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人工智能新闻综述:突破、惊喜与全球动态

2025年6月人工智能新闻综述:突破、惊喜与全球动态

  • OpenAI CEO Sam Altman宣布GPT-5将于2025年夏季发布,早期测试者称其比GPT-4强大得多,同时他表示在ChatGPT中投放广告的想法正在探索,但强调广告若影响模型回答将摧毁信任。
  • Midjourney推出首个文本生成视频系统Model V1,能够通过提示词生成16秒短视频,运动与风格控制力强,被视为Runway和Sora等模型的有力对手。
  • 中国初创MiniMax发布全新M1大模型,声称以更少算力实现前沿性能,并以Apache 2.0开源,促进在工业界广泛应用。
  • Meta的下一代模型LLaMA 4“Behemoth”因性能问题被推迟至2025年底。
  • Google DeepMind发布Gemini Robotics On-Device,能够本地运行于机器人端,完成如拉开拉链、折叠衣物等复杂任务,且在无网络环境下低延迟高可靠性,开发者只需50次演示即可微调新任务。
  • 富士康与英伟达宣布在休斯敦新设工厂引入仿人机器人协助装配与物料搬运,计划2026年第一季度上岗,成为英伟达产品首次在制造中使用仿人机器人。
  • 乌克兰据称在东欧冲突中部署AI增强无人机蜂群执行“蛛网行动”,每架成本被称与一部iPhone相近,标志着低成本AI武器的战术变革。
  • Meta以约140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份,组建“超级智能”团队,强化数据与人才竞争,同时传出谷歌可能因此断绝合作以应对控股变化。
  • 美国纽约时报与OpenAI因版权与隐私问题发生诉讼,法院命令OpenAI保留所有相关ChatGPT输出日志,即使用户请求删除,凸显AI模型数据与知识产权的争议。
  • 欧盟《AI法案》将于2025年8月生效,成为全球首部广泛AI法规,CCIA Europe呼吁延缓执行以避免阻碍创新,法案对高风险AI设定合规要求并设立AI办公室与专家小组。

2025年6月成为人工智能历史上的里程碑,在生成式AI、机器人技术、医疗健康、国防、监管和商业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从下一代AI模型和机器人进入工厂,到新型医疗AI工具的问世及对监管的呼吁,AI格局正在迅速演变。以下是一份全面的新闻风格报告,总结了本月AI领域的主要动态与惊喜。

生成式AI里程碑与新模型

OpenAI 在生成式AI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CEO Sam Altman宣布GPT-5即将到来。在一次官方播客中,Altman表示GPT-5预计将在2025年夏季发布(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1]。早期测试者反馈称其“比GPT-4强大得多[2],意味着能力有显著升级。OpenAI也在探索新的变现模式:Altman透露他“并不完全反对”在ChatGPT中投放广告,但强调如果基于广告商付费而改变模型回答,将是“一次摧毁信任的时刻[3]。他指出,任何广告都可能出现在聊天答案之外,以避免影响公正性。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竞争在各个方面愈发激烈。创意AI公司Midjourney推出了首个文本生成视频系统Model V1,允许用户通过提示词制作短动画片段 [4]。早期用户表示,这些16秒视频在运动和风格上有很强的控制力,使Midjourney成为Runway和OpenAI实验性视频模型“Sora”的有力对手 [5]。在开源领域,中国初创公司MiniMax发布了全新M1大模型,作为开源挑战者。MiniMax声称M1以更少的算力实现了前沿性能,并以Apache 2.0协议开源,促进其在工业界的广泛应用 [6]。而Meta的下一代模型LLaMA 4 “Behemoth”因性能问题被推迟至2025年底 [7] [8],但整个生态系统仍因新玩家和新版本而持续活跃。

机器人与自动化突破

6月,人工智能从数字领域大胆迈向现实世界。Google DeepMind推出了Gemini Robotics On-Device,这是一款本地运行于机器人端的AI模型,而非依赖云端 [9]。该高效视觉—语言—行动模型展现了通用灵巧性——能根据自然语言指令,完全在机器人本地执行诸如拉开拉链、折叠衣物等复杂任务 [10]。在无网络环境下运行,使机器人即使在网络连接较差的环境下也能保持低延迟和高可靠性。Google还向开发者提供工具包,只需50次演示即可微调新任务,预示更加灵活和自主的机器人时代 [11] [12]

机器人也正进入工厂流水线。在业内首创案例中,台湾富士康与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宣布,将在电子产品生产线上引入仿人机器人 [13]。消息称,富士康新设的休斯敦工厂,明年将为英伟达制造AI服务器,并将使用类人机器人协助装配和物料搬运。如果成行,这将是英伟达产品首次使用仿人机器人辅助制造,也是富士康首次在制造中采用此类机器人 [14]。两家公司计划机器人于2026年一季度上岗,届时将能完成零部件拾取、插线缆等装配工作 [15] [16]。观察人士称其为可能重塑制造业的里程碑,企业正在测试两足或轮式机器能否增强甚至取代人工劳动力。

轻松一刻,AI驱动的机器人甚至登上了运动场。中国研究者发布了一款能与人类打羽毛球的四足机器人,借助视觉和实时AI决策实现对打和回球 [17]。机器人能预判动作并调整策略,展现了AI在物理任务中的日益高超。虽然目前只是研究演示,但已预示未来人机协作的可能,无论是在娱乐、训练还是更多场景下——让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展现出敏捷与手眼协调,令人惊喜 [18]

AI在医疗健康与生物技术领域

6月,医疗健康领域迎来重要AI应用与指导方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出了首款自研AI系统——大型语言模型“Elsa”。据FDA介绍,Elsa能总结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比较产品标签,甚至为药物数据分析生成计算机代码,辅助监管人员从庞大的医学数据中提炼见解 [19]。这是FDA首次将AI用于本机构业务,标志着其积极拥抱新科技以加强公共健康监管的战略。

医学界也在推动更安全、更透明的AI。6月11日,美国医学会(AMA)通过新政策,敦促临床AI工具需“可解释”。AMA要求开发者为临床医生提供AI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原理等明确信息 [20]。该政策反映出业界日益关注,医生需要理解AI建议,而不能盲目采信算法输出,以保障患者安全。随着AI诊断和决策工具在医院普及,业界呼吁保持透明。

在私营领域,医疗公司扩大了AI对患者服务的应用。例如,保险巨头Cigna上线了移动App中的虚拟助手聊天机器人,帮助用户查询保险与就医方案 [21]。数字健康初创公司也在集成AI:Hinge Health推出AI平台,为患者快速匹配骨科专家;心理健康应用Wysa发布了“AI Gateway”聊天机器人,帮助心理治疗师与保险公司沟通 [22]。这些工具旨在简化后台流程、促进个性化服务,凸显AI在提升患者体验中的作用。

人工智能也在加速药物发现。6月初,麻省理工学院(MIT)与生物科技公司Recursion推出了Boltz-2,这是一款开源AI模型,旨在辅助制药研究 [23]。Boltz-2可以预测新提议的小分子药物效果,帮助科学家设计更有效的药物。通过开源该工具,研究人员希望加快整个行业的药物开发进程。这只是利用AI分析生化数据、以更低成本更快发现新疗法的众多尝试之一。

国防、安全与AI滥用

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与犯罪的影响成为头条新闻——既有战略意义,也不乏令人担忧之处。在东欧的冲突地区,有报道称乌克兰在针对高价值军事目标的秘密行动中部署了AI增强型无人机蜂群。该行动被称为“蛛网行动”(Operation Spider Web),使用半自主无人机对俄军远程轰炸机进行蜂群攻击,据称每架无人机的成本与一部iPhone差不多 [24]。若该消息属实,这标志着低成本、AI驱动战争新时代的到来,便宜的自主武器正在挑战昂贵的军事资产。国防分析人士指出,AI引导的无人机带来精准打击且不需飞行员冒险,有可能赋予小型部队非对称优势,重塑军事战术

西方科技公司也日益涉足防务领域。例如,Meta(Facebook母公司)据称正在为美国军方开发AI驱动的增强现实作战眼镜 [25]。这些专用AR头戴设备可通过AI为士兵提供实时战场数据和决策支持,实现消费级AR技术与军事需求的融合。如果该项目推进,这将凸显大科技公司进军国防科技领域,模糊了硅谷与五角大楼的界限。同时,这也反映军方日益重视利用先进AI(如计算机视觉和AR)提升士兵的现场感知和通讯能力。

在国内安全领域,AI既被用来打击犯罪,也在制造新的犯罪。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一家医院在入口处安装了一套AI驱动的武器检测系统,以防止暴力事件 [26]。该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实时识别访客携带的枪支或刀具,实现非接触式筛查并及时向安保发出警报。此试点旨在提升医院安全,回应医疗环境中日益上升的暴力担忧,也展示了AI无需传统金属探测器即可增强公共安全。

相反,美国一桩令人震惊的案件展现了AI在犯罪中的黑暗面:一名17岁男孩成为“AI裸照敲诈”骗局的受害者。犯罪分子利用AI生成他的假裸照并通过短信勒索,构成心理攻击,最终导致该少年于2月自杀。6月,在公众强烈反响下,美国立法者以此案为契机,推动“Take It Down Act”(删除法案),该法案针对利用生成式AI进行敲诈及色情内容制作的滥用现象 [27]。新法案将加重AI性敲诈的刑责,并完善清除AI生成非法影像的机制。这一令人心碎的事件及后续跨党派行动凸显了应对AI滥用的紧迫性

AI领域的重大商业动态与人才争夺战

2025年6月的AI商业世界由巨额投资、人才流动与战略联盟主导,各大企业为在蓬勃发展的AI经济中争夺领导权可谓八仙过海。最引人注目的要数Sam Altman(OpenAI CEO)指控Meta用1亿美元签约奖金挖OpenAI顶级工程师 [28]。6月中旬的一次采访中,这位OpenAI掌门人称,Meta(即Facebook母公司)为挖人开出天价条件,是因为其公开面对AI落后局面。“Meta认为我们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Altman表示,并称据他了解,自己最优秀的员工还无人接受如此高薪的邀约 [29] [30]。这一指控直接揭示了AI人才争夺的高风险:顶尖研究者身价已堪比体育巨星,签约动辄九位数。

Meta大手笔抢人,正值其为技术追赶大幅投入之际。6月中旬,Meta以140亿美元收购领先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 49%股份 [31],几乎买下了关键AI数据供应链的一半,并让Scale创始人领导新成立的Meta“超级智能”团队 [32]。这是确保数据与人才领先的大胆举措。然而,这也引发连锁反应——一天之内,有报道称Scale的最大客户谷歌计划断绝合作,担心Meta控股会影响其中立性 [33]。这说明主要AI实验室间的数据与人才争夺已经成为战略资产,即使会牺牲行业合作。更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巨额成本:最新分析显示训练前沿AI模型单次花费高达1-2亿美元 [34]。在这种背景下,豪掷数十亿美元或单一工程师开出一亿美元,反倒显得合情合理,成为未来主导地位的惊人赌注。

在军备竞赛氛围中,新玩家与合作不断涌现。前OpenAI CTOMira Murati凭借她的新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完成了20亿美元融资,估值高达100亿美元 [35]。在顶级风投支持下,该初创公司致力于打造能够自主推理和决策的高级智能体AI系统,显示投资者对下一代AI(超越聊天机器人)的信心。在企业领域,印度IT巨头TCS携手微软培训10万名员工掌握Azure OpenAI服务并开发AI优先的业务解决方案 [36]。在教育科技方面,英国出版社Pearson与谷歌联手将AI辅导引入课堂。这一多年合作将借助谷歌AI模型,为每位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工具,帮助教师追踪进度 [37] [38]。Pearson首席执行官表示,AI可替代千篇一律的课程,为每一个孩子定制专属学习路径 [39]。这些合作表明传统行业正通过联盟拥抱AI,各类AI项目持续吸引创纪录的资金涌入。

甚至底层硬件联盟也在变化。在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中,OpenAI开始租用竞争对手Google的AI芯片能力,以为ChatGPT等服务提供算力 [40]。据路透社消息,主力依赖微软Azure云和Nvidia GPU的OpenAI,目前也在通过Google Cloud使用谷歌先进的TPU(张量处理器)芯片 [41] [42]。这是OpenAI首次实质使用非Nvidia处理器,也是两大AI对手罕见的协作。此举双赢:OpenAI获得补充算力(有望更低成本)以满足激增需求,而谷歌也获得了明星客户,为曾经内部专用的TPU披露用途(此前也租给了苹果、Anthropic等) [43] [44]。这也意味着,即便是AI行业巨头,有时也必须在幕后携手,以应对芯片短缺和基础设施扩容的紧迫需求,推动AI产品规模化。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也成为了焦点。亚马逊因公开承认生成式AI将取代公司部分白领职位而成为头条新闻。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宣布,随着AI和自动化的进步,预计未来几年内亚马逊的企业员工人数将减少 [45]。他指出,虽然许多岗位将被AI驱动的系统所取代,但其他岗位将会演变,并需要员工重新学习技能,与AI协作 [46]。亚马逊鼓励员工接受AI工具和培训,这反映出企业重组、员工因AI而再培训的更广泛趋势。这种坦率的表态与媒体界类似的动作不谋而合(例如,Insider 最近裁员21%,同时加大AI内容生成的投入),也凸显了AI正重塑劳动力市场。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五月底的一个活动中坦率指出:“你会被会用AI的人取代”——这是对不适应变革者的警告 [47]

AI伦理、政策与监管

随着AI的高速发展,伦理和监管成为六月的热门话题。一个技术问责组织联盟发起了“OpenAI档案”,旨在揭开引发生成式AI浪潮的神秘初创公司OpenAI的神秘面纱。该项目由Midas Project和Tech Oversight Project牵头,正在汇总OpenAI治理和伦理方面的担忧——涵盖其从非营利转向营利、安保措施的执行以及投资者影响力等问题 [48] [49]。“OpenAI档案”呼吁在人工通用智能(AGI)竞赛中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制。报告指出,利润压力导致了“安全评估被仓促进行”以及OpenAI内部“冒险文化” [50]。值得注意的是,档案还提及了过去的内部动荡——例如2023年员工试图罢免CEO Sam Altman——证明AI领导层并非一切风平浪静。前OpenAI研究负责人Ilya Sutskever甚至被引述说:“我认为Sam不应该拥有AGI‘按钮’的控制权。” [51]。尽管OpenAI否认了许多指控,但监管机构开始发布关于AI公司的“档案”,表明人们对AI竞赛监管需求日益增长

同样地,一群OpenAI前员工公开发布信件,指控公司以速度和利润为代价牺牲安全 [52]。他们声称管理层对内部伦理担忧置若罔闻,甚至打击提出警告的员工。这些举报人呼吁为AI研究人员提供更强的保护,并要求监管机构追究AI企业责任。这为美国华盛顿和布鲁塞尔有关如何监管AI、而不阻碍创新的辩论再添了一把火。事实上,在美国,政治光谱两端的声音都强调AI领导力和安全。前总统特朗普的一位科技顾问警告说,如果美国不加快步伐,十年内将失去AI领先地位,被中国超越 [53]。同时,美国国会委员会也在就AI风险(包括深度伪造和岗位流失)举行听证会,探讨治理AI的新法律。

与此同时,欧洲即将实施全球首部广泛的AI法律——但也不乏最后时刻的争议。欧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I法案》将于2025年8月正式生效。随着最后期限临近,业界组织警告企业和监管层准备不足。6月底,欧洲计算机与通信行业协会(CCIA Europe)敦促欧盟领导人暂停执行AI法案 [54]。CCIA的Daniel Friedlaender表示:“欧洲不可能一脚踩刹车还想引领AI。”他警告称,距法规生效仅剩数周,关键指导尚未出台,仓促执行可能“完全阻碍创新” [55]。欧盟官员承认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某些高风险AI系统的详细标准延迟发布——但目前尚无迹象显示会调整时间表。AI法案将对“高风险”AI(如医疗、交通领域)设定合规要求,并限制如实时生物识别监控等做法。欧洲监管机构还将设立AI办公室和专家小组以负责执行。欧盟新规则执行的严格程度以及企业如何应对,将是未来几个月值得密切关注的话题。

有关AI的法律争端也在加剧。在美国,OpenAI与《纽约时报》因版权和隐私问题正进行法庭斗争。六月,联邦法官下令OpenAI保留所有与案件相关的ChatGPT输出日志——即便有用户要求删除这些日志,且数据保护法本应要求删除 [56]。这一非常规命令凸显了关于AI模型的法律冲突,这些模型训练时吸收了大量网络文本(包括新闻内容)。纽约时报诉讼称ChatGPT输出非法侵权已有版权的文章;而数据保留命令显示,法院认为聊天机器人的“记忆”是关键证据。OpenAI表示,因诉讼强迫其保留用户已删除内容属于滥用司法权,并计划上诉 [57] [58]。除了版权外,该案还引发了隐私讨论,因为ChatGPT互动往往包含敏感用户数据。Altman本人评论称,遵守法庭命令会损害用户隐私,并称这是报社的“疯狂越界” [59]。此案结果或将为AI公司如何处理用户数据和知识产权设定关键先例。

AI与社会:共情力与意想不到的应用

除了聚焦头条的交易和创新,2025年6月还带来了AI对社会影响及一些小众应用的洞察。一项令人惊讶的研究发现,AI或许在感知共情力优于人类。心理学实验显示,参与者实际上认为AI生成的对个人忏悔的回应,比人类回应更有关怀与同理心 [60]。虽然AI显然不会真的感受情绪,但高级语言模型可以有效地模仿共情的表达方式——甚至让人们有时更喜欢聊天机器人的安慰话语。这一结果引发了关于人类如何感知同理心、AI是否能在心理咨询或情感支持中发挥作用等新问题。同时也提醒我们,人们可能会与AI“朋友”或“治疗师”产生依恋,强调在敏感场景中确保AI伦理使用的必要性。

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AI展现了其推动公益的潜力。科技巨头微软宣布,其AI工具正助力拯救非洲濒危的长颈鹿 [61]。保护人员使用微软的AI视觉模型分析无人机和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自动识别并追踪广袤保护区中的长颈鹿。这有助于精确统计数量及活动轨迹,帮助组织保护动物免受偷猎和栖息地丧失的威胁。这是AI商业技术“为善”再利用的温暖例证。从监测雨林健康到清理海洋,类似“AI for Good”的项目日益增多,为“末日论”提供了有力反例,展现AI也能助力解决人类与生态问题。


总之,2025年6月凸显了人工智能正在多层面、深远地改变世界。 我们见证了尖端的AI模型不断突破创意和技术边界,机器人变得更智能、更实用AI渗透到医疗到战争等关键领域。行业巨头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发展AI,尽管围绕伦理、安全和监管的担忧日益加剧。本月令人震惊的故事——无论是战场上的AI无人机集群,还是因AI驱动的骗局导致的惨剧,或是展现“同理心”的聊天机器人——都表明AI的影响早已不再停留在技术圈或理论层面;这些影响真实存在,遍布全球。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正努力跟上变化的步伐。随着AI革命迈入2025年下半年,全球都在观望人类能否掌控AI的益处、管控其风险,从而为未来带来积极影响。

来源:

  • OpenAI的GPT-5计划与Altman评论 [62] [63];Midjourney视频模型发布 [64];MiniMax M1模型开源 [65];Meta的LLaMA项目延迟 [66]
  • Google DeepMind Gemini Robotics On-Device发布 [67] [68];路透——富士康/英伟达人型机器人进驻工厂 [69] [70];AI机器人打羽毛球 [71]
  • Healthcare Brew的医疗AI更新(FDA的“Elsa”大语言模型,AMA政策) [72] [73];MIT/Recursion Boltz-2药物发现AI [74]
  • “蜘蛛网行动”AI无人机新闻 [75];新斯科舍省医院武器识别AI [76];AI性勒索案例与法案 [77];Meta军事AR头显报告 [78]
  • Winbuzzer——Altman与Meta人才大战(挖角指控) [79];Meta斥资140亿美元投资Scale AI [80];Google回应 [81];Epoch AI关于训练成本的数据 [82];Mira Murati初创公司融资 [83];亚马逊AI裁员新闻 [84];培生-谷歌教育合作 [85] [86];路透——OpenAI租用谷歌TPU [87] [88]
  • TechCrunch——“OpenAI文件”监管项目 [89] [90];Ilya Sutskever引言 [91];前OpenAI员工公开信(AI News) [92];特朗普顾问警告(Fox Business) [93];CCIA关于欧盟AI法暂停的声明 [94];路透——OpenAI与纽约时报数据保全判决 [95] [96]
  • 同理心研究(Neuroscience News) [97];微软AI用于长颈鹿保护 [98]
Why Gemini 2.5 Pro Might Be Google’s Biggest AI Breakthrough Yet

References

1. www.adweek.com, 2. www.adweek.com, 3. www.adweek.com, 4. www.crescendo.ai, 5. www.crescendo.ai, 6. winbuzzer.com, 7. winbuzzer.com, 8. winbuzzer.com, 9. deepmind.google, 10. deepmind.google, 11. deepmind.google, 12. deepmind.google, 13. www.reuters.com, 14. www.reuters.com, 15. www.reuters.com, 16. www.reuters.com, 17. www.crescendo.ai, 18. www.crescendo.ai, 19. www.healthcare-brew.com, 20. www.healthcare-brew.com, 21. www.healthcare-brew.com, 22. www.healthcare-brew.com, 23. www.healthcare-brew.com, 24. www.crescendo.ai, 25. www.crescendo.ai, 26. www.crescendo.ai, 27. www.crescendo.ai, 28. winbuzzer.com, 29. winbuzzer.com, 30. winbuzzer.com, 31. winbuzzer.com, 32. winbuzzer.com, 33. winbuzzer.com, 34. winbuzzer.com, 35. www.crescendo.ai, 36. www.crescendo.ai, 37. www.reuters.com, 38. www.reuters.com, 39. www.reuters.com, 40. www.reuters.com, 41. www.reuters.com, 42. www.reuters.com, 43. www.reuters.com, 44. www.reuters.com, 45. www.crescendo.ai, 46. www.crescendo.ai, 47. www.crescendo.ai, 48. techcrunch.com, 49. techcrunch.com, 50. techcrunch.com, 51. techcrunch.com, 52. www.crescendo.ai, 53. www.crescendo.ai, 54. ccianet.org, 55. ccianet.org, 56. www.adweek.com, 57. www.adweek.com, 58. www.adweek.com, 59. www.adweek.com, 60. www.crescendo.ai, 61. www.crescendo.ai, 62. www.adweek.com, 63. www.adweek.com, 64. www.crescendo.ai, 65. winbuzzer.com, 66. winbuzzer.com, 67. deepmind.google, 68. deepmind.google, 69. www.reuters.com, 70. www.reuters.com, 71. www.crescendo.ai, 72. www.healthcare-brew.com, 73. www.healthcare-brew.com, 74. www.healthcare-brew.com, 75. www.crescendo.ai, 76. www.crescendo.ai, 77. www.crescendo.ai, 78. www.crescendo.ai, 79. winbuzzer.com, 80. winbuzzer.com, 81. winbuzzer.com, 82. winbuzzer.com, 83. www.crescendo.ai, 84. www.crescendo.ai, 85. www.reuters.com, 86. www.reuters.com, 87. www.reuters.com, 88. www.reuters.com, 89. techcrunch.com, 90. techcrunch.com, 91. techcrunch.com, 92. www.crescendo.ai, 93. www.crescendo.ai, 94. ccianet.org, 95. www.adweek.com, 96. www.adweek.com, 97. www.crescendo.ai, 98. www.crescendo.ai

AI News Roundup – June 28, 2025
Previous Story

AI新闻综述——2025年6月28日

AI News Roundup – June 29, 2025 (Daily AI News and Analysis)
Next Story

AI新闻综述 – 2025年6月29日(每日AI新闻与分析)

Go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