, 177. www.autelpilot.com, 178. www.autelpilot.com, 179. www.dpreview.com, 180. www.dpreview.com, 181. www.dpreview.com, 182. www.autelpilot.com, 183. www.videomaker.com, 184. fstoppers.com, 185. dronexl.co, 186. dronexl.co, 187. dronexl.co, 188. www.theverge.com, 189. www.dcrainmaker.com, 190. www.techradar.com, 191. dronexl.co, 192. dronexl.co, 193. www.dpreview.com, 194. www.dpreview.com, 195. www.dpreview.com, 196. dronexl.co, 197. dronexl.co, 198. loyaltydrones.com, 199. loyaltydrones.com, 200. loyaltydrones.com, 201. www.theverge.com, 202. www.theverge.com, 203. www.autelpilot.com, 204. www.autelpilot.com, 205. www.autelpilot.com, 206. www.autelpilot.com, 207. www.autelpilot.com, 208. www.theverge.com, 209. www.theverge.com, 210. www.autelpilot.com, 211. loyaltydrones.com, 212. loyaltydrones.com, 213. dronexl.co, 214. www.techradar.com, 215. www.dpreview.com, 216. www.dpreview.com, 217. www.dji.com, 218. www.dji.com, 219. en.wikipedia.org, 220. www.theverge.com, 221. www.autelpilot.com, 222. www.autelpilot.com, 223. dronexl.co, 224. www.dpreview.com

Eyes to the Skies August 2–3, 2025: Meteor Showers, Auroras, and Planets Put on a Show
Previous Story

仰望星空:2025年8月2日至3日流星雨、极光与行星同台绽放

The Ultimate Tablet Showdown of 2025: iPad Pro M4 vs Galaxy Tab S10 Ultra vs OnePlus Pad 3
Next Story

2025终极平板对决:iPad Pro M4 vs Galaxy Tab S10 Ultra vs OnePlus Pad 3

Go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