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政府的JENDELA计划时间为2020-2025年,第一阶段截至2022年将4G覆盖扩展至约97%人口并为774万个场所提供光纤宽带。
- 到2025年底,JENDELA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实现100%有人居住地区的互联网覆盖。
- TM的Unifi光纤在全国覆盖最广,套餐从30 Mbps到800 Mbps,重度用户还可选1 Gbps和2 Gbps。
- TIME dotCom在大城市提供高速光纤,500 Mbps套餐139令吉、1 Gbps套餐199令吉,并且是马来西亚首个推出完整2 Gbps光纤计划的公司。
- 固定宽带的平均下载速度约100-130 Mbps,延迟低且稳定,光纤在城市地区最常见。
- 4G覆盖约97%人口,5G自2021年底通过DNB推动,2023年约80%人口覆盖,2025年初约82%人口覆盖。
- 5G下载速度在有5G设备的用户中平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约105.8 Mbps,峰值下载可达300-500 Mbps,4G延迟约30-50 ms,5G延迟可降至20 ms以下。
- 五大运营商为 CelcomDigi、Maxis、U Mobile、Unifi Mobile和Yes,CelcomDigi覆盖最广,Maxis以网络质量著称。
- 游客可选预付费游客SIM、普通本地SIM、eSIM,以及口袋Wi-Fi,以及机场和7-Eleven等渠道均有销售,具体如CelcomDigi游客SIM RM25含15GB数据+30天通话、Maxis Hotlink游客SIM RM25含30GB数据+30天通话、U Mobile旅客SIM RM35提供14天6 Mbps无限数据。
- Starlink在2023年获得为期10年的许可,月费约RM220,硬件标准套件约RM2,300,延迟20-40 ms,初期重点覆盖学校和偏远地区,政府目标实现100%覆盖。
马来西亚的数字连通性概述
马来西亚拥有很高的互联网渗透率和现代化的数字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约有97%的马来西亚人是互联网用户 [1],几乎96.9%的有人居住地区被4G移动服务覆盖 [2]。由于移动宽带的普及和光纤网络的扩展,城市和乡镇的互联网接入几乎无处不在。政府的马来西亚数字网络(JENDELA)计划(2020-2025年)是改善的主要推动力——第一阶段(截至2022年)通过将4G覆盖扩大到约97%的人口和向774万个场所提供光纤宽带,超出了目标 [3]。在JENDELA第二阶段,马来西亚将进一步投资于数字基础设施,以覆盖剩余的服务不足地区,目标是到2025年底实现100%的有人居住地区的互联网覆盖 [4] [5]。总体而言,马来西亚的连接生态系统稳健且持续改善,使其成为东南亚数字连接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
固定宽带(光纤和家庭互联网)
光纤宽带在马来西亚城市和郊区广泛可用,为家庭和企业提供快速且可靠的互联网。电信业老大马电讯(Telekom Malaysia,简称TM)通过其Unifi服务在全国拥有最广泛的光纤网络覆盖 [6]。许多地区也存在竞争的光纤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例如,TIME dotCom在大城市(通常在公寓和办公楼内)提供高速光纤,套餐极具竞争力 [7]。Maxis,CelcomDigi和其他公司也提供家庭光纤服务,通常通过租用TM的基础设施或通过他们自己的区域性网络 [8] [9]。在雪兰莪、槟城、柔佛和吉隆坡等人口稠密的州,光纤连接十分普遍,然而,一些偏远和农村地区仍缺乏光纤覆盖(在JENDELA计划下努力扩大光纤覆盖范围)。
典型的光纤速度和套餐:马来西亚的光纤宽带质量很高,套餐范围从基本的30–50 Mbps到千兆速度不等。例如,TM的Unifi提供从30 Mbps(每月89令吉)一直到800 Mbps(每月299令吉)的计划 [10],甚至针对重度用户提供特别的1 Gbps和2 Gbps套餐 [11]。竞争对手如TIME提供100 Mbps约为99令吉,以及真正的1–2 Gbps计划(TIME是马来西亚首个推出完整的2 Gbps光纤计划的公司) [12] [13]。下表显示了一些常见的家庭宽带套餐概况:
提供商及计划 | 每月费用(令吉) | 下载速度 | 说明 |
---|---|---|---|
TM Unifi 光纤 100 Mbps | 129令吉 [14] | 100 Mbps(无限流量) | 上传速度约50 Mbps;覆盖最广。 |
TM Unifi 光纤 300 Mbps | 159令吉 [15] | 300 Mbps(无限流量) | 中端计划。 |
TM Unifi 光纤 800 Mbps | 299令吉 [16] | 800 Mbps(无限流量) | 高速住宅。 |
TIME 光纤 500 Mbps | 139令吉 [17] | 500 Mbps(对称) | 限于城市地区。 |
TIME 光纤 1 Gbps | 199令吉 [18] | 1,000 Mbps(对称) | 超高速,城市区域。 |
表:马来西亚家庭光纤宽带计划示例(价格截至2023年)。
质量和可靠性:马来西亚的光纤宽带通常是可靠的,延迟低,适合高清流媒体、视频通话和在线游戏。马来西亚的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度约为100-130 Mbps [19] [20],在固定线路速度方面,在该地区名列前茅。停机时间通常很少;然而,像其他国家一样,偶尔会发生服务中断(例如,当海底电缆出现问题时,国际流量可能会变慢)。在没有光纤的地区,DSL线路已经主要被无线宽带解决方案取代。许多马来西亚半农村地区的用户在光纤到达他们之前,使用固定的4G/5G无线宽带(由Unifi Air、CelcomDigi等提供)作为替代方案。总体而言,对居民来说,光纤连接(如果可用)是首选选项,以实现一致的高速互联网。
移动数据网络(4G和5G)
移动宽带是大多数马来西亚人上网的基石,拥有广泛的4G覆盖和加速的5G部署。4G/LTE网络覆盖约97%的有人居住地区 [21],确保几乎所有马来西亚人都可以访问移动互联网。所有旧式3G网络在2021年底之前已关闭,以重新分配频谱给4G [22],即使在农村地区,用户现在至少依赖于4G作为最低标准(某些地区仅为基本语音/SMS维护2G GSM)。国家的主要移动运营商——CelcomDigi、Maxis、U Mobile、Unifi Mobile(马电讯)和Yes(YTL Communications)——各自运营全国性的4G网络。CelcomDigi(由Celcom和Digi于2022年合并形成)现为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其次是Maxis [23];这两家合计服务于大部分用户,并且通常提供最广泛的覆盖。U Mobile是一个较小但具有创新性的玩家,而Yes 4G则是首次通过新的批发网络在2021年推出5G服务的公司 [24]。
5G 的推广:马来西亚的5G部署自2021年底开始,通过一种独特的单一批发网络模式进行。一个国家支持的实体,Digital Nasional Berhad (DNB),建设了首个5G网络,并将接入权限出租给所有移动运营商 [25]。5G在2021年底于吉隆坡、布城和赛城投入使用 [26],并在2022-2024年间迅速扩展到其他地区。到2023年12月,DNB的5G网络已覆盖了约80% 的人口 [27],超出了最初的目标。这促使政府批准了向“双5G网络模式”的过渡——在2024年,由U Mobile领导的财团获授权开发第二个5G网络以注入竞争 [28] [29]。截至2025年初,5G信号在所有首府城市和大多数城镇均可用,实现了约82%的人口覆盖 [30] [31]。拥有5G兼容设备的城市用户享受到了速度的大幅提升(通常比4G快10倍),尽管一些乡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在马来西亚东部)仍在等待5G覆盖。
移动网络速度:由于4G LTE-Advanced和现在的5G,马来西亚的移动互联网速度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到2023年底,平均移动下载速度测得约为61.5 Mbps(全球排名第41位左右) [32]。仅4G通常在许多地区可以提供20-40 Mbps,在非拥堵的条件下或具有LTE-A的情况下,速度可超过100 Mbps。5G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性能:5G用户的下载速度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OpenSignal报告称拥有5G设备的马来西亚人下载速度平均为~105.8 Mbps,而总体用户平均为约35 Mbps [33]。在理想条件下,5G下载峰值可达到300-500 Mbps [34]。例如,Yes和Unifi的5G网络(通过DNB)在截至2023年中期的平均5G下载速度达到~353 Mbps [35]。4G时延通常为~30-50 ms,而5G可以将时延降低到20 ms以下,从而提高实时应用程序的性能。
尽管这些数字很强,移动服务质量可能因地区和提供商而异。在密集的城市中心(如巴生谷、槟城、柔佛新山),用户通常体验到可靠而快速的移动互联网。在一些乡村或山区地区,信号强度可能会下降到仅4G或甚至在少数偏远地区只有2G,从而影响速度。政府承认大约3%的有人居住地区由于地理因素仍面临互联网接入问题(例如,深度农村村庄) [36] [37]。为解决这一问题,新的电塔正在根据JENDELA计划进行建设,运营商正在升级回传(超过50%的4G站点现在配备了光纤回传以支持更高速度) [38]。总体而言,对于日常用户,马来西亚的移动数据价格实惠且非常快——马来西亚的数据每GB成本是全球最低之一(平均约为0.28美元/GB) [39],每月数据使用量很高(到2024年人均超过21GB,预计到2029年超过50+ GB [40] [41])。
公共 Wi-Fi 网络和热点
由于无线热点丰富,在马来西亚的城市通过 Wi-Fi 保持连接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吉隆坡和雪兰莪的地方政府要求餐馆和咖啡馆向顾客提供免费 Wi-Fi [42]。这意味着几乎每家快餐店、kopitiam(咖啡店)和购物中心的咖啡馆都提供 Wi-Fi——从星巴克和麦当劳等全球连锁店到OldTown White Coffee等本地品牌。主要咖啡连锁店明确规定向顾客提供 Wi-Fi [43],因此游客会发现许多人在许多咖啡馆使用笔记本电脑工作。公共 Wi-Fi 的质量可能有所不同:高端场所和酒店中通常较快,而一些公共空间的免费网络可能有限速。例如,槟城市的公共 Wi-Fi 计划提供免费连接,但速度有限(一度限制在 1 Mbps) [44] [45]。
Wi-Fi的搜索地点:除了餐饮场所,大型购物中心通常在公共区域提供免费Wi-Fi(通常需要通过启动页面连接和注册)。机场也覆盖良好——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和KLIA2每个会话至少提供3小时的免费Wi-Fi,大多数酒店,从预算型到五星级酒店,均为客人提供Wi-Fi。一些城市推出了市政Wi-Fi网络:例如,Wireless@KL覆盖了吉隆坡市中心的部分区域,在旅游景区提供免费互联网接入 [46]。公共图书馆(例如,雪兰莪的拉惹通乌达图书馆)和大学也向访客或学生提供免费Wi-Fi。甚至许多城际巴士和火车现在都宣传车内提供Wi-Fi。
使用公共 Wi-Fi时,建议采取基本防范措施。开放网络可能不安全,因此在没有 VPN 或安全连接的情况下避免传输敏感数据。尽管如此,马来西亚的公共 Wi-Fi 通常是安全的,对于需要快速上网而又不使用本地 SIM 的游客来说非常方便。总之,在移动数据和无处不在的 Wi-Fi 热点之间,在马来西亚的有人居住地区通常是不会失去网络连接的——你可以在咖啡馆查收邮件、在酒店上传照片,而且通常无需额外支付任何费用。
主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s)
固定宽带提供商
- 马来西亚电信 (Unifi)– TM 是国家固网提供商,也是马来西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骨干。通过其 Unifi 品牌,它提供全国范围的光纤到户(以前为 ADSL)。TM 的网络覆盖整个马来西亚半岛和沙巴、砂拉越,覆盖大多数城镇。Unifi 光纤计划范围从 30 Mbps 到 800 Mbps,甚至为高级用户提供 1-2 Gbps, [47] [48]。TM 还运营着主要的国际网关,因此它是马来西亚互联网连接的核心。可靠性良好,但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拥挤或国际延迟。TM 还提供Unifi Mobile蜂窝服务,并与地方议会合作提供一些公共 Wi-Fi(“wifi@unifi”)。
- TIME dotCom (Time Broadband)– TIME 是一家较小的 ISP,专注于高密度的城市地区。它在吉隆坡、雪兰莪、槟城、柔佛等地的公寓、办公楼和一些住宅区拥有现代化的光纤网络。TIME 以高速度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著称 – 例如,500 Mbps 售价为 139 令吉,1 Gbps 仅为 199 令吉/月 [49] [50]。它也是马来西亚首个部署 10G-PON 技术的公司,提供真正的 2 Gbps 家庭宽带计划 [51] [52]。缺点是覆盖范围有限(许多较小的城镇或农村地区不可用)。在可用的地方,TIME 通常在速度和价值方面排名用户满意度调查的首位。
- Maxis 家用光纤– Maxis 主要是一家移动运营商,也通过转售国家HSBB(高速宽带)网络提供光纤宽带。Maxis的家用光纤计划在速度(30 Mbps到800 Mbps)上与TM相似,价格也相仿 [53]。在某些地区,Maxis拥有自己的最后一公里光纤或与Astro的基础设施合作。Maxis光纤的一项好处是与Maxis移动计划的整合(例如,当与家庭宽带捆绑时提供无限量移动数据)。Maxis的光纤服务质量与Unifi相当,因为底层网络通常是相同的。
- CelcomDigi 光纤– 在Celcom-Digi合并后,合并后的公司推出了CelcomDigi 光纤以统一其固定宽带产品。CelcomDigi也利用TM的光纤网络。向公众提供的独立套餐包括50 Mbps(90令吉)、100 Mbps(130令吉)和300 Mbps(约150令吉)的计划 [54]。Celcom/Digi 后付费移动客户可享受折扣。虽然没有 Unifi 的用户那么多,CelcomDigi Fiber 是许多地区的一个替代方案,依托马来西亚开放接入的光纤基础设施而发展。
- 其他:还有一些较小或小众的ISP。Astro Fibre(由付费电视提供商Astro运营)将宽带与电视内容捆绑在一起。Allo(国家能源公司的子公司)在选定的郊区和城镇推出光纤。在东马来西亚,Sacofa和CelcomDigi在砂拉越合作开展光纤项目,还有社区宽带项目(例如砂拉越的MySRBN用于农村光纤)。另外,在没有光纤的地方,一些公司提供固定无线宽带(例如CelcomDigi曾有基于LTE的家庭宽带计划,而TM提供基于4G的Unifi Air服务)。这些使用移动网络并提供更高的数据配额用于家庭使用。
移动网络运营商
马来西亚的移动部门由五个主要网络运营商提供服务(在最近的整合后),均由马来西亚通讯和多媒体委员会(MCMC)监管:
- CelcomDigi– 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由Celcom和Digi于2022年末合并而成 [55] [56]。CelcomDigi 利用Celcom广泛的农村2G/4G网络和Digi强大的城市存在。它在订户市场份额中领先,以广泛的覆盖而闻名,尤其是在城市以外的地区 [57]。CelcomDigi提供预付费(Celcom Xpax 和 Digi Prepaid)和后付费计划,价格具有竞争力,数据包大。它已经签约DNB的5G服务,并积极将5G推向其客户。对于大多数游客和居民来说,CelcomDigi 是遍及马来西亚广泛覆盖的最佳选择之一。
- Maxis– 在订户基础方面排名第二,Maxis 是一家以网络质量著称的高级移动运营商。它拥有全国范围的4G,并且是LTE推出的先驱。Maxis 是最后一个加入5G网络的公司(仅在2023年才加入) [58] [59],但现在向客户提供5G。该公司市场营销Hotlink预付费SIM卡和Maxis后付费计划,通常包括额外福利(视频流配额等)。Maxis的覆盖非常强大,尤其是在城市和高速公路沿线,而在某些偏远区域(历史上Celcom稍有优势),表现也相当不错。许多企业用户和外籍人士都选择Maxis,因为其品牌的可靠性。
- U Mobile– 一个较小的挑战型运营商,专注于提供经济实惠的无限数据计划和创新。U Mobile的4G网络覆盖主要城市和城镇,但在农村地区当自身信号缺失时依靠国内漫游(以前依赖Maxis/Celcom)。U Mobile 通过推出经济实惠的无限数据计划,迫使竞争对手做出反应。 它也是第一个承诺推出第二个 5G 网络的公司 – MCMC 批准 U Mobile 于 2024 年牵头马来西亚的新 5G 网络 [60] [61]。U Mobile 在预算有限的年轻人和重度数据用户中很受欢迎。其预付费“U25”和“U35”计划提供无限数据(限速),起价为每月约25令吉,甚至提供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印尼的旅客 SIM 计划(这对区域游客具有吸引力) [62] [63]。
- 马电讯 (Unifi Mobile)– 马电讯的移动部门(以前称为webe / P1)运营一个较小的移动网络,该网络最初在有限的频段上使用4G LTE。Unifi Mobile 的用户数量远少于前三名,但为 TM 的宽带客户提供融合服务。它现在也通过 DNB 提供 5G 访问。虽然 Unifi Mobile 自己的覆盖范围不如上面几家大(他们有国内漫游安排),但 TM 利用其提供四合一服务(宽带、电视、移动等)。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除非与 TM 的光纤计划捆绑,否则 Unifi Mobile 并不是首选,但它尤其在城市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参与者。
- Yes (由 YTL 提供)– Yes 是 YTL Communications 旗下的品牌,最初是 WiMAX 网络,后来过渡到 LTE。Yes 4G 有一个利基,但由于通过 DNB 网络首次推出 5G 服务而成为头条新闻(Yes 通过 DNB 于 2021 年 12 月向客户提供 5G) [64]。Yes 在西马来西亚的有人居住地区的覆盖相当好,但在沙巴、砂拉越的范围不如前几家大。他们的目标是重视性价比的用户(例如,有时提供免费4G手机加套餐,或针对学生的教育计划)。Yes 的 4G 网络完全在 TDD-LTE 频段上,并且 YTL 继续扩展它。
除了这些,许多MV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在马来西亚运营,依靠大网络 – 例如,使用 Celcom 网络的 Tune Talk、XOX、redONE 等。他们通常提供特殊的预付费优惠。然而,为了获得最佳的覆盖和 5G 访问,建议选择五个主要运营商之一。
游客的互联网接入选项
在马来西亚,游客和短期访客可以选择许多方便且实惠的互联网选项,最受欢迎的选择是在抵达时获得马来西亚预付费 SIM 卡(或 eSIM),该卡提供大量数据,成本低廉。以下是游客保持联网的主要方式:
- 预付费游客SIM卡:几个马来西亚电信公司提供特别的游史SIM包,包含数据和语音。例如,CelcomDigi的游客SIM 提供了良好的覆盖和平衡的价格 – 只需 RM25(约 5.50 美元)即可获得 15GB 的高速数据(5G/4G)加上无限通话,有效期为30天 [65]。在使用完这15GB的全速流量后,对于当月剩余时间内,您仍可以享受3Mbps限速的无限数据使用 [66]。Maxis的Hotlink游客SIM同样售价为RM25,并提供30GB 4G/5G数据 + 30天无限本地通话 [67]。Hotlink 甚至包括一个额外的 30GB 作为 5G 使用奖励 [68]。另一种选择是U Mobile 的旅客 SIM卡,价格为 RM35(≈8 美元),提供14 天的6 Mbps无限量数据,不仅可以在马来西亚,还可在新加坡、泰国和印尼使用——再加上马来西亚境内的无限本地通话 [69] [70]。这些 SIM 包在机场(KLIA、KLIA2、槟城等地)、电信公司商店和许多便利店都有售。 小提示:由于便利性,机场柜台的价格可能略高 [71];抵达城市后,您通常可以在 7-Eleven 或官方商店找到更便宜的同类 SIM 卡。
- 本地预付费 SIM:除了面向游客的品牌 SIM 卡外,旅行者还可以从 CelcomDigi、Maxis、U Mobile、Yes 或 Unifi Mobile 购买任何普通预付费入门包。购买任何 SIM 卡都需要用护照注册。注册过程很快捷,SIM通常花费约RM10,无需合同(然后您充值并购买数据套餐)。马来西亚的预付费计划非常慷慨——例如 20 到 30 令吉(≈5 到 7 美元)即可购买包含10 到 20 GB数据和一些通话/SMS套餐。有些运营商提供月无限通票或夜间无限数据,费用很低。可以通过刮刮卡或在线轻松充值。
- 马来西亚 eSIM:如果你的手机支持 eSIM,那么您甚至可以在抵达前就连接上。CelcomDigi 和 Maxis 都为其预付费计划提供 eSIM 激活(您仍需在线购买和注册)。或者,像Airalo、Nomad 或 Holafly 这样的全球 eSIM 提供商也有马来西亚数据计划。例如,Airalo 的“Yoho Mobile Malaysia eSIM”提供计划,如1GB 约为 $4.50(有效期 7 天)或 30 天的较大套餐 [72]。这些 eSIM 仅提供数据(无本地通话号码),但对于抵达时立即激活连接非常方便。游客在亚洲进行多国旅行时,有时会选择涵盖马来西亚的区域 eSIM——这样可以避免在每个国家都换 SIM 卡。
- 口袋 Wi-Fi 租赁:团体旅行者或多设备使用者可能会考虑租用便携 Wi-Fi 热点(也称为口袋 Wi-Fi)。机场和在线(如 TravelRecommends、Roaming Man 和 Klook)公司通常以 每天 RM8-15 的价格租赁 4G Wi-Fi 设备,并且提供无限数据 [73]。该设备可通过 Wi-Fi 同时使用 5–10 个设备。例如,租金可能为约 RM10/天,并允许在 4G 连接上共享最多 5 台设备。这些对于以团体的形式畅通无阻地保持在线状态很有帮助(每个人无需单独拥有 SIM)。缺点是要携带/充电设备,并且要支付日费;对独行者来说,本地 SIM/eSIM 通常更具成本效益。但对于短期旅行来说,口袋 Wi-Fi 的便利性(特别是如果预订能在机场取货)可能是值得的。
购买和使用游客 SIM 卡:在马来西亚获取 SIM 卡非常简单。在主要的国际机场,大厅有电信公司展台——那里的工作人员可以为你注册护照,设置 SIM 卡,甚至在需要时配置你的手机 APN。在城市中,任何移动零售商或便利店(7-Eleven、MyNews等)都可以销售和激活 SIM 卡 [74] [75]。由于政府的 SIM 卡注册法律,预计需提供护照和基本信息。一旦激活,你将立即拥有一个马来西亚号码和数据。该移动网络是现代化的,因此4G 或 5G 通常适用于任何近期解锁的手机(马来西亚使用通用的 LTE 频段和 5G n78/n28)。如果你的手机锁定到其他运营商,仅使用漫游或口袋 Wi-Fi。否则,尽情享受廉价的本地费率——许多游客惊喜地发现花几美元就能在旅行期间拥有大量数据,以使用地图、打车应用、社交媒体等。
马来西亚的卫星互联网接入
对于马来西亚最偏远的角落,尤其是在沙巴和沙捞越的农村以及深奥人村落,卫星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连接解决方案。历史上,卫星宽带仅用于小众场景(由于高成本和延迟),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其变得越发重要。
MEASAT 和 ConnectMe:马来西亚自己的卫星运营商MEASAT提供名为CONNECTme NOW的服务,一种用于服务不足地区的预付费卫星 Wi-Fi 热点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MEASAT 已在村庄中部署了超过4,000 个 ConnectMe 站点,这些地方没有4G或光纤覆盖 [76]。每个站点由卫星天线和Wi-Fi接入点组成(常常是太阳能供电的,以适应偏远的村庄) [77]。用户可以通过 Wi-Fi 连接并购买小型数据包——例如,10 令吉每 GB 或 RM40 买 5 GB 的数据使用量 [78]。最新的 MEASAT-3d 卫星(2022年发射)支持高达 100 Mbps 的速度,但以目前技术,实际通量大约为30-60 Mbps 下载和 ~5 Mbps 上载 [79] [80]。大缺点是延迟问题:MEASAT 使用 GEO 卫星,因此延迟大约为 500 毫秒 [81]。这个高延迟不太适合视频通话或游戏,但对于基本的网页使用和消息传递是可行的。ConnectMe 本质上是社区 Wi-Fi——村民购买预付券以使用卫星 Wi-Fi 热点。在等待地面4G基站建立期间,这种模式对于缩小数字鸿沟至关重要。(MEASAT报告称,一旦某个地区获得4G,他们可以重新安置设备,然后把卫星设备移动到下一个覆第盖尚未完成的地方 [82])。
Starlink 在马来西亚:2023年,马来西亚因批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tarlink服务在该国运营而引起关注。政府给予Starlink一个为期10年的许可证,甚至豁免其本地所有权要求(Starlink Malaysia是100%外国所有),以加快偏远地区的覆盖 [83] [84]。初始部署重点在于学校和大学等缺乏连接的地区。总理本人宣布于2023年7月为教育机构订购了40台Starlink设备 [85]。Starlink 的服务在马来西亚于2023年中开始商业提供:它通过低地轨道卫星提供高达约100 Mbps 下载速度,月度订阅费为RM220,无合同 [86]。然而,用户必须购买硬件设备(标准套件约RM2,300,高性能套件约RM11K以适应企业) [87]。 Starlink 的延迟(约 20-40 毫秒)远优于 GEO 卫星,使其适合视频通话、流媒体和在线游戏。通过许可 Starlink,政府表示欢迎卫星 ISP 确保 100% 的覆盖率,特别是对于大约 2-3% 的地区仍缺乏可靠宽带的问题 [88] [89]。截至2025年,Starlink对于愿意投资设备的农村家庭是一种选择;它也正在通过连接社区中心和种植园的方式使用,其中架设光纤或等待移动覆盖是不可行的。
监管背景: 马来西亚通过 MCMC 的框架来监管卫星通信——通常需要本地许可证和本地存在。Starlink 的案例是特殊的:通信部长利用酌处权免除本地股权要求,考虑到了国家利益 [90]。 这表明如果新的卫星技术有助于实现覆盖目标,马来西亚对此持开放态度。其他卫星公司如OneWeb或区域项目可能会寻求进入的潜力,但截至2025年,Starlink 和 MEASAT 是主要的卫星互联网提供商。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卫星宽带设备的个人使用在新的许可制度下是被允许的,而之前卫星互联网主要限于政府或企业项目。游客通常不需要卫星互联网(考虑到良好的移动/ Wi-Fi 选项),但单行道旅行者前往非常偏远的区域(例如,偏远的雨林探险)可能会使用卫星通信设备以确保安全。
互联网速度和性能比较
马来西亚的互联网性能因连接类型而异,但总体上相当稳定:
- 光纤宽带: 提供最快且最一致的速度。在有光纤的城市地区,用户通常可以获得 100-500 Mbps 的实际下载速度,并提供千兆位计划 [93] [94]。平均固定宽带速度约为100 Mbps(中位数约为 130 Mbps) [95] [96]。光纤的延迟性低(国内ping约为 5–20 ms)且高度可靠,停机时间很少。大多数光纤计划的上传速度也很好(通常是下载速度的 50% 或等于在高级计划中下载)。光纤性能偶尔可能因为国际链路拥堵而受到影响,但在马来西亚境内速度非常快。例如,在 2023 年第三季度,TIME dotCom 被评为顶级 ISP 中最快的固定提供商,平均下载速度为 ~110 Mbps [97]。光纤是 4K 视频流、云服务和高负载使用的理想选择。
- 移动 4G: 提供便捷的移动速度。在马来西亚,4G LTE 用户在强覆盖地区通常可以看到20-60 Mbps的下载速度,有时在 LTE-Advanced 情况下超过 100 Mbps。全国平均移动速度为 ~60 Mbps,涵盖城市用户和农村用户 [98]。4G 上传速度平均约为 10-20 Mbps。4G 的延迟尚可(约 30-50 毫秒)。移动性能通常在城市中心表现非常好——例如,OpenSignal 发现 U Mobile 在2023年马来西亚运营商中平均下载速度最高,为 ~39.4 Mbps [99]。在弱信号区域或高峰时段,速度可能会下降(至 <10 Mbps),但网络全面停机很少见。总体而言,马来西亚的4G网络质量稳步提升; 在JENDELA计划下,平均4G下载速度从2020年的25 Mbps上升到到2022年超过35 Mbps,超过了计划目标<a href=”https://soyacincau.com/2023/03/20/jendela-q4-2022-malaysia-5g-54-7-pct-coverage-4g-97-pct-coverage/#:~:text=coverage,its%20initial%20targetFast Internet Anywhere with the Ultra Portable Starlink MINI
References
1. freedomhouse.org, 2. freedomhouse.org, 3. soyacincau.com, 4. soyacincau.com, 5. www.malaymail.com, 6. soyacincau.com, 7. soyacincau.com, 8. soyacincau.com, 9. soyacincau.com, 10. soyacincau.com, 11. soyacincau.com, 12. soyacincau.com, 13. soyacincau.com, 14. soyacincau.com, 15. soyacincau.com, 16. soyacincau.com, 17. soyacincau.com, 18. soyacincau.com, 19. en.wikipedia.org, 20. en.wikipedia.org, 21. soyacincau.com, 22. en.wikipedia.org, 23. www.rcrwireless.com, 24. en.wikipedia.org, 25. en.wikipedia.org, 26. en.wikipedia.org, 27. www.rcrwireless.com, 28. www.rcrwireless.com, 29. www.rcrwireless.com, 30. www.rcrwireless.com, 31. www.rcrwireless.com, 32. en.wikipedia.org, 33. www.opensignal.com, 34. www.opensignal.com, 35. www.opensignal.com, 36. www.reuters.com, 37. www.reuters.com, 38. www.globenewswire.com, 39. www.statista.com, 40. www.rcrwireless.com, 41. www.rcrwireless.com, 42. www.wonderfulmalaysia.com, 43. www.wonderfulmalaysia.com, 44. www.facebook.com, 45. sg.news.yahoo.com, 46. en.wikipedia.org, 47. soyacincau.com, 48. soyacincau.com, 49. soyacincau.com, 50. soyacincau.com, 51. soyacincau.com, 52. soyacincau.com, 53. soyacincau.com, 54. soyacincau.com, 55. freedomhouse.org, 56. freedomhouse.org, 57. www.rcrwireless.com, 58. www.opensignal.com, 59. www.opensignal.com, 60. www.rcrwireless.com, 61. www.rcrwireless.com, 62. saily.com, 63. saily.com, 64. en.wikipedia.org, 65. saily.com, 66. saily.com, 67. saily.com, 68. saily.com, 69. saily.com, 70. saily.com, 71. saily.com, 72. cybernews.com, 73. www.travelrecommends.com, 74. saily.com, 75. saily.com, 76. soyacincau.com, 77. soyacincau.com, 78. soyacincau.com, 79. soyacincau.com, 80. soyacincau.com, 81. soyacincau.com, 82. soyacincau.com, 83. www.reuters.com, 84. theedgemalaysia.com, 85. malaysia.news.yahoo.com, 86. www.thestar.com.my, 87. www.thestar.com.my, 88. www.reuters.com, 89. www.thestar.com.my, 90. theedgemalaysia.com, 91. en.wikipedia.org, 92. www.statista.com, 93. soyacincau.com, 94. soyacincau.com, 95. en.wikipedia.org, 96. en.wikipedia.org, 97. en.wikipedia.org, 98. en.wikipedia.org, 99. www.stat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