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engine A2+ (2025 Edition) Review – Tiny Speakers, Big Upgrades & Bold New Looks
 ·  · 

Audioengine A2+(2025版)评测——小巧音箱,大幅升级与全新外观

关键事实

  • 限量版与价格:Audioengine 的 A2+ 现推出 2025 年“年度色”哑光绿色特别版,数量极为有限。售价为$279,与标准版 A2+(黑、白或红)相同 [1]。一旦哑光绿色批次售罄,Audioengine 表示它“不会再回归”,强调了其收藏价值 [2]。(此前在 2025 年年中,极为限量的 20 周年哑光橙色版(仅 250 台)也在 Audioengine 官网以 $279 售出。)
  • 次世代升级:2025 年初,A2+ 迎来“次世代”升级——新增蓝牙 5.3无线(支持 aptX-HD)、升级的24 位 DAC,以及现代化的USB-C音频输入 [3]。这些升级让高解析音频播放(从此前的 16 位提升),并更易于连接当下设备,同时价格仍保持在 $300 以下 [4]。通过 USB-C,新款 A2+ 支持最高 24 位/96 kHz 音频,通过 aptX HD 蓝牙可流式 24 位/48 kHz,带来比旧款更多细节和动态范围 [5]
  • 规格: 每只A2+音箱配备一个2.75英寸芳纶纤维低音单元和一个0.75英寸丝膜高音单元,由双A/B类放大器驱动(每声道15瓦RMS,总峰值60瓦) [6]。紧凑的箱体(约高6英寸 × 宽4英寸 × 深5.3英寸)采用坚固的MDF材质,并配有前置低音反射孔以增强低频输出。输入接口包括蓝牙、USB-C、3.5毫米音频接口和立体声RCA,并配有RCA可变线路输出,可连接可选低音炮 [7]。内置DAC通过USB支持24位/48kHz,绕过设备自带声卡。频率响应标称约为65Hz – 22kHz(±2dB) [8],因此虽然它们本身能产生一定低音,但低音炮可以补足最深的低频。
  • 音质: 尽管体积小巧(约6英寸高),A2+因其清晰、饱满的声音以及出色的立体声成像和细节而备受好评。其声音特性常被描述为温暖且清晰——音乐表现丰富且不易疲劳 [9]。TechRadar的评测者指出,A2+“易于聆听”,拥有“丰富的细节和高端的做工”,非常适合桌面或小房间的近场聆听 [10]。当然,物理限制依然存在:真正深沉的低音缺失(TechRadar称“几乎没有深低音”) [11],最大音量也较为有限——足够个人或小型办公室使用,但无法震撼墙壁。低音爱好者可随时添加低音炮以获得更强低频冲击力 [12] [13]
  • 专家好评: Audioengine A2+ 多年来一直是桌面音箱类别的首选《Sound & Vision》称赞其“发烧友级音质”与蓝牙便利性的紧凑结合 [14]。评论者常常提到,A2+ 的声音比其体积或价格所暗示的更大、更精致。例如,Twittering Machines 称 A2+ 是“声音的小宝藏,超出你对其价格和体积的预期。” [15]其高品质木质箱体和模拟放大器在音质上优于许多塑料 PC 音箱,调音也避免了困扰一些廉价多媒体音箱的臃肿或刺耳音色。
  • 在 Audioengine 产品线中的定位:A2+ 位于入门级 A1 之上,略低于更高价位的 HD3,是 Audioengine 有源音箱家族中的中端产品。值得注意的是,HD3采用与 A2+ 相同的单元和 60W 功放,声音几乎一致,但增加了实木贴皮箱体、可拆卸磁吸网罩和内置耳放等高端配置(因此价格更高,约 $349) [16] [17]。更大的Audioengine HD4外观相似,但配备 4 英寸低音单元和约两倍功率(峰值 120W),低频更强,音量更大,售价约 $429 [18]。同时,Audioengine 的经典 A5+ 和旗舰 HD6 是更大的书架箱,适合客厅使用——它们低频更深,输出更高,但对于近场桌面环境来说有些大材小用,价格也高得多。
  • 与竞品对比: 在200–300美元价位区间,A2+的竞争对手包括Kanto的YU系列和多款漫步者(Edifier)有源音箱。Kanto YU2(239美元)同样是一款小巧的2.0音箱,配备3英寸低音单元;但它不支持蓝牙,且其D类功放会将小单元推至极限。从参数上看,YU2的低频下潜略优,但在实际聆听中会出现明显失真,且据一篇对比评测“丰富且和谐”的声音表现不如A2+(来源: [19])。漫步者的入门级音箱(如R1280DB,售价150美元)箱体更大,通常配有音调调节和遥控器,但在中高频的清晰度和高级质感方面不及A2+(来源: [20])——你可以用更少的钱获得更强的低频,但精致度不及A2+(也没有内置USB DAC支持高解析音频)。如果预算更高,Vanatoo Transparent Zero(399美元)常被认为是A2+的升级选择——它体积略大,采用DSP和无源辐射器,低频下潜更深——但价格更高,外观更偏实用风格,未必适合所有人。总的来说,A2+在音质、功能和体积之间取得了绝佳平衡,这也是它近年来一直位居“最佳桌面音箱”榜单前列的原因。

新一代升级:2025年有哪些新变化

Audioengine A2+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市场上(其血统可追溯到2007年的初代Audioengine 2)。2025年版带来了多年来最重大的升级,在保留经典外观的同时,让这款备受喜爱的桌面音箱焕发新生。2025年1月,Audioengine发布了A2+“Next Gen”家庭音乐系统,带来了几项关键升级:

  • 高解析音频:内置数模转换器(DAC)从16位升级为24位,让A2+能够以更高的细节播放高解析音频文件(来源: [21])。通过USB连接,新款A2+支持最高24位/96kHz音频,而前代仅支持CD品质的16位。Audioengine将24位的提升比作从标清到高清视频——音乐中的细节更加清晰(来源: [22] [23])。实际体验中,这意味着如果你有无损或高解析音乐文件(或使用高清流媒体服务),A2+现在可以充分发挥这些高保真音源的优势。
  • USB-C 连接:为了配合升级后的 DAC,Audioengine 用现代化的 USB-C 输入端口取代了左声道音箱背面的老式 micro-USB 接口 [24]。这让它能与当今越来越多采用 USB-C 的笔记本电脑实现即插即用。你可以通过 USB 直接连接电脑(甚至手机/平板),绕过其内部声卡,直接使用 A2+ 的高品质 DAC。USB 连接还为 DAC 提供电力,因此无需单独的 USB 电源——只需一根线从你的设备连到音箱,即可以纯净的数字形式传输音频流。对于不想折腾模拟线缆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个贴心的便利。
  • 蓝牙 5.3 与 aptX HD:无线功能也得到了提升。新版 A2+ 配备了 蓝牙 5.3,比上一代的蓝牙 5.0 更先进。更重要的是,它支持 aptX-HD 编解码器,可实现更高品质的无线传输 [25]。如果你的音源(手机、平板、电脑)也支持 aptX-HD,你可以以最高 24-bit/48 kHz 的规格无线传输音频,音质接近 CD 水准 [26]。即使是标准的 SBC/AAC 蓝牙连接(如 iPhone 及许多设备所用),你也能享受到蓝牙 5.3 带来的更大范围和更稳定连接。Audioengine 宣称 A2+ 的 无线传输距离可达 100 英尺 [27],让你在房间内走动也不会断音。简而言之,A2+(2025)让你几乎可以用任何设备无线播放音乐,音质比以往更出色。

什么没有改变?关键在于核心声学设计保持不变——A2+ 依然采用了两只2.75 英寸芳纶纤维低音单元0.75 英寸丝膜高音单元,由内置于坚固 MDF 箱体内的模拟 A/B 类功放(15 W RMS × 2)驱动 [28] [29]。Audioengine 有意保持了音箱的外形尺寸和声音特性一致,仅仅对周边技术进行了升级。这意味着新款 A2+ 依然保留了前代产品受欢迎的声音特性,而不是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这也意味着现有配件(如 Audioengine 的桌面支架或壁挂架)可与 2025 款完全兼容。价格仅略有上调——A2+ 现售价为$279(前代 A2+ Wireless 约为 $269)。Audioengine 实际上让 A2+ 依然处于同样的 300 美元以下价位,尽管内部配置升级了 [30],这让它在性价比上依然非常有竞争力。

设计与做工

乍一看 A2+,你可能不会意识到有什么变化——这正是设计的初衷。2025 款 A2+ 的外观与之前版本几乎完全一致:简洁、极简的方形箱体,正面没有按钮或 LED 灯,只有每只音箱上的两个单元(低音和高音)。Audioengine 一直致力于将经典与现代设计相结合。A2+ 小巧低调,却以简约之美展现优雅。每只音箱箱体采用18 毫米厚 MDF 木材制成,比塑料音箱更结实、更有分量,并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共振 [31]。箱体随后会被手工精修,采用高品质油漆或贴皮。事实上,Audioengine 采用了 13 道喷漆和打磨工序——与钢琴表面类似的多层漆工艺——为 A2+ 带来丰富、顺滑的表面质感 [32]。这些细节提升了产品的外观和耐用性;许多用户评论说,这样的做工在这个价位上非常高端。TechRadar 的评测称赞了其“高端设计与表面处理”,没有任何廉价感的元素 [33] [34]

对于2025年,Audioengine 也通过扩展颜色选项来提升了风格因素。传统上,A2+ 只有三种外观——缎黑、亮光白或亮光红。然而从2024年开始,公司推出了“年度色彩”计划,限量发行独特色调的产品 [35] [36]。2024年他们推出了磨砂蓝版本,而在2025年主打的是磨砂绿磨砂绿A2+(见本评测标题图)拥有低调的缎面质感,既吸引眼球又不失品味。Audioengine 在新闻稿中表示,这一计划“体现了我们致力于打造不仅音质出色,同时还能提升任何空间视觉美感的家庭音乐系统” [37]磨砂绿限量版的产量有限(具体数量未公开),售完即止 [38]。这让粉丝和收藏者产生了紧迫感——磨砂绿版本很快就在 Audioengine 爱好者中成为抢手货。同样地,2025年7月,为庆祝公司成立20周年,还推出了磨砂橙特别版,极为稀有(仅250对,每对都有独立编号) [39] [40]。这些产品以每对279美元的价格迅速售罄。虽然这些特别色彩不会改变音质,但确实为用户提供了更个性化或更能搭配家居的音箱选择,这也是音频界日益流行的趋势(正如一位音频记者调侃道:“如果你的音箱和抱枕不配色,你真的在听音乐吗?” [41])。无论如何,标准A2+型号依然有现货供应,可选磨砂黑、磨砂蓝、亮光白或亮光红,如果你不喜欢绿色或橙色的话 [42]

从外观上看,A2+ 的确非常适合桌面使用。每只音箱的尺寸大约为高 6 英寸,宽 4 英寸,深 5.25 英寸,大致相当于一本厚小说的大小 [43]。它们可以轻松地放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或小型电视的两侧,而不会占用太多空间。许多用户会将它们放在电脑显示器两侧进行近场聆听——距离耳朵大约 2–3 英尺,这正是这些音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你可以直接把它们放在桌面上;前置倒相孔设计意味着低音反射孔位于每个箱体的前下方,这样你可以把它们靠墙或放在架子上,而不会影响气流。Audioengine 还出售小型倾斜支架(DS1M 金属桌面支架,约 $39),可以让音箱略微向上倾斜——如果你的桌子较低,这样可以让声音更好地指向你的耳朵,同时减少通过桌面传递的振动。(根据我们的经验,支架确实能略微提升清晰度,尤其是低音部分,但它们并非必需品。)即使只是平放在桌面上,A2+ 的底部橡胶垫也有助于隔离音箱并防止刮伤表面。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音量旋钮和电源开关位于左声道音箱(内置放大器)背面。这让音箱正面看起来更简洁,但如果你经常需要手动调节音量,可能会有些不便。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将背部音量旋钮调到中等水平(比如 50–70%),然后用你的音源(电脑或手机)来控制日常音量。A2+ 采用模拟音量电位器,所以你也可以将其固定在某一音量,然后通过设备来控制所有音量。没有遥控器或 App——这些不是“智能音箱”,它们有意不带 Wi-Fi 或语音助手功能,许多发烧友认为这是优点(不用担心固件更新或网络故障)。设计理念是以复古的好方式回归本质:只需将高品质音箱连接到你的音源,没有任何多余的功能影响音质或简洁性

在这个类别中,整体做工质量非常出色。箱体手感扎实,接线柱和连接器都很牢固,甚至表面处理(无论是哑光还是亮光)也都平滑且一致。Audioengine在制造上的细节把控很到位——没有明显的缝隙或脆弱部件。每只音箱(尤其是内置功放的左声道)都有一定分量(每只约3.5磅)。这种重量感,加上MDF板材结构,有助于音箱在播放音乐时保持稳定,防止自身震动。Twittering Machines指出,A2+的箱体没有像廉价塑料音箱那样出现杂音或共振,称其“以这个尺寸来说非常扎实” [44] [45]。简而言之,这些音箱看起来和手感都像高端迷你音箱,而且能很好地融入现代家居风格——尤其是限量配色版本,能让它们成为你桌面上的小型谈资。

连接性与功能

A2+的一个优势是其多样的连接方式——无需额外设备即可兼容多种音源。在左声道音箱(即内置功放和输入的“有源”单元)背面,你会看到以下接口:

  • 蓝牙天线/按钮:新版A2+支持蓝牙5.3无线音频,配对设备很简单——按下背部按钮(兼作指示灯),在手机或笔记本的蓝牙设置中找到“Audioengine A2+”并连接。音箱会记住设备,并在开机时自动连接上次配对的音源。支持aptX-HD编解码器的话,音质会更好,但系统也向下兼容标准蓝牙SBC和AAC [46]。你可以从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等服务无线播放,空旷环境下无线范围可达约100英尺(实际穿墙距离会略短——但在普通家庭或办公室,你带着手机走到隔壁房间也能保持稳定连接)。这让A2+不仅仅是PC音箱,也是一套通用无线音箱系统,可播放手机或平板上的任何音频。如果你的电视/笔记本支持蓝牙(且aptX低延迟有助于保持视频音画同步),它们甚至可以临时充当电视音箱。
  • USB-C 输入: 这是一款即插即用的 USB 音频接口。使用附带的 USB 线缆,你可以将 A2+ 直接连接到电脑(PC 或 Mac),甚至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需转接头),让音频数字信号传输到音箱内置 DAC。你的设备会将 A2+ 识别为外部音频输出。USB-C 的设计意味着现代笔记本无需转接头——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当你使用 USB 时,实际上是在利用 A2+ 内置的 24 位 DAC,这通常能提升音质,优于许多笔记本的耳机接口。正如 Gear Patrol 所指出,新增的 USB-C 输入让“连接当今的笔记本和台式机更方便”[47] [48] 它是真正的即插即用——大多数系统无需安装驱动(采用标准 USB 音频类驱动)。对许多用户来说,USB 连接是电脑音频的主要方式,因为它能提供最纯净的音频通路。
  • 模拟输入(3.5 mm AUX 和 RCA): A2+ 提供了两种模拟输入选项。配有一个3.5 mm 立体声迷你插孔(AUX),这与耳机或手机输出端口相同。这样可以方便地快速连接手机、iPod、Echo Dot、电视耳机输出,或任何带有耳机插孔的老设备。还配有一对RCA 输入(左右声道),可连接多种音源——例如唱盘(需唱头放大器)、CD 机、老式 DAC,甚至是 PC 的线路输出。双模拟输入极大提升了灵活性;你可以让一个输入长期连接固定音源(如唱盘的 RCA),同时保留前置 3.5 mm 端口以便偶尔使用(如朋友的 MP3 播放器)。值得注意的是,三种输入(USB、蓝牙和模拟)可同时处于激活状态——你无需切换开关来选择音源 [49]。A2+ 会自动播放正在输出音频的音源。如果有两个设备同时播放,信号会被混合(通常不会这样做,但确实可以)。实际使用中,这种自动感应意味着你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想听哪个只需直接播放,无需伸手到音箱后面切换输入。
  • RCA输出(可变):在这个尺寸级别中并不常见,A2+在左扬声器上配备了一个RCA线路输出 [50]。该输出为可变,意味着它受A2+音量旋钮控制。其主要用途是连接有源低音炮。Audioengine明智地意识到,一对2.75英寸的小型扬声器,虽然以其体积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如果你渴望深沉低音(低于约60 Hz),它们无法满足需求。通过连接低音炮(如Audioengine自家的S8低音炮或任何品牌的有源低音炮),你可以打造一个真正覆盖全频段的2.1系统。A2+的低音炮输出发送的是全频信号,因此你需要使用低音炮的分频器来进行合理融合(通常设置在60–80 Hz左右)。连接低音炮后,A2+扬声器仍会播放其全频段;你只是额外获得了来自低音炮的低频。添加小型低音炮的用户常常反馈,这种组合在音乐和游戏方面都非常出色——你既能获得A2+的清晰度和声场定位,又能体验到微型低音单元无法单独提供的震撼低音。即使没有低音炮,A2+的低频也能下潜到约65 Hz(考虑到单元尺寸,这很令人印象深刻),这部分得益于前置低音反射孔,增强了低频输出 [51]。Audioengine有意没有采用激进的DSP低音增强,以避免让低音单元失真;你听到的低音在扬声器的自然极限内紧致且受控 [52]。但如果你想感受深沉的低音线或电影中的轰鸣,低音炮输出就是你的好帮手。

关于功能方面还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地方:

  • 放大:A2+ 使用A/B 类模拟放大器(内置于左声道扬声器)。与许多现代音箱采用的 D 类放大器相比,这有点“老派”,但 Audioengine 一直推崇 A/B 类放大器的音质特性。该放大器额定每声道 15 瓦 RMS(持续输出),每声道峰值 30 瓦 [53]。这意味着系统峰值总功率可达 60 瓦,足以满足近场聆听和小房间使用。A/B 类放大器在正常聆听音量下通常失真极低——A2+ 的参数为<0.05% 总谐波失真+噪声(THD+N),信噪比大于 95 dB [54],表现非常干净。其代价是 A/B 类放大器在待机时可能更热、功耗略高于 D 类。A2+ 没有自动待机功能(需要手动关闭电源开关),但其待机功耗极低(许多用户会一直开着)。外置电源适配器(电源砖)为音箱提供 15V 直流电——外置电源有助于减少箱体内部的热量和干扰 [55]。实际使用中,用户反馈 A2+ 可靠耐用,可日常使用多年——该设计经过长期优化。Audioengine 还提供3 年保修,涵盖零件和人工,在同类产品中属于较高水平 [56]。这也体现了厂商对其做工质量的信心。
  • 安装简便:A2+ 的上手过程毫无烦恼。包装盒内配备了所有所需线材:用于连接左右音箱的音箱线、AC 电源适配器、USB 线和 3.5mm AUX 线。安装步骤非常简单:摆放好两只音箱(背面有左右标识),用附带的音箱线连接(线材已预先剥皮),将左音箱接通电源,然后选择输入源。如果使用蓝牙,只需按下配对按钮,几秒钟内即可连接设备。无需 App、无需注册账号、无需 Wi-Fi 设置——Audioengine 有意为之,旨在保持简洁,避免任何软件臃肿或隐私问题。许多用户很欣赏 A2+ 并非某个封闭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只是通用兼容的音箱 [57] [58]。音量可通过背部旋钮调节,或(大多数人这样做)在使用 USB/蓝牙时通过源设备调节音量。音箱配备了磁屏蔽单元 [59],因此不会干扰附近的显示器或硬盘(虽然是老式担忧,但值得一提)。整体来看,功能配置恰到好处:你拥有多种连接选项高品质音频支持,但本质上产品依然是一对模拟音箱。
  • 极简设计(有意为之):你不会在 A2+ 上看到麦克风、语音助手、网络串流、多房间集成或花哨的数字显示屏。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如果他们想要智能音箱或集成 Alexa/Google Assistant 的一体机,这可能是个缺点。但 A2+ 的目标用户是音频纯粹主义者和挑剔的听众,他们通常更喜欢简洁的音频链路。通过避免 Wi-Fi 和智能功能,A2+ 也避免了潜在的过时风险——无需担心软件更新停止后音箱变得无用。五年或十年后,只要模拟和蓝牙输入(以及 USB,很可能会继续存在)还在,这些音箱依然可以正常工作。对许多人来说,这意味着更长的使用寿命,是一大优点。

总之,A2+(2025)在新旧之间实现了极佳平衡。你可以在一台紧凑设备中,既享受经过验证的模拟音箱工程(高品质单元、强劲功放),又拥有现代连接方式(BT 5.3、USB-C DAC)。无论你想连接黑胶唱机、从 PC 串流高码率 FLAC 文件,还是仅用手机播放播客,A2+ 都能轻松胜任,无需额外设备。

声音表现

归根结底,如果A2+没有出色的音质,再花哨的功能和吸引人的设计也毫无意义——而据所有说法,它确实做到了。这款音箱的标志在于,尽管体积小巧,但它们的声音宏大且均衡。评论者和用户一致表示,如果你闭上眼睛,你很难相信自己听到的是2.75英寸的小桌面音箱。

整体声音特性:Audioengine A2+ 拥有温暖、悦耳的音色平衡。这意味着中频(人声、吉他、钢琴)饱满自然,高频细腻但顺滑,低频紧致且有存在感(在一定范围内)。Sound & Vision杂志将其声音描述为“温暖而迷人,同时清晰”,这让它在播放原声音乐和人声时尤其令人愉悦 [60]。高频避免了某些廉价高音单元产生的刺耳、嘶嘶声——得益于丝膜高音单元,高音具有温和、略带“柔和”的特性。细节依然丰富(钹声有真实的金属光泽,你能听到录音中的细微差别),但A2+不会把高音渲染到不自然的程度。这确保了长时间聆听也不会感到疲劳;即使是高频较亮的录音,你也不太可能感到刺耳。中频是真正的强项:无论男女声,都清晰有质感。播客和对话在这些音箱上听起来自然且易于分辨。萨克斯、钢琴和原声吉他等乐器的音色丰富,完全超越了A2+的小巧体积——这很可能得益于A2+坚固的箱体和高品质单元。TechRadar的评论者指出,A2+在表现上“既不单薄也不刺耳”,并评论说它们在不同类型的音乐中“非常容易聆听” [61]。实际上,这意味着这些音箱不会夸张或过度渲染声音;它们只是平滑、愉悦地还原你播放的任何内容。

立体声成像与声场:A2+真正出色(并且经常让人惊喜)的一个方面就是成像。将其正确摆放在相距约3-4英尺的位置,保持与耳朵齐平或朝向听者,A2+可以呈现出宽广且三维的立体声成像。乐器和音效在左右声道之间清晰地移动,在制作精良的曲目中甚至能感受到深度。Twittering Machines强调这些小音箱“能够很好地‘消失’,营造出远超其体积的声音画面。” [62]换句话说,声音并不会“粘”在小箱体上;它仿佛漂浮在你面前,来自一个超越音箱物理位置的声场。这一特性对于近场聆听尤其令人愉悦:当你坐在最佳聆听点时,可以准确定位混音中每个元素的位置(从左到右,甚至前后分层)。TechRadar 的Steve May 对这些 A2+ 音箱的立体声成像“在桌面上广泛展开”印象深刻 [63]。对于游戏来说,这种成像意味着你能获得良好的方向感(有助于定位游戏世界中的声音)。对于音乐来说,它让聆听体验更加沉浸——闭上眼睛,你甚至能想象乐队就在你面前排开。当然,最佳聆听点相对较小(就像任何近距离摆放的立体声音箱一样),但对于一个人坐在桌前来说,已经非常完美。

低音响应:现在,大家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是:一对2.75英寸的音箱到底能产生多少低音?答案是:出乎意料的可观,但也有预期的局限性。A2+的官方低频下限为约65 Hz(-2 dB) [64],这意味着它们能覆盖大部分贝斯吉他和底鼓的频段,但无法触及超低音(50 Hz以下的深沉轰鸣)。在试听测试中,A2+在底鼓和贝斯线所覆盖的范围内,能带来令人满意的冲击感和紧致的低频。Sound & Vision指出,尽管低音单元很小,但他们听到的“低频不仅仅是点到为止;整体声音可以说是非常均衡”,并没有明显的单薄感 [65]。前置槽式倒相孔在中低频段有一定提升,让音箱听起来更温暖、有“分量”,音乐不会显得单薄。许多用户发现,在桌面上使用时,低音会被桌面表面很好地增强(这被称为边界增益)。如果你把A2+靠墙或放在坚固的桌面上,低频会被进一步强化,让音箱听起来更饱满。有位评测者甚至更喜欢把音箱直接放在桌面上(而不是支架上),因为表面带来的轻微低频提升让音乐更有厚度 [66]。不过,A2+值得称道的是没有像一些小音箱那样通过DSP人为制造出轰鸣或单调的低音。Audioengine采取了保守的设计——他们没有强迫低音单元做不可能的事。一些竞品小型音箱,比如Kanto YU2,试图通过电子方式延展低音,结果出现了明显的失真或倒相孔噗噗声 [67] [68]。相比之下,A2+让低音保持紧致,并且在单元能力范围内。低音干净且反应迅速,非常适合流行、爵士、古典和摇滚等轻音乐。然而,如果你播放重低音类型(EDM、嘻哈)或电影爆炸声时,肯定会注意到缺乏深沉的低频。TechRadar直言不讳地把“没有深低音可言”列为缺点 [69]——这很公平,毕竟物理规律不可违。如果你经常听以低音为主的音乐,或想在游戏/电影中感受到低频震撼,那你会希望搭配一个低音炮(好消息是有这个选项)。不过,对于大多数日常中等音量的聆听,用户往往会惊喜地发现他们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那么需要低音炮。A2+的低音与其他频段的平衡非常好——它的存在感足以让音乐的主体和节奏感都很出色,但它从不显得臃肿或压倒一切。重要的是,由于A2+没有采用低音增强DSP,在正常音量下低音不会失真或到底。APH Networks的对比评测认为A2+的调音很谨慎:“Audioengine在A2+的调音上做得更好,因为他们没有试图让音箱在其能力范围之外过度驱动……通常更明智的做法是让设备在其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而不是期望它实现物理上无法达到的目标。” [70] [71] 简而言之,A2+为你带来真实的低音——你听到的是音箱能够干净重现的低音,仅此而已。对于许多听众(尤其是近场聆听),这比那些假装大低音却表现糟糕的小音箱更受欢迎。

音量与动态: 鉴于A2+的额定功率仅为15 W×2,在响度方面它无法创造奇迹。然而,在桌面或小房间环境下,它们的音量已经足够大。在我的办公桌上,日常聆听时我很少将音量调到50–60%以上;对于个人聆听距离来说,它们还有充足的余量。如果你在更大的房间里把音量调高,它们可以让卧室或宿舍充满声音,但单靠它们可能无法举办舞会。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动态余量——对于动态范围很大的音乐(如古典管弦乐高潮或大片音效),当A2+被推到极限时会有些压缩。Sound & Vision的评论者指出,在高音量播放复杂的管弦乐曲时,声音“在高音量下会有些拥挤”,意思是最响亮的段落开始混在一起,而不是保持清晰分明 [72] [73]。这对小音箱来说是意料之中的——2.75英寸的低音单元能推动的空气有限,小功放能输出的电流也有限,超过极限后就会出现问题。不过在正常聆听音量下,A2+表现得非常从容。失真非常低(远低于0.1%总谐波失真),人声和乐器依然清晰 [74] [75]。待机时也没有可闻的嘶嘶声或嗡嗡声——这得益于其放大器和电源设计,这对近场使用很重要(没有什么比手臂距离的音箱发出噪音更糟糕的了)。如果你在更大的空间把A2+推到最大音量,它确实会很响,但在重低音或复杂混音时你可能会听到它有些吃力。不过对于桌面使用来说,它的音量已经绰绰有余——通常限制因素不是音箱,而是你的耳朵(或邻居)在近距离能承受多大音量!

清晰度与细节:A2+ 之所以持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清晰度。这些音箱能够从录音中还原出大量细节,尤其是在接入高品质音源时。高音镲、弦乐、混响、人声的质感——所有这些都以一种许多同尺寸PC音箱所不具备的精致方式呈现出来。这部分得益于丝膜高音单元,其响应比金属高音更为平滑,部分则归功于设计良好的DAC/功放,保证了信号的纯净。在对比中,听众常常发现A2+在高频上比Edifier或Klipsch的小型音箱更具表现力和精致感。你会有一种“听进混音内部”的感觉,这对那些也在考虑录音室监听音箱的人很有吸引力。虽然真正的录音室监听(如JBL或KRK)可能能揭示出更多微观细节,但它们通常不如A2+那样适合休闲聆听或宽容。A2+实现了很好的平衡——它的细节足以满足挑剔的耳朵,但又不会过于分析,以至于暴露录音的每一个缺陷或让劣质MP3变得无法聆听。它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声音:“丰富、迷人且引人入胜”,正如多位测评者在 [76] [77]所总结的那样。如前所述,声像定位非常出色,乐器分离度在这个尺寸下也相当不错——你可以在一首歌中分辨出不同的层次,而不会混在一起(同样,前提是音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使用场景(音乐、游戏等): 对于音乐,A2+ 能够很好地应对各种类型,但在原声、爵士、民谣、独立摇滚和古典音乐方面表现尤为出色——这些类型更注重细节和声场,而不是单纯的低音输出。用它来听创作歌手或小型爵士乐队是一种享受;音箱呈现的人声和乐器几乎有高保真的品质,远超其价格。摇滚和流行音乐则充满活力且均衡——电吉他有颗粒感,鼓声有冲击力。对于电子乐或嘻哈,低音部分依然有力,但你不会感受到超低音的震撼(除非你加装低音炮)。不过,许多电子乐迷在近场使用A2+时,对其低音质量(紧致且迅速)感到满意,反而更喜欢这种风格,而不是某些竞品那种过度增强、浑浊的低音。对于游戏,A2+ 比电视或笔记本自带音箱有大幅提升。清晰的立体声成像有助于需要方向感的游戏,清晰度也让游戏配乐和音效不再混沌。爆炸声不会震动房间,但人声和细节非常清晰。如果在卧室用作小型家庭影院或电视音箱,A2+ 在清晰度和立体声分离方面绝对优于内置电视音箱,虽然缺乏环绕声效果或震撼低音——同样,加个小低音炮就能让它们变成卧室里的迷你家庭影院。aptX 低延迟(如果你的电视支持蓝牙)甚至可以实现不错的唇音同步,适合日常观影。最后,对于涉足音乐创作或编辑的人来说,A2+ 也可以作为迷你监听音箱。它们的声音还不够平直/中性,无法替代真正的录音室监听音箱进行混音,但在中高频上相当准确,作为辅助参考也不错。有趣的是,一些论坛上的音乐人表示,他们喜欢用A2+ 检查混音,因为它能代表高品质消费级回放的实际听感。

总结性能:Audioengine A2+ 在小巧的体积中带来了大而精致的声音。它不是低音怪兽,也无法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填满大房间,但如果按设计初衷——近距离或小空间使用——它能营造出远超普通桌面音箱的丰富听感。正如一位用户简明扼要地说:“非常容易喜欢……以这个体积来说,声音令人惊艳!” [78]。许多体验过A2+的人都表达了类似的感受:一旦听过它们,就很难再回到单薄的显示器或笔记本音箱。

专家评测与用户反馈

A2+(各代产品)在音频圈积累了极佳口碑。TechRadar、Sound & Vision、CNET、What Hi-Fi 以及无数博客的专业评测多年来都给予A2+高度评价。它常年位列“最佳电脑音箱”榜单和“编辑推荐”榜单,兼顾性能与价格。例如,即使在最初发布17年后,A2系列依然在2024年多家媒体的桌面音箱榜单中名列前茅 [79]。这种长青表现,在消费电子领域极为罕见。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值得关注的专家观点:

  • Steve May,TechRadar(2025年3月):对A2+给出了非常积极的评价,并推荐购买。在总结中他写道:“提供突出的立体声成像、丰富的细节和高端的做工,这些多功能音箱在空间有限时非常值得一试。” [80]他将小巧的体积、设计和轻松的音质列为优点,同时指出低音不够深和音量有限是唯一的缺点 [81] [82]。TechRadar还指出A2+并不是一款“智能”音箱——这意味着如果你需要语音助手,应该另寻他选,但如果你只想为桌面获得出色音质,A2+是极佳的选择。
  • Sound & Vision(2019年A2+ Wireless评测):他们称赞了其相较于价格的音质,表示:“A2+将发烧友级音质与蓝牙的便利性结合,打造出广受欢迎的紧凑型音箱套装。” [83]评测指出其做工极佳,声音宽广且丰富。文中一处提到A2+的“声音温暖而有吸引力,同时清晰,非常适合原声音乐……[其]丰富、宽广的声音让它成为发烧友的显然之选,但蓝牙和USB输入等功能也让它成为不那么挑剔听众的好选择。” [84]这很好地概括了A2+如何兼顾发烧友和普通用户的吸引力。
  • Twittering Machines(Michael Lavorgna,2018年):评测了A2+ Wireless,并被这些小音箱的表现所打动。他称它们为“声音的小宝藏,超出你对其价格和体积的预期” [85],强调它们能在不占空间的情况下带来令人满意的音乐表现。他还评论了它们能够营造出宽广声场的能力(正如我们在声音部分提到的)。
  • 客户和社区反馈:A2+在Reddit的r/BudgetAudiophile等论坛以及各大音频社区拥有一批狂热粉丝。许多用户推荐它作为从普通电脑音箱或回音壁升级的首选。截至2025年,A2+(所有版本)在亚马逊、Audioengine官网及各大零售商网站上已累计获得数千条用户评价——绝大多数为五星好评。用户经常提到,换用A2+后音质有巨大提升,常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与旧音箱的对比。音质清晰、做工扎实,以及Audioengine的售后支持(如遇问题)都获得高度评价。Audioengine的CEO表示,A2+系列在其生命周期内已获得超过10,000条正面评价,数据来源于 [86]。常见反馈有几点:(1)部分用户会加装低音炮,认为体验更完整,而小房间用户则觉得无需低音炮;(2)有少数人希望有前置音量旋钮或遥控器(HD3型号或软件音量可解决);(3)一些长期用户表示这些音箱“多年如新”,无需担心故障,这让人很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A2+经常被用作同级别产品的参考标准。许多试听过多种选择(如Kanto、Edifier、Bose、Creative等)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A2+,因为它听起来更自然、更精致。在论坛上,你会看到类似“我试过XYZ音箱,但退了货,最后还是留下了Audioengine A2+”的评论。并不是说A2+在每一项指标上都是绝对最强,但作为一个整体方案,它能满足大多数听众的需求。例如,一位Reddit用户在对比时说:“很明显[Vanatoo] T0整体是最好的音箱,但A2+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87]——也就是说,确实有在某些方面(如低频延展、功率等)超越A2+的音箱,但通常价格更高或有其他妥协。A2+在性价比上达到了一个很难超越的“甜蜜点”。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Audioengine的客户服务也备受好评。作为一家专注音频、规模较小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州),他们提供个性化支持和3年质保,用户在需要帮助或有疑问时对此非常认可。这不是大卖场里那种一次性消费的电子产品,而是一件公司愿意长期负责的音频设备。

总的来说,市场对2025款A2+ Next Gen的反响非常积极。新增的蓝牙5.3、USB-C和高解析音频正是A2+保持时尚所需的升级。专业评测者基本都表示“它本来就是最好的之一,现在变得更好了。”大家一致认为,Audioengine在不破坏其受欢迎特质的前提下,成功提升了产品。限量版配色(哑光绿、哑光橙)在科技博客和发烧友中引发了大量讨论,显示出人们对视觉吸引力与技术实力兼备的音响设备有很大兴趣。最终,无论是评论家还是消费者似乎都同意A2+以其体积来说音质极佳——这对任何音箱来说都是最关键的。

对比:Audioengine A2+ 与其他音箱

为了让A2+有更清晰的定位,我们将其与Audioengine自家其他型号以及一些近期竞争对手在紧凑型音箱市场中的产品进行对比。2025年的桌面音频领域非常活跃,既有老牌Hi-Fi厂商的新型号,也有新兴初创公司的产品,但A2+依然表现强劲。

Audioengine产品线中的定位

Audioengine目前提供多款有源音箱,A2+(常被称为Audioengine 2+或简称“2+”)在价格上属于中低端,但性能远超同级。其内部对比如下:

  • Audioengine A1——售价约199美元,A1就像A2+的小兄弟。它的体积其实非常接近(同样配备2.75英寸低音单元),也支持蓝牙,但A1没有USB输入/DAC,使用的是更小的30W(峰值)功放。它的功率略低,也没有RCA输出 [88]。A1适合预算有限或桌面空间极小的用户,但只需多花约80美元,A2+就能带来更高音质(有报告称A1的声音不够饱满)和更多连接方式。许多人认为A1是“入门款”,而A2+则是想要明显更高音频保真度桌面用户的升级之选。
  • Audioengine A2+(Next Gen)——[我们的主角]——A2+经过多年优化,如前文所述,现在具备了曾经只在高端型号才有的功能(aptX HD、24位DAC等)。它是大多数桌面用户的首选,兼顾性价比和性能。值得一提的是,Audioengine还销售无源版本A2(称为Audioengine P2或“A2+ Passive”),适合自备功放的用户——但这是小众需求。对大多数人来说,A2+有源音箱是便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 Audioengine HD3 —— 售价约为349美元,HD3可以看作是A2+的高端兄弟。 有趣的是,HD3拥有与A2+相同的单元和相同的60W峰值功放 [89]。在原始音质方面,Audioengine自己表示HD3和A2+的表现几乎完全相同 [90]。HD3额外的成本体现在豪华配置上:实木贴皮箱体(例如胡桃木或樱桃木)、磁吸式前面罩(如果你喜欢带罩的音箱外观),以及重要的内置耳机放大器,配有前置3.5mm耳机插孔 [91] [92]。耳放对于发烧友来说是个不错的福利——这意味着你可以将高品质耳机插到音箱上,享受放大后的输出(HD3本质上是DAC+耳放+音箱的组合)。如果你经常在桌面使用耳机,这可能会让你倾向于选择HD3。如果不是,A2+能以更低的价格带来同样的音质。从外观上看,有些人更喜欢HD3的复古风格(木皮和面罩让它更具传统Hi-Fi外观),而A2+的裸露单元和烤漆表面则更现代/极简。无论如何,这两款现在都配备了Next Gen内部组件(自2025年升级后为蓝牙5.3、USB-C、24位DAC),所以你主要是在功能和外观之间做选择。Gear Patrol总结道:“在尺寸和音质方面,HD3和A2+基本一样,”区别在于外观和耳机插孔 [93]
  • Audioengine HD4 – 售价约为429美元,HD4在体积上有了更大提升。每只HD4音箱大约比A2+高/大25%,并配备了4英寸低音单元(对比A2+的2.75英寸),以及更强劲的功放(每声道约50W RMS,峰值120W) [94] [95]。HD4的设计初衷是弥合桌面音箱与房间音箱之间的差距——你仍然可以把它放在较大的桌面或书架上使用,但它比A2+更容易填满一个中等大小的房间。随着2025年Next Gen更新,HD4也获得了蓝牙5.3(支持aptX Adaptive,这是一种较新的编解码器)和USB-C输入,具备了与A2+相同的现代功能 [96] [97]。HD4的优势在于更深的低音和更高的输出——得益于更大的低音单元和箱体,它在低至50 Hz中段时仍能保持输出 [98]。在并排对比中,HD4的声音会更饱满,低音更有震撼感。它也更适合较大的房间或小型聚会场景。缺点是体积和价格:在小桌面上,HD4可能显得体积庞大(功率也可能过剩),而且比A2+贵约150美元。如果你有空间和预算,并且想要更强低音而不想加低音炮,HD4是很好的选择。但如果只是用于桌面近场聆听,许多人还是会选择A2+,必要时再加低音炮。有位评论者指出,HD4“在外观和功能上与HD3完全相同,但……体积更大,功率是其两倍,低音明显更深。” [99] [100] 这简明地将其与A2+/HD3系列做了对比。
  • Audioengine A5+ / HD6 – 这些在尺寸上更像传统的书架音箱。A5+ 配备了 5 英寸低音单元,HD6 则配备了 5.5 英寸凯夫拉低音单元,箱体更大(高达约 1 英尺)。它们主要用于房间和客厅,不太适合桌面使用(除非你有一张超大的桌子!)。A5+ 已经上市很久(现在也有带蓝牙的无线版本),以其强劲的声音和低音受到青睐。HD6 是旗舰型号,售价 699 美元,拥有精美的做工(手工打造的木质箱体、磁吸式网罩、内置 24 位 DAC 和 aptX-HD 蓝牙)——它经常被拿来与小型客厅的传统高保真音箱比较。关键点:这些更大的型号属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它们确实能带来更多低音和音量,但代价是体积和价格。如果有人考虑为电脑或桌面选择 A2+,他们很可能不会直接跳到 HD6 或类似型号——后者适合需要音箱兼顾家庭音响系统时使用。Audioengine 明智地提供了一个连续的产品线:桌面从 A1/A2+ 起步,如果想要更高端的桌面体验可以选择 HD3,需要在书房/办公室获得更强动力则选 HD4,若要为客厅或大空间配备音箱则选 A5+/HD6。整体来看,该公司始终保持一致的“家族音色”——喜欢 A2+ 的用户形容更大型号也有类似温暖、顺滑且细腻的音色,只是规模更大。

竞品桌面音箱(2024–2025)

现在,放眼 Audioengine 之外,在高端紧凑型音箱领域有几款值得关注的竞争对手和新秀。我们将对比几款,看看 A2+ 的表现如何:

  • Kanto YU2 / YU4(以及新的ORA系列):Kanto 是一个加拿大音响品牌,在桌面音响爱好者中越来越受欢迎。YU2(大约 $219–$249)可能是最接近 A2+ 的同类产品:它是一套迷你的 2.0 音箱系统,配有 3 英寸复合低音单元和 3/4 英寸丝膜高音单元,并有多种有趣的颜色可选。YU2 做工精良且外观时尚,但功能更为基础——它没有蓝牙和任何内置 DAC,只提供 3.5mm 模拟输入和 USB 音频直通(这不是 DAC,只是一个用于连接电脑输出的接口) [101] [102]。它还采用了每声道 50W 峰值(RMS 远低于此)的 D 类功放。从声音表现来看,YU2 被认为比 A2+ 有更多的低频延展——有评论发现它甚至能重现接近 50Hz 的音调,而 A2+ 做不到 [103]。不过,为了实现这一点,YU2 在低频部分做了提升,测试显示这会导致这些频率下出现明显失真 [104] [105]。在实际听音乐时,人们注意到 YU2 的低音单元在高音量下播放深低音时会“抖动”或失真。相比之下,A2+ 并不尝试重现这些最低音,因此声音更干净。APH Networks做了直接对比后得出结论:“Kanto YU2 没有 Audioengine 那样丰富和谐,这正是 A2+ 的强项。” [106] 他们将此归因于 A2+ 更优越的箱体设计和调音。如果你特别需要一款迷你音箱并想省钱,YU2 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想要完整的声音,最好搭配低音炮,并接受它的高音和中音不够细腻。Kanto 的YU4($329)和YU6($499)是更大的有源音箱(分别配有 4 英寸和 5.25 英寸低音单元),并带有 aptX 蓝牙、遥控器,甚至内置唱机前级放大器(YU4/YU6)。这些产品更多是与 Audioengine HD4 和 A5+ 竞争,而不是 A2+。2025 年,Kanto 推出了 ORA 系列,这是他们全新的高端桌面音箱产品线。Kanto ORA(约 $349)直接瞄准发烧级桌面音箱市场——它比 A2+ 稍大,配有 3 英寸铝制低音单元,采用更强大的 D 类功放(总功率 100W)和 DSP 技术以增强低频。它还配有低音炮输出,并可选配专用支架 <a href=”https://ts2.tech/en/audioengine-a2-matte-green-limited-edition-desktop-speakers-thts2.tech [107]。在慕尼黑High End 2025展会上亮相的ORA,早期评价称其在同等体积下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深沉低音和非常清晰的声音,准确度上可能可与Vanatoo Transparent Zero媲美 [108] [109]。不过,它也比A2+贵70美元以上,至于能否超越A2+的人气还有待时间检验。目前,A2+凭借更长的市场口碑和受欢迎的声音风格占据优势,而Kanto则试图通过ORA在参数和功率上突破极限。如果你是游戏玩家,或是想从小音箱中获得最强低音(并且不介意更为解析的声音),ORA可能很有吸引力。但如果你更喜欢一点模拟味道和经过验证的设计,A2+依然是首选。
  • 漫步者有源音箱: 漫步者(中国音响品牌)提供众多型号,价格区间广泛,其中许多在亚马逊上非常受欢迎。它们通常注重性价比——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不错的性能——并且经常配备遥控器、音调旋钮等功能。常见的对比对象是Edifier R1280DB/R1700BT系列(通常约130–180美元)。这些音箱配备4英寸低音单元,箱体更大,物理上能够产生更多低音。它们还常常配备蓝牙(但通常是较老的版本)、多种输入,部分型号甚至有低音炮输出。漫步者的优势在于性价比——只需A2+一半的价格,你就能买到体积更大、可能声音更大更低的音箱。许多音频评测者指出的劣势是,漫步者的低价型号没有A2+那样的清晰度或平直响应。中频可能听起来有些浑浊或模糊,高频虽然有,但不够细腻(有些型号用的是便宜的锥形高音而不是球顶高音)。它们非常适合日常听音或电视使用,但如果做A/B对比,A2+通常会显得更“高保真”——分离度更好,音色更均衡。漫步者也有一些高端型号:比如S1000MKII(400美元)S2000Pro(450美元),这些型号采用了更好的单元(平面高音等),音质相当不错——但这些都是体积更大的书架箱,不太适合桌面使用。在小型音箱类别中,漫步者的MR4(一款150美元的4英寸“监听音箱”)和G2000(100美元的游戏音箱)经常被提及。MR4在这个价位上以中性著称,但无论是体积还是外观(纯黑录音室风格)都与A2+不同。总结是,如果预算是首要考虑,漫步者提供了很多选择,像R1280DB这样的型号对于非严肃听音来说完全没问题——只是不要期待A2+那样的做工精致或细腻音质。亚马逊用户反馈经常提到,直接对比时,漫步者“缺乏[A2+]的高级质感和清晰度” [110],有时中频会显得闷。对许多人来说,如果音乐质量是优先考虑,A2+值得多花点钱,而漫步者则适合做为副系统或预算有限时的选择。
  • Vanatoo Transparent Zero (T0):Vanatoo 是一家小型的发烧友音响公司,知名度不高,但他们的 Transparent Zero(原版约 359 美元,升级版 Zero “Plus” 约 399 美元)经常被认为是最佳小型音箱之一。Transparent Zero 是一套高度工程化的 2.0 系统。音箱比 A2+ 略大,但依然紧凑,并且每只音箱都配有一个被动辐射器以增强低音,同时内置 DSP 主动校正和调音。其结果是,这款音箱据称在房间内可下潜至约 50 Hz——以其体积来说极为深沉——并且频响非常平直(Vanatoo 提供了测量曲线)。它还拥有丰富的功能:多种输入,包括光纤(TOSLINK)、USB、模拟、蓝牙,甚至还有遥控器和音调控制。在纯性能方面,许多发烧友认为 Vanatoo T0 是微型音箱领域的标杆;一位在 Head-Fi 上拥有两者的用户表示,Transparent Zero 在原始音质和低音输出方面“远胜于 Audioengine A2+” ts2.tech ts2.tech。然而,也有一些注意事项:Vanatoo 的设计偏实用主义——就是普通的黑色箱体配金属网罩(没有颜色选择或光滑外观)。它们的操作界面也更复杂(如 EQ 拨码开关、音量遥控等),反映了其重度 DSP 的设计理念。有些听众觉得它们对于休闲聆听来说有点过于解析或“监听风格”;它们能展现很多细节,但对录音质量较差的音乐不太宽容。而且供应有时有限(小公司产量有限)。总的来说,Vanatoo T0 是那些极度追求准确性和低频延展的用户的绝佳选择,并且不介意比 A2+ 多花约 120 美元。但对于那些更看重音质与外观结合,以及一定音乐温暖感的人来说,A2+ 往往成为更令人愉悦的日常之选。许多人表示 A2+ 的声音更“有趣”,而 Vanatoo 虽然技术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对于简单的音乐享受来说可能有些“杀鸡用牛刀”。T0 的存在对于桌面上的硬核发烧友来说非常棒——但对于更广泛的用户群体,A2+ 在性能、简洁和风格之间达到了更理想的平衡。
  • Onkyo GX-10DB / GX-30ARC: 2025 年的新秀,Onkyo(日本老牌高保真品牌)决定进军桌面音箱领域。他们于 2025 年初发布了 “GX” 创作者系列,包括两款型号:较小的 GX-10DB(3 英寸低音单元,约 $199)和较大的 GX-30ARC(4 英寸低音单元,约 $299) [111] [112]。这些音箱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 Onkyo 以家庭影院和立体声音响设备闻名,而非电脑音箱——所以这算是一种跨界尝试。尤其是 GX-30ARC,通过加入 HDMI ARC 输入(名字由此而来) [113],试图实现差异化。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 HDMI 直接连接电视,并用电视遥控器调节音量——这也考虑到了可能将 PC 音箱当作电视音箱使用的用户。两款型号都配备了蓝牙 5.3(鉴于规格较新,很可能支持 aptX),并附带无线遥控器。本质上,Onkyo 将回音壁的一些功能(HDMI ARC、遥控器)与桌面音箱的外形结合在一起。由于这些产品非常新(大约 2025 年 3 月开始发货),我们还没有完整的评测,但从参数上看,GX-30ARC 通过更大的低音单元和这些便利功能,在这个价位上有望挑战 A2+。Onkyo 的品牌底蕴意味着它们的音质大概率不错,但作为首次尝试,缺乏过往口碑。Audioengine 的 A2+ 已经是第三代成熟产品——Onkyo 必须在调音上做到极致才能取而代之。对于想要 PC/电视双用音箱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选择。不过,如果近场音乐音质是主要目标,A2+ 可能仍然更胜一筹,除非有新证据证明相反。这个领域值得关注——Onkyo 的加入(以及 Klipsch 通过合作 [114]间接参与)表明大型音频品牌看好桌面音频市场的增长。
  • 其他品牌(Klipsch、Bose、iLoud Micro、监听音箱): 在这个领域中,当然还有其他选择。Klipsch ProMedia 2.1(一款带低音炮、售价130美元的经典产品)经常被提及——由于有低音炮,它在低频和音量上会远超A2+,但其小型卫星音箱在中频的顺滑度和做工质量上无法与Audioengine媲美。Bose的Companion系列或更新的多媒体音箱则强调易用性和通常较重的低音/EQ,但往往不如其他品牌准确或细致(Bose经常利用心理声学技巧让声音听起来更大,但以牺牲保真度为代价)。如果有人想要非常中性监听音效,可以考虑小型监听音箱,如Presonus Eris 3.5(便宜,表现尚可)或IK Multimedia iLoud Micro Monitors(约350美元)。iLoud Micro实际上经常受到好评——它们体积极小,却能输出非常平直、干净的声音,专为空间有限的音乐制作人设计。它们甚至内置了DSP EQ开关,可根据你的桌面进行调节,低频下潜几乎与A2+相当(可达约55 Hz)。不过,它们没有蓝牙(但有内置DSP和双功放),外观更偏实用主义(黑色塑料箱体配导波器,十足的“专业设备”风格)。许多人认为iLoud Micro是紧凑型音箱中音频准确性最好的之一,甚至在这一点上可能超越A2+。但它们价格也更高,而对于日常聆听,有些人可能更喜欢A2+略微温暖、饱满的声音。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于音乐制作、同时又想要一台能娱乐的音箱的人,iLoud值得一试;而对于普通听众来说,A2+可能在日常使用中更令人满意。

正如我们所见,高端桌面音箱市场在2025年正变得愈发激烈。然而,在所有这些对比中,Audioengine A2+依然是一个标杆。它或许没有最深的低音(Vanatoo在这方面更胜一筹)、最大的功率(Kanto ORA正在争取这一点),也不是最便宜的(Edifier价格更低),但作为整体方案,在音质、做工、功能和可靠性方面,它达到了少有的平衡。它是一款能同时满足普通用户和发烧友的“全能型”产品——这很难得。

价格、购买渠道与保修

Audioengine A2+(2025版)在美国的建议零售价为279美元,适用于标准配色 [115]。这个价格包含一对音箱及所有配件(线材、电源)。值得注意的是,Audioengine对限量版年度色彩并未加价——哑光绿和哑光橙限量版同样为279美元 [116],即使它们有特殊身份。在限量版通常溢价的市场环境下,Audioengine保持价格一致,仅将新配色作为有趣的选择而非奢侈溢价,这一点令人欣慰。

可购买性方面:Audioengine 通过其官网以及授权零售商直接销售。像亚马逊、B&H Photo、Crutchfield、Best Buy(Magnolia)等主要零售商都提供多种颜色的 A2+。截至 2025 年 8 月底,哑光绿色版在部分渠道(如 B&H)仍有现货,售价为 $279 [117],但由于这是一次性生产,预计库存不会持续太久。哑光橙色周年纪念版很快就售罄(仅生产了 250 台)。标准黑、白、红(以及最近推出的哑光蓝)A2+ 型号则常年有货,预计会持续供应。我们观察到 $279 的价格基本稳定——Audioengine 很少进行大幅折扣。偶尔你可能会遇到小幅促销(例如 TechRadar 曾提到某零售商一度售价 $265 [118]),或者能买到开箱/翻新机型,价格会稍低一些。但总体来说,A2+ 在高 $200 美元区间的保值性很强。

对于国际读者,Audioengine 产品通过分销商在许多国家销售。价格可能因税费和进口费用而有所不同。在欧洲,A2+ 通常售价约为 €299。在加拿大,大约为 C$369 等等。建议始终通过授权经销商购买,以确保买到正品(并获得保修支持)。

说到保修:Audioengine 为有源音箱提供3 年保修 [119],这相当慷慨(许多竞争对手只提供 1 或 2 年)。该保修涵盖材料或工艺缺陷。Audioengine 以良好的客户服务著称——作为一家小公司,如果出现问题,他们通常会直接与你沟通。他们还提供30 天试听期,只要你在官网或授权卖家购买,如果不满意可以退货(不过鉴于评价很高,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以后需要,电源或线材等替换零件也可从公司购买。

有一点很棒的是,A2+ 的配件很容易买到,而且经常被推荐。例如,Audioengine 自家的DS1M 桌面支架($39)就是很受欢迎的加购品——这是一对带角度的铝制支架,可以将音箱抬高几英寸并朝向你的耳朵倾斜。它们不仅改善了聆听角度,还能通过与桌面隔离让低音更紧致。一些零售商会将这些支架与音箱捆绑销售(亚马逊曾售出哑光绿+A2M 套装,总价约 $318 [120])。如果你打算入手 A2+,多花 $30–$40 买支架(无论是 Audioengine 的还是其他品牌的)都值得考虑,以获得最佳表现。

还有一个选择是添加低音炮,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Audioengine 推出了S8 低音炮($299),与其搭配效果很好(有类似的外观可选)。不过说实话,你也可以用任何有源低音炮——很多人会用 Klipsch 8 英寸低音炮或 JBL 低音炮,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价格。RCA 输出让连接变得很简单——无需特殊集成。

总的来说,A2+ 售价 $279,在同类产品中价格具有竞争力。你当然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还可以的音质,或者花更多的钱获得略有提升,但 A2+ 处于一个很好的中间地带。它可以在可靠的渠道轻松买到,Audioengine 也提供强有力的保修和支持。考虑到它的做工质量,这应该是一笔可以用很多年的投资——现在还有人用 2000 年代末的原版 A2,而那些产品还没有 A2+ 这些年来的升级。

如果你正在关注限量版哑光绿色版本,建议不要等太久——这是一批限量生产,库存据说有限(Audioengine 没有公布具体数量,但很可能不多)。一旦售罄,你只能去二手市场,可能还会被加价。好消息是,除了涂装外,你现在(2025年)买到的任何 A2+,内部都是完全一样的 Next Gen 技术。所以没买到限量色不会影响音质——这只是外观选择。

最新进展 & 市场反响

2025 年对 Audioengine 以及整个桌面音频市场来说都相当热闹。需要注意几点:

  • Audioengine 20周年纪念:Audioengine成立于2005年,将于2025年迎来20周年。公司通过发布前文提到的哑光橙色A2+周年纪念版 [121] [122]来庆祝。该版本仅限量生产250对,每对都有独立序列号,并由创始人亲笔签名 [123]。虽然在功能上与标准版A2+ Next Gen相同,但这个收藏版展现了Audioengine对其历史和粉丝的感激之情。(这也有点像一种宣言:除了自信的音响公司,还有谁会说今年的创新巅峰是……一种新颜色?哑光橙色的发布在一些评论者中带有调侃意味,戏谑业界对外观更新的偏好 [124] [125],但实际上这也突显了A2+设计本身已经非常成熟——无需改变声音,只需提供新的配色即可。)
  • “Next Gen”遍布全系列:Audioengine并未止步于A2+。在2025年中期,他们有条不紊地更新了其他型号。HD4 Next Gen于2025年5月推出,为该型号增加了支持aptX Adaptive的蓝牙5.3和USB-C接口 [126] [127]。而在2025年8月,焕新的HD3发布,同样配备了USB-C、24位DAC和蓝牙5.3(HD3价格保持在约349美元) [128]。这意味着Audioengine的三款核心有源音箱——A2+、HD3、HD4——都配备了当前的无线技术和高解析度支持。这种统一的升级对消费者来说非常有利,因为你可以根据尺寸/价格选择,而无需在功能上妥协。很明显,Audioengine在紧跟技术趋势的同时,保持了产品线在声音和设计上的一致性。他们甚至还将配件如B1蓝牙接收器升级为支持aptX Adaptive的Next Gen版本 [129]。所有这些都表明,这是一家致力于让产品保持竞争力的公司。
  • 竞争对手推出新型号: 我们在对比部分提到了Kanto的ORA系列和Onkyo的GX系列。简要回顾一下,这些产品值得关注,因为它们表明了高端桌面音箱的趋势正从不同方向涌现。Kanto(传统上是Audioengine的竞争对手)正在通过更高端的设计提升自身实力,甚至涉足不同的价格区间(他们还展示了一款带有HDMI-ARC的599美元型号“REN”,以及一款面向无线桌面音频的199美元入门型号“Uki”) [130] [131] [132]。Onkyo的加入也是一个有趣的发展,将一个大型Hi-Fi品牌带入了PC领域。传统音响品牌如KEF(推出了高端的LSX II无线音箱,尽管价格更高)和Klipsch(与Onkyo的合作)也开始关注那些希望在小型居住空间或居家办公环境中获得出色音质的用户 [133] [134]。甚至Bose最近也更新了他们的产品线(尽管Bose的定位通常更偏向大众市场而非发烧友)。所有这些都表明,到了2025年,消费者在个人音频设备上的投入越来越多——而各家公司也在以更好的产品作出回应。

尽管有这么多新产品出现,Audioengine A2+依然是同类产品中的首选推荐。它拥有经久不衰和值得信赖的优势——这是一个经过时间考验、不断改进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其核心设计(小型木质两分频音箱,采用模拟放大)自2007年问世以来,至今仍被视为标杆。正如一篇文章指出的那样,距离最初的A2发布已经将近18年,而A2+(其现代继任者)依然在不断获得好评并位居榜单前列 [135] [136]。这充分说明了Audioengine在定义这一品类上的成功。他们实际上证明了你可以从一个小巧、一体化的音箱系统中获得真正高品质的立体声——在A2出现之前,这一点并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市场反响的角度来看,A2+ Next Gen 似乎正是人们一直在等待的产品。像 USB-C 和 aptX HD 这样的功能解决了之前 A2+ Wireless(缺少 USB-C 且最高仅支持 16 位)的一些小缺点。现在,除了尺寸本身的局限性外,评论几乎无可挑剔。Audioengine 很可能进一步扩大了 A2+ 的吸引力:那些注重技术的用户,可能会关注 24 位支持或最新蓝牙功能,现在都能满足。而注重外观的人则可以享受新的配色选择。这是一个明智的举措,很可能帮助 Audioengine 提升销量并保持竞争力,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领域中。

有趣的一点是:在智能音箱和语音助手盛行的时代,Audioengine 的产品却以“智能”而独树一帜。它们在“智能”意义上是有意为之的“笨”产品,但在声音层面却很“聪明”。对许多音响发烧友来说,这是一种优势而不是缺点。A2+ 并不试图成为 Amazon Echo 或 Sonos 多房间节点;它是一套为注重音质的人设计的高保真立体声扬声器系统。它在没有那些物联网功能的情况下依然畅销,说明有大量用户只想要一台可靠、音质出色、没有多余花哨功能的音箱。Audioengine 很好地开辟了这个细分市场,并因此拥有忠实的用户群。

展望未来,可以猜测 Audioengine 会保持这种势头。也许我们会看到2026 年度流行色(会是什么?哑光紫?还是正如ecoustics在一篇讽刺文章中开玩笑说的 Digital Lavender? [137])。也许最终,体积更大的 A5+ 或 HD6 也会推出 Next Gen 升级版(如果市场有需求,可能会加入 aptX Adaptive 甚至 Wi-Fi 功能?)。但就目前而言,A2+ 处于一个黄金时期:它是一款成熟的产品,正值其巅峰,恰逢许多人升级家庭办公或桌面设备的时机。

结论

Audioengine A2+(2025 版)代表了紧凑型音箱设计多年精进的结晶。它将丰富的高保真音质、多样的连接方式和一丝个性风格,融入了两只不比平装书大多少的箱体中。对于那些长时间在电脑前或小房间里、并且在意音乐的人来说,A2+ 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经过最新的“Next Gen”升级后,A2+ 几乎满足了现代使用的所有需求:你可以通过蓝牙(并支持 aptX-HD 音质)无线串流任何设备的音乐,也可以通过 USB 数字连接,获得真正的 24 位高解析音频,或者连接从黑胶唱机到游戏机等模拟设备。它既可以作为桌面近场监听音箱,也适合宿舍或卧室音乐系统,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作为更好的电视音箱。很少有产品能如此灵活,而不影响其核心功能。

关键是,A2+ 在音质方面表现出色。那些好评并非夸大其词——以其体积而言,A2+ 的声音令人惊讶地饱满且细致。它呈现音乐的方式会吸引你,让你愿意长时间聆听。无论你是在工作、学习还是放松,这些音箱都能带来其他普通设备无法比拟的享受。它能和大型分体式高保真系统媲美吗?当然有局限。如果你需要震撼的低音或填满大客厅的能力,你要么加个低音炮,要么选择更大的音箱。但A2+ 完美契合了“日常聆听的最佳平衡点”:它让你体验到发烧级音质,却没有通常伴随的体积、价格或复杂性。

我们讨论过的哑光绿色限量版还突显了另一个重要点——Audioengine 明白音箱同样是我们环境和风格的一部分。通过推出这些限量配色,他们抓住了“设备也能展现个性”的理念。哑光绿A2+ 不仅是个谈资;当你按下播放键时,它恰好还能输出极佳的声音。如果你不喜欢绿色(或橙色、蓝色),标准配色也能让你选择突出或低调的风格。很明显,Audioengine 正是通过专注于高品质并带点个性而获得成功。

考虑到竞争对手,虽然市面上有不少不错的选择,A2+ 依然是高端紧凑型音箱领域的标杆。其他公司都在努力追赶A2+ 已经取得的成就,这点很有意义。听过许多替代产品后,人们常常还是会回到A2+,因为它的声音平衡、恰到好处。这是一家专注于音箱和音频的公司打造的产品,而不是某个大型电子集团的一个部门。这种专注体现在最终的成果上。

最后,不能忽视历史背景:最初的Audioengine 2在2007年基本上开创了这个产品类别——为桌面设计的小型自供电高保真音箱。A2+ 2025版让Audioengine再次证明了他们为何依然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正如ecoustics所说,令人惊叹的是,近二十年过去,核心设计依然屡获殊荣并受到用户好评 [138]。这说明他们做对了事情并始终坚持。Audioengine的使命是让人们每天都能真正享受音乐,而设备又不会让人头疼。A2+ 完美诠释了这一使命。

总之,如果你在2025年底想为桌面或近场环境选购音箱,Audioengine A2+(Next Gen)绝对值得列入你的首选清单。它在音质、做工、连接性和美学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同等体积下难逢对手。专家和用户持续的好评表明,Audioengine A2+ 依然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如果你能买到限量版,还能享受一份独特体验——但无论颜色如何,你得到的都是为个人空间量身打造的顶级音频体验。这些小巨人证明了好东西确实可以浓缩在小巧的包装中,并持续为桌面音箱树立新标准。

来源:本报告的信息来自专家评测、产品公告,以及Audioengine和其他知名媒体(包括Gear Patrol [139] [140]、TechRadar [141] [142]、Sound & Vision [143] [144]、Twittering Machines [145]、APH Networks [146],以及Audioengine官方新闻稿 [147] [148]等)的官方规格。这些来源已在文中引用以供核实和参考。

Audioengine A2+ Desktop Speaker Review

References

1. www.gearpatrol.com, 2. www.gearpatrol.com, 3. www.gearpatrol.com, 4. www.gearpatrol.com, 5. www.gearpatrol.com, 6. www.bhphotovideo.com, 7. audioengine.com, 8. audioengine.com, 9. ts2.tech, 10. www.techradar.com, 11. www.techradar.com, 12. www.techradar.com, 13. www.techradar.com, 14. www.soundandvision.com, 15. twitteringmachines.com, 16. ts2.tech, 17. ts2.tech, 18. ts2.tech, 19. aphnetworks.com, 20. ts2.tech, 21. www.gearpatrol.com, 22. www.gearpatrol.com, 23. www.gearpatrol.com, 24. www.gearpatrol.com, 25. www.gearpatrol.com, 26. www.gearpatrol.com, 27. ts2.tech, 28. www.bhphotovideo.com, 29. www.bhphotovideo.com, 30. www.gearpatrol.com, 31. ts2.tech, 32. ts2.tech, 33. www.techradar.com, 34. www.techradar.com, 35. www.gearpatrol.com, 36. www.gearpatrol.com, 37. www.gearpatrol.com, 38. www.gearpatrol.com, 39. www.ecoustics.com, 40. www.ecoustics.com, 41. www.ecoustics.com, 42. audioengine.com, 43. ts2.tech, 44. ts2.tech, 45. ts2.tech, 46. ts2.tech, 47. www.gearpatrol.com, 48. www.gearpatrol.com, 49. ts2.tech, 50. audioengine.com, 51. ts2.tech, 52. ts2.tech, 53. www.bhphotovideo.com, 54. audioengine.com, 55. ts2.tech, 56. audioengine.com, 57. ts2.tech, 58. ts2.tech, 59. www.bhphotovideo.com, 60. www.soundandvision.com, 61. www.techradar.com, 62. ts2.tech, 63. ts2.tech, 64. audioengine.com, 65. www.soundandvision.com, 66. ts2.tech, 67. aphnetworks.com, 68. aphnetworks.com, 69. www.techradar.com, 70. aphnetworks.com, 71. aphnetworks.com, 72. www.soundandvision.com, 73. www.soundandvision.com, 74. ts2.tech, 75. ts2.tech, 76. ts2.tech, 77. ts2.tech, 78. ts2.tech, 79. audioengine.com, 80. www.techradar.com, 81. www.techradar.com, 82. www.techradar.com, 83. www.soundandvision.com, 84. www.soundandvision.com, 85. twitteringmachines.com, 86. audioengine.com, 87. ts2.tech, 88. ts2.tech, 89. ts2.tech, 90. ts2.tech, 91. ts2.tech, 92. ts2.tech, 93. ts2.tech, 94. ts2.tech, 95. ts2.tech, 96. ts2.tech, 97. ts2.tech, 98. ts2.tech, 99. ts2.tech, 100. ts2.tech, 101. ts2.tech, 102. ts2.tech, 103. aphnetworks.com, 104. aphnetworks.com, 105. aphnetworks.com, 106. aphnetworks.com, 107. ts2.tech, 108. ts2.tech, 109. ts2.tech, 110. ts2.tech, 111. ts2.tech, 112. ts2.tech, 113. ts2.tech, 114. ts2.tech, 115. www.gearpatrol.com, 116. www.gearpatrol.com, 117. ts2.tech, 118. www.techradar.com, 119. audioengine.com, 120. ts2.tech, 121. www.ecoustics.com, 122. www.ecoustics.com, 123. www.ecoustics.com, 124. www.ecoustics.com, 125. www.ecoustics.com, 126. ts2.tech, 127. ts2.tech, 128. ts2.tech, 129. ts2.tech, 130. ts2.tech, 131. ts2.tech, 132. ts2.tech, 133. ts2.tech, 134. ts2.tech, 135. ts2.tech, 136. ts2.tech, 137. www.ecoustics.com, 138. ts2.tech, 139. www.gearpatrol.com, 140. www.gearpatrol.com, 141. www.techradar.com, 142. www.techradar.com, 143. www.soundandvision.com, 144. www.soundandvision.com, 145. ts2.tech, 146. aphnetworks.com, 147. audioengine.com, 148. audioengine.com

FiiO JM21 Review & 2025 Audiophile DAP Showdown: The $199 Hi‑Fi Player Shaking Up Astell&Kern and Sony
Previous Story

FiiO JM21 评测与 2025 发烧友播放器对决:这款 199 美元的 Hi-Fi 播放器正在撼动 Astell&Kern 和索尼

Garmin Instinct 3 Solar vs Amazfit T-Rex 3 vs Suunto Core – Ultimate Rugged Watch Showdown
Next Story

Garmin Instinct 3 评测:坚固耐用的电池怪兽挑战 Apple Watch Ultra 等

Go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