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 Center, Aleje Jerozolimskie 65/79, 00-697 Warsaw, Poland
+48 (22) 364 58 00

iPhone 17 Pro Max 对比三星 Galaxy S26 Ultra:终极旗舰对决

iPhone 17 Pro Max 对比三星 Galaxy S26 Ultra:终极旗舰对决

Samsung Galaxy S26 Leak Bombshell: 200MP Camera Monster, AI Upgrades & Radical Lineup Shake-Up

简介

苹果的iPhone 17 Pro Max和三星的Galaxy S26 Ultra有望成为2025/2026年最先进的两款智能手机,代表了各自公司创新的巅峰。本对比旨在深入剖析这两款旗舰巨头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从设计和显示屏到性能、摄像头、电池续航、软件智能以及生态系统集成。我们将结合已确认的信息和可靠的爆料,全面展现它们的预期表现,并引用行业专家和知名爆料者的见解。阅读完毕后,您将清楚了解每款手机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如何满足您的需求。

在深入分析之前,先快速浏览一下两者的参数对比:

AspectiPhone 17 Pro Max(传闻)Samsung Galaxy S26 Ultra(传闻)
设计与制造铝制边框,双色半玻璃背板;IP68;颜色:黑色、银色、蓝色、铜色/橙色。超窄边框;背部有大型相机条。装甲铝边框,玻璃背板(无独立相机环);IP68;预计有幻影黑等颜色。前玻璃略带弧度,内置S Pen插槽。
显示屏6.9英寸LTPO OLED,约120Hz ProMotion,2796×1290(约)分辨率;灵动岛(比以前更小的开孔);最高约2000尼特亮度(与前代相似或提升)。6.89英寸Dynamic AMOLED(CoE OLED)120Hz LTPO,约3080×1440分辨率;超窄边框;打孔前摄(无屏下摄像头)。预计峰值亮度约2500尼特,户外可视性极佳。
芯片组Apple A19 Pro(3nm)——新一代苹果芯片,超快CPU/GPU和神经引擎。高通骁龙8 Gen 4(3nm)——新一代“Snapdragon 8 Elite”芯片,八核,配备先进的Adreno GPU和AI引擎(预计无Exynos版本)。
内存与存储Pro Max配备12GB内存;存储256GB–1TB(NVMe)。无microSD(iPhone一贯如此)。标配16GB内存(LPDDR5X);存储256GB–1TB UFS(可扩展microSD not 支持于S Ultra)。
后置摄像头三摄均为48MP:48MP主摄(广角)、48MP超广角、48MP长焦(潜望式)约3.5倍光学变焦。配备LiDAR扫描仪用于AR和弱光对焦。横向相机条容纳所有传感器。
四摄组合:200MP主摄(广角,采用大型索尼传感器)、50MP超广角、12MP 3倍长焦(由10MP升级)、50MP 5倍潜望式长焦androidcentral.com。激光自动对焦传感器,实现快速对焦。
前置摄像头24MP TrueDepth相机,支持Face ID(由12MP升级),用于自拍、FaceTime和安全3D人脸解锁。约12MP自拍相机(预计比S25的12MP有升级),支持2D人脸解锁。图像处理预计提升,弱光自拍更佳。
电池约5000mAh(iPhone史上最大);无线充电(MagSafe 15W)和Qi;传闻支持约30W有线快充(USB-C)。5000mAh(与前代相似);快充有望首次超过45W(传闻将exceed 45W限制);约15W无线(支持Qi/PMA和Qi2)。新型硅碳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更高。
软件与操作系统iOS 19(开箱即用)——苹果最新系统,长期更新(5年以上)。界面更精致,预计小组件、AR(Vision Pro集成)和隐私有新功能。Android 16搭载三星One UI 8.0——功能丰富、可高度自定义。承诺四次系统更新(至Android 20)和5年安全更新。与Google服务和三星增强功能深度集成。
AI功能通过神经引擎实现先进的本地AI(如实况文本、Siri改进、图像处理)。注重隐私——如Face ID等数据在本地安全处理。传闻苹果生成式AI有望在Siri或应用中亮相。“Galaxy AI”功能应用于相机(场景优化、夜拍)、语音助手(Bixby文本通话等)以及三星新ProVisual AI 引擎用于图像/视频增强。预计将从可折叠系列引入新的 AI 相机模式(如“Ultra AI 相机”功能)逐步下放。依赖于本地 AI 和 Google 云端 AI 提供功能。
安全性Face ID 3D 人脸识别(由安全隔区保护)。设备端数据和消息加密;iMessage 加密;频繁的安全补丁。无指纹传感器。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器(快速且安全),以及 2D 人脸解锁。Samsung Knox 安全套件(基于硬件的加密,安全文件夹沙箱)。定期的 Android 安全补丁;更开放意味着更大的攻击面(由 Knox 缓解)。
连接性5G(高通 X70/X75 基带),支持 sub-6 GHz 和 mmWave(视地区而定)。Wi‑Fi 7(预计为苹果自研 Wi-Fi/蓝牙芯片)。蓝牙 5.3/LE Audio,超宽带 U2 芯片用于 AirTag/精准查找。USB-C 接口(支持 USB 3.2 或 Thunderbolt,实现高速数据和视频输出)。紧急卫星 SOS(短信)功能预计将延续自早期 iPhone。5G(骁龙 X75 基带),支持 sub-6 和 mmWave。Wi‑Fi 7 和蓝牙 5.4,支持 LE Audio。超宽带模块用于 Galaxy SmartTags。USB-C 接口(USB 3.2,可能升级接近 USB 4)。无耳机接口。卫星通信支持传闻三星将提供,但尚未确认——预计最终会提供类似苹果的紧急消息服务。
生态系统与附加功能深度集成于苹果生态系统:可与 Apple Watch、AirPods、iPad、Mac(连续互通、隔空投送、接力)无缝协作。MagSafe 配件生态(充电器、钱包、支架)。Apple Pay,苹果服务(音乐、TV+、Arcade、Fitness+)。预计不支持手写笔(Apple Pencil 仍限于 iPad)。可能与 Vision Pro AR 头显有新配件联动。S Pen 手写笔内置(三星 Ultra 独有,支持记笔记、绘画、远程快门)。三星生态系统集成 Galaxy Watch、Buds(自动切换、健康同步)、SmartThings 智能家居控制,以及 DeX 桌面模式(手机连接显示器/电脑实现类桌面体验)。Samsung Pay(现为 Samsung Wallet 一部分)及广泛的 Google 服务集成。三星更广泛的设备家族(电视、家电)通过 SmartThings 与手机互联。

表格:iPhone 17 Pro Max 与 Galaxy S26 Ultra 的主要传闻规格与特性对比。 所有信息均基于可靠爆料和行业报告。

如表所示,两款手机都承诺带来重大升级,并展现出一些不同的设计理念。下文将对每个类别进行详细解析。

设计与做工

本代苹果和三星都在改变手机设计,尽管方式各异。

苹果 iPhone 17 Pro Max:据报道,苹果将不再采用 iPhone 15/16 Pro 闪亮的钛金属边框,而是回归铝合金,用于 17 Pro 系列。这种铝合金边框配合全新双色背板设计,使机身背部上半部分为金属,下半部分为玻璃。其理由是提升耐用性——玻璃面积减少,跌落时更不易碎裂——同时仍可通过玻璃部分实现无线充电。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则认为外观可能依然保持统一,称苹果很可能会让摄像头条和背部保持同色,而不是明显的双色分割。不管怎样,标志性的苹果 logo 可能会稍微下移,或许会整合进 MagSafe 充电环区域。摄像头模组本身则采用了大胆的新造型:横向“摄像头条”横跨手机顶部。泄露的 CAD 渲染图和模型显示,这是一条厚重的横条,左侧为三摄镜头,右侧为额外的传感器模块,风格类似 Google Pixel,但更为突出。这个大型铝制摄像头凸起横跨机身宽度,与当前 iPhone 角落方形模组大相径庭。一些早期评论者对大凸起持怀疑态度——MacRumors 曾调侃“谁真的想要更大的摄像头条?”——但最终效果还要看苹果实机的呈现。

尺寸方面,17 Pro Max 应与 16 Pro Max 相近:6.9 英寸屏幕,整体尺寸大致相同,边框可能略微变窄。苹果并未追求极致纤薄(那是新款iPhone 17 Air的定位,这是一款取代旧 Plus 的超薄 6.6 英寸机型)。Pro Max 依然是一款大而厚重的设备——重量大约240 克——但换用铝合金后,预计会比钛金属前代略轻,即便电池容量传闻有所增加。防护方面,依然是IP68 级防水防尘(苹果通常标称 6 米/30 分钟)。正面为陶瓷盾玻璃,平面略带 2.5D 边缘,侧边为平直金属。整体来看,依然是苹果标志性的高端做工,只是材料混搭有了新变化。Pro 机型还泄露出橙色/铜色新配色,这将是 iPhone 首次采用——一种温暖的金属色调,非常醒目(据称灵感来自 iOS 的“虹彩”液态玻璃设计语言)。传统配色如银色、黑/灰色和深蓝色也有望保留。

三星 Galaxy S26 Ultra:三星 2026 年的 Ultra 设计在前几代 Galaxy S Ultra 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预计该手机将继续采用金属与玻璃夹层设计,配备 Armor Aluminum 框架,正反两面为 Gorilla Glass(Victus 2 或更新的 Victus 3)。不过,一个显著变化可能是取消背部独立的摄像头环“岛”。最新报道称,三星将移除备受争议的摄像头环,此前 S23/S24 系列每个镜头都有类似小凸起的金属环。S26 Ultra 可能会采用更一体化的摄像头区域或与机身齐平的镜头——也许是微微凸起的区域,或仅仅是更大的镜头开孔而没有独立的金属环。这将带来更简洁的外观,解决部分用户对“粘贴式”环设计的审美抱怨。该手机依然配备四颗后置摄像头(后文详述),并需容纳内置的S Pen 手写笔槽,这决定了底部为方形。尽管集成了这些配置,三星据称这次实现了更纤薄的机身:S26 Ultra 厚度可能降至7.x 毫米区间,低于 S25 Ultra 的约 8.2 毫米androidcentral.comIce Universe(知名爆料人)称该机边框将比以往更窄,使屏幕略微增大(6.89 英寸对比此前的 6.86 英寸),但宽度不变。实际上,三星据说会将宽度保持在约 77.6 毫米,同时拉伸屏幕尺寸,意味着屏幕四周的边框极窄。在约 7 毫米厚的机身内实现5000 毫安时电池非常了不起——Android Central指出,如果三星能做到,“这在设计和硬件工程上是个巨大胜利”androidcentral.com。代价是电池总容量提升不大,但手机握持手感会更纤薄。

在设计方面,S26 Ultra 预计将继续采用微曲屏幕边缘,不过三星每代都在减少曲率。背部边缘也略微弯曲以提升手感,而顶部和底部则为平面。S Pen 插槽位于左下方。三星通常会为 Ultra 提供至少幻影黑和一种浅色(白色或米色),也可能有一两种特别配色(绿色?酒红色?)。目前还没有关于配色的确切爆料,但预计整体色调会较为低调。做工一流,公差极小,手感扎实;该机同样具备IP68 防水防尘(通常为 1.5 米/30 分钟)。一个不同点是:S26 Ultra 可能会采用新材料以减轻重量——例如 Galaxy S25 Edge(超薄款)就采用了钛合金机身以提升质感。尚未确认 Ultra 是否会用钛合金,还是继续用铝合金;考虑到重量,三星可能会将钛合金保留给更薄的 Edge 版本。重量大约为230–235 克(如与前代相近),S26 Ultra 依然是一款大尺寸、较重的手机,但比 iPhone Pro Max 稍轻。三星的设计语言更为方正、技术感强,而苹果本代则在四角更圆润,摄像头模组也更具辨识度——两者在外观和做工上都无疑属于高端。

结论(设计与制造):苹果大胆地改变了iPhone的外观,采用了引人注目的摄像头条和混合材质,这可能提升了耐用性,但也有分化审美的风险。与此同时,三星则对已经成功的设计进行了优化——让机身更纤薄,摄像头布局更简洁——使Ultra更加优雅。两款手机都采用了高端金属边框和耐用玻璃。由于平直的边缘和摄像头条,苹果的手机可能会感觉稍微更重、更宽,而三星则因曲面屏幕边缘和更轻的重量分布,握持时边缘感觉更窄。喜欢极简、工业设计的用户可能会偏爱iPhone全新的双色机身,而喜欢前沿屏占比和内置手写笔的用户则会倾向于Galaxy。无论选择哪一款,你都能获得旗舰级的制造品质、完全的防水性能以及极具存在感的手感。

显示屏

说到屏幕,苹果和三星都是OLED技术的大师——在这方面都不会让人失望。不过,在尺寸、技术和实现方式上还是有一些关键区别值得注意。

iPhone 17 Pro Max:苹果为17 Pro Max配备了一块6.9英寸Super Retina XDR OLED显示屏。这是一块LTPO面板,支持ProMotion 120Hz自适应刷新率,就像最近的Pro版iPhone一样。事实上,据报道,2025年苹果会将120Hz ProMotion扩展到所有iPhone 17机型,而不仅仅是Pro系列。这意味着Pro Max的120Hz并不独特,但凭借苹果流畅的软件优化,体验依然出色。分辨率预计会略作调整,以保持高像素密度(约460 ppi)。作为参考,6.7英寸的15 Pro Max分辨率为2796×1290;6.9英寸时,可能会达到约2900×1290(依然在460–480 ppi左右)。虽然像素数量不及三星的QHD屏幕,但苹果会称其为“Super Retina”,并且对人眼来说依然极为锐利。苹果优先考虑色彩准确性和亮度——iPhone 15/16 Pro的户外峰值亮度已达2000尼特,我们可以预期17 Pro Max在强光下达到或超过2000尼特。HDR内容的峰值亮度应在OLED上达到1600+尼特。有传言称会有全新防反光、耐刮擦的显示涂层,但最新消息称苹果因制造问题取消了该计划。因此,17 Pro Max很可能继续使用类似的Ceramic Shield玻璃,而没有特殊涂层(也许以后会推出)。不过,耐用性和清晰度依然会非常出色。

正面设计采用了Dynamic Island(灵动岛)——苹果为前置摄像头和Face ID传感器设计的药丸形挖孔。早期分析师如Jeff Pu曾预测新iPhone的灵动岛可能会缩小,但看起来屏下Face ID至少要等到2026年的iPhone 18 Pro才会出现。因此,iPhone 17 Pro Max顶部仍会有一个小黑色药丸,内置升级的2400万像素摄像头和Face ID点阵投影器。由于部分元件微型化,它可能会比以前更小,但不会完全消失。除此之外,屏幕为纯平设计,边框极窄。苹果依然保持大约19.5:9的纵横比;屏幕更大,显示面积宽广,但不像三星那样又高又窄。支持息屏显示(如14/15 Pro),而且可能会下放到非Pro机型。17 Pro Max的屏幕将继续支持True Tone、P3广色域、Dolby Vision HDR,甚至可能拥有更快的触控采样率(对手写笔重要?虽然iPhone没有Pencil,但响应速度提升有助于UI流畅度)。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色彩校准和出厂调校一向顶级——你能获得非常自然又鲜明的色彩和平衡的对比度,这一点深受创意人士喜爱。Dynamic Island(灵动岛)还为屏幕挖孔区域带来了一些实用功能,比如通知和实时活动,这在苹果UI中依然独特。

三星 Galaxy S26 Ultra:三星在显示技术方面的底蕴无人能及——他们不仅自家设计屏幕,还为苹果等公司供货。Galaxy S26 Ultra将配备一块惊艳的6.89英寸Dynamic AMOLED屏幕(三星可能会宣传为“Dynamic AMOLED 2X”)。本质上它和iPhone一样属于6.9英寸级别,但纵横比略有不同(约为19.3:9),原生分辨率更高,可能达到QHD+(约3088×1440)。三星历来允许用户降至FHD+以省电,但高阶用户可以享受完整的1440p分辨率,画面更细腻——iPhone则因分辨率理念不同,不支持也不需要。S26 Ultra同样采用LTPO面板,支持1Hz到120Hz自适应刷新率。可期待极致流畅的滚动体验和高效的息屏显示(三星One UI也有息屏显示功能)。有爆料称,三星将在S26 Ultra上采用全新的CoE(封装上彩色滤光片)OLED面板。该技术去除了传统偏光片,采用带黑色PDL的彩色滤光片,使屏幕更亮、更轻、更薄。实际效果可能提升峰值亮度和可视性,同时帮助三星进一步缩窄边框(与设计爆料一致)。我们不排除S26 Ultra峰值亮度达到2200–2500尼特,在阳光下的可视性超越iPhone。三星一直追求最亮、最鲜艳的屏幕,近年设备的亮度持续提升。屏幕几乎肯定支持HDR10+(三星自家HDR标准),对比度和DCI-P3色域表现优异。三星默认色彩调校偏饱和(更吸睛),但用户可选择“自然模式”获得更准确的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依然采用了打孔前置摄像头——尽管早期有传言,但Ultra并未配备屏下摄像头(UDC)。一份Tom’s Guide的报道明确指出,S26 Ultra“无屏下摄像头”,消息来源为爆料者@PandaFlashPro。虽然该技术已用于Fold系列的内屏,但还不够成熟,无法满足旗舰级的拍照标准。因此,S26 Ultra将采用一个居中的小打孔自拍摄像头,带来几乎无干扰的沉浸式屏幕体验。屏幕边缘预计仍会保留柔和的曲线,这意味着侧边边框几乎不可见,不过三星将曲率做得足够浅,以减少误触。顶部和底部边框也极窄(底部“下巴”几乎与顶部一样薄)。最终实现了业界领先的屏占比——三星旗舰机型一直以这种无边框外观著称。轻微的曲面也让从边缘滑动手势更加顺滑。对于手写笔输入,三星的S Pen在曲面屏上表现良好,尽管在极端边缘书写时会有轻微的变形,这是为了美观所做的权衡。

在刷新率和分辨率的多样性方面,Galaxy支持高分辨率下的完整120Hz刷新率,以及自适应模式,可在静态内容时降低刷新率。两款手机在息屏显示或静态图片时都会降至1Hz以节省电量。Ultra的超高像素密度(QHD下约500+ ppi)可能在VR或近距离仔细观察时带来细微的锐度优势,但在日常使用中,两者的显示效果都极为锐利和鲜艳。三星通常还提供增强的息屏显示自定义功能,可在AoD上显示更多信息或图片等,而苹果的AoD则极为简约(仅为变暗的锁屏)。S26 Ultra将支持S Pen手写笔,屏幕延迟约为2.8毫秒(与S23 Ultra相同)——几乎是即时书写,非常适合记笔记和绘画。苹果iPhone屏幕虽然响应极快,但官方并不支持任何手写笔,这在显示交互性上是三星的加分项。

结论(显示):这是目前最顶级显示屏的对决。iPhone 17 Pro Max的屏幕在其定位上表现出色:极高亮度、色彩准确、流畅,并与iOS功能(如ProMotion和灵动岛)深度集成。Galaxy S26 Ultra的显示屏则在分辨率和设计上突破极限——尺寸略大,预计更亮、分辨率更高,配合迷人的曲面边缘,带来真正的全屏体验。如果你经常观看高分辨率视频或在VR中使用手机,三星更高的QHD+分辨率是优势。对于不喜欢曲面或担心边缘色彩偏移的用户,iPhone的平面屏可能更受青睐。两者都受益于LTPO技术带来的刷新率效率。若论显示创新(如CoE OLED和极致亮度),三星略胜一筹;若论显示耐用性和一致性(陶瓷盾和无曲面避免内容变形),则苹果更优。根据TechRadar,在相机表现上“并非只看像素数”,而是看传感器尺寸——显示屏同理,不只是参数,更看实际品质。实际使用中,两者都能让你满意。三星在参数上更激进,这是其一贯风格,而苹果则精心调校面板,带来极佳的观感体验。

性能与芯片

在核心硬件方面,这些手机都搭载了最前沿的芯片——苹果自研的A系列芯片,以及三星采用高通的顶级芯片(因为没有推出新的Exynos)。两者都基于先进的3纳米工艺制造,但在设计思路和潜在性能上存在差异。

Apple A19 Pro(iPhone 17 Pro Max): 多年来,苹果的芯片设计一直在单核性能上引领行业,A19 Pro芯片预计将延续这一趋势。它很可能采用台积电3纳米工艺(是A17 Pro工艺的升级),预计将带来更快的CPU和GPU核心以及更高的能效。苹果每年通常都会进行架构升级;我们可能会看到晶体管数量的提升,甚至自A17 Pro引入硬件光线追踪以来首次重大GPU重设计。A19 Pro能够轻松应对各种任务——从高强度3D游戏到4K视频编辑。它也是新一代计算摄影和AI功能的核心。例如,苹果可能会利用神经引擎实现更多本地机器学习:提升Siri语音输入、实时转录、图像识别等功能。A19 Pro的神经引擎甚至有望在本地运行更大的语言模型,近期有传闻称苹果正在开发“Apple GPT”项目(不过这些功能可能不会在iOS 19中出现)。无论如何,预计CPU性能提升约10–15%,GPU提升最高可达20%,加上17 Pro Max改进的散热系统(苹果将引入VC均热板以减少降频),可实现更持久的高性能。MacRumors指出,整个iPhone 17系列都将拥有更好的散热能力,让A19芯片能更长时间高速运行。这意味着在高负载(如游戏、视频导出)下,iPhone能持续保持高性能而不易过热。

在内存方面,传闻iPhone 17 Pro Max将配备12 GB内存,相比15/16 Pro的8 GB有明显提升。这是近几年首次增加内存,有助于多任务处理和提升未来适应性。12 GB内存让iOS能在后台保留更多应用,并支持更强大的相机功能(比如传闻中的多摄像头录制)。有些报道称只有顶配的17 Pro Max会有12 GB,17 Pro仍为8 GB,但许多消息源(如MacRumors)预计17 Pro和Pro Max都将配备12 GB,甚至纤薄的17 Air也会为AR应用配备12 GB。存储方面,Pro Max起步容量应为256 GB(苹果在15 Pro Max上已取消128 GB起步)。预计会有256 GB、512 GB、1 TB,甚至可能有2 TB版本,专为重度ProRes视频用户准备——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爆料证实2 TB。存储为超快NVMe,且现在采用USB-C,导出大文件更方便(17 Pro Max的USB-C接口将支持高速USB 3或Thunderbolt,15 Pro系列已支持约10 Gbps)。所有这些意味着iPhone 17 Pro Max在未来几年都将保持流畅体验。iOS高度优化,即使“只有”12 GB内存,相比三星16 GB,凭借高效性,iPhone在实际速度测试中常常能持平甚至超越对手。苹果还将硬件与软件深度整合——AR应用、3D游戏和相机处理流程都针对A19优化。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独占iOS功能(或Vision Pro集成功能)充分利用A19 Pro的神经引擎或GPU核心。

高通骁龙8 Gen 4 / “8 Elite Gen 2”(Galaxy S26 Ultra): 近年来,鉴于Exynos的失误,三星已决定在其旗舰机型上全球统一采用高通芯片。对于S26 Ultra,所有报道都指向一颗由3nm工艺制造的高通骁龙芯片。高通的命名方式可能让人困惑;按时间线推算,应该是骁龙8 Gen 4(因为Gen 3用于2023年底,Gen 4用于2024年底,S25 Ultra会用,Gen 5则是2025年底)。然而,SamMobile的一则爆料提到“高通3nm骁龙8 Elite Gen 2”将为S26 Ultra提供动力。这表明高通可能会为三星重新命名或专门打造一个改进版。也有可能这颗芯片是优化版的骁龙8 Gen 4(或8+ Gen4),被标记为“Elite”。无论如何,它采用3nm工艺制造(很可能是台积电N3,因为有传言称高通Gen4会用台积电),性能将极为强大。预计CPU将采用最新ARM架构核心(也许是Cortex-X4或X5主核等),采用三丛集设计。GPU——高通Adreno——在持续性能方面一向很强,可能支持如硬件级光线追踪等高级特性(Gen 2和3已开始支持)。从纯性能数据看,骁龙8 Gen4在多核任务上可能达到苹果芯片的水平,单核性能也接近,尽管苹果传统上在单核速度上略有领先。两者差距正在缩小,到这一代,大多数用户在实际体验中几乎感受不到差异。

一个重要领域是AI和机器学习:高通新芯片将配备升级版Hexagon DSP/AI引擎,实现更快的本地AI计算。三星已宣传S26 Ultra上的“ProVisual Engine”,将利用AI实时提升图像和视频。例如,预计会有更智能的场景识别、AI实时视频增强或防抖,以及可能的新相机模式,利用AI分割(如人像视频中分离主体/背景等)。芯片还影响连接性——集成的骁龙X75 5G基带将带来出色的5G速度和能效,最新的Wi-Fi 7/Bluetooth组合也包含在内。

S26 Ultra的内存为16 GB LPDDR5X RAM,比S23/S24 Ultra的12 GB起步容量有所提升。三星这次全系标配16GB,足以应对重度多任务、Dex桌面模式和大型游戏或DeX窗口常驻内存。存储方面,起步应为256 GB UFS 4.0(读写速度极快),可选512 GB和1 TB。自S21 Ultra起,三星Ultra系列就不再支持microSD扩展,这一政策预计不会改变(尽管部分发烧友希望回归)——一体式防水设计和S Pen占用的内部空间让microSD卡槽几乎不可能回归。所以请慎重选择存储容量。骁龙3nm芯片+16GB内存+三星优化的组合意味着手机运行任何任务都毫无压力。预装Android 16和One UI虽然比iOS更“重”,但硬件完全能胜任。预计会有很高的跑分和流畅的实际体验。加上20%更大的均热板散热系统,S26 Ultra在高负载下能更持久地保持性能(对游戏玩家来说是好消息,之前的Ultra在长时间游戏后可能会降频)。

有趣的是:早前有传闻称三星可能会为部分机型尝试2nm的Exynos芯片,但这一说法已经被否定——SamMobile确认不会有三星2nm芯片版本;全部都将采用高通芯片。这对一致性来说是好事——全球所有用户都能获得同样出色的性能(不像过去那样分为Exynos和骁龙版本)。这也意味着三星不会冒任何性能差异的风险;骁龙平台经过了充分验证。

性能展望:在日常使用中,这两款手机都会感觉非常流畅。iPhone的A19 Pro在某些CPU任务或能效方面可能仍有微弱优势(苹果的垂直整合很难被超越),而S26 Ultra上的骁龙则提供了更强的GPU并行处理能力,以及可能更激进的多核吞吐量。例如,重度多任务用户或希望将手机作为电脑替代品(通过Samsung DeX获得桌面体验)的人,可能会更喜欢Galaxy的16GB内存——你可以运行许多应用,打开多个窗口等,无需频繁重新加载。iPhone的12GB内存在iOS上已经绰绰有余,但iOS(目前)还不支持iPhone上的真正浮动窗口多任务。另一方面,iPhone的软件极度优化:动画、应用启动和长期软件支持意味着它用起来不仅在第一天很快,甚至在4-5年后升级新iOS时依然流畅。

对于常规应用如消息、社交媒体、网页浏览,这两款设备都属于性能过剩,轻松应对毫无压力。只有在主机级游戏、4K视频编辑或未来的AR应用等高强度任务中,差异才可能显现。苹果芯片可能在某些游戏中实现更高帧率,或利用Metal API进行优化,而三星则可凭借其GPU驱动QHD高刷新率屏幕,或实时支持复杂的相机AI功能。值得注意的是,Tom’s Guide强调续航不仅取决于电池容量——芯片的能效同样关键,并指出“三星设备在芯片优化方面是市场上最出色的之一”。这表明,尽管电池容量相近,这些SoC的电源管理将决定续航表现(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电池,但在性能对比中值得一提)。

总之,苹果A19 Pro和高通骁龙8 Gen4都是顶级芯片。科技爱好者很可能会将它们进行对比测试:A19可能在单核和某些创意工作负载中胜出,SD8Gen4则可能在GPU和AI基准测试中表现更佳。对用户来说,两者都意味着你不会觉得性能不够用。它们也相对具备前瞻性——支持5G Advanced调制解调器、即将到来的软件功能,以及足够的性能余量以应对未来数年的新应用。

相机能力

本次对比最受期待的方面之一就是相机对决。iPhone 17 Pro Max和Galaxy S26 Ultra都在推动移动摄影达到新高度,但理念不同:苹果倾向于平衡(适度升级大底传感器,注重软件调校),而三星则常常在硬件规格上“堆料”(超高像素传感器,多颗变焦镜头)。让我们来拆解一下两者的相机系统及已知或传闻的相关信息:

iPhone 17 Pro Max 相机:苹果在前几代产品中对相机进行了重大升级(iPhone 14 Pro 引入了 4800 万像素主摄,iPhone 15/16 Pro Max 在 Max 机型上增加了 5 倍潜望式长焦)。预计到 iPhone 17 Pro Max,苹果将在背面配备三颗 4800 万像素摄像头——也就是4800 万像素广角、4800 万像素超广角和 4800 万像素长焦。这将首次让苹果三颗后置镜头全部达到高分辨率。主摄很可能仍为约 4800 万像素、1/1.28 英寸传感器(可能是 iPhone 16 Pro 引入的全新“Fusion”堆叠式传感器,读取速度更快)。默认会像素四合一输出 1200 万像素照片,以获得出色的低光表现和更大的有效像素尺寸,需要细节时可输出完整 4800 万像素 ProRAW 或 HEIF 图片。我们预计苹果会进一步优化镜头,并可能略微加大光圈至 f/1.6(如果 16 Pro 还未实现的话)。光学防抖(传感器位移 OIS)当然也会配备。

超广角相机在 iPhone 16 Pro 上已大幅升级至 4800 万像素,因此 17 Pro Max 会延续这一配置:4800 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光圈大约为 f/2.2,并支持自动对焦(可兼作微距相机)。高分辨率超广角将带来更锐利的广角风景照,并通过像素合并提升低光超广角拍摄效果。

长焦镜头则有传闻称会有有趣的变化:苹果可能会引入一颗4800 万像素、约 3.5 倍光学变焦的长焦传感器。这有点双刃剑。目前 iPhone 15 Pro Max(预计 16 Pro Max 也是)配备的是 1200 万像素 5 倍(等效 120mm)潜望式长焦。如果苹果改用 4800 万像素,可能会选择更短的焦距(3.5 倍约等效 85mm),以便使用更大的传感器或更简单的镜头系统。有报道称新的 4800 万像素长焦“将支持 3.5 倍光学变焦……iPhone 16 Pro 提供 5 倍变焦”,意味着变焦距离有所缩短。这似乎表明苹果可能会牺牲纯粹的变焦长度,换取更高分辨率,并可能将长焦带到两个 Pro 尺寸(而不仅仅是 Max)。如果 17 Pro(标准尺寸)也要配备潜望式镜头,苹果可能会妥协在 3.5 倍,以适应更小的机身。因此,17 Pro Max 可能会与其共享 3.5 倍镜头,而不是获得更高倍数。这有些推测,但多方爆料都称 5 倍潜望式仅为一年专属,苹果今年会调整系统。4800 万像素长焦的好处是,即使只有 3.5 倍光学变焦,也可以数码裁切到 7 倍或 10 倍,依然能保留大量细节(因为 4800 万像素全分辨率裁切到 1200 万像素仍然可用)。缺点是纯光学变焦距离变短。苹果可能认为计算摄影的“伪变焦”可以弥补差距。最终效果如何还需实际体验。此外,3.5 倍(约 85-90mm)焦距其实非常适合人像拍摄(比 5 倍更实用,5 倍在很多场景下太紧)。所以苹果也许是在为人像摄影师优化,提供一颗高分辨率中长焦镜头拍出惊艳人像,而远距离变焦则依赖数码变焦。

除此之外,苹果的相机还受益于公司强大的图像处理:Smart HDR 6(或到时的7)、用于细节的Deep Fusion、Photonic Engine多帧合成流程,以及很可能出现的新软件功能。目前有传言称将推出多摄像头捕捉功能(可同时从多个镜头录制),9to5Mac暗示这项功能可能会在17 Pro系列首发。该手机还将配备LiDAR扫描仪,如同以往的Pro机型一样,有助于在低光环境下实现更快的自动对焦和AR深度映射。视频能力预计仍将保持行业领先:所有镜头都支持4K60 HDR Dolby Vision录制,得益于更好的传感器和可能搭载A19新图像信号处理器,低光视频表现也会提升。苹果还可能通过支持8K视频录制来提升竞争力,毕竟48MP传感器已具备支持条件,而竞争对手(三星)早已实现8K。如果8K功能上线,主摄很可能支持24fps。ProRes视频录制也会继续保留,方便需要易于编辑素材的用户(这也是高存储容量机型存在的原因)。

iPhone 17系列的前置摄像头迎来多年来首次分辨率提升:2400万像素TrueDepth摄像头(多年来一直为1200万像素)。这意味着自拍和视频通话会更加清晰。TrueDepth系统依然支持Face ID,功能未变,但可能在速度或角度容忍度上有所提升。该前置摄像头有望支持4K60视频录制,甚至可能实现多摄像头录制(比如前后同时录制——对Vlog用户很有用)。更大的传感器也可能让FaceTime视频通话更清晰,自拍夜景模式表现更好。

影像风格方面,iPhone以自然观感、曝光均衡和出色的视频防抖著称。苹果并不盲目追求变焦倍率或像素数量,而是力求整体一致性。随着所有后置镜头都升级为4800万像素,切换镜头时色彩/色调一致性会更好,也能实现如传感器融合等跨镜头功能。确有传闻称,Camera应用可能会在某些场景下同时调用多颗摄像头(如同时捕捉广角和长焦并融合数据)。苹果的色彩科学和Smart HDR将确保高光和阴影得到良好控制。我们还可能见到新的计算摄影功能——比如“天文摄影”模式(谷歌和三星已有,苹果尚未明确推出,但可借助LiDAR实现更长曝光和对齐),或得益于高分辨率超广角的微距模式细节提升。

总体来看,iPhone 17 Pro Max的相机配置更注重多样性与画质:虽然变焦范围不及三星,但在0.5x到5x的常用区间内,预计能以苹果一贯的均衡风格和出色视频表现,带来极高质量的成像体验。

三星 Galaxy S26 Ultra 相机:三星的做法通常是“把所有东西都塞进去,看看哪个效果最好”——这是件好事。Galaxy S26 Ultra 被广泛传言将继续采用四摄像头阵列:主广角、超广角和两颗长焦镜头(短焦3倍和长焦潜望式)。让我们从主摄像头开始。S23 Ultra 首次引入了 2 亿像素主传感器(三星 ISOCELL HP2,1/1.3″)。到了 S26 Ultra,三星显然将采用来自索尼的全新 2 亿像素传感器。据爆料人 Fixed Focus Digital 称,这颗顶级 2 亿像素镜头有可能出现在 S26 Ultra(也有小概率推迟到 S27)。关键在于它拥有比现有更大的传感器尺寸。这很可能意味着更好的进光量、更浅的景深带来自然虚化,以及更强的低光表现——同时还能保持令人惊叹的高分辨率。以 2 亿像素模式拍摄可以获得极其细腻的图像(非常适合后期裁切),但通常默认情况下,三星会将 2 亿像素合成为 1200 万像素(16 合 1)或可能 5000 万像素(4 合 1模式),以平衡细节和噪点。S26 的新传感器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像素合成方式(比如 16 合 1 输出 1250 万像素,单像素高达 2.4μm)。无论如何,白天拍摄的照片将极其细腻,而三星肯定会大力宣传其高分辨率能力(他们已经允许全分辨率拍摄,甚至有“Expert RAW”模式来发挥传感器性能)。TechRadar 指出,更大的传感器结合高像素“应该会让画质有显著提升”,强调这不仅仅是像素数量,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们。我们预计三星会将其用于提升细节和 HDR——通过大像素数量和快速多帧曝光实现。

S26 Ultra 的超广角相机据传将提升至5000 万像素(目前为 1200 万像素)。SamMobile 提到 S26 Ultra 沿用“前代”的 5000 万像素超广角——这可能意味着 S25 Ultra 已经升级到 5000 万像素超广角。如果不是,而是 S26 实现升级,这将带来超高细节的广角照片,并很可能继续支持超广角自动对焦(用于微距拍摄)。5000 万像素超广角也有助于低光表现(通过合成至 1250 万像素)并通过裁切减少噪点/鱼眼畸变。

接下来是长焦镜头:三星是少数采用双长焦镜头以覆盖多种变焦范围的厂商之一。根据 Android Central 等整理的爆料,S26 Ultra 将保留一颗5000 万像素 5 倍长焦镜头(很可能是潜望式),并升级短焦镜头。目前 S23 Ultra 配备 3 倍(约 70mm)和 10 倍(230mm)两颗 1000 万像素长焦。传言称 S24/S25 Ultra 改为单颗 5 倍 5000 万像素,但最新消息显示,到 S26 Ultra,三星将配备5 倍和 3 倍两颗长焦,至少其中一颗分辨率更高。具体来说,Ice Universe 的爆料称“同样的 2 亿像素主摄和 5000 万像素 5 倍镜头”,然后3 倍长焦从 1000 万像素升级到 1200 万像素androidcentral.com。GalaxyClub(经 PhoneArena)另一则爆料称 S26 Ultra 可能采用5000 万像素 5 倍长焦取代 10 倍,意味着 10 倍潜望式可能被 5 倍方案替代以获得更好的传感器素质。信息有些混乱,但最可能的情况如下:

  • 5倍潜望式长焦:约等于120mm,5000万像素传感器。覆盖中长焦变焦,并且可以实现10倍或更高的数码变焦,画质远优于1000万像素镜头。这可能是在S25 Ultra中首次引入的(因此有“继前代”之说)。
  • 3倍长焦:约等于70-80mm,现在为1200万像素传感器(像素尺寸大于旧的1000万像素)。覆盖中距离(如人像等)。升级到1200万像素提升不算大,但任何改进都值得欢迎——三星自S21 Ultra以来一直未更换这颗镜头,所以哪怕小幅提升也很受欢迎。

也有可能有些消息源听错了,把5000万像素长焦误认为是5倍,其实可能是5000万像素3倍(但由于体积限制,这种可能性较小)。但鉴于目前共识,我们暂且认为:2亿像素主摄,5000万像素超广角,1200万像素3倍,5000万像素5倍是最有可能的组合。这样可以实现从0.6倍超广到5倍长焦的光学变焦范围。超过5倍(如10倍、20倍、30倍,甚至100倍Space Zoom)则通过数码变焦结合5000万像素数据和三星AI超分辨率实现。三星手机以极限变焦著称——最高可达100倍数码变焦。虽然超高倍变焦更多是噱头,但在30倍或50倍时,得益于AI锐化,实际成像效果还不错(尽管仍有些伪影)。更高的基础像素数也会提升可用变焦范围。例如,5000万像素5倍裁切到10倍,仍能得到约1200万像素的照片——非常实用。因此,三星的策略是用高像素5倍镜头取代低像素10倍镜头,实现10倍数码变焦时画质相当,并简化模组。3倍镜头则用于近距离/中距离变焦,无需在低倍时大幅裁切5000万像素。

此外,S26 Ultra据称将采用主摄新镜片,并引入新激光自动对焦系统(可能是在现有激光AF基础上升级,以帮助2亿像素大底主摄实现更快对焦)。这些都将提升对焦速度和精度——对于大底浅景深的传感器来说至关重要。

三星还将加大对计算摄影和相机软件功能的投入。预计“夜拍”模式会持续升级,低光拍摄更快,得益于更好的传感器和AI。三星的Expert RAW模式允许发烧友用多颗镜头拍摄未处理的DNG原片(也许还会有星空模式,之前有星轨选项)。Galaxy S26 Ultra的视频表现也将顶级:几乎可以确定支持8K视频录制,这次很可能达到30fps(S23 Ultra已支持8K 30fps)。新芯片和新传感器下,8K视频会更稳定、噪点更低。预计所有镜头都支持4K60(此前三星除10倍镜头外都支持4K60;如果5倍为5000万像素,可能全系都能支持)。三星还可能引入更强的HDR视频(或许会采用类比HDR或分段HDR传感器读取,与苹果Dolby Vision HDR视频竞争)。当然,还有趣味功能:超级慢动作(预计1080p下960fps短时拍摄),以及多种拍摄模式(如一键多拍、导演视角可前后摄像头同时录制等)。

就成像效果而言,三星相机历来会拍出鲜艳、偶尔过度饱和且高对比度的照片。近年来他们有所收敛,趋向自然风格,但三星依然倾向于对照片进行强烈锐化和提亮。不过,强大的硬件意味着在良好光线下,Galaxy 能捕捉到令人惊叹的细节(放大一张 200MP 的照片,其纹理是 iPhone 48MP 无法比拟的)。在低光环境下,三星采用多帧处理和像素合并以获得更大像素。它常常能拍出很棒的夜景照片,尽管 iPhone 的 LiDAR 和 Photonic Engine 在极低光下的对焦和色彩准确性上略胜一筹。这往往取决于个人口味:iPhone 的低光照片有时更暗但更贴近真实场景,而三星则可能提升曝光,让夜晚几乎如白昼,但代价是部分高光溢出或因降噪导致细节变软。

S26 Ultra 的前置摄像头在 S23 Ultra 上为 1200 万像素。传闻称将有升级版前置摄像头,但具体细节尚不明确。它可能仍为 1200 万像素,但采用更好的传感器或镜头以提升低光自拍表现,或者升级到 1300 万或 1600 万像素。三星已经支持 4K 自拍视频,并有广角自拍模式。此次升级也可能是基于软件的 AI,确保自拍人像和视频通话清晰。

三星的一个优势是:S Pen可以作为相机的遥控快门。因此你可以把手机放下,通过点击手写笔来拍摄合影——对于喜欢拍照的用户来说是个小福利。

专家观点与差异:专家们常指出,苹果和三星在影像方面各有强项。根据TechRadar的分析,S26 Ultra 的全新主摄可能“至少在一个关键方面击败 iPhone 17 Pro Max”——很可能是在长焦或大尺寸打印时的分辨率和细节表现上。另一方面,行业分析师则称赞苹果的一致性:采用统一的 4800 万像素传感器,意味着 iPhone 17 Pro Max 的每一颗镜头都能输出同样出色的画质和色彩,使多摄系统非常协调tomsguide.comThe Verge及其他评测者过去也指出,苹果的视频录制通常更胜一筹——更流畅、更可靠的对焦,并支持在兼容显示器上效果极佳的 Dolby Vision HDR。近年来三星在视频方面已大幅缩小差距(其超级防抖模式和 HDR10+ 视频表现不错),但 iPhone 仍然是注重视频内容创作用户的首选。

结论(相机): 这可以说是一场软件优化与硬件强力的较量。iPhone 17 Pro Max 在所有常见拍摄场景下都能带来出色的照片和视频质量,色彩自然,苹果的处理也非常成熟。它简化了选择(没有疯狂的 100 倍变焦,只有最多可能 15 倍数码变焦),但你拍的每一张照片都很可能可用。Galaxy S26 Ultra 则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灵活性:你想用 60 倍变焦拍月亮?可以试试。你想拍 2 亿像素的细节风景?去吧。在发烧友手中,三星在技术上能做得更多。它在高倍变焦、高分辨率白天拍摄,以及新超广角下的广角摄影方面会表现出色。iPhone 可能仍然在即拍即得的可靠性上占优——尤其是在光线复杂或拍摄运动物体时——这得益于苹果出色的计算调校,以及也许在暗光场景下的 LiDAR 辅助对焦。

在人像方面,可能会很有趣:苹果的人像模式利用软件和 LiDAR 创造出漂亮的景深效果,现在配备 3.5 倍高分辨率镜头,可能会通过光学自然虚化加上额外的软件虚化,拍出极佳的人像照片。三星的人像模式也有提升,3 倍/5 倍选项和高分辨率也很有竞争力,尽管历史上苹果在主体识别和肤色还原上更为准确。

可以确定的是,这两款相机都是手机上见过的最强之一。普通用户用哪款都能拍出精彩照片。发烧友用三星能获得更细致的控制和极端场景能力,而专业人士可能会更欣赏 iPhone 的一致性和无缝工作流(尤其是他们用 Mac 或 iPad 编辑时,苹果的 ProRes/RAW 和 AirDrop 让生活更轻松)。

最终,如果你经常需要超过 10 倍变焦,或喜欢拍摄超大细节照片,Galaxy S26 Ultra 是你的最佳工具——它据说配备了2 亿像素索尼传感器,既“保险”又追求极致画质。如果你更注重均衡摄影、快速可靠拍摄和业界领先的视频,iPhone 17 Pro Max 可能会是你的首选。正如TechRadar的相机爆料总结所说:Ultra 的升级“很有前景”,但我们还得看看它与苹果最强产品的实际对比。

续航与充电

如此强劲的性能和大屏幕都需要强大的续航来支撑。苹果和三星这两款旗舰都用上了约 5000 毫安时的电池,但在优化和充电技术上有很大不同。

iPhone 17 Pro Max 电池:据传,iPhone 17 Pro Max 将配备有史以来最大容量的 iPhone 电池,大约5,000 mAh。作为对比,iPhone 16 Pro Max 已经可以使用 30 小时以上;17 Pro Max 增加了电池容量(从 14 Pro Max 的约 4,323 mAh 和 15/16 Pro Max 的约 4,400+ mAh 提升),有望进一步延长续航。苹果硬件与软件的紧密集成,以及 iOS 和 A19 芯片的高效能,预计会充分发挥这块电池的潜力。我们可能会看到苹果宣称“比去年多 2 小时”的视频播放时间,或类似说法。目前 16 Pro Max 额定视频播放时间约为 29 小时;17 Pro Max 可能会达到 30 小时以上。实际使用中,这应该是一款真正的全天候手机,即使重度使用也能轻松实现 6-8 小时亮屏时间,轻度使用甚至能坚持到第二天。苹果在续航宣传上一向保守,但如果真是 5,000 mAh,他们也会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是新高。

在充电方面,苹果在充电速度上历来落后于安卓。17 Pro Max 将使用USB-C 接口充电(由于欧盟法规,iPhone 15 系列已改用 USB-C)。不过,不要指望有 OnePlus 那样的 100W 极速。目前,iPhone 支持约27-30W 峰值充电(14/15 Pro Max 使用 30W+ USB-C PD 充电器时可达约 27W)。随着 USB-C 和更大电池的加入,有希望苹果能实现略快的充电速度——也许最高约 35W,前提是使用合适的充电器。但目前没有可靠爆料明确指出 iPhone 17 的“X 瓦充电”。苹果更注重电池寿命而非极限快充,因此很可能仍维持在 30W 左右。这意味着完全充满大约需要 1 小时 30 分钟或更久。前 50% 充电大约 25-30 分钟(目前机型用 20W+ 充电器约 30 分钟充 50%)。

苹果的MagSafe 无线充电依然维持在15W最大功率(普通 Qi 充电板为 7.5W)。目前还没有消息称会提升这个功率,不过随着 Qi2(包含 MagSafe 标准)到来,可能会有更多配件能达到 15W。17 Pro Max 因新 logo 位置,MagSafe 环略有调整,但仍兼容现有 MagSafe 充电器(磁铁阵列可能微调,但兼容性大概率保留)。15W 无线充电速度会慢一些,通常完全充满约需 2 小时。

有个有趣的细节:据传苹果每年都在使用自家电源管理和可能的新电池化学技术改进。虽然目前还未公开采用石墨烯或硅负极等新材料,但他们总是在优化 iOS 以减少后台耗电。iOS 19 可能会带来更多节能功能。此外,3nm 的 A19 芯片在日常任务上会更省电,意味着待机或轻度使用(网页、音乐)时电池消耗更低。综合来看,iPhone 17 Pro Max 有望成为 iPhone 阵营的续航王者——得益于 iOS 的高效,实际体验甚至可能超过许多安卓机,尽管电池总容量相近。

三星 Galaxy S26 Ultra 电池: 三星同样坚持在5000 mAh左右。早期传闻称 S26 Ultra 的电池容量不会比 S25 Ultra 的 5000 mAh 增加,或者只会略有提升(有爆料者称“如果提升也在 5400mAh 以下”,暗示最多只是小幅提升)。最新消息显示,很可能还是5000 mAh 整。三星的重点转向让手机更薄,而不是塞入更大电池。为此,三星据称正在探索新的“硅碳电池”技术。这类似于部分电动汽车和一款一加手机上见到的做法——基本原理是在阳极中加入少量硅以提升能量密度。实际效果是,三星可以在更小的物理电池中维持 5000 mAh 容量,实现纤薄设计,或者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有效容量。所以即使标称 5000,实际表现可能比以往的 5000 电池在高负载下的电压下跌或充电效率方面更好一些。

续航方面,S26 Ultra 表现应该非常出色。骁龙 8 Gen4(3nm)预计比 8 Gen2/3(4nm)效率提升明显。此外,三星的 One UI 电源管理也有进步(而且允许用户自定义,比如轻性能模式以获得更长续航)。大屏幕和 QHD 分辨率下,如果你一直用满分辨率和 120Hz,耗电会比很多低分辨率的 iPhone 更高。但三星很灵活:你可以降到 FHD 分辨率省电,使用深色模式(AMOLED 屏用深色模式更省电)等。屏幕功耗是最大因素之一——iPhone 稍低的像素数量可能能省一点能耗;不过,三星新一代 CoE 屏幕技术更高效(无偏振片减少光损耗),有望抵消这一差距。

S26 Ultra 的续航很难精确预测,但如果 S23 Ultra 已经是全天候手机,S26 Ultra 拥有类似电池和更高效的内部设计,全天续航应该毫无压力。典型使用下,预计可以获得 6-7 小时亮屏时间。如果你高强度玩 120Hz QHD 游戏或导航,耗电会更快(大屏如此),但混合使用下,许多用户反馈 Ultra 系列都能用 1 天以上。

三星的领先之处在于充电速度——这一直是苹果的短板。三星过去也比较保守(自 S20 Ultra 起上限 45W)。但对重度用户来说有好消息:多方爆料称三星可能终于会将 S26 Ultra 的充电速度提升到 45W 以上。具体提升多少还未确定;三星可能会提升到65W(这将与许多竞品持平,也有利于市场宣传)。Android Central 指出,三星可能“带来更快的充电速度”,以追赶快充阵营。即使Tom’s Guide提到听说三星不会上 65W,但也有观点认为会有提升。如果三星提升到 60W,0-100% 充满大约需 40-45 分钟。即便目前 45W,S23 Ultra 也只需约 59 分钟充满(20 分钟可充至约 50%)。所以 65W 可能能实现 0-80% 约 30 分钟。至于是否采用 PPS(可编程电源)标准提升至更高瓦数,或采用类似 Galaxy 笔记本/其他设备上的 65W “Super Fast Charging 2.0”,还需进一步观察。

S26 Ultra 的无线充电很可能仍然是通过 Qi/PMA 标准(三星的 Fast Wireless 2.0)实现的 15W 快速无线充电。它们还支持 无线反向充电,意味着你可以在背面以约 4.5W 的功率为其他设备进行反向无线充电(对于耳机或朋友的手机来说很方便)。iPhone 也可以在插电时以有限的方式为 Apple Watch 或 AirPods 进行反向充电,但苹果尚未正式启用通用的反向无线充电——而三星已经有多年历史了。

关于 电池寿命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苹果由于采用了精细的充电算法(如果过热等情况会限制在 80%),多年来在保持电池健康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三星的电池同样高质量,但如果管理不当,更快的充电速度可能会让电池老化稍快一些。不过,如果三星采用类似于 Oppo/OnePlus 的电池管理(快速充电但不发热),影响就很小。两款手机大概率都配备了智能充电软件——苹果的“优化电池充电”会学习你的作息,在 80% 保持并在你醒来前充满,三星也有一个功能可以将充电上限设为 85%,以便你想要保护长期健康时使用。

结论(电池与充电): iPhone 17 Pro Max 将凭借更大的电池和苹果的高效性,提供极佳的续航——它的设计就是为了持久耐用,但按 2025 年标准来看充电速度相对较慢。Galaxy S26 Ultra 同样能提供全天续航,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能有更多自定义选项来延长电池寿命,而且它的充电速度快得多,从 0 到满电的速度可能是 iPhone 的两倍以上。如果你习惯于夜间或长时间充电,iPhone 的慢速充电并不是问题,而且它的电池寿命(循环次数)可能更好。如果你经常需要随时快速补电,三星显然更有优势——比如,快速充电 15 分钟,Galaxy 可能能充到 50-60%,而 iPhone 也许只有 30%。

在绝对的亮屏时间上,可能会非常接近。我们还需要真实世界的测试来分出胜负。以往的趋势显示,iPhone Pro Max 机型在连续使用测试中常常名列续航最久的手机之一,这得益于 iOS 的待机效率和高度优化。与此同时,三星的 Ultra 通常表现也很出色,但更高的刷新率和分辨率如果不加控制会消耗更多电量。One UI 如果需要可以开启更激进的省电模式(你甚至可以降到 60Hz 或使用“轻度模式”CPU 配置来延长续航)。苹果的方式则更自动化——它不会给你 CPU 模式的开关,而是后台自动处理。

引用 Android Central 对三星设计权衡的评价:“将同样的 5,000mAh 电池装进更纤薄的机身……对于追求全天续航的重度用户来说,更大的电池才是真正的梦想。” androidcentral.com 所以三星选择了纤薄而不是扩容电池。苹果则选择了增加电池容量(毕竟他们并不极致追求机身纤薄)。两者都能很好地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极端的重度用户可能还是会带个充电宝,但有了三星的快充,插电 10 分钟可能就很有用。

软件与操作系统

软件是苹果与三星体验分歧显著的地方。两者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iOS与Android——各自拥有独立的生态系统、应用理念和更新模式。让我们比较一下iPhone 17 Pro Max上的iOS 19与Galaxy S26 Ultra上搭载的Android 16和One UI 8的表现。

iPhone 17 Pro Max – iOS 19: 开箱即用,iPhone 17系列将预装iOS 19(假设苹果延续2023年iOS 17、2024年iOS 18的命名方式)。苹果的iOS以流畅的性能、与苹果服务的紧密集成以及优先考虑安全和隐私的“围墙花园”策略著称。预计iOS 19将对前几代引入的功能进行优化。例如,iOS 17带来了StandBy显示模式、交互式小组件和更好的自动纠错。到了iOS 19,苹果可能会引入更多AI驱动的功能——有报道称苹果正在开发更先进的Siri能力或个人语音克隆等,这些都有可能出现。考虑到时间点(2025年),苹果也可能开始整合与Apple Vision Pro(AR头显)相关的体验。iOS 19或许可以让你的iPhone流式传输内容,或作为AR体验的控制器/伴侣,利用强大的硬件处理混合现实任务。

iOS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其精致和应用生态。iPhone上的应用通常经过高度优化(得益于有限的设备种类)且设计精良。App Store经过严格筛选。到2025年,苹果可能还需要遵守一些欧盟法规,在部分地区允许第三方应用商店或侧载,但这还有待观察——如果成真,可能会通过为用户提供更多应用来源选择而略微改变软件格局。尽管如此,iOS 19仍将围绕苹果的核心设计展开:一致的用户界面(也许比旧版iOS更可自定义,因为苹果一直在慢慢增加自定义功能:如主屏幕小组件、iOS 16引入的锁屏个性化)。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锁屏自定义,也许还有交互式实时活动的改进等。

苹果在软件上强调隐私:如应用追踪透明度、Siri尽可能在设备本地处理,以及邮件隐私保护等功能都是标配。他们会继续坚持这一理念。安全更新频繁,且苹果通常为设备提供约5年或更长时间的支持。因此,iPhone 17 Pro Max搭载iOS 19发布后,五年后很可能还能获得iOS 24或25的更新。

另一个方面是连续性——iOS与macOS、iPadOS等无缝协作。如果你有Mac,可以用Handoff将正在进行的操作从iPhone转移到Mac,或在Mac上接听电话等。这虽然不完全属于操作系统范畴,但却是软件生态的优势。

关于iOS 19中的AI功能(与下一节有重叠,但既然用户单独列出AI,我们稍后会具体介绍)。iOS 19可能会在照片应用(识别人、宠物、物体)键盘预测个人语音(你的声音文本转语音)等方面引入更多机器学习。苹果一向谨慎——不像谷歌那样大胆推出测试版AI功能——但到2025年,苹果面临在生成式AI领域展示成果的巨大压力。Siri有可能获得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提升,最终在理解复杂请求方面变得更智能(这只是推测,但苹果正在大量招聘AI相关岗位)。

三星 Galaxy S26 Ultra – 搭载 Android 16 和 One UI 8.0:S26 Ultra 很可能会搭载Android 16发布(因为 Android 14 于 2023 年推出,Android 15 于 2024 年,Android 16 则在 2025 年底)。三星会在其上加上自家的界面One UI 8.0。One UI 是三星自家的用户界面,功能丰富、高度可定制,并专为大屏幕设计(如单手模式、底部易触及的 UI 元素等)。One UI 8 目前在爆料中还没有详细信息,但从 One UI 6/7 的趋势来看,它会进一步优化美学设计(One UI 6 在 2023 年带来了全新图标和字体的焕新外观)。One UI 8 可能会进一步简化设计,或许会采用更多 Material You 主题风格(三星已逐步整合了部分原生 Android 的动态色彩主题)。

三星软件的一个标志就是功能丰富:你会获得一系列选项,从三星自家的应用(浏览器、图库等)到高级功能,如安全文件夹(基于 Knox 的加密文件夹,用于敏感应用/数据)、主题、侧屏面板(快速访问的侧边菜单)等等。三星还包括了Samsung DeX——这非常重要。DeX 模式允许你将 S26 Ultra 连接到显示器或电视(通过 HDMI 或无线连接到支持 Miracast 的显示器),并获得类似桌面的界面,支持多窗口应用、任务栏、右键菜单等。凭借 S26 Ultra 的强大性能(16GB 内存等),DeX 对于许多任务来说完全可以替代基础 PC。One UI 8 肯定会支持 DeX,并可能进一步增强(每年他们都会提升其稳定性并增加如窗口吸附等新功能)。

软件支持:三星近年来承诺了非常慷慨的更新政策:旗舰机型可获得 4 代 Android 系统更新和 5 年安全补丁。因此,如果 S26 Ultra 首发搭载 Android 16,将能获得 Android 17、18、19、20 的更新,直到 2029 年左右。这几乎与苹果的典型设备支持周期持平,缩小了历史差距。安全更新在后期可能会变为每季度一次,但依然是很有诚意的承诺。

谷歌集成 vs 三星:S26 Ultra 作为 Android 设备,意味着与谷歌服务深度集成——Google Assistant(尽管三星主推 Bixby,但你也可以轻松使用 Assistant)、Google 地图、Gmail、Chrome 等。许多用户会主要在其上使用谷歌生态的应用。但三星也有自己的平行生态:如三星图库 vs Google Photos,三星浏览器 vs Chrome 等。你可以自由选择。三星自家应用也有提升(比如三星浏览器就很不错)。此外,三星很可能会继续预装微软集成(通常会有 Office 应用,还有“Link to Windows”功能——它通过微软 Phone Link 应用将手机与 Windows PC 连接,让你在电脑屏幕上查看短信、通知,甚至运行手机应用)。苹果设备只能与其他苹果设备原生互通,而三星/Android 现在与 Windows 的互通性已经很强。事实上,Tom’s Guide最近指出,三星和微软通过这些功能,实际上让 Galaxy 手机成为了 Windows 的延伸。

用户体验差异:iOS 通常非常一致但灵活性较低——你会看到一排排应用图标(现在可以有 App 资源库和主屏幕小组件,但除了小组件堆叠外,仍无法真正自由放置)。One UI/Android 提供应用抽屉、可调整大小的小组件,以及通过主题、图标包等高度自定义外观的能力,甚至可以更换启动器。Android 还允许从 Play 商店以外安装应用(三星也有 Galaxy Store),而 iOS 仅限于 App Store(除非侧载政策有限度地改变)。

AI 与语音助手:在 S26 Ultra 上,你实际上有两个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Samsung Bixby。Google Assistant 在通用知识查询方面通常更强大(到 2025 年可能会更加 AI 驱动,可能融合 Bard 或其他大语言模型技术,具备更强对话能力)。三星的 Bixby 更专注于设备控制(你可以说“Bixby,自拍并分享到 Instagram”或“读我的消息”等,它能在设备上完成一些 Google 做不到的事)。Bixby 还有独特功能,比如 Bixby Text Call(可用 AI 语音帮你接电话并将对话转为文本——类似 Google 的 Call Screen,但更具三星风格)。One UI 8 可能会进一步完善或扩展这些功能。此外,三星引入了“模式与例程”(类似高级自动化,类似 iOS 快捷指令或 Android 自带的例程),对于高级用户自动化任务非常实用。iOS 也有功能强大的快捷指令应用,但需要手动设置;三星的例程则更易用且内置。

应用质量与优化:高端游戏和应用在两者上都能流畅运行。过去有些担忧,比如某些专业音乐应用或部分社交媒体相机功能在 iOS 上优化更好。到 2025 年,大多数主流应用已实现同步,但偶尔仍有差异:例如 Instagram 早期在 iPhone 上支持更好;现在 Android 也没问题,但类似情况偶尔会出现。三星庞大的市场份额确保大多数应用都会在 Galaxy 设备上充分测试。不过,苹果 iPhone 单一硬件目标也让开发者能很好地优化。

独特软件功能:

  • 苹果:FaceTime(支持 SharePlay 等)、iMessage(端到端加密消息,是许多美国用户的“锁定”功能)、AirDrop(快速文件分享),以及整体更受控的环境(App Store 恶意软件风险更低)。还有像 照片应用配合 iCloud 照片同步——如果你在苹果生态内,体验非常流畅。
  • 三星:更开放的能力——例如你可以在 S26 Ultra 上使用分屏多任务或浮动窗口,充分利用大屏幕;iOS 在 iPhone 上不支持分屏(仅 iPad 支持)。三星还经常提供Good Lock模块,喜欢折腾的用户可以进一步自定义 UI。还有 S Pen 软件(笔记、手写转文字、Air actions 远程控制手机)也是三星软件优势的重要部分,如果你重视手写笔输入,这会很有吸引力。

结论(软件):如果你更喜欢简单、统一且注重隐私的体验,和/或你已经深度融入苹果生态系统,那么iPhone 17 Pro Max上的iOS 19会让你非常满意。它“开箱即用”,如果你用过近几代iPhone,上手几乎没有学习成本。而且你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及时更新和长期支持。如果你看重自定义、多任务处理,以及与非苹果系统(如Windows等)的集成,那么Galaxy S26 Ultra的One UI 8和Android 16组合会给你极大的掌控权。你可以随意调整主屏幕、自动化任务、用DeX像PC一样使用手机,还能侧载应用或使用第三方应用商店。它更灵活,但如果你深入所有选项,可能会稍显复杂。

两种方式都没有绝对的“更好”——关键在于你的偏好。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两家公司都互相借鉴:iOS加入了小组件和部分自定义,Android则提升了安全性和设计一致性。在基础功能上(通知、快捷设置vs控制中心等)它们已经有些趋同,但各有风格。

总结来说,iPhone的软件理念:精简、安全、略显限制但高度优化。三星的软件理念:功能丰富、可自定义、偶尔有点臃肿(不过大部分三星预装软件都能禁用),但极其多样灵活。一个专家引述来突出这种区别:“有传言称苹果和三星在硬件上正走向类似路线”,但在软件上它们依然坚持不同的理念——封闭vs开放。两款手机都能凭借高端硬件流畅运行自家系统;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你更喜欢哪个应用/服务生态。

AI功能与智能能力

到了2025年,AI已成为热门词汇,苹果和三星(在Android上有谷歌的协助)都在用户体验中大量融入AI驱动的功能。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AI方面的内容,但这里将专门聚焦于这些设备的AI和机器学习能力。

Apple iPhone 17 Pro Max——AI与机器学习:苹果的AI路线通常是本地处理且注重隐私。A19 Pro芯片将配备强大的神经引擎(可能16核或更多),每秒可完成数万亿次运算。苹果用它来做什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摄影与视频:如前所述,Deep Fusion、Smart HDR、Photonic Engine等功能都是由AI驱动的计算摄影技术。神经引擎能识别场景、识别人脸、天空、文字等元素,并智能调整照片色调。在视频方面,它还可能实现如电影模式(焦点切换效果),这需要AI进行主体识别和景深映射。所有这些都在芯片上实时完成。
  • Siri 和语音:Siri 的语音识别和听写利用了设备端模型。苹果在最近的 iOS 版本中将大量 Siri 处理转移到本地,以提升速度和隐私。iOS 19 可能会通过更先进的语言模型进一步提升 Siri 的理解能力。有消息称苹果正在内部测试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Ajax GPT”)用于 Siri,但是否会在 2025 年前集成尚不确定。如果集成,Siri 可能会变得明显更智能,能够处理多步查询或提供更具对话性的答案(缩小与 Google Assistant 的差距)。即使没有达到 ChatGPT 的水平,Siri 至少会在上下文感知方面持续提升。
  • 个性化:iPhone 利用 AI 实现诸如建议快捷指令等功能,手机会学习你的日常习惯(例如,如果你总是在早上 7 点打开健身应用,它可能会主动建议你打开)。iOS 还拥有智能建议,为应用和操作提供建议,随着更先进模型的应用,这些功能会变得更好。
  • 实况文本与视觉查找:苹果推出了实况文本(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并允许复制粘贴等)和视觉查找(识别照片中的物体、植物、宠物)。这些功能在 iPhone 17 Pro Max 上肯定会得到增强。也许借助 A19 神经引擎实现近乎即时的 OCR,并识别更多类别(甚至可能有离线 Siri 镜头,无需联网即可识别事物)。
  • 辅助功能:苹果利用机器学习实现如 VoiceOver 图像描述、声音检测、个人语音(让用户在朗读 15 分钟后创建自己声音的副本,iOS 17 推出)等功能。这些 AI 驱动的辅助功能很可能会扩展。例如,可能会有更多实时转录,甚至在设备端实现基础翻译。
  • 增强现实:借助 ARKit 和即将推出的 Vision Pro,iPhone 可能会将部分 AR 计算任务交给神经引擎。例如,场景理解(AI 通过摄像头识别现实世界中的表面和物体)是 AR 的关键——iPhone 已经具备此功能,但还会持续提升,可能让手机和 Vision Pro 的 AR 体验更加沉浸和协同。
  • 安全 AI:Face ID 本身就是一项 AI 功能——神经网络将你的面部与存储模型进行匹配。苹果可能会优化 Face ID,使其更快或支持更多角度。此外,垃圾电话识别、信息中的欺诈检测——这些都涉及苹果可能集成的机器学习模型。

苹果在市场宣传中并不会过多地将功能直接称为“AI 功能”,但他们会说“神经引擎带来神奇体验,例如……”事实上,许多年度的生活质量提升,底层都是基于机器学习的。

有传闻称苹果内部有一个AI 聊天机器人或助手项目,可能会集成进系统。如果不是集成在 Siri,也许会出现在特定应用中(比如在备忘录中用 AI 帮助头脑风暴,或在邮件中用 AI 自动分类或回复邮件)。目前还没有确切爆料确认 iOS 19 会有这些功能,但鉴于 Google 等厂商的动作,苹果很可能不会完全缺席。

三星 Galaxy S26 Ultra – AI 与智能功能: 三星的 AI 策略分为两部分:利用 谷歌的 AI(因为它是安卓设备,谷歌通过安卓系统提供大量本地机器学习和通过 Assistant 提供云端 AI),以及开发 三星自有的 AI 功能,特别是在其应用和相机中。

以下是 S26 Ultra 的主要 AI 方面:

  • Google Assistant 与 Android AI: S26 Ultra 将受益于谷歌在 Android 16 中构建的一切。谷歌一直在将其 AI(如 Google Bard 等)集成到 Android 和 Assistant 中。例如,Android 14 引入了 AI 生成壁纸等功能。到 Android 16,我们可能会看到更深层次的集成,比如 消息中的辅助 AI(智能回复,甚至让 Google Assistant 撰写消息或总结文章)。还有一个名为“Assistant with Bard”的功能据称即将推出,这将让 Google Assistant 利用 Bard LLM 的能力进行更自然的对话,并能做如总结邮件或用 AI 规划行程等事情。如果该功能上线,S26 Ultra 肯定会支持,让你的语音助手体验更强大(例如,“嘿 Google,总结这份文件的要点”或“为五个人找一个最佳会议时间”这类复杂任务)。
  • 三星本地 AI(相机与图库): 相机的 场景优化器是基于 AI 的——它能识别你拍摄的内容(食物、宠物、风景等)并相应调整。这将通过三星主打的新 ProVisual Engine 得到增强。他们特别提到通过下一代引擎提升图像和视频,这很可能意味着实时 AI 超分辨率、降噪,甚至 AI 构图建议。例如,三星可能会有一个功能,能在连拍中推荐最佳照片,甚至移除照片中不需要的物体(类似谷歌的 Magic Eraser;三星可能通过 AI 集成类似功能)。
  • 照片与视频搜索: 三星的图库应用有 AI 搜索功能,可以通过关键词查找照片(如输入“猫”会显示猫的照片)。随着本地模型的提升,这一功能会变得更智能。他们还可能引入 类似 ChatGPT 的照片查询,例如“显示我戴帽子在海滩的照片”,手机就能解析出来。
  • Bixby AI 与文字通话: 如前所述,Bixby 有文字通话等功能,可以接听并转录电话,让你通过文字回复,由 Bixby 朗读。这是 AI 驱动的语音转文字和文字转语音,使用你的声音。到 S26 时,Bixby 甚至可能能总结通话或语音信箱内容。Bixby 也可能变得更具对话性——虽然三星可以依赖谷歌提供通用知识,Bixby 可能专注于 设备控制 AI:比如“切换到工作模式”,它能智能理解你的需求。
  • AI 写作与生产力: 三星在某些方面与微软合作;微软的 SwiftKey 键盘(可用 AI 提供回复建议等)可能会集成其中,或在手机场景下集成微软的 Copilot(AI 助手)。虽然还不确定,但三星也喜欢为商务用户增加功能。
  • 翻译与语音:两款手机都可以在设备上进行语言翻译。三星使用谷歌的技术进行实时翻译(内置于Android系统)。它可以实现实时字幕、通过相机翻译标志等。苹果也有类似的翻译App和系统级翻译,但目前谷歌的支持语言更多,功能也更强大。到2025年,两者都会非常先进。三星始终可以利用谷歌最新的AI来完成这些任务,这是一个优势——谷歌是AI领域的强者,而Android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

三星还在设备维护中使用AI(比如通过AI模式进行性能优化——他们有“基于AI的性能调优”,可以学习你的使用习惯来优化电池和内存)。在One UI 7中,他们引入了可以根据情境触发的例程(这有点类似AI驱动的“如果这样,则那样”触发器)。

一个有趣的领域:生成式AI功能——哪款手机会让你用AI生成内容?谷歌可能会加入类似图像生成的功能(他们已经有Google Photos魔法编辑器,可以用生成式AI扩展或编辑照片)。如果这成为App功能,三星手机就能通过Google Photos获得。苹果目前还没有在iPhone上加入生成式AI创作工具的迹象,但谁知道呢,也许有第三方App会实现。

AI性能:高通骁龙的Hexagon NPU对比苹果的Neural Engine——最近的对比中,苹果在某些机器学习任务上常常有优势,但高通最新的NPU也非常强大。实际应用中,三星也会利用硬件提升相机表现——比如用NPU对每一帧视频进行AI降噪,以提升低光视频质量。苹果也有类似做法(他们的Deep Fusion在中间流程中运行于Neural Engine)。

结论(AI功能):iPhone 17 Pro Max会以幕后、无缝集成的方式提供AI:你的照片效果出色,手机会建议有用的操作,Siri逐渐变得更智能,等等,同时还能保护你的数据隐私(比如学习尽可能在本地完成)。Galaxy S26 Ultra则会更直观地展示AI:为你提供Bixby例程、集成Bard的Google Assistant实现真正的智能助手、相机AI选项如多重曝光星空拍摄或一键移除路人(利用Magic Eraser风格的AI)。

如果你对最新的对话式AI感到兴奋,并希望在手机上体验,Galaxy(通过Google Assistant的进化)可能会在短期内更让你惊艳——比如你可以口述一条复杂的信息,让助手帮你更礼貌地重写,或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等,谷歌正在开发这些功能。苹果很可能也会实现,但通常会晚一些。

两款设备都拥有强大的本地AI硬件,因此它们将越来越多地在本地完成AI任务,这意味着更快的结果和更高的隐私。例如,现在两者的语音输入都比几年前快且准确得多——这要归功于本地AI。Android Authority可能会这样说:“三星Galaxy AI对比苹果Intelligence”显示各自在不同领域表现突出(这个引用暗示了一篇对比文章或功能列表;实际上SamMobile有一节“Samsung Galaxy AI vs. Apple Intelligence”,列举了内容摘要、图像编辑等功能——说明两者都在做这些任务)。

最终,这两款手机都在利用AI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加个性化、直观且强大。三星/谷歌的方法更加开放且面向用户(比如有AI相机模式或能做各种疯狂事情的语音助手等重大功能),而苹果的方式则更微妙且经过精心策划(AI功能融入操作系统中,而不是大肆宣传)。根据用户偏好,有人可能更喜欢苹果不那么打扰的AI使用方式,反之也有人会喜欢三星将众多AI工具开放出来供用户玩耍。

安全与隐私

安全性是一个重要考量,尤其是我们的手机承载了如此多的个人数据。苹果和三星都大力宣传自己的安全性,但他们的方法有关键区别,从生物识别解锁到数据加密和软件更新。

Apple iPhone 17 Pro Max 安全性:苹果在安全和隐私方面有很强的声誉。主要功能和做法包括:

  • Face ID:iPhone 17 Pro Max 将使用苹果的 Face ID 系统,这是一种通过 TrueDepth 相机阵列(红外点阵投影仪+红外摄像头)实现的3D人脸识别。这非常安全——苹果声称随机他人解锁的误识率为百万分之一(比旧的 Touch ID 指纹识别的五万分之一安全得多)。预计由于更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和算法优化,iPhone 17 上的 Face ID 会更好。它不仅用于解锁,还用于 Apple Pay、App Store 购买、密码自动填充等所有身份验证。所有 Face ID 数据(你面部的数学表示)都本地存储在安全隔区(Secure Enclave)中——A19 芯片上的专用安全协处理器——且永不离开设备。
  • 安全隔区与加密:每部 iPhone 默认都启用加密。手机锁定时,所有数据都会被加密。安全隔区负责管理加密密钥和生物识别等敏感数据。众所周知,苹果因其安全设计,即使 FBI 也无法(或不愿)协助解锁 iPhone。在 iCloud 上,苹果甚至为更多类别引入了端到端加密(启用高级数据保护后,连你的 iCloud 备份都可以完全端到端加密)。
  • 隐私功能:苹果在软件层面内置了隐私保护:应用权限被严格执行(应用必须请求相机、麦克风、定位等权限)。如果有应用读取剪贴板会触发通知。跟踪保护(App 跟踪透明度弹窗)限制了未经许可的跨应用跟踪。邮件会隐藏你的 IP,Safari 有智能跟踪防护。iOS 19 会延续这一趋势,可能还会增加更细致的控制或隐私报告,显示哪些应用访问了哪些数据。
  • 更新与修补:苹果在发现安全问题时会非常及时地发布 iOS 安全补丁(有时甚至会在完整 iOS 更新之间推出快速安全响应更新)。iPhone 17 Pro Max 预计将获得 iOS 更新支持直到 2030 年,因此任何新发现的漏洞都能在很长时间内获得修复。
  • 应用生态系统安全: 目前将App Store作为唯一官方来源,苹果降低了恶意软件的风险。每个应用都要经过审核(理论上如此),苹果也能迅速下架恶意应用。与Android相比,iOS在野外出现的恶意软件事件极少(Android常因侧载或Play商店恶意应用而中招)。
  • 锁定模式: 针对高度被针对的用户(如记者、活动人士),苹果推出了锁定模式,极大限制某些功能以防止零点击攻击。iPhone 17 Pro Max也会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该功能。
  • 硬件安全: SIM为eSIM(如果届时苹果像在美国iPhone 14那样全球只用eSIM)。eSIM降低了物理SIM卡交换攻击的风险,但仍有社工风险。此外,iPhone有防篡改保护;任何修改或未知代码都无法运行,因为有安全启动链。
  • 查找与防跟踪: 苹果的“查找”功能可用于丢失设备追踪(端到端加密,只有你能看到设备位置)。为隐私考虑,如果有未知AirTag(查找追踪器)跟随你,iPhone会通知你——这是物理层面安全与隐私的结合。
  • 默认通信加密: iMessage和FaceTime默认端到端加密(无需设置)。如果你和联系人都用iMessage,这是很大优势。苹果无法读取这些消息。甚至iCloud钥匙串(密码管理)也是端到端加密等。

总之,苹果的安全模型是封闭但强大——“围墙花园”能阻挡恶意行为者,但牺牲了一些用户自由。他们不允许杀毒软件(iOS通常不需要)。他们也尝试匿名化或不收集用户数据(数据收集采用差分隐私等技术)。

大家可能记得,每当新iPhone发布,白帽黑客都会尝试越狱(寻找漏洞突破安全);现在已经越来越难。iPhone 17 Pro Max将受益于多年来的安全加固。

三星Galaxy S26 Ultra安全性: 三星的安全策略同样是多层次的,结合了Android本身的特性和自家的Samsung Knox平台:

  • 生物识别安全: S26 Ultra很可能会继续采用超声波指纹传感器(屏下)。超声波传感器(高通出品)比早期光学方案更安全——它用声波创建你的指纹3D图像。高通3D Sonic Max传感器甚至能同时读取两枚指纹以提升安全性,尽管三星尚未实现双指认证。即便如此,指纹解锁依然非常安全(误识率为几万分之一,虽不及Face ID的官方说法高)。此外,手机还提供人脸解锁(用前置摄像头)。这主要是为了方便(2D人脸解锁在某些情况下可被照片欺骗,尽管三星可加入活体检测)。三星并不将人脸解锁视为高安全级别(默认不能用于移动支付授权)。它更像是非敏感解锁的快捷方式,而指纹或PIN/密码才是安全任务的真正守门人。
  • Knox安全硬件:Samsung Knox既指硬件级安全架构,也包括软件功能。Knox包含一个安全隔离区(TEE),类似于苹果的安全区,用于隔离存储指纹、虹膜数据(老款手机)、加密密钥等敏感信息,使其与主操作系统分离。它拥有硬件信任根,在启动时验证操作系统(如果被篡改,会熔断,比如Knox bit,以指示设备已被破坏——这对企业用户很重要)。
  • 设备加密:现代Android(自10起)默认强制全设备加密。S26 Ultra的存储空间已加密(AES 256),并与您的密码或生物识别绑定。没有PIN码或密钥,数据就是乱码。三星还提供Secure Folder(安全文件夹),利用Knox创建一个加密空间,与手机主空间隔离——您可以在此存储私人应用或文件,用不同的PIN或生物识别解锁。它就像一个沙盒的第二手机空间——非常适合分隔工作/个人或隐藏敏感数据。即使手机已解锁,Secure Folder的内容也会被锁定,直到您专门解锁该文件夹。它利用Knox硬件隔离,即使主操作系统被攻破,Secure Folder中的数据也能受到保护。
  • 操作系统更新与补丁:三星现在大幅提升了更新速度,通常能在谷歌发布公告的同月内及时推送每月安全补丁(有时略有延迟,但总体表现良好)。承诺5年安全更新,S26 Ultra将持续获得补丁直至2030年。Android作为更大目标确实有更多恶意软件尝试,但只要保持更新并避免安装可疑应用,风险很低。
  • Google Play Protect:这是内置功能,会扫描手机上的应用(包括侧载的)是否有恶意行为。虽然不是万无一失,但能提供基础防护。三星还有自己的Knox扫描器,有时还预装McAfee扫描器(部分地区)——有些人觉得这是臃肿软件,但它确实作为额外防护存在。
  • 隐私控制:Android 16也将拥有强大的权限控制(如iOS那样的麦克风/摄像头指示器、隐私仪表盘可查看哪些应用使用了定位等)。三星的One UI通常也会类似地展示这些功能。它们还拥有Knox隐私功能,比如隐私仪表盘,以及自动阻止剪贴板访问等能力。此外,三星手机有一个维修模式(Maintenance Mode),可在送修时屏蔽敏感信息——它会创建一个临时用户,无法访问您的数据。这是一个苹果没有完全对应的安全功能。
  • 网络安全:苹果和三星都提供VPN或私有中继服务。苹果有iCloud Private Relay(限Safari,需iCloud+付费)。三星通常会合作提供一些免费VPN(如与McAfee等合作)。它们还有“安全Wi-Fi”功能,在公共Wi-Fi下加密流量(有免费额度,超出需付费)。
  • 防盗:三星有Find My Mobile(类似于Find My iPhone),可远程定位、响铃或抹除设备。还有一个功能,如果未输入三星账号就抹除手机,会让手机无法使用(Reactivation Lock),类似于苹果的激活锁。因此,偷手机并恢复出厂设置后,窃贼也很难使用。
  • 数据隔离: 对于企业用户,Knox 允许像托管的工作资料与个人资料分离。苹果也有一些企业管理功能,但三星 Knox 在政府和企业界非常受推崇——他们的一些手机甚至获得了更高的国防用途评估(他们在新芯片中有专门的“Knox Vault”,可能会在 S26 首发,进一步隔离关键数据)。
  • 开放但谨慎: 作为安卓系统,如果你选择启用开发者选项或允许未知来源,你可以安装任何东西——这既是权力也是风险。如果你 root 或安装自定义固件,三星 Knox 会将设备标记为不安全(为防止安全数据暴露,会永久失效部分 Knox 功能)。所以折腾可能会触发 Knox。但普通用户不 root 就很安全。如果不小心,在安卓上更容易遇到麻烦(比如从随机网站下载 APK)。但只要坚持用 Play 商店/Galaxy 商店和主流应用,风险极低。谷歌也在加强沙箱机制——比如在安卓上,每个应用都是隔离的,除非授权,否则不能轻易访问其他应用的数据(类似 iOS)。

隐私方面:三星在这方面有所提升,但他们确实预装了一些分析服务,如果你使用三星生态系统,部分数据可能会被用于个性化/广告(在用户反对后,One UI 已减少广告,但历史上部分三星应用有广告)。苹果在隐私宣传上通常领先。谷歌(在三星手机上)仍会收集部分数据,除非你选择退出(如 Web & App 活动等)。如果你注重隐私,iPhone 开箱即用更容易信任。在三星上,通过调整设置(关闭广告个性化等)也能实现类似隐私,但需要多做一些设置。

结论(安全性): 两款设备都很安全,但有细微差别:

  • 开箱即用,iPhone 的安全性可以说更直接:强加密、苹果直接推送的持续更新,以及封闭生态系统让用户远离许多威胁(但也限制了自定义)。生物识别:Face ID 非常安全且方便;没有指纹识别可能让部分用户不满,但 Face ID 已被证明非常可靠。
  • 三星的安全性配合 Knox 也属顶级——事实上,三星经常宣传其 Knox 平台被政府采用。你有更多灵活性(如同时拥有指纹和人脸解锁选项),即使不用人脸解锁,指纹也能覆盖。Secure Folder 的存在对需要额外隐私数据保险箱的用户来说是加分项。
  • 在隐私方面,苹果在不以用户数据盈利上有优势,而三星/谷歌确实有广告业务成分(三星较少,谷歌较多)。
  • 如果你是喜欢 root 或刷机的发烧友,显然三星/安卓可以让你这么做(会损失部分 Knox 功能),而 iPhone 越狱现在非常受限。但严格说安全性,root 会降低三星的安全性——不过这是可选的,99% 用户永远不会尝试。

在日常使用中,只要你遵循基本的最佳实践,这两款手机都能保护你的数据免受小偷或恶意软件的侵害。iPhone 用户可能会更安心,因为系统会自动完成一切。三星用户则需要稍微留意一些(比如只安装可信应用),但手机同样会在后台进行警告和保护。

从安全角度来看,可以这样评价:S26 Ultra 旨在达到苹果的安全级别——“该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均配备高通处理器,没有任何地区使用可能较弱的版本,再加上保险箱级别的 Knox 安全防护——三星显然在瞄准 iPhone 所著称的企业级安全”。而苹果则继续将隐私作为卖点不断加码。

总之,这两款设备都值得你信赖来保护你的数字生活。如果你的优先考虑是最大程度的控制和企业级功能(如安全文件夹),三星更出色。如果你更看重简洁和隐私,以及强大的默认加密,苹果更胜一筹。

连接性

对于现代旗舰机来说,保持连接至关重要。iPhone 17 Pro Max 和 Galaxy S26 Ultra 都将配备最新的连接选项——有些相同(都已转用 USB-C,均支持 5G 和 Wi-Fi 6/7),有些则不同(如超宽带的应用范围,或对新卫星功能的支持)。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蜂窝网络(5G):

  • iPhone 17 Pro Max: 它将采用高通 5G 基带,极有可能是Snapdragon X70 或 X75。自从英特尔基带业务未能满足 5G 需求后,苹果一直在使用高通基带。曾有传言称苹果正在研发自家基带,但似乎进展缓慢(即使是 MacRumors 的传闻也只说 17 Air 可能会测试有局限性的 Apple C1 基带)。所以 Pro Max 应该会配备顶级高通基带。X70(已用于 Snapdragon 8 Gen2 手机)已经能实现极高速度和智能天线调优。下一代 X75 基于 4nm 工艺,效率更高,甚至可能集成 AI 以提升信号处理。预计支持毫米波(mmWave)(美国版肯定支持,其他地区如运营商采用也可能支持),以及sub-6 GHz 5G,包括 n77/n78 等新频段。还应支持5G 独立组网(SA),部分运营商正在部署(以降低延迟)。在理想条件下,峰值下载速度可达数千兆(mmWave 下 3-7 Gbps,sub6 聚合下 1-3 Gbps)。
  • Galaxy S26 Ultra: 采用 Snapdragon 8 Gen 4,意味着会搭载Snapdragon X75 5G 基带(高通最新款)。因此,同样会在全球范围内支持所有相关 5G 频段。三星在美国的手机支持毫米波;国际版部分 Ultra 机型如果不需要可能会省略毫米波,但 S26 Ultra 很可能会在有需求的地区/运营商配备毫米波天线模块。它们还支持双卡双待(一张 eSIM + 一张实体卡,或可能双 eSIM)。苹果美国版 iPhone 已全面采用 eSIM;三星则很可能保留实体 SIM 卡槽加 eSIM,以便灵活选择。三星旗舰的 5G 性能一直很出色,未来也会如此。它们还可能支持 NR CA(多 5G 频段聚合)等新特性,并有望在 2025 年网络条件允许时率先支持5G Advanced等新功能。

Wi-Fi & 蓝牙:

  • 预计两款手机都将支持Wi-Fi 7 (802.11be)。Wi-Fi 7 提供更高的吞吐量(理论上可达 30 Gbps)、更低的延迟,以及多链路操作(MLO),设备可同时在多个频段(5GHz + 6GHz)连接,实现更稳定、高带宽的连接。Galaxy S26 Ultra 作为 2026 年的新机,几乎可以肯定会配备 Wi-Fi 7(骁龙芯片已支持)。苹果在 iPhone 15 Pro 上引入了 Wi-Fi 6E;到 2025 年的 iPhone 17 Pro Max,很有可能也会升级到 Wi-Fi 7,尤其是届时 Wi-Fi 7 路由器将更为普及。事实上,有传言称苹果正在设计自家的 Wi-Fi/Bluetooth 组合芯片,可能会在 iPhone 17 系列首发——这芯片预计也会支持 Wi-Fi 7,以实现面向未来的兼容性。因此,两者都应具备三频 Wi-Fi(2.4/5/6 GHz),并支持 6 GHz 频段下的 160 MHz 甚至 320 MHz 频道。
  • 蓝牙:iPhone 17 Pro Max 至少会配备蓝牙 5.3(与现有机型相同)。苹果可能会全面实现蓝牙 LE Audio(他们已在 AirPods Pro 2 的“查找”功能中部分支持 LE Audio)。届时新款 AirPods 也许会如传闻所说,采用 LE Audio 实现无损音频。三星 S26 Ultra 应该会配备蓝牙 5.4(如已定型)或至少 5.3,并支持 LE Audio(三星的 Buds 已在如 Auracast 广播等场景下使用 LE Audio)。两者都将支持全套蓝牙外设、可穿戴设备、汽车等相关协议。
  •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历来不支持 aptX 或 LDAC 编解码器(仅支持 AAC 蓝牙音频),而三星则支持 aptX(可能包括 aptX Adaptive)和 LDAC,可在合适的耳机上实现高解析音频。苹果届时可能会为 AirPods 推出基于 Wi-Fi 或自定义编解码器的无损音频,但目前尚无确切消息。与此同时,三星将继续兼容多种标准。

超宽带(UWB):

  • 自 iPhone 11 起,苹果凭借 U1 芯片成为 UWB 领域的先驱。iPhone 17 Pro Max 很可能配备升级版的U2 或 U3 芯片。UWB 用于精确查找 AirTag、设备间交互(如 AirDrop 方向感知、指向 HomePod 交接媒体、CarKey 车钥匙等)。苹果生态对 UWB 的利用非常充分,未来还会扩展(例如 Vision Pro 和 iPhone 可能会在你拿起其中一台时用 UWB 同步上下文)。
  • 三星自 S21 Ultra 起在 Ultra 机型中引入 UWB,用于Galaxy SmartTag+(类似 AirTag 的 UWB 追踪器)。他们还允许用 UWB 解锁部分汽车(如 BMW 的数字钥匙,类似苹果的 CarKey)。S26 Ultra 将配备 UWB(如有新一代则会升级)。三星的 SmartThings Find 网络利用 UWB+BLE 查找设备,可与苹果的“查找”网络媲美。他们也可能推出新用途——如Galaxy Tap(通过指向手机快速传输文件,类似 AirDrop,但用 UWB 检测更快)。
  • 因此,两者都具备 UWB,但主要在各自生态内使用(苹果的 UWB 仅支持苹果标签,三星的仅支持三星标签)。未来可能会实现标准化,但目前仍是各自为政。

GPS / 定位:两者都将配备全套定位系统:GPS、GLONASS、Galileo、北斗、QZSS。很可能支持双频 GNSS,实现更高精度(苹果和三星近年机型均已具备)。因此,两者的导航精度都属顶级。

NFC:

  • iPhone 具备用于 Apple Pay 的 NFC,也可以读取标签(NFC 读取模式可在快捷指令等应用中使用)。但苹果仍对 NFC 有一定限制(第三方支付应用无法使用安全元件等)。
  • 三星具备用于 Google Pay/Samsung Pay 的 NFC。三星支付历史上支持 MST(磁条模拟),但在 S20 之后的手机中移除了,专注于 NFC 支付。到 2025 年,MST 基本也被淘汰了。两者在支持的地方都能轻松进行非接触式支付。Samsung Pay 在部分市场已与 Google Pay 集成或共存。

USB-C 和有线连接:

  • iPhone 17 Pro Max 现在配备 USB-C 接口,可能支持 USB 3.2 或 Thunderbolt 速度。iPhone 15 Pro 已经支持 USB 3.2 Gen 2(10 Gbps),甚至兼容部分 Thunderbolt 配件(内置 Thunderbolt 控制器,最高可达 20-40 Gbps,尽管苹果并未大力宣传 iPhone 的 Thunderbolt)。iPhone 17 Pro Max 可能会延续这一点——允许你连接高速存储、输出视频(比如连接显示器,虽然 iOS 没有像 Dex 那样完整的外接显示器 UI,但可以镜像或输出特定应用)。有传言称苹果可能允许 iPhone 通过 USB-C 支持 DisplayPort Alt Mode,实现真正的外接 4K 显示。如果成真,你就能看到真正的 4K 输出能力。无论如何,通过 USB-C 进行文件传输和网络共享都很方便。也意味着你可以用一根线连接多种设备,非常实用。
  • Galaxy S26 Ultra 也将配备 USB-C,可能同样支持 USB 3.2 Gen 2(也可能还是 Gen1 5Gbps,但希望能升级)。历史上,三星手机并未超越 USB 3.2 Gen1(5 Gbps),有点奇怪。如果 S26 能做到 Gen2 10 Gbps 就更好了。不管怎样,三星通过 HDMI Alt Mode(USB-C 上的 DisplayPort) 支持视频输出,依靠其 “Dex” 功能(插上显示器即可启动 Dex 或镜像)。这一点他们做得很标准;S23 Ultra 通过线缆可实现 [email protected]。S26 Ultra 预计类似或更好。所以如果你想用线缆连接显示器或电视,三星能提供完整的桌面体验,而 iPhone 只会镜像 iOS(除非苹果突然推出类似“Mac 模式”,但可能性不大)。
  • 两者都可以通过 USB-C 连接其他外设:音频接口、以太网适配器等。iPhone 可能对某些高功耗配件要求 MFi 认证(苹果的 MFi 计划,曾有传言高速度线缆需要认证芯片,但在 15 Pro 上苹果实际上并未限制非 MFi 线缆,最多可能影响充电速度协商)。
  • 音频接口: 两者都没有 3.5mm 耳机孔。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三星在 2019 年旗舰后也取消了)。两者都只能用蓝牙或 USB-C 音频。(三星在部分市场有时会附送 USB-C AKG 耳机,但到 2026 年大概率也不会再送了)。

卫星通信:

  • 苹果在 iPhone 14 上推出了卫星紧急求救(Emergency SOS via Satellite),在 15 代继续提供。它允许你在没有蜂窝信号时发送紧急短信(通过 Globalstar 卫星),并可通过卫星在“查找”中发送你的位置。到 iPhone 17 时,苹果可能会扩展该服务或提升速度(也许能通过卫星进行语音通话?不过那需要大量带宽;很可能仍然只是短信)。也许会与 AAA 或本地紧急服务有更深的整合。这是一个小众但有潜在救命意义的功能。
  • 有传言称三星也在开发卫星消息功能。他们在 2022 年底宣布与 Iridium 合作,将卫星通信引入手机。截至 S23 Ultra,这项功能尚未推出;可能 S24 或 S25 会引入。到 S26 Ultra 时,三星拥有类似的卫星紧急求救功能非常有可能。有爆料称 S26 Ultra 可能会加入需要额外空间的新功能(有人猜测是卫星技术,如果他们取消 S Pen,但根据最新消息他们不会取消 S Pen,所以可能不是)。不过,鉴于行业趋势,我预计 S26 Ultra 确实会支持至少通过卫星发送紧急短信。因此两者都可能具备这项安全保障。实现方式和覆盖地区可能不同(苹果目前支持美国、加拿大、欧洲并在扩展;三星则取决于监管和合作伙伴)。
  • 除了卫星,两款手机都具备常见的紧急功能:例如,苹果有紧急 SOS 呼叫(按侧边按钮 5 次,呼叫紧急服务),三星也有类似功能。两者都能发送紧急信息/医疗 ID。

其他连接性:

  • 电脑与配件: iPhone 使用 AirDrop 向 Mac 或其他苹果设备发送文件。三星使用 Quick Share 向其他 Galaxy 设备发送文件,并正在采用“Nearby Share”(Android 版 AirDrop),可与其他安卓设备甚至 Windows 电脑互传(谷歌已发布 Windows 版 Nearby Share)。因此在各自生态内文件传输都很方便。苹果的仅限苹果设备(但在其生态内非常便捷)。三星/安卓的则可跨平台与 Windows 互通,这点很不错。
  • 汽车与可穿戴设备集成: iPhone 支持 Apple CarPlay(有线或无线)——许多汽车都支持。三星(安卓)有 Android Auto,功能类似。两者基本实现同样的目标(在车载屏幕上导航、听音乐、打电话)。各自只能在支持其系统的汽车上使用。苹果正在开发下一代 CarPlay,将与汽车仪表盘深度集成,但这些车型可能要到 2025-26 年才上市,如果你未来的车有这个功能可能会相关。
  • 智能手表与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 只能与 iPhone 搭配使用——生态锁定很强。Galaxy Watch(使用 Wear OS)可与安卓手机配对(与三星手机最佳,但也可与其他安卓手机配合)。AirPods 与苹果设备无缝协作(自动切换、专属功能);也能与三星配对但部分功能缺失。Galaxy Buds 与三星设备配合最佳(无缝编解码切换和专属 app 功能)。
  • 红外或其他: 两款手机都没有红外发射器(主流旗舰机已不再配备)。
  • FM 收音机: 两者都不太可能有(芯片通常具备但未启用)。
  • 生态系统物联网:苹果使用HomeKit进行智能家居连接(Thread无线电等。苹果在HomePod/Apple TV中支持Thread,但不确定iPhone 17是否会有Thread无线电,作为手机可能没必要)。三星非常重视SmartThings——手机作为控制设备的中心,到那时可能也支持Matter(新的智能家居标准),两者都能轻松控制兼容Matter的物联网设备。

结论(连接性):无论是iPhone 17 Pro Max还是Galaxy S26 Ultra,在连接性方面都达到了未来可用的极致。无论是在城市5G还是偏远无信号场景(通过卫星),它们都能满足你的需求。iPhone因极其优化的无线性能得分(苹果自定义设计天线系统,LTE/5G/WiFi之间切换非常流畅)。三星则可能在原始多功能性上有优势——比如支持外接显示器、文件传输更便捷且兼容多种操作系统,以及支持更多开放标准(如aptX等)。

可以说:如果你生活在苹果的生态圈(Mac、iPad等),iPhone就像拼图一样无缝集成——AirDrop、与Mac自动连接的个人热点等。如果你更偏向平台无关或Windows/Android阵营,Galaxy与各种设备和标准的兼容性更好。

无论哪种情况,你都能获得最新一代无线技术——支持Wi-Fi 7和5G Advanced——这意味着这些手机能够多年受益于网络技术进步。举个例子,如果网络允许,两者在5G下的实际下载速度都可能超过1Gbps(目前已有部分手机实现)。在5G SA下的延迟也会降低,提升游戏和通话体验。

总之,连接性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生态系统连接性(苹果的协同效应 vs 三星的开放性),这可能会影响你的选择。

配件与生态系统集成

这是苹果和三星在理念上显著分歧的地方。苹果的优势在于设备和服务高度集成的生态系统(以及通过MFi认证的强大第三方配件市场),而三星的生态系统更广泛(涵盖Android/Windows),更注重硬件(家电、电视等),并与谷歌生态系统有协同效应。

苹果配件与生态系统(iPhone 17 Pro Max):

  • 苹果服务:拥有iPhone可以轻松访问苹果全套服务:iCloud(备份、文件同步、照片)、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游戏)、Apple News+、Apple Fitness+和Apple Pay。这些服务在iPhone上都非常无缝。例如,Apple Pay系统级集成(双击侧边按钮即可支付,非常便捷)。如果你有Apple Card(美国),可在手机上管理。Apple Fitness+在锻炼时会实时显示Apple Watch的健康数据。苹果的服务确实是为硬件量身打造的。
  • 与其他苹果设备的集成:这是一个重要卖点。如果你有MacBook或iPad,Continuity连续互通功能让你可以:
    • 接力(Handoff):在手机上开始写邮件,可以在Mac上无缝接着写。
    • 通用剪贴板:在 iPhone 上复制文本或图片,在 Mac 上粘贴(或反过来)。
    • 连续互通相机:将 iPhone 用作 Mac 的高质量网络摄像头(支持炫酷的居中人物或桌面视图功能)。
    • 隔空投送:在 iPhone、Mac、iPad 之间用几下点击即可瞬间发送文件/照片——速度快且无需联网。
    • 信息与通话:Mac 上的 iMessage 与 iPhone 同步,如果 iPhone 在身边,也可以在 Mac 上收发普通短信。电话也可以在 Mac 或 iPad 上接听。
    • Apple Watch 解锁:如果你佩戴 Apple Watch,当 Face ID 可能无法识别(戴口罩等)时,它可以自动解锁你的 iPhone,反之 iPhone 也可以解锁你的手表。
    • 家庭与接力:Apple HomeKit 设备可以用 iPhone 控制,也可以通过 HomePod 上的 Siri 等控制。生态绑定点在于 iPhone 负责配置设备并提供远程访问。
  • MagSafe 与配件:iPhone 17 Pro Max 将继续支持 MagSafe——背部的磁吸连接系统。这个生态包括可吸附的无线充电器、可贴合的钱包、车载支架,甚至还有吸附式自拍灯或电池等。苹果为 MagSafe 配件设有完整的认证体系。预计到 2025 年会有更多创意 MagSafe 配件出现。甚至可能有新的苹果自家配件——比如更新版的 MagSafe 电池包,或 MagSafe 三脚架支架。这是一整个围绕磁铁的配件宇宙。三星没有类似的体系(虽然他们在某些产品中也开始用磁铁,但没有标准化的生态)。
  • Apple Pencil?目前为止,iPhone 不支持 Apple Pencil。多年来一直有关于更小的 Apple Pencil 或 Pro Max(120Hz 屏幕)支持手写笔的传闻,但都没有实锤。iPhone 17 Pro Max 很可能依然没有官方手写笔支持。所以在配件方面,这一块苹果并未与三星竞争(三星的 S Pen 是集成的)。
  • 第三方配件:由于 iPhone 的出货量巨大且稳定,配件厂商会推出大量专为 iPhone 量身定制的保护壳、镜头附件(如 Moment 镜头等)、稳定器等。像大疆的稳定器或摄像套件总是优先考虑 iPhone 用户。所以作为 iPhone 用户,你有海量的壳和配件可选。现在有了 USB-C,更多常见配件(外接麦克风、存储盘)也能轻松插入。
  • 车载集成:Apple CarPlay 广泛可用,只要插上 iPhone 就能很好地集成导航、音乐、Siri 等,很多人觉得比原生车机好用。苹果正在开发下一代 CarPlay,将深度集成到汽车自带界面;如果成真且你买到支持的车型,iPhone 就是开启这种体验的必备(这超出了目前 Android Auto 的能力)。
  • 苹果的 AR 生态:随着 Apple Vision Pro(2024 年推出),可能会有更多联动。比如用 iPhone 作为控制器,或用 iPhone 拍摄空间照片在头显上观看。苹果肯定会让它们互为补充(他们已宣布未来 iPhone 可为 Vision Pro 录制空间视频)。所以如果你对 AR/VR 感兴趣,苹果的生态可能会更吸引你。
  • 家庭与可穿戴设备: 如果你拥有或计划购买 Apple Watch、AirPods、HomePod 扬声器或其他苹果设备,iPhone 就是核心。Apple Watch 只能与 iPhone 搭配使用(无法与安卓设备配对)。AirPods 在苹果设备上体验最佳(可在 iPhone、iPad、Mac 之间自动切换,并能在 iPhone 上控制空间音频设置)。HomePod 通过 iPhone 设置,并可作为 HomeKit 的中枢。总之,iPhone 就像是苹果世界的指挥中心。
  • 品质与耐用性: 苹果的配件(原厂)价格高昂但品质上乘(如保护壳、MagSafe 钱包等)。而且生态系统的延续性意味着你现在买的配件很可能能适配好几代机型(MagSafe 钱包会持续兼容等)。

三星配件与生态系统(Galaxy S26 Ultra):

  • Galaxy 配件/设备: 三星的直接生态系统包括:
    • Galaxy Watch(智能手表)——与三星手机配对体验最佳(如心电图和血压监测等额外功能仅在与三星手机配对时可用,因应用限制)。新款 Galaxy Watch 采用 Wear OS,可与 Samsung Health 等集成。
    • Galaxy Buds(无线耳机)——与三星手机快速配对,支持游戏低延迟模式、杜比头部追踪等功能。它们也能在你的三星设备间自动切换(手机→平板→手表),类似于 AirPods 在苹果生态中的表现。
    • S Pen——显然是 S Ultra 的一大配件优势。S26 Ultra 内置 S Pen。这个手写笔可以让你记笔记(甚至在息屏状态下)、画草图、轻松标注截图。它还具备蓝牙功能:你可以用它作为遥控器(点击拍照、翻页等)。对于生产力或创意工作(记笔记、绘画),S Pen 深受许多人喜爱,而苹果并没有类似的产品(除非你把 iPad + Apple Pencil 算进去,但那是另一类产品)。
    • 三星 DeX 配件: 你可以考虑 HDMI 扩展坞或 Dex Pad 来使用桌面模式。三星手机可以连接显示器/电视,获得类似 PC 的体验;任何 USB-C 转 HDMI 线或扩展坞都能用,但三星也有自家品牌的配件。
    • SmartThings 与物联网: 如果你有三星电视、冰箱、家电,它们可通过 SmartThings 应用集成。例如,你可以轻松将手机屏幕镜像到三星电视(使用 Smart View,内置投屏功能,在三星电视上表现极佳)。或者通过 SmartThings 控制三星扫地机器人、冰箱摄像头等。苹果可以控制 HomeKit 设备,但三星涵盖了家电(因为他们自己生产)——如果你深度使用三星家电/家用电子产品,他们的手机有独特的整合体验。
    • Galaxy SmartTag: 三星的蓝牙/UWB 追踪器。类似于 AirTag,用于寻找丢失物品,可与 SmartThings Find 配合使用。S26 Ultra 支持 UWB,可精准定位 SmartTag+。所以如果你有三星的追踪标签,Ultra 就是天然的控制器。
  • 微软集成:三星的生态系统延伸到Windows电脑。S26 Ultra开箱即带有Link to Windows应用,在Windows 11电脑上你可以用Phone Link应用实现无缝连接。这让你可以在电脑上查看和回复短信、查看通知、即时访问照片,甚至在电脑窗口中运行手机应用。例如,你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在电脑上用WhatsApp手机应用,或者不用拿起手机就查看Snapchat。苹果刚刚开始允许通过Phone Link在Windows上使用iMessage,但历史上iPhone几乎没有与Windows的集成。所以如果你的电脑是Windows PC,Galaxy S26 Ultra能提供iPhone原生不具备的极佳集成体验。相反,如果你用的是Mac,iPhone会更好。所以请考虑你用的是哪种电脑。
  • 谷歌生态系统:有些人认为谷歌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三星手机上你有原生谷歌应用,如果你用Google Photos、Google Drive等,这些体验都很流畅。在iPhone上你也可以用谷歌应用,但集成度没那么高(比如没有默认的Google Assistant,你得单独安装,且不能完全替代Siri)。所以某种程度上,三星手机与谷歌服务的结合更好(毕竟是他们的操作系统)。如果你的生活都在Gmail、Google Drive、Docs等上,两个手机都能用,但安卓会更贴合。
  • 三星的第三方配件:配件很多,虽然有时比iPhone少一些定制款(iPhone通常先拿到那些高端独家配件)。但主流配件都有:保护壳(三星自己也有官方壳,比如S-View翻盖壳等)、可夹持的游戏手柄、相机配件等。USB-C接口和开放性意味着你可以插入VR头显(有些AR眼镜可以插三星手机做Dex显示),甚至用便宜的USB-C扩展坞连接多种外设。例如,把扩展坞插到S26 Ultra上,你就能有HDMI输出、U盘、以太网,把它当迷你电脑用。
  • Samsung Pay & Wallet:三星有Samsung Wallet(已合并Pay和Pass等功能),你可以存储信用卡、登机牌,甚至是数字车钥匙或身份证(在支持的地区)。理念上和Apple Wallet类似。普及度不如Apple Pay,但NFC支付依然广泛可用(和Google Pay一样好用)。
  • 跨设备复制/粘贴或分享:三星有个叫“Samsung Flow”的应用,可以在手机和Windows电脑间共享剪贴板和文件,类似苹果的连续互通,但需要设置。另外,Phone Link应用现在也支持在电脑上复制文本、在手机上粘贴,反之亦然(最近的更新中,如果手机已连接,剪贴板可以同步)。
  • 电视和投屏:三星手机可以投屏到任何Chromecast或Miracast设备。苹果用AirPlay投屏到Apple TV或支持AirPlay的电视(有些电视同时支持AirPlay和Miracast)。根据你的设备,哪种更方便。例如,支持投屏(Android/Chromecast标准)的设备比支持AirPlay的多得多。在三星手机上,你可以轻松把视频投到Roku或Android TV。iPhone上,YouTube也有投屏按钮,但系统级投屏集成度较低(除非应用专门支持投屏)。
  • 语音助手集成:如果你有 Google Home 或 Alexa 设备,三星手机可以用 Google Assistant 原生控制它们(或用 Alexa 应用)。iPhone 的 Siri 无法控制 Google Home 或 Alexa 系统(它只支持 HomeKit)。所以生态系统的选择取决于你的智能家居设备——比如你有 Nest 恒温器、Google 音箱等,Android 更适合,因为你可以直接用手机上的 Google Assistant 控制一切。用 iPhone,你得打开 Google Assistant 应用(没那么顺畅)。
  • 车载系统:如果你开的是特斯拉或其他只支持其中一种手机集成的汽车,需要考虑这一点。现在大多数车都有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如果你的车只支持 Android Auto,iPhone 无法原生连接(虽然有第三方破解方法)。如果只支持 CarPlay,Android 就不能用。虽然罕见,但值得注意。

生态系统最终思考:
苹果的生态优势在于集成的深度——从硬件到软件到服务都设计为协同工作,体现在各种小便利上(比如 AirPods 自动切换,或能无缝用 iPad 的 SIM 套餐在 iPhone 上等)。三星的优势在于广度——它们能很好地与各种设备和平台互动,三星本身也生产从手机到冰箱等多种产品,在许多领域都有布局。

一个用户场景:如果某人有 Galaxy 手机、Windows 笔记本、Bose 耳机、Roku 电视,并用 Gmail/Drive——这些都能很好协作,因为 Android 和 Windows 对混合品牌很开放。如果某人有 iPhone、MacBook、Apple Watch 和 Apple TV——在苹果体系内非常流畅,但如果想把 Apple Watch 和 Windows PC 配对,或用 AirDrop 给 Android,就不行。所以苹果鼓励全套入坑;三星/谷歌即使混搭品牌也能用得不错。

结论:对于深度投资于苹果设备和服务的人来说,iPhone 就像整个生态的中央遥控器——无与伦比的协同体验。Galaxy S26 Ultra 则是终极全能选手——几乎能和任何设备连接,尤其是 S Pen 和 DeX 这类 iPhone 没有的功能,大大提升生产力。

如果你需要手写笔或喜欢手写笔记,三星独一无二(iPhone 有第三方手写笔但远不如 S Pen 集成和精准)。如果你离不开 Apple Watch 和和朋友的 iMessage,离开 iPhone 会影响体验——苹果的锁定效应很强(蓝色气泡现象等)。

某种程度上,选择这些手机也意味着在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这也是苹果和三星长期竞争的原因——不仅仅是手机对手机,更是生态对生态。最终选择可能与某个参数或功能关系不大,而是看哪个生态的优势更符合你的生活方式和其他设备。

专家观点与行业引述

为了提供外部视角,我们引用一些科技分析师和测评人对这些旗舰手机的评价:

  • 关于设计: Tom’s Guide 观察到两者的平行策略,并指出“有传言称苹果和三星在产品线策略上采取了类似路径”——两家都放弃了 Plus 机型,转向更纤薄的设计(iPhone 17 Air、Galaxy S25 Edge),并专注于打造有辨识度的高端机型。这显示出两大巨头彼此密切关注:三星的超薄 Edge 手机似乎影响了苹果的 iPhone 17 Air 概念,而苹果长期以来的双尺寸策略也影响了三星对产品线的区分。
  • 关于屏幕: 屏幕分析师 Ross Young 最初预测 iPhone 17 Pro 会采用屏下 Face ID,但后来推迟到 iPhone 18,凸显了这项技术短期内实现的难度。与此同时,Ice Universe 爆料 S26 Ultra 屏幕为 6.89 英寸,几乎无边框,显示出三星不断追求极致屏占比的动力。Android Central 称能在更纤薄的 S26 Ultra 中塞入同样 5000mAh 电池“是设计和硬件工程上的一大胜利”androidcentral.com,突显了三星的工程实力。不过他们也补充道,“对于重度用户来说……更大的电池才是真正的梦想”,暗示三星的设计选择是一种权衡androidcentral.com
  • 关于相机: TechRadar 的 David Nield 写道,配备更大传感器的 2 亿像素相机后,Galaxy S26 Ultra“至少在一个关键方面可能会击败 iPhone 17 Pro Max”——大概率指长焦变焦或超高细节拍摄。但他在同一篇文章中也指出,“拍照不仅仅是像素数量”,更大传感器应能显著提升画质,说明整体系统才是关键。Tom’s Guide 指出苹果传闻中相机升级的一个注意点:长焦升级到 4800 万像素可能以牺牲变焦范围为代价,从 5 倍降至 3.5 倍光学变焦——这是苹果罕见地降低参数以提升整体画质。这引发了讨论:有专家认为苹果此举表明他们更重视常用焦段(1x、3x)而非炫技变焦,而三星则预计会用双长焦方案满足变焦爱好者。
  • 关于性能: PhoneArena 指出,苹果在非 Pro 和 Pro 机型上采用不同芯片(A19 与 A19 Pro)的策略将在 2025 年继续。他们和其他媒体都认为 A19 Pro 会继续保持苹果的性能领先,但也指出高通与台积电 3nm 合作生产的骁龙 Gen4/5,让差距比以往更小。有分析师猜测 S26 Ultra 的骁龙“8 Elite Gen 2”(如爆料所称)是为三星定制的高规格芯片,延续了“为 Galaxy”特别版——这意味着三星可能比其他安卓机型多挤出一些性能或能效。
  • 关于电池与充电: Tom’s Guide 在评论S26 Ultra充电传闻时表示,如果三星依然保守,“电池和充电速度可能会让人失望”。但最近的爆料(如我们所见)则称其可能支持更快充电。XDA Developers 过去曾称赞苹果能通过iOS高效性让小电池续航最大化。等两款手机都配备约5000mAh电池时,他们的观点会很有趣——很可能会将续航差异归因于苹果的软件,或三星更大的内存和屏幕。共识是两家品牌的续航都大幅提升,重度使用一天毫无压力,这也得到评测者的印证——现有机型常常能实现6-8小时亮屏时间。
  • 关于软件与生态系统: The Verge 经常强调iPhone的一致性:“用iPhone,你知道能获得多年的更新,并且手机能与其他苹果设备无缝协作”,他们的评测可能会这样说。相反,他们也称赞三星One UI为高阶用户带来丰富功能。最近,The Verge 指出三星与微软、谷歌的合作让Galaxy“在多平台间出奇地协同”,比如Link to Windows和谷歌应用集成(本质上是称赞三星没有走封闭生态的路)。彭博社的Mark Gurman提到苹果生态的“锁定”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全用苹果产品很棒,否则就很难受——暗示换机意味着要放弃iMessage和FaceTime,而许多人认为这些功能必不可少。
  • 关于AI与未来展望: IDCGartner 的分析师表示,2024-2025年的手机将大量采用端侧AI。IDC分析师曾表示,“这些旗舰手机现在既是AI平台,也是通讯设备”,预计AI将在日常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已看到苹果神经引擎的提升和三星对谷歌AI的利用)。有趣的是,著名爆料人Ice Universe经常调侃苹果某些功能落后——他曾说“三星10倍变焦让苹果3倍变焦相形见绌”,当时iPhone 13 Pro只有3倍。如果苹果真的升级到3.5倍,类似的调侃还会继续——但苹果可能会回应说他们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他们高管在采访中曾有类似暗示)。
  • 专家结论: 许多科技评测者认为,在这个级别上,已经不是哪款手机客观上更好,而是哪款更适合你。正如CNET在一篇iPhone与Galaxy对比文章中总结的:“最佳相机、最快芯片、最长续航——这些头衔每一代都在变。但你更喜欢哪个生态系统,以及手机如何融入你的生活,才是长期更重要的。” 这个建议依然适用。

带着这些观点,我们来综合所有信息,最后做个对比总结和结论。

最终结论:你该选哪一款?

无论是iPhone 17 Pro Max还是Samsung Galaxy S26 Ultra,都代表了2025年末智能手机创新的巅峰,任何一款都不会让你失望。每款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妥协。以下是各自优缺点总结,帮助你做决定:

iPhone 17 Pro Max – 优点:

  • 高端做工,采用全新耐用设计(铝制边框,更不易碎的背板)和标志性的苹果美学。硬件与软件紧密集成。
  • 出色的显示屏,采用色彩精准的OLED、ProMotion 120Hz和极高亮度。平面屏幕(无畸变)以及精致的Dynamic Island界面。
  • 极致性能,搭载A19 Pro芯片——预期行业领先的CPU速度,以及顶级的游戏和创意性能,全部由iOS高效优化。
  • 卓越的三摄系统,始终如一地带来出色成像。三颗4800万像素传感器保证画质统一,苹果影像处理在视频和智能HDR方面表现出色。2400万像素自拍摄像头和Face ID在安全性和易用性方面同级最佳。
  • 强劲续航,得益于约5000毫安时电池和苹果的电源管理——轻松实现全天使用,轻度使用甚至可多天。
  • 精致的iOS 19体验——用户友好,极少bug,5年以上系统更新。隐私保护和精选App Store减少恶意软件担忧。
  • 无与伦比的生态整合:如果你使用或计划使用Apple Watch、AirPods、Mac、iPad等,iPhone能将一切无缝连接(Continuity、iMessage/FaceTime、AirDrop)。Apple Music、Fitness+、TV+等服务无缝协作。MagSafe配件生态带来便利(磁吸充电器、钱包等)。
  • 保值与支持:iPhone通常保值性好,苹果的客户支持和庞大用户社区让使用体验顺畅。

iPhone 17 Pro Max – 缺点:

  • 定制和开放性有限:iOS相对封闭。除苹果允许外无法自定义主题,无法侧载应用(除非法规强制),严格管控对高级用户来说可能有些受限。
  • 创新功能较少:苹果通常等到功能完善才推出。没有超长变焦(如果仅限3.5倍光学,变焦范围比竞品有限),iPhone不支持分屏多任务、无手写笔等。他们坚持只做能做到极致的功能,因此一些炫酷或实验性功能会晚些甚至永远不会出现。
  • 充电速度较慢:即使略有提升到约30W,仍远落后于部分安卓机。充满电时间更长,且包装内不附带充电器需额外购买。
  • 体积和重量:Pro Max是大尺寸设备(6.9英寸屏)。铝制可能比上一代钛合金更轻,但大电池和摄像头模组让它依然很重,大多数场景需双手操作。
  • 价格和存储升级:苹果Pro Max系列价格极高。1TB存储、AppleCare+、配件(如MagSafe电池等)都需额外高价。还有生态锁定——一旦进入,像Apple Watch等配件在其他平台无法使用,若考虑更换平台会受限。
  • 在苹果生态外兼容性较差:如果你的其他设备不是苹果,iPhone的整合体验不如本家(如与Windows无原生界面,文件传输需借助第三方——虽然iCloud for Windows等应用有一定帮助)。

Samsung Galaxy S26 Ultra – 优点:

  • 大胆且多功能的设计 – 拥有大尺寸6.89英寸沉浸式曲面屏,几乎无边框,但机身更薄。采用高端材质,内置S Pen插槽独具特色。还具备IP68级防护。
  • 业界领先的显示技术 – 可能采用更高分辨率(QHD+)、超流畅120Hz LTPO和新一代OLED带来的极高亮度。非常适合观看媒体内容,支持HDR10+,如果你喜欢还可调节鲜艳模式。
  • 多任务处理强大 – 搭载Snapdragon芯片和16GB内存,加上One UI优化,支持分屏、多浮窗,甚至可通过DeX运行桌面环境。就像拥有一台迷你电脑。
  • 相机多样性 – 四摄组合涵盖超广角到10倍变焦(数字变焦更远)。200MP主摄配大底+50MP长焦镜头,让你拍到iPhone无法实现的场景(如远距离10倍变焦清晰拍摄)。非常适合旅行、野生动物、天文摄影等。三星软件提供多种模式(专业模式、天文延时等)。升级的12MP 3倍长焦和新AI处理应能带来更清晰的变焦照片。还支持8K视频和强大的弱光拍摄,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多工具。
  • S Pen与生产力 – 没有其他旗舰机型内置如此强大的手写笔。记笔记、绘画、签署文件,或作为遥控快门——对学生、职场人士或创意工作者都是大优势。手写转文字和Air Commands能彻底改变你的使用方式(习惯在锁屏上快速记笔记后会上瘾)。
  • 更快的充电(预计) – 三星可能终于将快充提升到约65W,意味着可以快速充电(即使是45W,0-50%约20分钟;65W则可能30分钟充满)。还支持反向无线充电,可为耳机或其他手机充电。
  • 开放兼容性强 – 可与多种设备和服务良好协作。与Windows电脑无缝集成(Link to Windows),支持标准USB-C配件、投屏到电视等。可自由自定义手机外观和行为(One UI主题、小组件,甚至可能通过Good Lock模块深度调整UI)。
  • 三星与谷歌服务 – 你可以灵活选择三星生态(SmartThings智能家居、Samsung Health等)和/或谷歌生态(Assistant、Google Home等)。虽然有冗余(两个助手、两个应用商店),但也有更多选择。此外,三星与微软合作带来开箱即用的生产力(Office、OneDrive集成,通常还会有免费云存储优惠)。
  • 可扩展生态系统 – 支持多种配件:VR头显、游戏手柄等。三星自家的Galaxy Buds和Watch表现出色,且不限于三星设备(Galaxy Watch也可用于其他安卓手机,Buds支持任意蓝牙设备)——这对消费者来说非常灵活。如果你更换手机品牌,三星配件依然可以继续使用。
  • 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 承诺5年更新,Knox安全性达企业级。你可以信赖你的数据是安全的(个人保险箱的安全文件夹)。如果你是技术达人,这款手机允许高级用户进行调整(ADB修改、自动化应用等),这些是iOS绝不会允许的。

三星 Galaxy S26 Ultra – 缺点:

  • 软件臃肿/复杂性: One UI 功能丰富,但可能让人感到负担。像短信、应用商店等有三星和谷歌的重复应用。有些运营商版本甚至预装更多应用。虽然大部分可以禁用或忽略,但开箱体验比iOS的简洁要“重”一些。
  • 尺寸与单手操作: Ultra在某些方面更难以掌控——它非常高,虽然比iPhone略窄,但曲面边缘容易打滑。单手操作有挑战,尽管有单手模式软件辅助。绝对是“塞满口袋”的机型。重量可能比iPhone略轻,但仍在约230克以上——不算轻。
  • 首日更新不一致: 虽然三星已大有改进,但主要Android系统更新通常会在谷歌发布后稍晚到来(One UI需要适配)。所以你可能无法在Android 17发布当天就用上(但每月安全补丁很及时)。并且并非所有第三方应用都能完美适配三星的众多功能——比如有些应用可能最初无法用上完整120Hz或全分辨率,需等后续更新。
  • 苹果生态锁定: 如果你从iPhone转来,可能会怀念iMessage和FaceTime与朋友的无缝衔接。Android有替代品(WhatsApp、Telegram等),但如果你的圈子都用iMessage,你会失去这种整合(“绿泡泡忧郁”)。有些人会把这当作换机的缺点——这不是三星的错,但确实是个因素。
  • 二手价值与售后: 历史上iPhone保值更好,而且有Apple Store可直接支持。三星的二手价值贬值更快(部分原因是促销多,实际售价更低)。保修服务取决于地区(你可能需要邮寄手机或去第三方维修点)。
  • 隐私与广告: 三星曾在部分自家应用中插入广告(尽管声称在One UI 4后大多已移除)。部分用户对数据收集仍持谨慎态度——你可能需要在设置中关闭广告个性化等。虽然谷歌也通过广告变现数据,但苹果更严格的隐私立场对注重隐私的用户来说是卖点。
  • 无MagSafe类生态: 虽然是小事,但缺乏磁吸配件标准意味着配件种类更少(没有那种直接吸附的钱包或车载支架,除非买第三方磁吸壳)。配件也不够统一——比如每个保护壳对S Pen的处理方式都不同等。
  • 音频对比: 三星旗舰的立体声扬声器不错,但传统上iPhone在清晰度或均衡性上略胜一筹。三星也没有像AirPods与iPhone那样的空间音频深度集成。如果你重视高端音频(无需手动调节),iPhone+AirPods可能体验更无缝。三星上也能获得出色音效,但你需要用LDAC耳机或调整Dolby Atmos设置。

结语:

最终在 iPhone 17 Pro Max 和三星 Galaxy S26 Ultra 之间的选择,归根结底取决于你的优先考虑和生态系统偏好:

  • 如果你重视精致、直观的体验,追求iPhone 17 Pro Max那种“开箱即用”的感觉,尤其是你已经身处苹果生态或计划加入,那就选择它。你将获得出色的性能、顶级的相机(即使不是最长变焦,但有苹果标志性的均衡),以及一台多年都能可靠使用的设备。代价是要生活在苹果的“花园”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但也有人会觉得受限。隐私的安心感,以及与 Mac、iPad、Watch 等的协同,是巨大的卖点。作为大多数人日常任务的全能选手,iPhone 几乎无可挑剔——它的每个功能都很成熟。用专业术语说,它是“最稳妥的选择”,也是最有可能多年后依然保持性能(和价值)的那一款。
  • 如果你是重度用户,或者只是想要三星 Galaxy S26 Ultra这种功能最丰富的设备,那就选它。S26 Ultra 的功能多到难以言表——它集手机、记事本、相机套装,甚至 PC 替代于一身。如果你喜欢自定义设备、用手写笔,或享受真正的多任务和高分辨率变焦摄影,Ultra 会让你如虎添翼。它与非苹果产品的集成更好,也给你更多自由去定制体验。你将站在显示和相机技术的前沿(可以字面意义上比喻意义上放大细节)。缺点是要花更多精力才能发挥它的全部潜力——但对许多科技爱好者来说,这正是乐趣所在。正如评测常说,Galaxy Ultra 是“应有尽有”——三星为懂得使用的人尽可能塞进了所有功能。

总之,你选哪款都不会错——它们是 2025 年最顶尖的旗舰。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我们的选择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参数,而是生态优势和个人工作流等更细腻的方面。

引用TechRadar的话,三星和苹果永远是“又一次的三星对苹果”,彼此推动创新。这种竞争让我们用户受益。iPhone 17 Pro Max 与 Galaxy S26 Ultra 的对决极为接近——大多数方面都是难分高下。你的选择应取决于哪款设备的理念更契合你的需求:

  • 如果你想要精致、简洁和协同——而且你已深度融入苹果生态——iPhone 17 Pro Max 很可能会成为你理想的数字伴侣。
  • 如果你渴望多样性、掌控感和前沿功能——并欣赏 Android 的开放性——Galaxy S26 Ultra 会让你手中充满科技力量。

想清楚你最看重什么,希望这份全面的对比能帮你更接近最终决定。无论如何,你都将拥有一台代表 2025 年智能手机巅峰的旗舰,足以陪伴你多年。

资料来源:

  • MacRumors – 传闻中的 iPhone 17 特性
  • Tom’s Guide – iPhone 17 Pro & Galaxy S26 Ultra 爆料 androidcentral.com
  • TechRadar – Galaxy S26 Ultra 相机和屏幕传闻
  • SamMobile – 三星 S26 Ultra 设计和规格泄露
  • Android Central – S26 Ultra 爆料(相机、充电、厚度) androidcentral.com
  • Tom’s Guide – 电池和产品线变化
  • MacRumors – iPhone 17 产品线变化和显示信息
  • Tom’s Guide – 设计和功能预测
  • TechRadar – 总体对比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