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 Center, Aleje Jerozolimskie 65/79, 00-697 Warsaw, Poland
+48 (22) 364 58 00
ts@ts2.pl

翻盖手机回归--苹果可折叠iPhone引发智能手机革命

Apple’s First Foldable iPhone: Stunning $1,800 Price Leak, Ultra-Thin Design & Samsung’s Secret Tech

关键事实

  • 苹果可折叠iPhone即将到来:苹果正准备推出其首款可折叠iPhone,预计将在2026年作为iPhone 18系列的一部分macrumors.com。一份摩根大通分析显示,该机将配备7.8英寸柔性屏幕售价1999美元,并拥有诸如钛合金“液态金属”铰链和几乎无屏幕折痕等高端特性macrumors.commacrumors.com。这将标志着苹果进入预计在2025年达到1900万台的可折叠手机市场theguardian.commacrumors.com
  • 可折叠手机的回归:曾被认为属于2000年代的翻盖手机正在卷土重来。现代可折叠智能手机采用柔性屏幕——包括翻盖式贝壳设计书本式折叠——为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义了经典翻盖手机。经历了早期挫折(如三星2019年首款Galaxy Fold出现屏幕问题)后,主流品牌现已推出多代可折叠手机theguardian.com。分析师表示,苹果涉足该领域表明消费者渴望能优化移动互联网体验的新设计theguardian.com
  • 三星领跑,竞争加剧: 三星开创了现代可折叠手机,截至2022年占据了约79%的可折叠手机市场份额 latimes.com。其Galaxy Z Fold(类似平板)和Z Flip(口袋翻盖)系列目前已推出第七代,拥有更纤薄、更轻巧的设计和更大的屏幕 theguardian.com reuters.com。然而,竞争对手正在迎头赶上:谷歌于2023年推出了Pixel Fold(售价约1799美元)latimes.com,而华为(以及分拆品牌荣耀)凭借Mate X系列等设备在中国市场强势增长 reuters.com。甚至连摩托罗拉、OPPO等厂商也推出了可折叠手机,令竞争愈发激烈。
  • 市场趋势与采纳:折叠屏手机目前仍属于高端小众设备——在全球智能手机中仅占约1–2%techradar.comreuters.com——但关注度正在上升。消费者被大屏幕可装进口袋的吸引力所吸引,适合观看视频、玩游戏和多任务处理,同时也带有一丝对翻盖造型的怀旧情结theguardian.comtheguardian.com。高昂的价格(通常为1000–2000美元以上)以及对耐用性的疑虑,至今限制了大规模普及techradar.comreuters.com。行业预测显示增长迅速:有分析预计,折叠屏手机销量将在2027–2028年左右增长至4500–5000万台,尤其是在苹果入局并带动需求的情况下macrumors.comlatimes.com
  • 对科技设计的重大影响:专家表示,可折叠手机的复兴可能开启智能手机设计的新纪元theguardian.comtheguardian.com。可以展开成平板电脑像迷你笔记本一样翻盖关闭的手机,预示着超越玻璃板的未来。尤其是苹果的加入,被视为潜在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有望让可折叠手机获得认可并推动更广泛的普及techradar.comtechradar.com。与此同时,观察人士也提醒,成功并非板上钉钉——即使是苹果也有失败的产品(昂贵的Vision Pro头显就是最近的例子theguardian.com)。尽管如此,随着三星CEO宣称可折叠手机“已准备好成为主流”reuters.com,而苹果也终于准备加入,这场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的竞赛已经开始。

从翻盖到折叠:手机设计的演变

现代“翻盖”智能手机如摩托罗拉Razr,以柔性屏幕复兴了翻盖设计,将怀旧与尖端科技结合。翻盖手机在2000年代初风靡一时——谁不记得合上摩托罗拉Razr或诺基亚翻盖手机结束通话的快感?2005年,翻盖手机曾是移动潮流的巅峰theguardian.com。这些设备小巧、时尚且手感极佳。然而,2007年iPhone的问世以及大屏触控“板砖”智能手机的崛起,让翻盖手机被边缘化十余年。扁平的玻璃矩形成为默认设计,怀旧的翻盖似乎成了过去的遗物。

然而如今,旧事重现新意。可折叠显示技术——利用可弯曲的OLED屏幕——让新一代设备能够对折。现代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设备不再只是只能打电话的“功能机”,而是能够变换形态的智能手机。有些像经典翻盖一样垂直折叠,有些则水平折叠,展开后变成小型平板电脑。这一趋势在2019年加速,当时三星推出了首款Galaxy Fold(在经历了屏幕故障的“乌龙”后)。随后,华为的Mate X、摩托罗拉重启的Razr以及其他品牌在2020年代初陆续登场。每一款都带来了诱人的概念:一部口袋大小的手机,展开后可变为更大的屏幕,满足你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机”复兴也在同时展开。部分Z世代和千禧一代因厌倦了持续的在线状态,开始选择基础翻盖手机进行数字排毒。事实上,有报告指出,HMD Global(诺基亚手机制造商)的翻盖手机销量在2023年初翻了一番,这得益于TikTok上的#bringbackflipphones等潮流theguardian.com。这种由怀旧驱动的简约热潮——属于更广泛的“新复古”潮流——为翻盖形态的回归奠定了文化基础。然而,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将怀旧与智能手机功能融合的高科技可折叠设备。

可折叠“书本”式手机,如三星的Galaxy Z Fold系列,可以展开成类似平板的显示屏——在仍能放进口袋的设备中提供大屏体验。过去几年里,可折叠智能手机迅速发展。早期机型存在耐用性问题(铰链凸起、屏幕折痕和裂纹)以及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吸引力。但后续几代产品持续改进:更坚固的铰链、更好的超薄保护玻璃、更少的屏幕折痕,以及更轻的机身。到2025年,三星的Galaxy Z Fold和Flip 7系列已成为技术进步的典范——Fold 7比前代产品轻10%、薄26%reuters.comreuters.com,而Flip 7的设计则更加适合日常耐用。来自中国(华为、荣耀、OPPO、小米、vivo)的其他厂商也在推动创新,从华为的Mate X3(最轻薄的折叠机之一)到OPPO的口袋型Find N系列。简而言之,翻盖设计已为智能手机时代重生,柔性屏手机不再是科幻——它们已经到来,并且每年都在变得更好。

苹果可折叠iPhone:传闻、设计与发布计划

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一直在这场折叠手机热潮中明显缺席——直到现在。苹果终于即将进入折叠手机市场,这引发了巨大的关注。据《卫报》报道,苹果正在研发其首款翻盖/折叠iPhone,作为一个大胆的新产品类别theguardian.com。虽然苹果对细节守口如瓶(和往常一样,公司尚未正式确认任何消息),但泄露信息和分析师报告已经勾勒出了一些预期。

“翻盖”还是“折叠”?设计猜想

关于苹果的折叠设备,官方消息寥寥,但业内观察人士有一些有根据的猜测。它可能有两种形态之一:一种是翻盖式“iPhone Flip”,类似经典的翻盖手机(如三星Galaxy Z Flip);另一种是书本式“iPhone Fold”,展开后成为一台迷你平板(更像三星Z Fold)theguardian.com。目前的传闻更倾向于后者——本质上是一部可以展开成iPad Mini尺寸显示屏的iPhone。事实上,摩根大通的一份投资者报告称,苹果的首款折叠iPhone将配备一块向内折叠的7.8英寸主屏幕和一块5.5英寸外屏macrumors.com。据说这块内屏为高端且几乎无折痕,解决了现有折叠屏的一个常见问题macrumors.com。该设备将沿着一条据称由坚固钛合金(“液态金属”)制成的耐用铰链折叠,以增强强度macrumors.com。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师还推测它甚至可能在屏下重新引入Touch ID指纹解锁,而不是Face ID,以更好地适应折叠设计macrumors.com

就尺寸和功能而言,这听起来像是苹果正致力于打造一种可放进口袋的 iPad 风格体验——合上时是 iPhone,展开时则是小型 iPad。CCS Insight 分析师 Ben Wood 认为,可折叠“迷你平板”iPhone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屏幕来“带来重大突破”,无论是观看视频、展示照片,还是随时随地处理工作theguardian.com。这也符合更广泛的趋势:如今人们大部分上网时间都花在手机上而不是笔记本电脑上,因此更大但便携的屏幕可以优化移动互联网体验theguardian.com。苹果似乎押注于可折叠设计将成为 iPhone 用户持续参与的下一步进化。

发布时间与高端定位

什么时候能买到?有报道称苹果正在不急于求成——可折叠 iPhone 预计将在2026 年发布,很可能与常规的 iPhone 18 系列一同亮相macrumors.com。(据传 2025 年的 iPhone 17 系列变化较小,真正令人兴奋的新形态将出现在 2026 年macrumors.com。)预计产量要到 2026 年下半年才会提升,初期仅限量生产几百万台phonearena.com,反映出苹果对新产品类别采取的谨慎态度。

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它不会便宜。分析师预测起售价大约为1500–2000美元,与市场高端产品持平theguardian.comphonearena.com。事实上,1999美元已被认为是美国市场的可能基础价格,这将使可折叠iPhone成为苹果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手机之一theguardian.commacrumors.com。(作为对比,三星旗舰Galaxy Z Fold 7的起售价也在1999美元左右reuters.com。)如此高昂的价格意味着苹果的可折叠手机一开始仍将是奢侈、高端产品theguardian.com——面向发烧友和愿意为最新最强产品买单的人。可能需要几代产品(以及竞争带来的降价)后,可折叠iPhone才会逐步变得大众可负担。

为什么苹果等了这么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战略性的。苹果一贯让竞争对手先尝试新技术,然后再出手“做对”。正如Ben Wood所说,“苹果很少是第一个做某件事的”——公司更喜欢观察市场上什么有效(什么无效),然后完善这个想法,推出一个精致、可靠的版本theguardian.com。我们在MP3播放器(iPod不是第一个,但后来居上)、智能手机(苹果等到iPhone完善后才推出)、平板电脑(iPad远远晚于微软早期平板)都见过这种策略。对于可折叠设备,三星、华为等已经经过多代产品解决了许多问题。现在苹果可以利用改进后的屏幕技术和铰链,避免早期可折叠设备的各种尴尬。“苹果……喜欢慢慢来,看看如何完善和优化,然后带来最佳体验,最后才出手,”Wood解释道theguardian.com

另一个原因是,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人们换手机的频率变低,创新也显得只是渐进式的——更窄的边框、更好的摄像头,但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变化。“智能手机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聊的品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不再是下一个大事件,”Wood说,theguardian.com。苹果正面临着再次激发市场热情(和升级销售)的压力。一种炫酷的新形态——一种真正改变形状的产品——或许正是关键。今年,苹果将推出超薄的iPhone 17,突破设计边界theguardian.com,而明年推出的可折叠iPhone将是更大胆的一步,足以引发热议。

行业热议与消费者期待

即使还没有官方发布,苹果传闻中的可折叠手机已经在科技圈引发震动。专家们认为,这证明了可折叠手机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真正的未来趋势。“这绝不是市场见顶的信号;而是在2026年前的重新集结,届时苹果的加入预计会让这个领域变得令人兴奋并焕发活力,”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Jene Park写道techradar.com。换句话说,可折叠手机的销量目前还算温和,但所有人都预期苹果的加入将重新激活这个品类。有一种感觉,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苹果的忠实用户)一直在观望,直到库比蒂诺推出自己的版本。

竞争对手无疑在密切关注。一位三星高管——目前可折叠手机市场的领导者——甚至承认,苹果的加入将“立即扩大”可折叠手机市场,并很可能抢占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份额techradar.comtechradar.com。(毕竟,苹果有数以百万计的现有iPhone用户,他们可能更愿意购买苹果的可折叠手机,而不是转投安卓。)与此同时,三星等厂商也希望,苹果的市场推广能提升所有可折叠手机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从而带动整个行业。这是一把双刃剑:苹果将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但也会成为推动该领域增长的催化剂,可能让整个行业受益。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期待值很高。网络上,科技论坛和社交媒体都在热议各种可能性——关于可折叠iPhone的概念渲染图层出不穷,大家也在激烈讨论苹果会把它命名为“iPhone Fold”、“iPhone Flip”还是另有新意。最近一项非正式调查甚至显示,许多还未购买可折叠手机的人会更信任苹果推出的产品,而不是现有的选择techradar.com。无论这是出于忠诚还是对苹果硬件质量的信心,这都表明有大量被压抑的需求。等到2026年,如果蒂姆·库克走上舞台,手中展开一部iPhone,我们或许会看到兴趣的爆发。

可折叠手机对决:苹果 vs 三星 vs 谷歌 vs 华为

苹果或许是最晚加入可折叠手机阵营的,但它进入的是一个强手如林的市场。预计中的“iPhone Fold”将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场高科技翻盖手机复兴中的主要竞争者:

  • 三星 Galaxy Z Fold 和 Z Flip:三星可以说是现代折叠屏手机的开创者,至今仍是最具竞争力的品牌。其 Galaxy Z Fold 系列(自2019年起)定义了书本式折叠手机:一部可展开为迷你平板的直板智能手机。尽管首代 Fold 屏幕曾因著名的质量问题而开局不顺,三星却迅速迭代。到了现在的Galaxy Z Fold 7,这款设备已经非常纤薄且坚固,配备7.6英寸内屏,非常适合多任务处理。三星还在折叠屏软件方面引领潮流,部分机型支持多窗口多任务和 S Pen 触控笔。除了 Fold,三星的Galaxy Z Flip系列则以巧妙方式复兴了翻盖手机:展开时像普通智能手机(6.7英寸屏幕),合上后则变成可握于掌心的紧凑方块。Flip 系列非常受欢迎——“三星的翻盖手机比折叠款更受欢迎,因为它更便宜,也吸引了喜欢与众不同产品的用户,”Ben Wood 指出theguardian.com。Flip 起售价约为999美元,比大尺寸折叠机型更具价格优势,也更受注重时尚的用户青睐(得益于潮流配色,甚至还有定制版个性化服务)。三星最新的 Fold/Flip 设备拥有更精密的工程设计:例如,Fold 7 的铰链更坚固,同时让机身更薄、重量减轻10%reuters.com。此外,三星还推出了Flip 7 FE(粉丝版),售价约899美元,以更低价吸引更多用户尝试折叠屏reuters.com。截至2025年中,三星在全球折叠屏销量上依然领先,但随着其他品牌加入,其市场份额正在下滑latimes.comreuters.com。随着苹果即将入局,三星正加速创新——其移动业务负责人 TM Roh 甚至预告了一款三折手机(可三段折叠的设备)有望很快发布reuters.com。三星多年的经验让其在硬件成熟度上占据优势;但最大的问题是,苹果著名的设计实力能否超越三星第七代折叠屏。如果传闻属实,苹果折叠屏几乎无折痕且做工顶级,三星或许将首次迎来真正的折叠屏对手。
  • Google Pixel Fold: 谷歌于2023年加入了可折叠手机的竞争,推出了Pixel Fold,这表明连安卓的开发者也认为可折叠设备很重要。Pixel Fold 采用了类似三星 Fold 的书本式设计。它配备了5.8英寸外屏7.6英寸内屏——值得注意的是,其屏幕比例比三星略宽,一些评测者认为这让打字更容易,外屏也更实用latimes.comlatimes.com。定价为1799美元,Pixel Fold 在价格上与三星持平,显示谷歌将其定位为超高端设备latimes.com。评测者称赞 Pixel Fold 拥有出色的相机系统(得益于谷歌的 Pixel 拍照软件)和坚固的铰链,谷歌称其为“可折叠设备中最耐用的铰链”latimes.com。不过,作为第一代产品,它并不完美——设备有些厚重,有人指出内屏边框较宽,偶尔还有软件小问题。总体来看,这被认为是一次稳健的首秀:“对可折叠形态的全面诠释”,但“由于高价不太可能成为主流设备”en.wikipedia.orgen.wikipedia.org。到2025年,有传言称谷歌可能会推出后续产品(Pixel Fold 2 或Pixel 9/10 Pro Fold),可能会配备更先进的 Tensor 芯片和更精致的设计techradar.com。对苹果来说,谷歌的加入意味着已经有一个强调软件集成的安卓替代方案——尤其适合生产力和类平板用途(谷歌为可折叠屏幕优化了50多个自家应用latimes.com)。毫无疑问,苹果会用类似 iPadOS 的功能来应对其可折叠 iPhone 的软件。如果苹果的可折叠设备配备了适配大屏的 iOS 和强大的应用生态,将会与 Pixel Fold 等产品直接竞争,吸引那些想要手机-平板混合体验的用户。这种竞争实际上可能会促使两家公司(以及应用开发者)改进对应用尺寸调整、多面板显示和其他可折叠相关功能的支持。ricks.
  • 华为 Mate X 及其他品牌(荣耀、Oppo、摩托罗拉): 在国际市场上,华为是早期创新者之一——2019 年的华为 Mate X 采用了独特的外折屏设计。华为后续机型(Mate X2、X3)转为内折方案,并因极致纤薄的折叠机身和极小的折痕等工程成就而备受好评。Mate X3(2023)是目前最纤薄的折叠机型之一,折叠时机身极薄,却配备了 7.85 英寸大内屏和强大的相机系统。然而,由于美国贸易限制,华为设备在许多情况下缺乏 Google Play 服务和 5G,这限制了其在中国以外市场的吸引力。但在中国国内,华为及其前子品牌荣耀凭借折叠屏表现强劲——以至于华为/荣耀合计正在蚕食三星在折叠屏市场的份额reuters.com。荣耀的 Magic V 系列就提供了在亚洲颇受欢迎的高完成度折叠体验。摩托罗拉(联想)则主打怀旧情怀。摩托罗拉 Razr于 2019 年重生,重新带回了熟悉的翻盖手机造型,摩托罗拉也持续迭代其 Razr 折叠机型。最新的Razr 40 Ultra(部分市场称 Razr+)配备了几乎覆盖整个正面的炫酷外屏,并以翻盖形态带来高端配置。摩托罗拉的策略瞄准了那些喜欢老款 Razr 风格、但又想要安卓智能机功能的用户——直接对标三星 Z Flip。其他中国品牌也纷纷加入:Oppo Find N因小巧机身和几乎看不见的折痕受到好评;小米 Mix Fold系列主打极致纤薄设计;Vivo、Tecno 等也推出了折叠屏产品。等到苹果入场时,面对的将是一个折叠屏选择极为丰富的市场(至少在美国以外),每家厂商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最低价格、最薄机身还是最大屏幕。苹果的挑战(也是机遇)在于推出一款不仅仅是又一款折叠机,而是设计、用户体验和生态集成方面的全新标杆

苹果的折叠屏可能如何对比?根据传闻,苹果似乎瞄准了书本式折叠屏市场(如 Galaxy Fold、Pixel Fold 等),而非翻盖式市场。如果设备确实配备约 7.8 英寸内屏,将直接对标 Galaxy Z Fold 及更大尺寸的中国折叠屏。苹果很可能会强调无缝的软件连续性(如应用可从外屏平滑扩展到内屏)、优化的应用(或许类似 iPad 的邮件、多任务等界面),以及与苹果服务的深度集成。硬件方面将力求顶级——如果能实现几乎无折痕的屏幕和坚固的铰链,将解决许多竞争对手仍存在的两大痛点。而苹果自研芯片(或许是 Bionic 芯片的特别版)也可能在性能或续航方面为其双屏形态带来优势。

一个有趣的传闻选择是:苹果可能会在侧边或屏下重新引入指纹 Touch ID,macrumors.com,而竞争对手则采用面部解锁或侧边传感器。由于 Face ID 在某些可折叠角度下可能无法正常工作,这可能是一个实用的举措。这只是苹果如何为可折叠设备优化用户体验的一个小例子。另一方面,相机实力也是另一大战场。三星和谷歌已经提升了可折叠手机的相机,但由于尺寸限制,它们通常仍落后于自家旗舰直板机。如果苹果能将其最强大的相机系统装进可折叠 iPhone,可能会吸引那些不愿妥协的摄影爱好者。

总之,苹果的可折叠设备将进入一个日趋成熟但竞争激烈的市场。三星在可折叠领域拥有迭代和品牌认知的优势;谷歌则提供与安卓深度整合的软件体验;华为等厂商则在硬件上(至少在其本土市场)拥有尖端技术。苹果将依靠其高端品质的口碑以及苹果生态系统(iMessage、App Store 独占、与 Mac 和 iPad 的连续性)来吸引用户。对消费者来说,更多的竞争意味着更多选择和更快创新,这对可折叠领域是好事。

为何是现在?市场趋势与消费者采纳

尽管炒作不断,但如今可折叠手机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自 2019 年至 2024 年,销量缓慢增长,但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事实上,2024 年可折叠手机出货量出现停滞甚至略有下滑,据市场研究机构techradar.com。Counterpoint Research 指出,2024 年是“几乎难以察觉的可折叠增长”的一年,并预测 2025 年的出货量可能会比 2024 年略有下降techradar.comtechradar.com。为何增速放缓?有几个原因:高价、耐用性担忧以及缺乏杀手级应用场景让许多主流消费者仍在观望techradar.com。尽管“口袋里的平板”这个想法很吸引人,但对许多人来说,这还不足以让他们花 1500 美元以上购买,而一部普通智能手机(或手机+平板组合)价格更低。

此外,折叠屏手机迄今为止从未超过约2%的智能手机总销量techradar.com。研究公司IDC估计,2022年折叠屏手机仅占智能手机的1%latimes.com,而根据IDC被路透社引用的数据,2025年约为1.5%reuters.com。以绝对数量来看,这大约是每年1500万到2000万台,而每年智能手机总销量远超十亿台。因此,尽管折叠屏手机获得了过多的媒体关注,但从销量来看,它们仍然属于小众市场。(话虽如此,由于价格昂贵,它们在营收方面的表现超出其市场份额——2023年占全球手机营收的约5%latimes.com。)

然而,这个故事并不是失败的故事——而是逐步被采纳和有待释放的潜力。许多分析师认为,当前的低迷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同一份Counterpoint报告认为,这一停滞是市场在“重新集结”,为2026年的大反弹做准备,届时将有新设备推出,尤其是苹果的加入techradar.com。换句话说,许多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感兴趣,但可能在等待合适的产品或价格下降。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逐步降低,折叠屏手机很可能会迎来转折点。

那么,现在是谁在购买折叠屏手机,为什么?早期用户主要是科技爱好者、小工具极客以及重视新颖形态的专业人士。例如,喜欢在手机上多任务处理的用户欣赏展开后的大屏幕,可以并排运行两个应用(比如电子表格和电子邮件)。手游玩家喜欢平板般的游戏画面。而视频观看者或电子书阅读者则喜欢拥有更大但仍可折叠至口袋大小的显示屏。年轻人也表现出兴趣——一位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年轻人……比任何其他设备更倾向于用智能手机上网”,他们被折叠屏手机吸引,认为这是便携性和屏幕尺寸的理想折中theguardian.com。的确,更大的屏幕天生更适合观看TikTok、YouTube和手游等内容,而折叠屏手机无需携带额外平板即可实现这一点。

还有酷炫因素。可折叠手机,尤其是翻盖式的,有一种未来感与怀旧感的结合。根据行为科学专家David Ellis教授的说法,这种“翻盖手机带来的怀旧感”确实很有吸引力theguardian.com。合上手机挂断电话,或把手机半开放在桌上(比如自拍或免手持视频通话)带来的触感乐趣,是平板手机无法提供的。许多Galaxy Z Flip用户表示,有趣的外形是他们选择它而不是普通手机的主要原因。翻盖机也成为时尚宣言;在社交媒体上作为潮流配饰出现并不罕见。简而言之,可折叠手机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在智能手机人群中脱颖而出的方式,这对一部分消费者很有吸引力。

话虽如此,价格门槛是大多数人尚未接受可折叠手机的主要原因。花1000美元以上买一部手机依然很贵(尽管许多高端直板手机如iPhone和Galaxy S Ultra也在同一价位)。厂商们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开始推出稍微实惠一些的型号——比如三星的Flip FE,售价899美元reuters.com,或摩托罗拉的中端Razr版本。随着零部件良率提升和竞争加剧,我们可以预期可折叠手机的价格会慢慢下降,或者至少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让它们更易获得。值得记住的是,大屏智能手机本身曾经也是高端产品:最初的Galaxy Note曾是小众且昂贵的,但十年后大屏手机已成主流。如果规模效应显现,可折叠手机也可能走上类似的轨迹。

展望未来,市场预测持乐观态度。IDC预测到2027年每年将有约5000万部可折叠手机,大约占预计智能手机市场的3-4%latimes.com。摩根大通对苹果更为乐观——预计苹果一旦推出可折叠iPhone,几年内年销量就能达到数千万部,到2028年可达4500万部macrumors.com。如果这些数字成真,可折叠手机将不再是小众产品,而是成为一个相当可观的品类。它们很可能不会完全取代直板智能手机(仍有很多人会选择更简单、更便宜的手机),但我们或许会看到未来有相当一部分用户选择可折叠形态作为日常主力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谁能赢得市场份额之争。目前,三星是全球领头羊,但其主导地位正受到挑战,尤其是在亚洲。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整体上升——例如,荣耀和华为在中国的折叠屏市场已能与三星一较高下reuters.com。如果苹果在2026年入局,凭借积压的需求和苹果强大的生态系统锁定,可能会迅速在折叠屏厂商中占据领先地位。事实上,有分析预测苹果的加入将“显著提升[折叠屏]细分市场销量,并有可能让[苹果]成为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的领导者”,只需几年时间phonearena.com。这可能会重塑竞争格局,竞争对手将争相寻求差异化,甚至可能展开合作(例如,传闻称三星为苹果供应折叠屏,这意味着无论如何三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益)。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态度正在变化。调查显示,年轻消费者更愿意接受新形态,许多智能手机用户也希望看到突破现状的创新。2024年折叠屏销量略显停滞,可能只是一个等待的过程——等苹果入场,等耐用性提升,等价格下降。随着这些因素改善,普及曲线可能会加速。2026年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拐点:我们将看到折叠屏手机能否真正走向主流,还是依然只是小众潮流。

专家之声:对移动科技未来的影响

折叠和翻盖手机的回归,不仅仅是又一款新设备的发布,更引发了关于移动技术与设计将走向何方的更大问题。我们请专家们谈谈这一趋势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更大屏幕,新的习惯:科技研究员Margarita Panayiotou指出,人们对大屏幕的偏好(无论是浏览还是游戏)早有充分记录theguardian.com。折叠屏手机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既提供了大屏空间,又不牺牲便携性。随着折叠屏的使用增加,我们可能会看到人们使用手机方式的变化——更多移动办公、更多视频消费,甚至可能出现专为展开屏幕设计的新应用布局。伦敦国王学院的Ben Carter教授强调,观看视频是“折叠屏的优势之一”,因为现在大量内容都是基于视频的theguardian.com。他还指出了一个有趣的潜在好处:折叠屏可以像“你可以合上的迷你笔记本电脑”一样,这或许能帮助用户在需要时断开连接theguardian.com。本质上,合上设备是一个停止屏幕时间的物理动作——不像平板手机总是诱使你点亮屏幕。Carter关于智能手机成瘾的研究表明,如果屏幕不可见,就能减少通知的持续诱惑theguardian.com。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法:折叠屏手机或许能通过让你合上手机、眼不见心不烦的方式,反而有助于数字健康(不过他也提醒,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人们实际上会这样使用theguardian.com)。

设计创新还是噱头: 一些分析师在热情中保持冷静,质疑可折叠设备究竟是真正的下一个革命,还是只是科技爱好者的一时新奇。巴斯大学的David Ellis教授指出,可折叠设备有一些吸引人的方面——更好的屏幕保护(因为可以折叠闭合)、口袋里更紧凑的尺寸,以及怀旧感theguardian.com。但他警告说,这“可能并不是人们所期待的颠覆性产品”,并提醒我们,苹果(以及其他公司)有时会推出一些并未真正流行起来的大创意theguardian.com。他的例子是:苹果售价3500美元的Vision Pro AR头显,截至2025年尚未实现大规模普及,许多人认为它是失败之作theguardian.com。这个教训是,并不是每一个未来感十足的外形设计都会因为大公司推动就变得无处不在。可折叠设备必须证明它们能为日常生活带来足够的好处,才能吸引大众。如果价格依然过高,或者人们认为新奇感不值得为更厚的机身、可能更短的使用寿命等做出妥协,它们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小众市场。接下来的几年将检验可折叠设备能否突破早期用户阶段。

主流动力: 另一方面,业内高管对让可折叠设备成为主流持乐观态度。三星移动总裁崔元俊博士表示,他相信可折叠手机“已经准备好通过提供独特、差异化的体验成为主流”reuters.com。他和其他人设想一个未来,可折叠设备会成为手机产品线中的标准选项——而不是稀奇的科技产品。事实上,三星已公开表示目标是到2025年让可折叠设备占其旗舰销量的一半sammobile.com,实际上将其与Galaxy S系列并列为旗舰产品。我们拭目以待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如前所述,2025年的销量目前持平,但三星的雄心凸显了对这一形态的长期承诺。如果苹果的可折叠设备在2026年大卖,可能会鼓励所有厂商加大对可折叠和翻盖设计的投入,形成更多竞争和创新的正向循环。

下一个形态:可折叠设备可能只是对变革性硬件更广泛探索的开始。目前已经有可卷曲屏幕的原型(像卷轴一样展开的手机),由Oppo和TCL等公司展示。三星甚至还预告过一款“可滑动”概念设备。如果可折叠设备大受欢迎,就为这些其他可变形设备打开了大门。想象一下,一部手机展开后变成平板电脑且没有折痕,或者一款三折设备,可以从智能手机变成小平板再变成大平板。三星确认正在研发一款三折设备,预计不久后推出reuters.com,这暗示多折设备有望成为现实。目前可折叠设备的成功,很可能决定这些下一代概念能获得多少研发投入。

还有一个融合的方面:可折叠设备模糊了手机和平板的界限。一些分析师推测,从长远来看,如果一台设备可以按需变换尺寸,或许就不再需要同时拥有手机和平板。我们还可能看到可折叠设备开始进入轻度计算的笔记本领域——尤其是随着可折叠蓝牙键盘等配件和改进的移动桌面界面(如Samsung DeX等)与其配合使用。苹果的做法将具有风向标意义;如果可折叠iPhone在展开时运行接近iPadOS的系统,这表明苹果也将其视为生产力设备。

对应用设计和使用的影响:开发者将面临(也会被激发)适配动态屏幕尺寸的挑战。我们已经看到三星设备上的“Flex模式”等尝试,比如YouTube在手机半折叠成迷你笔记本时,会将视频显示在上半部分,控制按钮在下半部分。如果可折叠设备成为主流,应用的用户体验设计可能会进化,以充分利用多形态能力——比如应用在你开合设备时无缝切换布局。这可能推动软件设计的新创意,甚至催生新的应用类别(例如,增强的多面板多任务处理,或将折叠手机的一半作为游戏控制器,另一半作为显示屏)。

设计新纪元——还是回归本源?回头来看,翻盖和可折叠手机的复兴强调了一个更广泛的观点:智能手机的创新还没有结束。多年来,怀疑者认为矩形板式手机已经是极致。而现在,可折叠设备的成功正在挑战这一观点,表明硬件设计依然可以带来惊喜。“矩形平板已经是手机设计的主流长达15年,但苹果押注翻盖手机,是否意味着这一切即将改变?”《卫报》如此评论theguardian.com。我们很可能正处于手机设计新篇章的开端,未来的关键是多样性——设备能根据我们当下的需求灵活变化,而不是始终保持一种静态形态。

另一方面(双关语),基础款智能手机并不会消失。直板手机制造成本低、耐用(没有活动部件),并且能满足大多数需求。与高端折叠机并行的,还有极简手机的潮流(正如“无聊手机”趋势所展示的 theguardian.com theguardian.com)。市场有可能会分化:有些人会被极其先进的折叠机吸引,另一些人则有意选择简单手机,而大多数人仍会坚持使用传统智能手机。无论如何,2020年代中期的消费者在外形选择上,比早期手机时代有更多选择。

结论

翻盖手机的回归——以全新折叠形态——不仅仅是科技怀旧。它代表着重新定义我们的移动设备能做什么、能是什么样子的尝试。苹果即将推出的折叠屏iPhone是这一趋势最新、最响亮的背书,可能会激发主流市场的兴趣,让折叠设计变得司空见惯。如果成功,我们日常使用智能手机的方式可能会发生转变:想象一下,随身携带的设备既是手机、又是平板,甚至还是迷你笔记本电脑。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苹果进入折叠领域是“游戏规则改变者”,可能会“瞬间扩大”市场 techradar.com——即使是竞争品牌也渴望它能为这个领域带来推动。

我们正见证一个罕见的手机外形创新时刻,而这个行业曾经趋于统一设计。对移动科技来说,这是激动人心的时期。翻盖手机复兴会持续下去吗?未来几年,以及苹果折叠iPhone的市场反响,将给出答案。现在有一点很明确:手机又变得有趣了。它们能弯曲、能折叠、能翻盖——而且让人们开始讨论。智能手机也许再也不会“无聊”了theguardian.com。准备好翻转吧,因为手机的未来正以全新方式“灵活”展开。

来源: The Guardian theguardian.com theguardian.com theguardian.com theguardian.com theguardian.com;MacRumors macrumors.com macrumors.com;PhoneArena phonearena.com phonearena.com;TechRadar techradar.com techradar.com techradar.com;Reuters reuters.com reuters.com reuters.com; 洛杉矶时报(彭博社)latimes.com latimes.com; 卫报(观察家)theguardian.com.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