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9 月 2025
87 mins read

Apple Watch Ultra 3 对比 Ultra 2 —— 42 小时续航、电池、卫星 SOS 及所有升级全面揭晓

Apple Watch Ultra 3 vs Ultra 2 – 42‑Hour Battery, Satellite SOS & All the Upgrades Unveiled

关键事实:Ultra 3 与 Ultra 2 一览

  • 更大、更亮的显示屏:Ultra 3 拥有迄今为止最大的 Apple Watch 屏幕——通过缩小边框,屏幕面积增加约 5%——同时保持 3000 尼特峰值亮度(与 Ultra 2 相同) [1] [2]。得益于全新的广角 OLED 面板,侧视可视性得到提升 [3]
  • 更长的电池续航:Ultra 3 每次充电可使用最长 42 小时(Ultra 2 约为 36 小时) [4] [5]。低电量模式下,两者均可延长至约 72 小时。尽管续航更长,Ultra 3 的表壳实际上更薄(12 毫米 vs 14.4 毫米) [6]
  • 性能与芯片组:Ultra 3 搭载苹果全新 S10 芯片(双核,64 位)和 4 核神经引擎 [7],而 Ultra 2 使用 S9 芯片。实际速度差异很小——苹果并未强调性能大幅提升,而是更注重效率和新功能(两款芯片均支持设备端 Siri 和新双指互点手势)。
  • 全新安全与通信:Ultra 3 首次引入双向卫星通信(紧急 SOS、位置共享,甚至可通过卫星发送短信)——这是 Apple Watch 首次支持该功能 [8] [9]。它也是苹果首款支持5G蜂窝网络的手表 [10](Ultra 2 仅支持 LTE),通过重新设计的天线,承诺更快的数据和更强的信号 [11]
  • 健康升级:Ultra 3 可通过对 30 天心脏数据的机器学习分析,提醒你慢性高血压(高血压症)的迹象 [12]。它还新增了睡眠评分指标,将睡眠质量浓缩为一个数字 [13]。(Ultra 2 提供睡眠阶段追踪,并最近增加了睡眠呼吸暂停警报,但缺少这些新的高血压和睡眠评分功能。)
  • 设计与制造:两款机型都采用相同的坚固 49 毫米钛金属表壳设计,配有操作按钮和蓝宝石水晶显示屏。Ultra 3 提供相同的自然色或黑色钛金属表面(100% 再生钛金属) [14] [15]。尽管外观几乎相同,Ultra 3 戴在手腕上明显更薄更轻(约薄 2.4 毫米) [16],但并未牺牲耐用性。两者均具备 100 米防水和 MIL-STD-810H 极端环境认证。
  • 新软件与功能:Ultra 3 搭载 watchOS 26,并新增了航点表盘用于导航(配备实时指南针和快速切换夜间模式) [17]。它还支持锻炼伙伴,这是一款 AI 健身教练,可在锻炼时提供实时个性化语音反馈 [18]。许多 watchOS 26 功能(智能堆叠小组件、健身提示等)也可在 Ultra 2 上运行,但只有 Ultra 3 能完整体验与新硬件相关的功能(如航点表盘上的卫星消息复杂功能)。
  • GPS 与运动:两款手表都配备了双频 L1+L5 GPS,实现超精确定位追踪, [19]——非常适合跑步者、徒步旅行者和潜水员。Ultra 3 拥有与 Ultra 2 相同的探险资质(可潜水至 40 米的深度计、EN13319 潜水认证、指南针返航等),并新增了如设备内公园地形图和全新自行车功率计集成等改进(主要得益于 watchOS 更新) [20] [21]。本质上,Ultra 3 在 Ultra 2 的运动功能基础上,通过更强的续航和连接性进行升级,而非新增运动传感器。
  • 价格与上市信息:Apple Watch Ultra 3 起售价为 $799(与 Ultra 2 首发价相同) [22]。自 2025 年 9 月 9 日起可预订,9 月 19 日起在主要地区零售上市 [23]。Ultra 2 于 2023 年以 $799 首发,目前可在零售商处以更低价格购买(因清理库存) [24] [25],但苹果官网已下架。两代 Ultra 均标配蜂窝网络功能(无更便宜的 GPS 版),Ultra 3 用户还可获赠两年免费卫星消息服务 [26]

来源:Apple Newsroom [27] [28];The Verge [29] [30];TechRadar [31] [32];Macworld [33];Apple 技术规格 [34] [35];DC Rainmaker [36] [37]。</small>

设计与做工质量

Apple Watch Ultra 系列以其大胆、坚固的设计而闻名——乍一看,Ultra 3 看起来与 Ultra 2 几乎一模一样。两者都配备了 49 毫米航空级钛金属表壳,平面蓝宝石显示屏周围有凸起的保护边缘,标志性的橙色点缀操作按钮,以及三麦克风和双扬声器,方便在恶劣环境下通话。苹果坚持采用行之有效的设计:Ultra 3 在高度/宽度和整体美学上保持了相同的尺寸。不过,有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Ultra 3 更加纤薄。苹果悄悄地将表壳厚度缩减到仅 12 毫米,而 Ultra 2 为 14.4 毫米 [38]。这种约 17% 的厚度减少让 Ultra 3 佩戴在手腕上更加贴合,感觉在日常佩戴时不那么笨重,同时并未牺牲其耐用性或电池续航(这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发布会上甚至没有提及这一点,但在规格表中已得到证实 [39],并有上手报告佐证。

在重量和材质方面,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两代产品(仅表壳)自然钛金属版本的重量都在 61–62 克左右。Ultra 3 表壳采用100% 再生钛金属,据称使用了创新的制造工艺(苹果曾尝试 3D 打印钛金属零件) [40]。尽管材料更加环保,外观和坚固性依然一流。Ultra 的钛金属以极高的强度和轻盈著称,而自然色(银色)DLC 涂层黑色的新缎面质感在 Ultra 2 和 Ultra 3 之间几乎没有区别。黑色钛金属选项于 2024 年随 Ultra 2 推出,并在 Ultra 3 上延续,凭借类金刚石碳涂层,呈现出时尚的深色外观,同时极具耐刮性 [41]

所有现有的表带和腕带均可通用——Ultra 系列采用特殊的超宽表带设计,但 Ultra 3 依然支持与 Ultra 2 相同的 Ocean Bands、Alpine Loops、Trail Loops 等。苹果今年还推出了新的配色,但表带连接机制未变。如果你为 Ultra 1 或 2 购买过表带,它们在 Ultra 3 上也能完美适配。

耐用性依然是Ultra系列的基石。两款手表均具备100米防水(适合游泳、高速水上运动、浮潜和潜水),并通过EN13319潜水配件认证(经测试可安全用于40米以内的休闲潜水) [42] [43]。它们具备IP6X防尘等级,并通过MIL-STD 810H标准测试,可应对极端环境,如高/低温、冲击、震动、高海拔,甚至冻融循环 [44] [45]。换句话说,Ultra 3和Ultra 2一样具备冒险级防护,无论是沙漠还是高山都能轻松应对。两款手表的蓝宝石水晶显示屏均为平面,并略微嵌入钛金属边框下方以增强抗冲击性,通常无需额外保护壳。

从外观上看,除了Ultra 3屏幕周围略微变窄的黑色边框外,你很难在一臂之遥的距离分辨这两款手表。TechRadar打趣道,你“很容易会觉得它和前代看起来非常非常相似” [46]。真正的设计差异在于内部——边框和厚度的减少——这提升了佩戴舒适度和显示效果,但并未改变标志性的Ultra外观。两款机型均有两种钛金属配色,并可选高端Hermès版(Ultra 2首次推出Hermès版本,Ultra 3延续了这一奢华合作,核心硬件保持一致) [47]

总之,苹果并未在2025年彻底重塑Ultra的坚固设计——而是进行了优化。Ultra 3采用了更环保的材料和巧妙的工程设计,减轻了体积并扩大了屏幕,但依然保留了让Ultra 2备受运动员和探险者喜爱的坚固结构。如果你喜欢Ultra 2的手感和风格,Ultra 3会让你感到熟悉(只是更舒适了一些)。如果你觉得前几代Ultra太厚重,Ultra 3更纤薄的外形将是一个可喜的改进。

显示屏与亮度

Apple Watch Ultra 3 的一项重要升级是显示屏——苹果称其为“有史以来 Apple Watch 上最大的显示屏” [48]。虽然 Ultra 2 已经拥有一块大而明亮的屏幕(1.92 英寸 LTPO OLED,410×502 像素),但 Ultra 3 又更进一步。苹果通过将屏幕周围的边框缩小约 24% 实现了这一点 [49]使得有效显示区域增加了约 5%,而整体表壳尺寸并未增加 [50] [51]。Ultra 3 的新分辨率为 422×514 像素,高于 Ultra 2 的 410×502 [52]。实际来看,Ultra 3 的屏幕对角线约为 2.0 英寸(Ultra 2 约为 1.93 英寸),可以显示更多文字或更大的界面元素。两者并排时差异明显:你会看到略微更高更宽的画面,填满了更多手表正面空间(见下图)。

Apple Watch Ultra 3 的显示屏(右)比 Ultra 2 的显示屏(左)更接近边缘,提供约 5% 更多的屏幕面积,同时保持相同的 49 毫米表壳尺寸 [53] [54]。两块屏幕的峰值亮度均为 3000 尼特,但 Ultra 3 采用了新的广角 OLED 面板,在侧视角下可视性更佳。

重要的是,亮度在两款机型上都保持极高水平。Ultra 2 推出了高达3000 尼特峰值亮度——当时苹果有史以来最亮的显示屏 [55]——非常适合阳光下可读性。Ultra 3 的最大亮度同样达到 3000 尼特 [56]。其提升之处在于一致性:Ultra 3 采用了苹果的LTPO3 视网膜广角 OLED 显示技术,首次出现在去年的 Series 10 上。这块先进面板在不同角度下能维持更好的亮度,并且在变暗时刷新率更快。苹果表示,Ultra 3 的广角 OLED 屏幕在侧视时比 Ultra 2 的屏幕亮度高达 40% [57]。如果你倾斜手腕或从侧面看,Ultra 3 应该会更清晰,而早期手表可能会发白。在日常使用中,这意味着无需大幅扭动手臂就能看到手表信息——信息依然清晰可见。

Ultra 2 和 3 都配备了常亮视网膜显示屏,但 Ultra 3 将常亮模式提升到了新水平。得益于 LTPO 3 的高效,Ultra 3 在待机时刷新率可低至1 Hz(每秒一次) [58] [59]。这使得表盘即使在变暗状态下也能持续显示流畅的秒针或实时信息。相比之下,Ultra 2 的 LTPO 2 显示屏在常亮时每分钟刷新一次,因此秒针只有在你抬起手腕时才会每分钟跳动一次 [60] [61]。现在在 Ultra 3 上,比如计时码表表盘的秒针在床头柜上每秒都会移动,计时等信息即使在手表未被唤醒时也能实时更新。这是一个细微但实用的提升,让你一眼就能获取信息。

颜色、对比度和分辨率在两者之间基本相当。两者都采用了锐利的Retina OLED(约326–338像素每英寸密度),能够清晰呈现文本和图形。两者都支持特定表盘的夜间模式(将界面切换为红色单色,以便在弱光下可见) [62]。Ultra 3 推出了全新的Waypoint表盘,专为其大屏幕设计,配备实时指南针,并可容纳多达9个复杂功能,包括专用的卫星连接指示器 [63]。Ultra 2 无法使用卫星功能,也可能无法获得Waypoint表盘(Apple通常会将新表盘作为新硬件的专属,就像Ultra 1的Wayfinder表盘一样)。但Ultra 2 仍可运行大多数相同的watchOS表盘和界面元素,只是略小一些。

坚固性方面,两款显示屏均采用平面蓝宝石水晶玻璃,极其耐刮。蓝宝石比低端Apple Watch上的Ion-X或玻璃更能抵抗日常磨损(钥匙、沙子、岩石)。在评测中,两款Ultra的屏幕耐用性都没有出现问题;平面设计避免了失真,使地图或文本更易于阅读。平面蓝宝石的缺点(尤其是Ultra 3的极窄边框)是边缘可能更容易受到直接撞击——但这也是为什么有钛金属边框环绕以提供保护。

总体而言,Ultra 3的显示屏升级让本已业界领先的屏幕更上一层楼。你将获得更大的显示面积,以及在各种环境下更好的可读性。正如The Verge总结的那样,Ultra 3的表壳尺寸相同,但“屏幕更接近边缘[64],带来更沉浸的视觉体验。虽然Ultra 2的显示屏也毫不逊色——它依然是市面上最亮、最大的屏幕之一——但Ultra 3无疑成为2025年终极智能手表显示屏的王者。

性能与芯片组(响应速度与散热)

Apple Watch Ultra 2 和 Ultra 3 在日常使用中都非常流畅,但 Ultra 3 配备了全新的引擎:Apple S10 SiP(系统级封装)。这是一款 64 位双核处理器,配备 4 核神经引擎,并拥有 64 GB 内部存储空间 [65]。Ultra 2 使用的是上一代 S9 芯片,巧合的是,它同样拥有 64 位双核 CPU 和 4 核神经引擎(Apple 在 S9 上首次引入了神经引擎)。从硬件参数来看,Apple 并未宣称有大幅提升——S10 很可能只是一次迭代升级。事实上,早期报道指出,Ultra 3 在实际速度方面“芯片组无升级” [66]。Ultra 2 上的用户界面、应用启动和动画已经非常流畅,Ultra 3 依然如此。

话虽如此,S10 确实带来了一些改进。它的设计更加节能,有助于 Ultra 3 的续航提升(下文会详细介绍)。它还支持 watchOS 26 的新功能:例如,设备端的 Apple Intelligence 可在 Workout Buddy 和消息的 实时翻译 中利用 S10 的神经引擎。Ultra 2 的 S9 芯片同样支持了 双指互点手势——通过食指和拇指互点来触发操作——这依赖于神经引擎上的机器学习。Ultra 3 当然也支持双指互点(准确率可能更高,尽管 Apple 并未明确表示有提升) [67]。两款手表都能在设备端处理许多 Siri 请求(尤其是与健康数据相关的),让 Siri 响应更快、更私密 [68]。这是 S9 的一大亮点,S10 也延续了这一点。

散热:无论是 Apple 还是评测者都未提及任何散热问题或变化。Ultra 系列手表即使在高负载下通常也不会发热,因为其任务负载远低于手机,且钛金属表壳散热良好。S10 的高效能意味着在执行相同任务时可能产生更少热量,这对于 Ultra 3 更纤薄的机身(吸热质量更小)来说是有益的。但实际上,手表很少会长时间运行高 CPU 负载任务,除非是导航或带 GPS 的锻炼追踪。Ultra 2 和 3 在充电或长时间 LTE 通话时偶尔会略微发热,但未有任何值得担忧的报告。防水设计和 MIL-STD 测试包括高温操作——这些手表本就能应对高温环境和直射阳光。严格来说,Ultra 3 更薄的表壳可能散热更快,但在正常使用中,两者在手腕上都能保持舒适凉爽。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存储和应用性能:两者都配备了64GB存储空间,足够存放音乐、播客、地图和应用程序。由于SiP中有充足的内存,两者在多任务处理时都没有压力。随着watchOS的更新,苹果持续优化这两款芯片的性能。我们没有看到新的GPU或大幅提升的CPU核心,因此在图形和计算能力上,它们属于同一档次。

简而言之,不要指望Ultra 2和Ultra 3之间有明显的速度差异。Ultra 2上的应用、通知和动画已经非常流畅(远快于旧款Apple Watch),Ultra 3延续了这一表现。S10芯片的优势可能在于支持新体验——例如,更高效地处理卫星消息算法和5G调制解调器交互,或为未来的软件功能提供动力。但如果你把两者并排,通过菜单滑动,你很难仅凭速度分辨出哪一款更快。TechRadar强调Ultra 3“并未对Ultra系列做出重大改变”,并特别指出芯片组没有明显升级,与Ultra 2基本一致 [69]。此次升级的重点显然在于电池和功能,而非CPU性能。

总结:Ultra 3与Ultra 2一样快速且更强大,这得益于S10的高效能。它完全能够胜任手表端的机器学习任务和高强度连接(卫星、5G),但在日常使用中,两者都能带来顶级智能手表体验,watchOS导航流畅,应用启动迅速。你不会被任何一款拖慢。

电池续航与充电

电池续航对于一款以冒险为导向的手表来说至关重要,而Apple Watch Ultra 3在这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Apple Watch Ultra 2在满电情况下可使用最长36小时(标准使用条件下),在低电量模式下最长可达72小时 [70]。Ultra 3将续航提升至最长42小时的正常使用——增加了6小时 [71] [72],更接近真正的两天智能手表。这额外的续航时间对于过夜探险或耐力赛事来说可能是关键。

苹果通过稍微更大的电池和更高效的组件的组合实现了这一电池续航提升。Ultra 3 的 LTPO 3 显示屏功耗更低,尤其是在屏幕变暗或关闭时(刷新率可降至 1 Hz) [73]。S10 芯片同样为更好的能效而设计。苹果还提到 Ultra 3 物理上配备了更大的电池 [74],考虑到更薄的机身,这很有意思——它很可能采用了先进的封装技术,在其他地方节省空间,为电池腾出更多空间。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结果都是显著的:Ultra 3 用户在中度使用下可以坚持完整的第二天,而 Ultra 2 通常需要每晚充电,或者至少在第二天晚上前补充一次电(36 小时最多只能覆盖一天半)。

对于高强度 GPS 运动和探险,提升同样明显。在低电量模式下,开启完整 GPS 和心率监测,苹果表示 Ultra 3 现在可以持续20 小时连续运动追踪 [75],这对于超级马拉松或野外徒步来说非常适合。Ultra 2 在类似场景下大约能追踪 15–17 小时的运动。如果开启低电量模式(减少心率读取频率、关闭常亮显示等),两款机型都能坚持约 72 小时——适合多日徒步,只偶尔查看手表的情况。但 Ultra 3 在你需要低电量设置之前,能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

Wired指出,42 小时的电池续航“让 [Ultra 3] 在周末滑雪或露营时实用性大大提升”,尤其是结合了新的卫星功能 [76]。评论普遍认为,电池续航的提升是选择 Ultra 3 的最有说服力的理由之一。TechRadar直言 Ultra 3 的电池“完胜 [Ultra 2]”,并指出多出六小时的正常使用时间是一次重大升级 [77] [78]。许多用户希望第一代 Ultra 能可靠地坚持两整天——现在 Ultra 3 已非常接近这一目标,而 Ultra 2 往往在第二天下午就力不从心。

当需要充电时,Ultra 2 和 Ultra 3 都通过随附的 USB-C 磁吸充电器支持快速充电。充电规格基本没有变化:大约0–80% 约 45 分钟 [79],完全充满大约需要 1 小时到 1 小时 15 分钟。快速15 分钟充电可提供约 12 小时的正常使用时间(Ultra 3) [80](Ultra 2 也类似,15 分钟可用约 8–10 小时,因此 Ultra 3 在这方面可能略微更高效) [81]。用于睡眠追踪时,5 分钟补电可提供约 8 小时的电量(这样你可以整晚佩戴) [82]——两者表现都差不多。实际使用中,这两款手表的充电速度非常快,相比老款 Apple Watch 得益于 Series 7 引入的快充功能。你需要一个 20W 以上的 USB-C 电源适配器才能达到这些速度,因为包装内的磁吸充电器不附带电源插头。

实际使用体验:Ultra 2 已经可以轻松应对一天的长途徒步(开启 GPS)、一晚的睡眠追踪,第二天中午前仍有剩余电量(可能需要低电量模式)。Ultra 3 现在如果晚上有策略地使用低电量模式,可能可以撑两晚。如果你有一晚忘记给 Ultra 3 充电,比起 Ultra 2 更有可能撑到第二天。这一改进解决了 Ultra 2 唯一的批评之一——铁杆 Garmin 用户仍觉得 Apple 的续航不够。Ultra 3 让 Apple 更接近竞争对手;虽然还不能与多周续航的 Garmin 匹敌,但 42 小时对于大多数使用场景来说已经足够,中间可能只需短暂充电。

Ultra 系列都不支持 Qi 无线充电板或反向无线充电——你必须使用 Apple Watch 磁吸充电器(或兼容的手表充电器)。两者的电池容量类别相同(Apple 没有公布具体 mAh,但 Ultra 3 可能略大)。两者的电池都不支持用户自行更换,但 Apple 提供电池更换服务,当电池明显衰减时可以更换(两者都使用锂离子电池,几年内应能保持不错的容量)。

总之,Ultra 3 的电池续航相比 Ultra 2 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如果你经常发现 Ultra 2 到第二晚就快没电了,Ultra 3 能带来更多信心。对于一款面向冒险者的户外手表来说,这些额外的续航时间加上卫星 SOS 的安全保障意义重大。正如一位专业评测者所说:“说实话,改进的电池续航和更大的屏幕,可能就足以让很多人[选择升级]了,”甚至还没考虑其他新功能 [83]。而对于不打算升级的用户,苹果也在持续优化 watchOS —— 即使 Ultra 2 也通过软件更新获得了一些小幅续航提升 —— 但它不可能神奇地增加 6 小时。Ultra 3 在 2025 年的 Apple Watch 中,续航表现就是更胜一筹。

健康与健身追踪的提升

苹果一直将 Ultra 系列定位为健康和健身爱好者的终极伴侣。Ultra 2 和 Ultra 3 都配备了丰富的传感器和功能来监测你的健康和锻炼,但Ultra 3 增加了几项突破性的健康功能(以及全新的软件智能)。

共同健康功能:首先,值得一提的是Ultra 2 和 Ultra 3 都拥有的强大健康工具包:

  • 心率监测:两者都配备了光学心率传感器(Ultra 3 使用了经过改进的第三代光学心率传感器,与 Ultra 2 属于同一等级),可实现持续心率和心率区间追踪,以及ECG(心电图)传感器,位于数码表冠中,可进行医疗级单导联心电图测量 [84] [85]。两者都能提醒你心率过高或过低及心律不齐(可能为房颤) [86]
  • 血氧:两者都配备了脉搏血氧仪,可按需或定期测量血氧饱和度(SpO₂) [87] [88]。这属于健康功能(非医疗设备),但对于高原适应或呼吸状况监测很有帮助。
  • 体温感应:两者都配备了手腕皮肤温度传感器,主要用于追踪夜间体温变化(有助于发现疾病,或为女性在周期追踪中回溯排卵时间) [89] [90]
  • 睡眠追踪:两者都能在睡眠应用中自动追踪睡眠阶段(核心/快速眼动/深度)和睡眠时长,睡眠呼吸暂停风险通知在 watchOS 10/11 中引入(Ultra 2 获得了此功能) [91] [92]
  • 健身追踪:两者都支持多种锻炼类型并提供高级指标——例如跑步动力学(步幅、着地时间、垂直振幅)、最大摄氧量估算、自定义心率区间、多项铁人三项追踪、标准400米跑道自动识别、通过蓝牙集成自行车功率计、游泳指标如SWOLF分数和划水检测等 [93] [94]。它们还内置GPS和高度计用于配速/海拔,以及用于定向的指南针。基本上,Ultra 2 和 Ultra 3 在锻炼数据方面完全一致——Ultra 3 没有新增体能传感器,所以核心追踪在两者上都同样强大。

Ultra 3 的领先之处在于由软件和长期传感器数据驱动的新健康分析

  • 高血压监测: 这是最引人注目的健康新增功能。Ultra 3(搭载 watchOS 26 并与 iPhone 配对)可以被动地长期监测你的心脏数据,以检测可能表明慢性高血压(高血压症)风险的模式 [95]。通过使用在庞大数据集上训练的机器学习(苹果引用了参与人数超过 10 万的研究) [96] [97],手表在你佩戴大约 30 天后,如果你的心血管读数显示出高血压迹象,会通知你 [98]。这并不是直接的血压测量(没有充气袖带),而是通过算法评估,结合了白天心率、变异性和其他信号等指标。未被诊断的高血压极为常见(全球每三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 [99],因此这项功能可能挽救生命。苹果正在寻求 FDA 批准该功能 [100] [101],这表明他们对其临床相关性有信心。Ultra 2没有这个功能——它出厂时没有更新的算法。苹果未来有可能将其带到基于 S9 的手表上,但目前这只是 Ultra 3(和 Series 11)独有的功能,也是健康监测方面的重要升级。早期反馈认为,这项功能可能会提醒数百万原本毫不知情的用户注意潜在高血压风险 [102]。这是一种主动提醒你去看医生的方式,而不是诊断,但它显示了苹果如何在预防性健康领域不断扩展。
  • 睡眠分数: 受Fitbit等品牌启发,Apple在Ultra 3上引入了全新的睡眠分数,将你每晚复杂的睡眠状况浓缩为一个0–100的单一分数 [103]。它会综合考虑总睡眠时长、一致性、睡眠阶段,甚至中断情况。Apple利用“五百万个夜晚”的睡眠分析数据构建了这一指标 [104],以确保其与睡眠质量相关联。其理念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参考和长期趋势(例如,随着你更早入睡,睡眠分数会提升)。Ultra 2目前仅显示睡眠阶段和时长,但不会计算统一分数。根据TechRadar睡眠分数正在“今年的新设备”(Series 11、Ultra 3等)上推出 [105]——它可能会通过更新来到旧款手表,但Apple目前主要在新型号上强调这一功能。无论如何,对于那些夜间佩戴手表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不错的补充,让数据一目了然。
  • 生命体征与软件工具: Ultra 3搭载watchOS 26,基于Apple为Ultra 2在watchOS 10/11中加入的训练和健康功能进一步升级。例如,watchOS 11(2024年)在Ultra 2上引入了“生命体征”应用,用于记录VO₂ max趋势等长期健康指标 [106]。Ultra 3同样具备此功能。两者都支持全新的正念心情记录(心情日记),并可追踪用药、月经周期、听力健康(噪音暴露)——这些都是两款设备都具备的平台功能。
  • 锻炼伙伴与教练:虽然不是硬件限制,但值得注意的是,watchOS 26 中的锻炼伙伴功能——一款由 AI 驱动的语音教练——可在 Ultra 3 以及很可能 Ultra 2(需有兼容的 iPhone 在附近)上使用 [107] [108]。它利用“Apple Intelligence”分析你的表现,并在锻炼过程中提供语音鼓励或建议(例如,“最后一英里加快速度!”,基于你的目标) [109]。这是 Apple Watch 上一种全新的训练体验。早期测试者认为它很有激励作用,虽然有点话多,而且它确实提升了两款机型的健身追踪体验(尽管苹果是在 Ultra 3 发布时重点宣传的)。
  • 运动专项更新:Ultra 2 和 3 都受益于苹果不断扩展的指标库:例如,铁人三项运动员可以使用自动多项运动模式,无缝切换游泳、自行车和跑步;潜水员可以使用内置的深度 app,Ultra 系列可实时显示深度和水温(Ultra 3 保留了深度计传感器,并可像 Ultra 2 一样记录潜水数据) [110]。Ultra 3 并未新增运动模式,但 watchOS 26 带来了如地形图等功能,适合徒步者(对导航来说是重大升级——你可以直接在手腕上看到等高线和路线信息) [111]。但需要注意:地形图仅适用于特定地区(如美国公园),且需要新款手表具备充足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因此 Ultra 3 能很好地支持此功能;Ultra 2 由于拥有 64GB 存储和相同 GPS,也应支持离线地图和路线规划,尽管苹果是在 Ultra 3 发布时重点强调了这一点。

关于传感器的准确性,Ultra 2 已经实现了非常精准的心率追踪(据评测,与胸带在多项运动中表现相当)和 GPS 精度(得益于双频系统)。Ultra 3 使用相同的传感器硬件,因此我们预计准确性相似。主要区别在于 Ultra 3 的新算法可能会提供 Ultra 2 没有的洞察,比如高血压检测。

专家点评:评测者们对这些健康功能的加入感到兴奋。TechRadar强调了高血压监测作为Ultra 3在健康追踪方面“几乎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前代产品”的关键功能 [112] [113]。他们指出,苹果预计将通过这款手表通知超过100万人潜在的血压问题 [114]。这对公共健康影响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声明。Wired也强调了这一功能的重要性,解释了该功能及高血压的普遍性,称这些升级是“显著且实用”的改进,使Apple Watch成为更严肃的健康工具 [115] [116]

总之,Ultra 3在健康追踪方面突破了极限,从仅仅记录数据转向智能解读数据(血压风险、睡眠质量评分)。Ultra 2依然非常强大——它拥有所有关键传感器,并将获得许多相同的软件优势,除了那些与新算法或硬件相关的功能。如果你是运动员或健康爱好者,这两款手表都能提供丰富的数据和苹果的健身+健康应用闭环。但Ultra 3能让你开箱即用获得更多洞察,可能会提醒你注意如高血压等隐藏问题,并通过更清晰的反馈(如睡眠评分或语音锻炼指导)帮助你改善生活方式。正如TechRadar总结的那样,像高血压检测和睡眠评分这样的功能让Ultra 3相比Ultra 2“无可争议地成为几乎适合所有人的更好设备” [117]

新传感器与硬件升级(核心功能之外)

虽然Apple Watch Ultra 3没有增加新的生物识别传感器(没错,仍然没有内置血压袖带或血糖传感器!),但它在连接性和安全性方面引入了新硬件,这是Ultra 2所不具备的。这些硬件升级实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些主打功能:

  • 卫星通信模块:Ultra 3 配备了定制设计的卫星无线电收发器和重新设计的天线系统,可直接连接到距离地球约800英里的 Globalstar 卫星 [118] [119]。这是 Apple Watch 的首次尝试。手表的天线经过调整,信号强度提升了一倍,并覆盖了卫星频段,同时保持了相同的外部形状 [120] [121]。Ultra 2 完全没有卫星硬件。这意味着只有 Ultra 3 能在没有蜂窝网络覆盖的情况下发送紧急 SOS 信息和短信。苹果的实现方式支持通过卫星进行双向文本通信——不仅仅是紧急信标——对于这样一款小巧设备来说,这已经非常先进。他们与 Garmin 及少数其他厂商一起,提供了腕上卫星消息功能 [122] [123]。在 Ultra 3 的情况下,天线本质上就是手表的机身和表面——你会在屏幕上看到提示,指引你将手表朝向天空以获得最佳连接。这项技术的存在是一个重大的硬件差异化。它不仅需要新的天线,还需要在手表内部增加一个卫星调制解调器,甚至可能需要更强大的信号放大器。苹果在没有让手表变大的情况下实现了这一点(实际上他们还让它更薄了!)。
  • 5G蜂窝调制解调器:之前的Apple Watch(包括Ultra 2)仅支持最高4G LTE蜂窝网络。Ultra 3是首款支持5G网络的产品 [124]。苹果没有详细说明支持的频段,但推测它支持sub-6 GHz 5G,在有条件时可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由于小型设备的高功耗和天线复杂性,mmWave 5G很可能未被包含)。Ultra 3的参数表中蜂窝网络仍标注为LTE,但苹果已公开表示其具备“5G能力” [125]——意味着它可以连接5G以获得更高带宽。实际上,这可以让你在远离手机时更快地下载应用、流式音乐或加载地图。苹果公关称5G可带来“更高吞吐量”,因此音乐和播客下载更快 [126]。手表在iPhone关闭或不在身边时也能使用5G,这让它在网络演进中更具前瞻性。此次硬件升级包括新的高通(或苹果自研)调制解调器芯片,以及可能更先进的网络管理算法。Ultra 2的LTE已足以满足通话和短信需求,但Ultra 3的5G则侧重于速度,甚至可能提升覆盖范围(部分地区因运营商频谱重分配仅有5G)。这是一次微妙但对技术爱好者来说值得关注的升级。
  • 超宽带(UWB):Ultra 2和Ultra 3都配备了苹果的UWB芯片。Ultra 2首次引入了第二代UWB(U2)芯片(与iPhone 15相同),支持iPhone精准查找、数字车钥匙等功能。Ultra 3同样搭载了U2芯片(在参数表中标为“第二代超宽带”) [127]。因此在这方面,两者硬件完全相同。此前有传闻称即将推出UWB“U3”,但Ultra 3并未采用新版本。UWB让Ultra系列手表可以作为支持该功能汽车的数字钥匙、带方向和距离查找朋友/设备,并支持新推出的“Apple Watch儿童版”功能(家庭设置,家长iPhone可精准定位孩子手表)。两款机型在这方面配置完全一致。
  • 操作按钮与深度传感器:硬件延续——可编程操作按钮(左侧橙色按钮)在两款机型上完全相同。你依然可以将其设置为启动锻炼、标记指南针航点、开始潜水等,Ultra 3与Ultra 2一致。深度计+水温计硬件也完全相同;Ultra 3并未扩展深度范围(最大40米)。因此,任何新的潜水功能,如更多潜水分析或第三方潜水应用,在两款手表上都能同样运行。
  • 环境传感器:Ultra 3 保留了与 Ultra 2 相同的环境光传感器、指南针、常亮高度计、加速度计(用于跌倒/碰撞检测和高达 256g 的高 G 冲击)以及陀螺仪 [128]。这里没有变化。两者都配备了带波束成形的三麦克风阵列(用于通话降噪)和双扬声器,用于更响亮的警报/警笛。
  • 扬声器和警笛:说到警笛——Ultra 2 和 3 都有 86 分贝的紧急警笛功能,帮助救援人员找到你。硬件方面没有变化(响亮的双扬声器)。Ultra 3 的卫星 SOS 可以被视为对可听警笛的现代补充。

可以说,“新传感器”在 Ultra 3 上主要是关于通信和导航,而不是健康:卫星连接和 5G 无线电开启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在 Ultra 3 上,你可以使用通过卫星查找我的位置,在离线时每 15 分钟向家人更新你的位置 [129] [130]——这对于野外旅行来说是一项令人安心的安全措施——多亏了新的卫星调制解调器。你还可以在没有蜂窝信号时通过卫星与朋友交换简单的文本和表情符号(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可用) [131] [132]。这些在 Ultra 2 上都无法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新的通信功能在购买 Ultra 3 后至少两年内免费 [133]。之后,苹果可能会推出订阅服务,但他们目前也没有对 iPhone 的卫星 SOS 收费。Ultra 2 用户根本无法获得这些功能——这是硬件决定的。

从使用角度来看,如果你经常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冒险(徒步、航海等),Ultra 3 的新硬件可能真的能救命。DC Rainmaker指出,如果你经常离网旅行,“拥有简单的短信功能[通过卫星]是一个巨大的功能”,这甚至可能让你从 Ultra 2 升级也值得。 [134] [135]。如果你的手机没电或没带,Ultra 3 可以作为备份——手表本身就能在偏远地区呼救。而在这些情况下,Ultra 2 就会陷入困境。

总之,Ultra 3 的硬件升级高度聚焦于连接性和安全性:卫星 SOS/消息和 5G。其余的传感器配置与 Ultra 2 相同,这意味着在大多数生物识别和活动追踪任务上,两款手表表现相当。但新的无线电和天线设计赋予了 Ultra 3 是 Ultra 2 无法比拟的能力。如果你不会离开手机信号覆盖区,5G 和卫星功能可能只是锦上添花。如果你会——或者想要安心——Ultra 3 的新传感器硬件绝对物有所值(甚至堪比黄金或钛金属)。苹果实际上把手表变成了紧急情况下的全球通讯工具,这与 Ultra 的“无所不能”理念完美契合。

Ultra 3 的软件功能与专属亮点

Ultra 2 和 Ultra 3 都运行苹果最新的软件(Ultra 3 为 watchOS 26,Ultra 2 也完全可以升级到 watchOS 26)。这意味着它们共享大量软件功能。不过,Ultra 3 推出时带有一些专属或增强的软件功能——通常与其新硬件相关——让它与前代产品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软件相关功能,Ultra 3 在这些方面有优势或独特之处:

  • Waypoint 表盘:Ultra 3 推出了一款名为 Waypoint 的新表盘,专为探险者设计。这个动态表盘显示一个实时指南针,会持续根据你的朝向调整,还能一目了然地显示海拔、高度/纬度和其他关键信息 [136]。它还配有夜间模式的快速切换(在低光环境下将显示屏变为红色)。最关键的是,Waypoint 可以加入 卫星连接复杂功能——一个小指示器,显示你是否已连接卫星,并可快捷发送消息或 SOS [137] [138]。由于 Ultra 2 不具备卫星功能,因此推测不会获得这个表盘(即使有,这个复杂功能也无法使用)。Waypoint 实际上取代了 Ultra 2 的 Wayfinder 表盘,成为 Ultra 3 上终极的探险仪表盘,充分利用了更大的屏幕和全新的离网通信功能。
  • 卫星消息:如前所述,Ultra 3 的软件支持在没有蜂窝信号时通过卫星发送和接收 iMessage/SMS 及位置信息 [139] [140]。这包括一个特殊的界面,引导你将手表对准卫星,然后是一个简化的消息界面,内含预设文本或表情(因为带宽有限)。在紧急情况下,Ultra 3 上有一个 通过卫星紧急 SOS 流程——长按侧边按钮即可访问——可将你的情况和位置发送给紧急服务部门,并通知你的紧急联系人,全部操作都在手表上完成 [141] [142]。这些功能在 Ultra 2 上都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Ultra 3 的 watchOS 拥有完整的卫星通信子系统,而 Ultra 2 的软件则完全没有。苹果将其无缝集成:如果你在 Ultra 3 上尝试拨打 911 时没有蜂窝或 Wi-Fi 信号,系统会自动提供卫星选项 [143] [144]。这绝对是 Ultra 3 独有的功能和卖点。
  • 实况活动与设备端地图:在 watchOS 26 中,Apple 推出了离线地图,可存储在手表上,无需手机连接即可使用 [145]。Ultra 2 和 Ultra 3 都支持此功能,但 Ultra 3 可利用其 5G 和卫星功能在更多地方下载或更新地图。此外,Ultra 3 更大的屏幕让地图浏览体验更佳。新推出的地形图(部分公园内含步道路线)与 Ultra 3 一同宣传——很可能是因为它们与 Waypoint 表盘和 Ultra 的大屏幕非常契合 [146]。此外,实况活动(如骑行锻炼)现在会实时显示为配对 iPhone 上的实况活动 [147]——这并非 Ultra 3 独有,而是 2025 年两款手表都能享受的优化健身体验的一部分。
  • 智能叠放与小组件:两款手表都配备了新的智能叠放小组件轮播(在 watchOS 10 推出),可快速查看及时信息。Ultra 3 并未改变这一点,但其 S10 芯片确保了流畅的性能。Ultra 2 在 S9 芯片上也能很好地运行。
  • 手势操作:两款手表都支持双指轻点手势(拇指和食指连续捏两下),可用于接听电话或滚动小组件等操作 [148]。该功能随 Ultra 2 代推出,但在发布后通过软件激活。Ultra 3 继续支持此功能。watchOS 26 还提到了一项新“手腕甩动”手势,可用于关闭通知 [149]——本质上就是快速甩动手腕即可关闭通知横幅。这应该在两款手表上都能用,因为很可能是利用加速度计/陀螺仪实现的。这是操作系统中一个小巧但实用的体验提升。
  • Apple Intelligence(AI)功能:Ultra 3 配备 S10 芯片,或许能更好地处理设备端 AI。诸如Workout Buddy(语音教练)、Live Speech(朗读输入文本)以及新的Personal Voice辅助功能(创建你的声音克隆)等,都是 2025 年软件套件的一部分。这些功能并非 Ultra 3 独有,但可以说 Ultra 3 的神经引擎处理速度可能略快。例如,Workout Buddy已确认可在 Ultra 3 上运行 [150],如果与 iPhone 配对,Ultra 2 也很可能能用,因为 iPhone 可承担主要计算任务。不过,Apple 的市场宣传在 Ultra 3 发布时重点突出了该功能,暗示其集成度更高。
  • “提示”和情境提醒: watchOS 的一项新功能是锻炼提示——手表可以学习你的日常习惯,并主动给出建议。TechRadar举了个例子:如果你每周三下午6点都会去上普拉提课,当手表感应到你在工作室时,可能会主动建议你开始普拉提锻炼 [151]。这并不是 Ultra 3 独有的功能,而是两款手表都能享受的更智能软件体验的一部分。
  • 液态玻璃 UI 设计:Apple 在 watchOS 26 中更新了 UI 美学,采用了“液态玻璃”设计语言(半透明、流畅动画等) [152]。运行该系统的 Ultra 2 和 Ultra 3 在界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Ultra 3 除了可能有一些独特的表盘/复杂功能外,没有获得任何特别的 UI 优待。

总结来说,核心软件体验在 Ultra 2 和 Ultra 3 上非常相似。Apple 确保即使是去年的机型也能获得新的 watchOS 功能,比如重新设计的应用(时钟、活动)、新表盘(Waypoint 除外)、小组件堆叠和健身功能。这意味着运行 watchOS 26 的 Ultra 2 在大多数方面也会感觉很现代。关键区别在于与硬件相关的部分:

  • Ultra 3 拥有卫星相关的 UI,并可无缝用于 SOS、查找、信息等功能。
  • Ultra 3 拥有带有卫星集成的 Waypoint 表盘。
  • Ultra 3 的常亮显示屏每秒更新一次,这让带有动态效果的表盘略有提升(Ultra 2 由于硬件原因无法做到)。
  • Ultra 3 的 5G 可能会让数据密集型应用在无连接状态下更快(比如在户外下载 Audible 有声书或更新播客——Ultra 3 在 5G 下可能更快完成)。
  • Ultra 3 稍大的屏幕意味着应用可以显示更多内容(文字可以稍大,或在信息预览中多显示一行等)。

可以说,Ultra 3 因为有卫星通信和更快的蜂窝网络,感觉更“独立”一些,而 Ultra 2 虽然也很强大,但在功能上仍然更依赖于蜂窝覆盖或靠近 iPhone。Apple 正在通过 Ultra 3 的软件缩小这个差距。

从使用角度来看,如果你有 Ultra 2,你会获得大部分新软件(除了卫星相关功能)。如果你选择 Ultra 3,你将拥有 Apple Watch 有史以来最完整的功能集,包括那些独特的离网功能。由软件启用的新安全功能(如车祸检测和跌倒检测自动 SOS)两款手表都有——Ultra 2 通过其先进传感器引入,Ultra 3 继续支持。不同之处在于 Ultra 3 即使没有手机或 Wi-Fi 也能通过卫星触发 SOS,这是一大优势。

总的来说,Ultra 3 的软件让冒险和健身体验更加丰富了一些。苹果自家 Eugene Kim(Apple Watch 硬件副总裁)表示,Ultra 3 带来了“我们用户喜爱的所有高级健身功能”,以及全新的安全和健康洞察 [153]。简单来说,Ultra 3 的用户将享受一些专属功能,但苹果并没有让 Ultra 2 用户被甩在后面——你依然会获得一次全面更新,只是没有卫星和高血压预警。对于大众来说,重点是:Ultra 2 能做的几乎所有事情,Ultra 3 都能做到——而且还有更多。Ultra 3 只是把边界推得更远,尤其是在你离线或挑战极限时。

耐用性与使用场景增强(潜水、徒步、极限运动)

Ultra 系列为极限环境而生,Ultra 2 和 Ultra 3 在这方面都很出色。如前所述,基本的耐用性规格两者相同:

  • 防水性能:符合 ISO 22810 标准,防水深度 100 米 [154]。适合游泳、水上滑板和休闲潜水(至 40 米)。两者出厂时都不是完整的潜水电脑,但都支持 Oceanic+ 等第三方潜水应用,将其变为潜水电脑 [155]。Ultra 3 并未提升防水深度——依然是同样强悍的防水性能,配备深度计和水温传感器,支持潜水员和冲浪者。
  • MIL-STD 810H 测试:两者都通过了军用级别的高海拔(最高 9,000 米 / 29,500 英尺) [156] [157]、温度(佩戴时 -20°C 至 55°C) [158]、冲击和震动测试 [159]。Ultra 3 虽然更薄,但依然符合这些严苛标准。除非中弹,否则没有任何场景下 Ultra 3 会比 Ultra 2 更脆弱。事实上,有人可能认为更小的质量能减少冲击力,但实际上,两者都一样坚固。
  • 环境耐受性:两者都能在 -4°F 至 131°F 的环境温度下运行,佩戴时最低可达 -4°F(适合冬季运动) [160]。也能应对 90% 湿度,Ultra 的平面蓝宝石表镜能抵御岩石或珊瑚的刮擦。Ultra 3 采用同样的蓝宝石和 5 级钛金属,没有任何缩水。

对于潜水员和水上运动爱好者:Ultra 2 已经以“你永远不会超出你的深度”为宣传语进行推广,这一点依然适用。Ultra 3 为潜水员带来了小幅改进——watchOS 更新带来了双击切换潜水屏幕或新增指标——但硬件保持不变。两者都内置了深度应用,当你下潜超过 1 米时会自动启动 [161]。它们会记录当前和最大深度、水温,并可精确定位潜水的 GPS 进/出点。如果你是 30 米以内的水肺潜水员,两者表现一样出色。如果你是自由潜或鱼叉捕鱼者,两者都能记录多次潜水。Ultra 3 的优势可能在于电池续航——在长时间潜水日或多日潜水旅行中,如果你忘记夜间充电,那多出来的 6 小时会很有帮助。

对于徒步、攀登和超级马拉松跑者:Ultra 3 的提升尤为突出。电池续航的提升让你在第二天徒步时无需充电也能安心。新增的等高线地图和设备内导航功能(如 Waypoint 表盘的实时指南针、海拔读数等)让 Ultra 3 成为野外导航的更佳工具 [162]。Ultra 2 也有返航和航点功能(可用 GPS 面包屑追踪你的足迹,并让你标记兴趣点)。但手表上的离线等高线地图是真正的福音——你可以把手机放在背包里,只需看一眼手表就能看到周围的路线和地形。Ultra 3 在这方面表现尤为出色,尤其是配合其 5G(在失去信号前更快下载地图数据)和卫星功能(遇险时可发消息)。Ultra 2 若要实现类似功能,则需要手机或第三方应用预先下载地图,并且无法在无信号时呼救。

对于耐力运动员(马拉松、铁人三项等):两款手表都能追踪大量指标,并能坚持完成一场铁人三项(业余选手通常需约 12-15 小时)。Ultra 2 勉强能支持 24 小时不间断跑步;Ultra 3 更接近实现这一可能。如果你参加 100K 越野赛,Ultra 3 的 42 小时电池续航(持续 GPS 可能为 30 小时)就是安全保障——你可能还是会带充电器,但中途需要充电的可能性更小。此外,Ultra 3 在低功耗模式下可实现 20 小时全程 GPS 追踪,非常适合超级马拉松跑者 [163]。两款手表都可以连接外部电池包,因为它们充电速度相对较快(有些极限跑者会随身携带小电池,在短暂停歇时为手表充电)。

对于登山者和滑雪者:两者都配备了常亮高度计,非常适合实时测量海拔变化。Ultra 3 的高度计硬件没有提升,但新的Wayfinder/Waypoint 表盘在常亮模式下可以一目了然地显示持续更新的海拔读数——对于想要无需触碰手表就能看到自己是否处于 12,500 英尺等高度的攀登者来说很有用。Ultra 3 的偏轴更亮屏幕也有帮助,尤其是当你的手腕并不正对脸部时(比如你在握着登山杖或攀爬点时)。Ultra 3 的卫星 SOS 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山区非常重要;只要你能看到天空,即使身处偏远山谷也能呼叫救援。Ultra 2 则需要你单独携带应急信标或卫星电话。

对于日常使用和耐用性:Ultra 3 的日常耐用性与 Ultra 2 相同。Ultra 2 引入的黑色 DLC 涂层在 Ultra 3 上同样耐用(非常防刮;不易显旧) [164]。原色钛金属可能会有划痕并形成包浆,但轻微划痕可以抛光——两者都是 5 级钛金属,硬度很高。有用户反映黑色钛金属更容易沾指纹,但这只是外观问题。

两款机型都配备了Siren(86 分贝警报,最远可达 600 英尺/180 米),用于紧急情况,通过长按 Action 按钮(Ultra 2)或根据设置长按 Action + 侧边按钮触发。这一点没有变化。Ultra 3 的安全性更多体现在连接性上,而 Ultra 2 则侧重于坚固耐用——现在 Ultra 3 将两者结合。

真实体验结论:那些将 Ultra 2 推向极限的用户几乎没有发现缺点——也许只是希望电池更耐用。Ultra 3 针对这一主要诉求做出了改进。Wired明确指出 42 小时电池和卫星功能“让这款户外手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实用” [165]。他们提到以前不敢依赖 Ultra 进行多日行程,但现在可行性大大提升 [166]DC Rainmaker认为,如果你经常离开手机信号覆盖区,Ultra 3 因为卫星短信功能“即使是 Ultra 2 用户也有充分理由升级” [167]

综上所述,Ultra 2 和 Ultra 3 都极其耐用且适合极限运动,但 Ultra 3 提供了一些在这些场景下至关重要的新工具(主要是体力监测和通信)。很明显,Apple 将 Ultra 3 的目标定位为进一步进入 Garmin 的冒险者市场。Ultra 2 已经凭借其坚固性和精准度开启了这段旅程;Ultra 3 则通过更强的连接性和电池续航将其推进了一步。无论你是在潜水、登顶、越野跑还是野外滑雪,Ultra 3 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能为你提供更长时间的支持,并且在 Ultra 2 无法呼救的地方也能呼救。但如果你已经拥有 Ultra 2,请放心,它依然是一台猛兽——除非你真的需要额外的续航时间或离网通信,否则它依然是一款高性能的冒险手表。

兼容性与 Apple 生态系统的整合

在与其他 Apple 产品和服务的兼容性方面,Ultra 2 和 Ultra 3 都表现出色。Apple 确保其所有手表都具备高度的生态系统整合能力,这些高端型号也不例外。只有极少数差异源自 Ultra 3 的新硬件。

iPhone 配对:Ultra 2 和 Ultra 3 都需要较新的 iPhone。具体来说,Ultra 3 需要 iPhone 11 或更高版本,并运行 iOS 26+ [168]。Ultra 2(随 watchOS 10 发布)当时需要 iPhone Xs/XR 或更高版本,并运行 iOS 17。实际上,如果你拥有近 4–5 年内的 iPhone,均可使用这两款手表。配对流程和 Apple Watch 应用体验在两者之间完全一致。你可以通过 iPhone 无缝同步应用、设置、Apple Pay 卡等到每一块手表。

Apple Pay 与钱包:两款手表都支持通过 NFC 进行非接触式支付的 Apple Pay [169]。它们也支持门禁钥匙、酒店钥匙、交通卡以及 Apple Watch 可用的所有钱包项目。这里没有区别——Ultra 3 的 NFC 与 Ultra 2 属于同一代。

蓝牙与配件:Ultra 2 和 3 都配备了蓝牙 5.3 无线电 [170],因此它们可以以相同方式连接无线耳机(如 AirPods)、心率带、自行车传感器等。它们与 AirPods 集成,实现无缝音频切换。如果你在 Ultra 上开始锻炼,它可以自动将锻炼播放列表播放到你的 AirPods。Ultra 3 并未改变蓝牙体验——连接范围和质量相似。

超宽带用途: 如前所述,两者都配备了UWB芯片(U2)。这意味着两者都可以实现诸如精准查找(如果你的iPhone是iPhone 15或更新机型且支持UWB,可通过方向箭头和触觉反馈引导你找到丢失的iPhone)——Ultra 2和Ultra 3在这方面表现相同。它们还可以解锁某些汽车(数字钥匙),前提是汽车支持UWB近距离解锁(目前主要是豪华车型)。苹果的HomePod Mini接力功能(将手表靠近HomePod即可转移音乐)同样利用了UWB——两者都支持。

家庭设置/儿童: 两款机型默认都支持蜂窝网络,因此都可用于家庭设置(一部iPhone管理多块Apple Watch,适合儿童或老人)。事实上,苹果还重点介绍了一项新的“为孩子准备的Apple Watch”功能,本质上允许Ultra 3(或任何搭载watchOS 26的手表)作为儿童设备使用,并配有家长控制 [171]。Ultra 2同样支持家庭设置(自watchOS 7起支持)。与屏幕使用时间、上课时间模式以及家长iPhone的集成方式完全一致。

健身与健康生态系统: 两款手表都与iPhone上的Apple健康和健身App深度集成。任一设备记录的锻炼都会同步到你的手机和iCloud,计入健身圆环和健康趋势。如果你使用Apple Fitness+(苹果的健身服务),Ultra 2和3都能在锻炼时在屏幕上显示心率和圆环,也都能接收即将上线的自定义锻炼/训练计划。兼容性没有区别——它们运行相同的watchOS,连接相同的服务。如果使用5G,Ultra 3加载Fitness+视频预览可能会比LTE快一些,但差别很小。

Mac解锁及其他设备: 两款Ultra都能在你靠近时自动解锁Mac(实用的连续互通功能)。它们还可作为密码和Apple ID提示的认证设备(双击侧边按钮以批准)。它们可与Apple TV集成(例如,Apple TV上的Fitness+会连接手表显示数据)。Ultra 3在这方面没有带来超出watchOS 26的新功能(如NameDrop,通过将手表靠近他人的iPhone/手表来分享联系人,两者都支持)。

Vision Pro(未来集成): 虽未明确说明,苹果即将推出的Vision Pro头显很可能会与Apple Watch协作,比如在VR锻炼时记录健康数据或共享AR导航点。理论上,Ultra 3的UWB可以帮助你在房间里找到丢失的Vision Pro。但这只是推测——目前集成主要还是与iPhone、Mac、Apple TV、HomePod等,且两款机型处于同一起跑线。

应用与App Store: 两者都可运行Watch App Store中的相同应用。适用于Ultra 2的第三方应用也能在Ultra 3上运行,除非该应用特别需要Ultra 3的硬件(比如使用卫星短信API的应用——如果苹果开放该功能,则只能在Ultra 3上完整运行)。未来可能会有一些针对Ultra 3用户的离网通信或导航类小众应用,但App Store的主流应用——地图、音乐、效率等——都支持两者。Ultra 3的性能提升不足以造成兼容性分裂。

家庭与智能设备:无论使用哪一款手表,你都可以控制HomeKit设备,与Siri对话来指挥智能家居场景等。两者对于部分请求(如计时器、设置提醒等)都支持Siri本地处理,但如果你让Siri执行如关灯或发送信息等操作,则会使用网络。Ultra 3在5G下执行在线Siri请求可能会比Ultra 2在LTE下稍快,但几乎察觉不到。两者在Siri快捷指令和自动化(例如,从手腕上运行快捷指令)方面的集成完全相同。

Ultra 3即将新增的一项集成,可能是通过卫星紧急服务——苹果可能会集成,让你的医疗ID信息随SOS一起发送。这与其说是生态集成,不如说是服务功能。但这是Ultra 2完全无法做到的(它只能通过蜂窝网络拨打911;如果没有信号,则无法发送SOS,除非你有像iPhone 14+那样支持卫星的iPhone)。

表带与充电器兼容性:我们之前提到过表带——Ultra 3使用与Ultra 2相同的表带。充电器方面,附带的磁吸快充底座设计相同;如果你有Ultra 2的充电底座或第三方支架,也适用于Ultra 3(表壳形状和尺寸未变)。所以你所有的配件都能继续兼容。

软件支持时长:Ultra 2比Ultra 3早一年发布,可能会比Ultra 3早一年停止支持。苹果通常会为手表提供多年支持;例如,Series 3获得了5年更新。Ultra 2从2025年起还会轻松获得3-4年watchOS更新。Ultra 3因更新,支持时间会多一年。因此,未来苹果服务和功能的集成(谁知道呢,也许苹果会让手表接入车祸遥测或无人机控制?)在Ultra 3上会因设备新而持续更久。

总之,在苹果生态系统中,Ultra 2和Ultra 3的能力几乎完全相同。Ultra 3的新通信硬件主要影响在没有iPhone或未连接时的集成表现(即更具独立性)。但作为苹果设备家族的一员使用时,两者都能实现手腕解锁、手腕支付、连续互通等功能,并同样作为苹果生态的健康中心。没有哪项专属苹果服务是Ultra 3独享的(除了紧急卫星服务)。所以如果你关心手表与其他苹果设备的协作——请放心,两款机型都非常出色,这也是它们被评为iPhone用户最佳智能手表 [172]的原因之一。

价格与地区供应

当 Apple Watch Ultra 3 于 2025 年 9 月 9 日发布时,Apple 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保持价格不变,与上一代机型一致。Ultra 3 的起售价为美国 $799,为基础版本(49mm 钛金属,带蜂窝网络) [173]。这与 Ultra 2(甚至 2022 年的初代 Ultra)发布时的价格相同。在其他一些货币中,定价也与 Ultra 2 相仿:
  • 在英国,Ultra 3 标价为£749(Apple 对 Ultra 2 的 £799 首发价略作调整,可能是由于汇率波动) [174]
  • 在欧洲,价格大约为€899-949,具体取决于增值税。
  • 在澳大利亚,大约为AU$1,229(Ultra 2 首发价为 AU$1,399,因此可能有小幅下降)。
  • 本质上,Apple 将 Ultra 3 定位在 Ultra 2 所处的同一档次,并未因新功能而额外加价。

作为对比,目前Apple Watch Ultra 2(2023 年发布时)同样为 $799 [175]。不过,自 Ultra 3 发布后,Ultra 2 已不再由 Apple 官方商店销售(他们已将其从产品线中移除,以避免混淆)。仍有库存的零售商已开始对 Ultra 2 打折——一位 TechRadar 编辑注意到,在 Ultra 3 发布前,亚马逊上的价格约为$649 [176]。随着剩余库存的清理,节假日促销期间这些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177]。因此,如果预算有限,目前 Ultra 2 可以比 Ultra 3 便宜几百美元购得。但请注意,Ultra 2 的保值能力和后续更新支持不及 Ultra 3。

配置:Ultra 2 和 Ultra 3 都很简单:基本上只有一个型号(49mm,钛金属),有两种配色。与普通 Apple Watch 不同,没有单独的 GPS 版和蜂窝版——所有 Ultra 都内置蜂窝网络(Ultra 3 还增加了卫星功能)。价格包含一条表带(可选 Trail Loop、Alpine Loop 或 Ocean Band,多种颜色)。还有 Hermès 等特别版,价格更高(Ultra 2 Hermès 约为 $1,399+;如果有 Ultra 3 Hermès,价格也可能类似)。但基础配置对比,首发时 $799 可买到任一代产品。

发布日期和上市时间:Ultra 3于发布当天(2025年9月9日)开始预售,正式发售日期为2025年9月19日 [178]。苹果通常会在首发当天进行大范围首波发售,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Ultra 2于2023年9月23日发布,也就是大约早两年。现在,Ultra 2在二手市场也很常见,对于想要省钱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选择。

地区因素:手表本身(蜂窝版)会根据地区推出不同版本以适配蜂窝网络。Ultra 2针对美洲、欧洲/亚洲等地有多个型号,取决于LTE频段。Ultra 3很可能也会如此,以支持5G/LTE频段(所以如果你打算海淘,请检查是否兼容本地运营商)。Ultra 3的卫星功能最初仅限部分地区:卫星紧急求救功能支持与iPhone相同的国家(目前为美国、加拿大、大部分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179] [180]。常规卫星消息功能初期仅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上线 [181] [182]。如果你在其他地区,这项功能可能暂时无法使用——如果你是专为卫星功能购买Ultra 3,这点需要考虑。随着苹果与更多卫星和监管机构合作,覆盖范围预计会扩大。Ultra 2用户当然完全没有这项功能,这也说明Ultra 3的主打功能有地区限制。

蜂窝套餐费用:要在任一手表上使用蜂窝网络,你需要向运营商支付额外套餐费用(在美国通常约为每月10美元)。这与手表本身的价格分开。Ultra 3的卫星SOS和消息功能激活后至少2年免费 [183];苹果尚未公布之后的费用,但早期用户可以免费使用还是很不错的。

长期价值: 如果你在2025年末权衡Ultra 2和Ultra 3,价格是一个因素。Ultra 3的建议零售价较高,但你为最新最强的功能买单。Ultra 2可能会以更低的价格吸引你,但请记住你将无法获得卫星功能、延长的电池续航或新的健康功能。如果这些对你来说不是关键,你可以通过选择Ultra 2省下一些钱。但苹果显然希望Ultra 3取代市场上的Ultra 2。专家指出,鉴于其改进,Ultra 3已成为新的“iPhone最佳智能手表”默认选择 [184] [185]——如果预算允许,通常推荐选择它。

以旧换新和优惠: 如果你有最近款的Apple Watch,苹果通常会提供以旧换新抵扣。例如,用Ultra 2换购Ultra 3可能会获得一定额度的抵扣(不过第一代Ultra用户可能受益更多)。苹果官网会显示以旧换新估值,运营商有时也会有优惠(比如签约合约可享部分折扣)。如果你打算升级,记得留意这些信息。

版本可选性: Ultra 2和3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两种配色。没有不带蜂窝功能的廉价Ultra版本,也没有不同尺寸(没有更小的Ultra)。因此定价很简单——只有一个高端档位。2024年末,苹果通过新闻稿中期推出了黑色Ultra 2 [186],但价格与自然色相同。Ultra 3在发布时就有两种颜色,价格一致。

总结:Apple Watch Ultra 3售价为799美元,与Ultra 2相同,但功能更多。它将在2025年9月底起在主要市场广泛上市。现在如果你仔细寻找,Ultra 2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但官方已下架。如果你关注Ultra 3,你无需为比去年多的升级支付溢价——考虑到所有升级,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如果你所在地区Ultra 3的新功能(如卫星)已全面支持,那么在这个价位上它会更具吸引力。

专家引述与早期印象

科技评论家和分析师已经有机会对Ultra 3与Ultra 2进行评测,他们的见解有助于描绘这些升级在日常使用中是否真正重要。

  • 电池与户外探险使用: Wired 对电池和安全性的提升表现得尤为热情。评论员Adrienne So写道:“新款Watch Ultra 3拥有42小时的电池续航(低电量模式下可达72小时),这让它在为期一个周末的滑雪或露营旅行中变得更加实用。再加上新的卫星消息服务,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实用的户外手表。” [187]。这强调了专家们认为Ultra 3已经解决了之前的电池限制,并延长了手表在多日探险中的可用性。Ultra 2已经很棒,但Ultra 3终于成为你可以自信带去长途荒野徒步旅行而无需频繁充电的Apple Watch。
  • 渐进但有影响力的升级: DCRainmaker的 Ray Maker指出,Apple Watch的发布往往是渐进式的,但他认为这次由于新增的离网功能而有所不同。他表示“即使你已经有Apple Watch Ultra 2,如果你经常在没有蜂窝信号的地方旅行,这次升级也有充分理由。能够简单发短信,对于在山里度过时间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功能” [188]。他的实际体验认为,尤其是卫星短信功能,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可以为特定用户提供升级的理由,而通常每年Apple Watch的升级都很难让人信服。这说明了该功能在智能手表领域的独特性——Ultra 2的竞争对手(包括Ultra 2本身)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 总体评价——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更好的设备: TechRadar的 Lloyd Coombes给出了高度评价的早期结论,他表示“说实话,改进的电池续航和更大的屏幕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已经足够了,但加入高血压检测和睡眠评分……让这无可争议地成为几乎适合所有人的更好设备。” [189]。这句话概括了即使不考虑小众功能,核心改进(电池、显示屏、新的健康洞察)也让Ultra 3全面领先,惠及所有用户,而不仅仅是极限运动员。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声明,Ultra 3不仅仅是小幅升级——它在各方面都更好。
  • 设计相似性: 许多人指出设计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既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The Verge 指出“手表的尺寸相同,但屏幕更接近边缘” [190],突出了这一视觉差异。他们还简要总结了Ultra 3:“包括5G、最长42小时电池续航和卫星连接” [191],在他们的新闻报道中将其定位为渐进式升级,但有显著新增功能。
  • 没有重大缺点: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评测中没有人提到 Ultra 3 相较于 Ultra 2 有任何倒退或缺点(除了如果你刚买了 Ultra 2,可能会有升级嫉妒)。Ultra 3 做到了 Ultra 2 能做的所有事情,并且更进一步,价格却相同。没有新设计其实是有意为之——苹果发现用户喜欢 Ultra 的外形,所以他们坚持了下来。一些论坛发烧友甚至对苹果没有大肆宣传厚度减薄感到惊讶。正如一位 MacRumors 论坛成员所说,“没人提到 Ultra 3 现在只有 12 毫米……这是一个巨大的卖点” [192]——这确实被忽略了,但注意到的人都很满意。

总之,专家一致认为 Apple Watch Ultra 3 实质性地提升了 Ultra 的体验,但并未大幅改变。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新——更像是“Series S”风格的优化,但它满足了常见需求(更好的电池),增加了创新功能(卫星 SOS、血压通知),而且没有额外收费。Ultra 2 依然是一款强大的设备——如果你已经拥有它,也不会突然变成“过时货”——但 Ultra 3 无疑是巅峰之作。正如TechRadar在权衡所有差异后简明扼要地总结,“这就是我们梦想中的 Ultra。” [193] 它让苹果的顶级手表不仅仅是奢侈品或专业运动员的工具,更是全方位的同类最佳智能手表,即使是注重安全的徒步者或日常用户也能欣赏。

Ultra 3 对比 Ultra 2:参数对比表

最后,这里有一份 Apple Watch Ultra 3 和 Ultra 2 主要规格与功能的对比表:

FeatureApple Watch Ultra 2 (2023)Apple Watch Ultra 3 (2025)
Case MaterialGrade 5 Titanium (natural or black DLC) [194]Grade 5 Titanium, 100% recycled (natural or black DLC) [195]
Dimensions (HxWxD)49 mm × 44 mm × 14.4 mm [196]49 mm × 44 mm × 12.0 mm [197] (notably thinner)
Weight (Case only)~61.4 g (natural), 61.8 g (black) [198]~61.6 g (natural), 61.8 g (black) [199] (virtually same)
Display1.92″ LTPO OLED, Always-On Retina
410×502 pixels (338 ppi), 1185 sq mm area [200]; Flat sapphire crystal; Up to 3000 nits brightness [201]; Night Mode support
~2.0″ LTPO3 OLED, Always-On Retina (wide-angle)
422×514 像素(约326 ppi),1245 平方毫米面积 [202] [203];平面蓝宝石水晶玻璃;最高 3000 尼特亮度;最低 1 尼特亮度;侧视角亮度提升 40% [204];支持夜间模式
处理器S9 SiP – 64 位双核 CPU,4 核神经引擎 [205] [206](基于 Apple A15)S10 SiP – 64 位双核 CPU,4 核神经引擎 [207](效率提升)
无线4G LTE 蜂窝网络;Wi-Fi 4(802.11n,2.4/5 GHz);蓝牙 5.3;第二代 UWB 芯片(U2) [208];用于 Apple Pay 的 NFC [209]5G 蜂窝网络(sub-6 GHz)+ LTE [210];Wi-Fi 4(2.4/5 GHz);蓝牙 5.3;第二代 UWB(U2) [211];用于 Apple Pay 的 NFC
卫星通信不适用 – 无卫星硬件或消息功能通过卫星紧急 SOS;通过卫星进行双向短信和“查找”位置共享(免费 2 年) [212] [213](支持地区可用)
GPS双频(L1 + L5)GPS、GLONASS、Galileo、QZSS、北斗——高精度路线追踪 [214]双频(L1 + L5)GPS(同系统)——“运动手表中最精确的 GPS” [215](追踪能力相同)
耐用性100 米防水;通过 MIL-STD-810H 测试(海拔、高度、冲击、温度等) [216] [217];IP6X 防尘;EN13319 潜水认证(至 40 米)100 米防水;MIL-STD-810H;IP6X;EN13319(40 米潜水)– 同样坚固的结构,并采用 100% 再生材料
健康传感器光学心率传感器(第 3 代);电气心率传感器(ECG);血氧传感器;皮肤温度传感器;加速度计(最高 256g);陀螺仪;环境光传感器;指南针;气压高度计;深度/水温传感器 [218] [219]相同的传感器套件 –(无新增健康传感器;Ultra 3 使用与 Ultra 2 相同的传感器)
主要健康功能ECG 应用;血氧应用;高/低/不规则心率提醒;睡眠阶段追踪;睡眠呼吸暂停通知(watchOS 10/11) [220];周期追踪(基于体温的排卵估算);用药提醒;紧急跌倒/车祸检测ECG、SpO₂、心率提醒等(全部保留);睡眠阶段与呼吸暂停提醒;高血压风险通知(新,待 FDA 批准) [221]睡眠评分(0–100 睡眠质量评分) [222];所有 Ultra 2 功能 + 新健康洞察
健身/训练多项运动追踪(跑步、骑行、游泳、铁人三项、徒步、HIIT 等);自定义锻炼与分区;高级跑步指标;自动田径场跑检测;精准启动(通过操作按钮);设备内指南针返航与航点;锻炼实时活动(配合 iPhone);支持蓝牙配件(心率带、自行车功率计) [223] [224];86 dB 紧急警报器所有 Ultra 2 功能外加:watchOS 26 的锻炼伙伴(AI 教练) [225];新增航点表盘,带实时指南针与一键夜间模式 [226];手表上的地形和离线地图;(总体而言,运动追踪硬件相同,但Ultra 3增加了新软件,如实时指南针表盘和增强导航)
常亮显示是——每分钟更新一次(LTPO 2)是——每秒更新一次(LTPO 3支持连续秒针) [227] [228]
电池续航正常使用约36小时 [229](苹果测试场景);低电量模式下72小时 [230];LTE通话约18小时;GPS锻炼12小时以上(视情况而定)正常使用约42小时 [231](长16–17%);低电量模式下72小时;低电量模式下GPS连续锻炼约20小时 [232];(充电15分钟≈使用12小时 [233]
充电通过USB-C磁吸快充——45分钟约充至80%,约75分钟充满 [234] [235](Ultra 2和3均相同)
操作系统与兼容性出厂为watchOS 10(可升级至watchOS 26+);需iPhone XS / 11或更新机型,iOS 17及以上出厂为watchOS 26;需iPhone 11或更新机型,iOS 26及以上 [236];(两者均支持家庭设置和所有watchOS功能,Ultra 3专属功能如卫星除外)
发售价格$799 / £799 / €999(约)——仅有一种配置(钛金属49mm,蜂窝版) [237]$799 / £749 / €999(约)——同样的基础价格 <a href=”https://www.theverge.com/news/770763/apple-watch-ultra-3-awe-dropping-event#:~:text=The%20Apple%20Watch%20Ultra%203,in%theverge.com(钛金属 49mm,蜂窝+卫星)
供应情况2023年9月23日发布(2025年在苹果官网停售;第三方渠道常见售价低于$799)2025年9月9日发布;2025年9月19日发售(全球首发) [238]

(表格说明:两款机型均默认包含蜂窝网络(eSIM);Ultra 3 的卫星功能需地区支持,且前两年免费。价格因地区而异,但等值。电池续航为苹果官方估算,实际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来源: Apple Newsroom [239] [240];Apple 技术规格 [241] [242] [243];The Verge [244] [245];TechRadar [246] [247];Macworld [248];DC Rainmaker [249]

结论

Apple Watch Ultra 3 在 Ultra 2 成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字面意义上,考虑到离网卫星连接和为多日攀登准备的超长续航)。在设计方面,它更像是精致的优化而非彻底革新——同样大胆坚固的外观,如今更纤薄,几乎实现了无边框显示。它保持了 Ultra 的耐用性,同时提升了佩戴舒适度。

在功能上,Ultra 3 的升级聚焦于关键领域:更易读且更强大的显示屏、更长的续航,以及扩展的连接能力,让你无需依赖手机甚至地面网络。全新的健康监测功能展现了苹果让手表不仅仅是被动追踪器,更是主动健康守护者的决心。

对于现有的Ultra 2用户来说,如果你的生活方式与其新功能相契合,Ultra 3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升级选择——如果你经常前往手机无法跟随的地方,或者你只是渴望额外的电池续航和最前沿的功能。那么Ultra 2依然是一款强大的可穿戴设备;它运行最新的软件,并且拥有Ultra 3 90%的功能。如果那些少数但重要的新增功能(卫星SOS、42小时电池、血压预警)正好打动你,那么Ultra 3无疑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Apple Watch

售价799美元,Apple Watch Ultra 3在与前代相同的价格下带来了更多价值。它通过回应用户反馈并加入真正实用的创新(而非噱头),进一步巩固了苹果在高端智能手表领域的领先地位。用一位测评者的话来说:“苹果最新的高端可穿戴设备进行了内部升级,但依然保持了大尺寸和坚固的设计” [250]——而这些升级让本已出色的手表变得更好。无论你是超级马拉松选手、潜水员、徒步旅行者,还是只是想要获得最佳Apple Watch体验的人,Ultra 3都堪称一款名副其实的“Ultra”继任者。

Apple Watch Ultra 3 - First Look and Hands-On!

References

1. www.macrumors.com, 2. www.apple.com, 3. www.macrumors.com, 4. www.theverge.com, 5. www.techradar.com, 6. www.macworld.com, 7. www.apple.com, 8. www.apple.com, 9. www.apple.com, 10. www.theverge.com, 11. www.apple.com, 12. www.techradar.com, 13. www.techradar.com, 14. www.techradar.com, 15. www.apple.com, 16. www.macworld.com, 17. www.apple.com, 18. www.apple.com, 19. www.apple.com, 20. www.apple.com, 21. www.apple.com, 22. www.theverge.com, 23. www.theverge.com, 24. www.techradar.com, 25. www.techradar.com, 26. www.apple.com, 27. www.apple.com, 28. www.apple.com, 29. www.theverge.com, 30. www.theverge.com, 31. www.techradar.com, 32. www.techradar.com, 33. www.macworld.com, 34. www.apple.com, 35. www.apple.com, 36. www.dcrainmaker.com, 37. www.dcrainmaker.com, 38. www.macworld.com, 39. www.macworld.com, 40. www.techradar.com, 41. www.apple.com, 42. www.apple.com, 43. www.apple.com, 44. www.apple.com, 45. www.apple.com, 46. www.techradar.com, 47. www.apple.com, 48. www.apple.com, 49. www.apple.com, 50. www.macrumors.com, 51. www.dcrainmaker.com, 52. www.macrumors.com, 53. www.dcrainmaker.com, 54. www.dcrainmaker.com, 55. www.theverge.com, 56. www.apple.com, 57. www.macrumors.com, 58. www.apple.com, 59. www.apple.com, 60. www.macrumors.com, 61. www.macrumors.com, 62. www.apple.com, 63. www.apple.com, 64. www.theverge.com, 65. www.apple.com, 66. www.techradar.com, 67. www.apple.com, 68. www.apple.com, 69. www.techradar.com, 70. www.apple.com, 71. www.theverge.com, 72. www.techradar.com, 73. www.apple.com, 74. www.apple.com, 75. www.apple.com, 76. www.wired.com, 77. www.techradar.com, 78. www.techradar.com, 79. www.apple.com, 80. www.apple.com, 81. www.apple.com, 82. www.apple.com, 83. www.techradar.com, 84. www.apple.com, 85. www.apple.com, 86. www.apple.com, 87. www.apple.com, 88. www.apple.com, 89. www.apple.com, 90. www.apple.com, 91. www.apple.com, 92. www.apple.com, 93. www.apple.com, 94. www.apple.com, 95. www.techradar.com, 96. www.wired.com, 97. www.wired.com, 98. www.wired.com, 99. www.wired.com, 100. www.techradar.com, 101. www.wired.com, 102. www.techradar.com, 103. www.techradar.com, 104. www.techradar.com, 105. www.techradar.com, 106. www.apple.com, 107. www.apple.com, 108. www.apple.com, 109. www.apple.com, 110. www.apple.com, 111. www.apple.com, 112. www.techradar.com, 113. www.techradar.com, 114. www.techradar.com, 115. www.wired.com, 116. www.wired.com, 117. www.techradar.com, 118. www.apple.com, 119. www.apple.com, 120. www.apple.com, 121. www.apple.com, 122. www.dcrainmaker.com, 123. www.dcrainmaker.com, 124. www.theverge.com, 125. www.theverge.com, 126. www.apple.com, 127. www.apple.com, 128. www.apple.com, 129. www.apple.com, 130. www.apple.com, 131. www.apple.com, 132. www.apple.com, 133. www.apple.com, 134. www.dcrainmaker.com, 135. www.dcrainmaker.com, 136. www.apple.com, 137. www.apple.com, 138. www.apple.com, 139. www.apple.com, 140. www.apple.com, 141. www.apple.com, 142. www.apple.com, 143. www.apple.com, 144. www.apple.com, 145. www.apple.com, 146. www.apple.com, 147. www.apple.com, 148. www.apple.com, 149. www.theverge.com, 150. www.apple.com, 151. www.techradar.com, 152. www.theverge.com, 153. www.apple.com, 154. www.apple.com, 155. www.apple.com, 156. www.apple.com, 157. www.apple.com, 158. www.apple.com, 159. www.apple.com, 160. www.apple.com, 161. www.apple.com, 162. www.apple.com, 163. www.apple.com, 164. www.apple.com, 165. www.wired.com, 166. www.wired.com, 167. www.dcrainmaker.com, 168. www.apple.com, 169. www.apple.com, 170. www.apple.com, 171. www.apple.com, 172. www.techradar.com, 173. www.theverge.com, 174. www.apple.com, 175. www.techradar.com, 176. www.techradar.com, 177. www.techradar.com, 178. www.theverge.com, 179. www.dcrainmaker.com, 180. www.dcrainmaker.com, 181. www.dcrainmaker.com, 182. www.dcrainmaker.com, 183. www.apple.com, 184. www.techradar.com, 185. www.techradar.com, 186. www.apple.com, 187. www.wired.com, 188. www.dcrainmaker.com, 189. www.techradar.com, 190. www.theverge.com, 191. www.theverge.com, 192. www.reddit.com, 193. www.techradar.com, 194. www.apple.com, 195. www.techradar.com, 196. www.apple.com, 197. www.macworld.com, 198. www.apple.com, 199. www.apple.com, 200. www.dimensions.com, 201. www.theverge.com, 202. www.macrumors.com, 203. www.apple.com, 204. www.macrumors.com, 205. www.techradar.com, 206. www.techradar.com, 207. www.apple.com, 208. www.apple.com, 209. www.apple.com, 210. www.theverge.com, 211. www.apple.com, 212. www.apple.com, 213. www.apple.com, 214. www.apple.com, 215. www.apple.com, 216. www.apple.com, 217. www.apple.com, 218. www.apple.com, 219. www.apple.com, 220. www.apple.com, 221. www.techradar.com, 222. www.techradar.com, 223. www.apple.com, 224. www.apple.com, 225. www.apple.com, 226. www.apple.com, 227. www.macrumors.com, 228. www.apple.com, 229. www.theverge.com, 230. www.apple.com, 231. www.theverge.com, 232. www.apple.com, 233. www.apple.com, 234. www.apple.com, 235. www.apple.com, 236. www.apple.com, 237. www.techradar.com, 238. www.theverge.com, 239. www.apple.com, 240. www.apple.com, 241. www.apple.com, 242. www.apple.com, 243. www.apple.com, 244. www.theverge.com, 245. www.theverge.com, 246. www.techradar.com, 247. www.techradar.com, 248. www.macworld.com, 249. www.dcrainmaker.com, 250. www.theverge.com

Pimax Dream Air: The Ultra‑Light 8K VR Headset Taking Aim at Apple and Meta
Previous Story

Pimax Dream Air:超轻量级8K VR头显,瞄准苹果和Meta

Leica Camera Lineup 2025: Every Model Compared (M, SL, Q & More Revealed)
Next Story

徕卡相机2025全系列:所有型号对比(M、SL、Q及更多新品揭晓)

Go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