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事实摘要(截至2025年10月6日)
- 股价:每股约241美元(2025年10月6日盘中),较近期低点约235美元略有回升 [1]。该股年初至今下跌约27–29%,过去12个月下跌约14% [2]。
- 市值:约2300亿美元,使Salesforce仍位列全球最大企业软件公司之列 [3]。
- 估值:市盈率(TTM)约34,远期市盈率约19–20,表明投资者预期随着近期降本和AI投资见效,盈利将加速增长 [4]。其他指标包括市销率约5.7,市净率约3.7 [5]。Salesforce的贝塔值约1.22,表明该股波动性略高于大盘 [6]。
- 近期表现:在9月因业绩指引疲软下跌约7%后,股价已在230美元中段企稳 [7]。52周高点在200美元上方,远低于2021年云计算热潮时的历史高点(约370美元),如果增长重新加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8]。
- 市场地位:Salesforce 依然是全球第一的 CRM 平台,市场份额约为24%——比接下来的四家竞争对手加起来还要大 [9]。上个季度营收为 1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预计 2025 财年(按 Salesforce 日历为 2026 财年)营收将达到约 410 亿美元 [10] [11]。
近期股价表现与交易趋势
Salesforce 的股票(NYSE: CRM)近几周走势波动。9 月初出现抛售后,CRM 股价于2025 年 10 月 1 日收于 235.69 美元,创下数月新低 [12]。此次下跌是由于投资者对公司谨慎的营收指引作出反应(详见下文)。不过,过去一周该股出现了企稳迹象,在 230 美元中段波动 [13]。截至 10 月 6 日中午,股价约为241 美元,较上周收盘略有回升。今年以来,股价累计跌幅约为-27%,与大盘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公司特有的不利因素和整个行业的压力 [14]。
在短期内,交易者似乎在权衡长期利好与近期不确定性。该股的 beta 值高于 1,意味着其波动幅度通常大于标普 500——大盘上涨时 CRM 往往表现更好,下跌时则跌幅更大 [15]。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2025 年股价下滑,Salesforce 的估值相较同行显得相对便宜:预期市盈率约为 20 倍,而微软和甲骨文为 31–32 倍 [16]。这种折价表明投资者的预期较低,但也意味着任何利好消息(如 AI 驱动的更快增长)都可能带来超额收益。
公司最新动态(2025 年 10 月上旬)
在十月初的几天里,几则突发新闻让Salesforce投资者既有了新的担忧理由,也带来了乐观情绪:
- 网络安全恐慌: 10月3日,路透社报道称,一个黑客组织声称从Salesforce数据库中窃取了近10亿条记录 [17]。该网络团伙自称为“Scattered LAPSUS$ Hunters”,声称通过针对使用Salesforce平台的公司获取了大量客户数据,尽管Salesforce表示其自身系统未被攻破 [18]。黑客利用“vishing”(语音钓鱼)欺骗客户公司的IT部门,甚至在暗网上建立了泄露网站,列出了数十家受害公司 [19]。据报道,Salesforce需在10月10日前回应勒索要求,但目前公司坚称尚无“任何迹象”表明Salesforce自身的安全遭到破坏 [20]。这一事件鲜明地提醒了安全风险,尽管看起来漏洞发生在客户终端而非Salesforce云端。投资者正关注此事是否会对Salesforce在信任和数据保护方面的声誉造成影响。
- 内部人员抛售股票: Yahoo Finance一篇由Simply Wall St撰写的文章指出,Salesforce内部人员最近抛售了约900万美元的股票,这可能表明管理层持谨慎态度 [21]。虽然对于一家市值230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样的内部抛售并不算巨大,但还是引发了关注。这可能意味着高管认为年初的股价上涨已经充分反映了短期前景,或者仅仅是例行获利了结。无论哪种情况,抛售的时机(恰逢财报发布后和关键产品周期前)都让投资者变得谨慎。
- 新的AI合作伙伴关系: 更积极的一面是,咨询公司Perficient宣布与Salesforce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AI驱动的企业转型 [22]。该合作于十月初公布,双方将专注于利用Salesforce的Agentforce AI和Data Cloud平台,帮助企业实现客户和员工体验的现代化 [23]。此次合作凸显了Salesforce不断扩展的AI生态系统:Perficient和Salesforce计划联合开展项目,将Salesforce的生成式AI助手嵌入企业工作流程。虽然这本身不会带来巨大的收入,但该联盟强调了Salesforce正在加大对基于代理的AI解决方案的投入,并招募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以推动采用。这也恰逢Salesforce推出Agentforce 3.0版本,为其AI代理平台引入了高级可观测性和行业专属功能 [24]。这种持续不断的合作与产品升级,使Salesforce持续作为企业AI领域的领导者出现在新闻中。
- 产品发布与活动: Salesforce的旗舰大会Dreamforce 2025(于九月举行)重点展示了公司的AI优先路线图。其中一大亮点是Einstein GPT和Agentforce升级版的更广泛发布,这些升级将生成式AI功能引入Sales Cloud、Service Cloud、Marketing Cloud等。Salesforce将Einstein GPT宣传为“全球首个CRM生成式AI”,能够在Customer 360平台上自动生成内容和代码 [25] [26]。此外,Salesforce将于2025年10月15日举办投资者日 [27],届时高管预计将详细介绍长期战略——投资者将关注AI变现、近期收购整合以及可能的新财务目标的最新进展。
财务业绩与业务发展
Salesforce最近的财务业绩描绘出核心表现稳健但前景趋于谨慎:
- 2026财年第二季度强劲业绩: 在其2026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25年7月,2025年9月3日公布),Salesforce公布了102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0%),轻松超出预期 [28]。订阅和支持收入增长11%,达到97亿美元 [29]。盈利能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GAAP营业利润率达到22.8%,非GAAP营业利润率为34.3%,实现了连续第十个季度的利润率提升 [30] [31]。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称这是一个“杰出的季度”,并指出Salesforce今年有望实现创纪录的约150亿美元经营现金流 [32]。公司在上半年通过分红和回购向股东返还了26亿美元,董事会还批准了大规模的2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增持,以利用低股价的机会 [33]。
- 温和指引引发波动:尽管业绩强劲,Salesforce发布了谨慎的业绩指引,令市场感到不安。2026财年第三季度(2025年8月至10月),公司预计营收为102.4亿至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9%)——仅与华尔街预期持平,甚至略低于市场共识 [34] [35]。中值(102.65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02.9亿美元 [36]。这一保守前景引发了市场的即时抛售:CRM股价在9月3日(财报发布后)下跌5%,9月4日又跌约8% [37]。投资者显然对Salesforce在AI上的巨额投入尚未带来业绩加速增长感到失望——至少目前如此。管理层虽小幅上调全年营收指引至约411–413亿美元(此前约为410亿美元),并预计非GAAP经营利润率约为34.1%,但营收端的谨慎仍主导了市场情绪 [38]。
- AI投资与并购狂潮:Salesforce正处于大举进军生成式AI的阶段,并以高价收购为支撑。2025年,公司开启了收购狂潮,组建了一个集数据、自动化和AI助手于一体的“代理型AI”平台:
- Informatica——80亿美元(2025年5月):一家主要的数据管理公司,旨在增强Salesforce的数据云和主数据治理能力 [39]。
- Regrello——金额未披露(2025年8月18日宣布):一家AI原生的工作流自动化初创公司。Regrello的技术将接入Agentforce和Slack,用AI驱动的工作流简化复杂业务流程 [40]。
- Convergence.ai –(未披露)(2025年初):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AI助手初创公司。Convergence的数字助手技术增强了Agentforce在自动化任务和客户互动方面的能力 [41]。
- Own Company – 19亿美元(2024年9月达成协议,2025年完成):一家数据保护和安全提供商,旨在确保Salesforce不断扩展的AI和数据平台保持安全 [42]。
- 产品创新:除了收购能力外,Salesforce还在产品方面快速创新。其中的核心是Agentforce,这是公司于2024年推出的AI助手平台,被设想为每位Salesforce用户的“数字同事”。今年的更新(Agentforce 3.0)增加了更好的系统可观测性和行业专属AI功能,显示出Salesforce致力于将AI深度嵌入从销售电话到客户支持聊天等各类工作流程中 [44]。Einstein GPT于2023年推出,现在已集成到Salesforce的各个云中,利用实时Customer 360数据自动生成内容(如销售邮件、服务回复、营销文案) [45]。这些AI功能作为高级附加组件提供——是Salesforce AI变现战略的关键部分。早期进展看起来很有前景(Salesforce指出AI+数据云年化收入为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0%,Q2) [46],但真正的考验在于AI能否在未来几年带来两位数的收入增长新周期。
- 高管变动:Salesforce的领导层发生了一些调整。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担任首席财务官的Amy Weaver于2025年初卸任,Robin Washington(此前为董事会成员)接任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47]。Washington强调纪律——庆祝连续第十个季度利润率提升,并承诺将继续专注于股东回报 [48] [49]。与此同时,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依然是直言不讳的愿景推动者,积极宣传Salesforce迈向他所称的“无限代理型劳动力”,即AI代理与人类并肩工作 [50]。在内部,Salesforce还通过2025年初裁员(超过4000个岗位)来精简运营,这也是科技行业更广泛“AI裁员潮”的一部分——从而释放资源用于AI研发投资 [51]。
- 全球扩张: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Salesforce于9月中旬宣布计划到2030年在英国投资60亿美元,以在那里建立其主要AI研究中心 [52]。英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科技创新的胜利。这一举措紧随Salesforce此前在该地区承诺的40亿美元投资。此举表明,Salesforce正加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AI人才和基础设施——即便如此,公司仍在努力平衡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公开承诺(及再次承诺)。
市场情绪与专家观点
投资者情绪对Salesforce看法不一——对其长期AI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对短期执行力持怀疑态度。9月财报发布后股价下跌正体现了这种情绪。以下是专家和分析师的观点:
- AI 回报不确定性: “投资者可能会对 AI 投资回报的时间表感到沮丧,”S&P Global 的 Melissa Otto 指出,Salesforce 在 AI 上的大量投入尚未转化为华尔街所期望的增长 [53]。该公司正向 AI 投入数十亿美元,但回报可能需要几个季度(甚至几年)才能显现。
- 疲弱前景 = 看空动力: “业绩指引为空头提供了新弹药,”Hargreaves Lansdown 分析师 Matt Britzman 在 Salesforce 发布疲软预测后表示 [54]。事实上,略低于市场预期的营收展望和低于 10% 的增长轨迹重新引发了人们对更广泛软件行业可能被 AI 新贵颠覆,或因传统产品转型而增长放缓的担忧。
- 宏观逆风:Oppenheimer 的分析师称 Salesforce 的前景“缺乏激励”,并指出这反映出“今年像 Salesforce 这样的前台供应商所面临的持续艰难宏观环境。” [55]全球企业在经济不确定性下对支出持谨慎态度,客户正在缩减部分软件投资 [56]。这种宏观背景甚至抑制了 AI 概念公司——Salesforce 也不例外。
- 估值上行空间:从多头角度看,有人认为抛售反应过度。J.P. Morgan 团队认为,随着 CRM 交易接近历史低位估值,强劲的第二季度业绩和 Salesforce 的主导地位让“存在上行空间”,一旦市场消化了业绩指引下调的影响 [57]。在他们看来,Salesforce 相较同行的巨大折价以及持续的利润率改善提供了缓冲,因此任何收入的加速增长(比如来自 AI 或更好的经济环境)都可能显著推高股价 [58]。
- 长期愿景: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在公开场合依然乐观。他谈到Salesforce正在“打造一个无限的代理型劳动力”,在其平台上结合AI与人类人才 [59]。这一宏伟愿景非常契合AI叙事,也让许多投资者对Salesforce的未来充满期待。然而,一些分析师提醒,Salesforce必须通过具体成果——更高的合同价值、新客户注册,或为客户带来的实际效率提升——来证明这一愿景,以支撑市场热情。
目前,华尔街的共识是谨慎乐观。分析师目标价差异较大,反映出不确定性:部分看多者认为,如果AI举措真正取得进展,股价将在12–18个月内反弹至高300美元区间(接近历史高点) [60]。而看空者则警告,竞争加剧(微软、甲骨文等)以及AI变现缓慢,可能会限制股价上涨。分析师平均目标价大致在280美元中段(比当前水平高出约15–20%),但分布较为分散。市场情绪很可能取决于即将发布的数据——例如Salesforce下一季度财报、任何大型AI客户的签约,以及10月15日投资者日的评论。
竞争格局背景
Salesforce或许是CRM领域的巨头,但它正处于一个竞争激烈且不断演变的市场环境。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成熟的企业巨头和灵活的新兴公司:
- Microsoft Dynamics 365:也许是Salesforce最强劲的对手,微软的Dynamics 365提供了涵盖CRM和ERP的一体化套件,并与Office 365和Azure云生态系统深度集成。微软利用其庞大的企业客户基础和捆绑能力——例如在Office和Teams中提供与Dynamics集成的AI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微软的股票估值更高(约31倍远期市盈率) [61],这反映了其更广泛的增长,也体现了其在企业软件中叠加AI(与OpenAI技术合作)的成功。微软在AI赋能的销售和服务软件领域的推进,对Salesforce的核心产品构成了直接挑战。
- Oracle(Fusion CRM 和 NetSuite):Oracle 通过其 Fusion 应用和 NetSuite 提供 CRM 功能,通常与其主导的数据库和 ERP 解决方案捆绑销售。Oracle 的远期市盈率接近 32 倍,与微软持平 [62],因为市场看好 Oracle 的云转型。Oracle 吹捧其“端到端”套件(从财务到客户服务)适用于企业,并且也在快速增加 AI 功能。虽然 Oracle 的 CRM 市场份额较小,但其在大型企业中的深厚关系以及在数据管理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一个持久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与 Salesforce 的模块化方法竞争全栈解决方案时。
- SAP:这家德国软件巨头以 ERP 闻名,也在 CRM 领域竞争(SAP Customer Experience 及相关产品)。SAP 拥有广泛的商务、营销和服务产品组合,尤其吸引欧洲和制造业客户。然而,SAP 的 CRM 市场份额(中个位数百分比)远落后于 Salesforce [63]。与其他公司相比,SAP 在 CRM 领域有些停滞 [64],但它仍在持续投资于行业专属的 CRM 解决方案,并可能受益于现有 SAP ERP 客户偏好原生集成。
- Adobe(Experience Cloud):Adobe 并非传统的 CRM 供应商,但通过其 Experience Cloud(包括 Marketo 和 Adobe Analytics),涵盖了数字营销、电商和客户分析。Adobe 经常与微软等公司合作进行销售自动化,但在活动管理和客户数据平台(CDP)能力上与 Salesforce Marketing Cloud 竞争。Adobe 的优势在于内容和创意工具——例如集成 AI 生成营销素材——这是 Salesforce 通过合作伙伴关系来应对的领域。随着营销与 CRM 的融合,Adobe 在数字客户互动方面仍是值得关注的竞争对手。
- 新兴玩家与细分竞争对手:大量较小的软件公司针对 CRM 市场的细分领域,通常以 AI 原生为特色:
- HubSpot、Monday.com、Freshworks等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易用的 CRM 和项目管理工具,并已加入 AI 增强功能。它们的产品更便宜,有时也更灵活,这可能限制 Salesforce 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扩张 [65]。
- 专业化 AI SaaS 初创公司:新进入者将生成式 AI 和自动化作为核心,定位为“AI 优先的 CRM”或工作流工具。虽然它们的覆盖面无法与 Salesforce 相比,但可以在特定用例上分一杯羹(如 Gong 和 ZoomInfo 在销售智能领域,或 ServiceNow 在客户服务自动化领域)。
- 数据平台竞争者:像Snowflake 和 Databricks这样的公司本身并不是 CRM 提供商,但它们通过提供中立的数据平台,与 Salesforce 的Data Cloud展开竞争,大型企业会将这些平台与 Salesforce 一起使用,或用来替代 Salesforce 进行分析 [66]。随着 Salesforce 越来越重视其数据生态系统,这些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为在 Salesforce 体系之外管理客户数据提供了有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总体来看,Salesforce 的主导地位依然明显——其 CRM 市场份额约为 23–24%,比接下来的四家竞争对手的总和还要多 [67]。此外,Salesforce 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许多竞争对手,表明其在核心 CRM 领域的领先优势正在扩大 [68]。然而,竞争压力正在加剧:微软正全力争夺第二的位置并加大投资,甲骨文和 SAP 依然在大型客户中根深蒂固,一波 AI 初创公司正试图颠覆客户体验的细分领域。Salesforce 的应对方式是打造一站式“AI + 数据 + CRM”平台——因此其收购和产品发布频繁——旨在让客户更加紧密地绑定在其生态系统中。
影响 CRM 的宏观经济与科技行业趋势
经济和科技行业中的多项更广泛趋势正在影响 Salesforce 当前的发展轨迹:
- 企业支出趋于谨慎:2025 年,许多公司因经济不确定性(如通胀和更高的利率)而收紧 IT 预算。Salesforce 已经承认,企业软件正面临“艰难的宏观环境”,客户更加关注投资回报率并推迟大额交易 [69]。这一趋势导致 Salesforce 的收入增长放缓(高个位数百分比,而不是以往的 20% 以上)。在企业对经济前景更有信心之前,大型软件采购(尤其是新的 CRM 部署或扩展)可能会面临更长的销售周期。
- 利率和估值上升:过去一年利率的飙升,尤其对高估值科技股造成了压力。像 Salesforce 这样以高倍数交易的公司,其股票在未来收益的贴现率上升时承压。这也是Salesforce 股价在 2025 年下跌约 25–30%的部分原因——不仅仅是公司执行问题,也是市场从长期成长股转向的结果。另一方面,Salesforce 的应对方式是强调盈利能力(如其利润率提升和股票回购所示),以吸引在当前环境下更注重价值的投资者。
- AI炒作与现实: 推动2025年科技行业的一个重大主题是生成式AI热潮。Salesforce将自己定位为“#1 AI CRM” [70],正试图抓住这一趋势。围绕AI的炒作提升了所有科技公司的预期——投资者希望AI能带来新的增长。但正如Salesforce的业绩指引所显示,AI热情与收入实现之间存在滞后。这种(高预期、交付较慢)的动态正在影响市场对CRM及其同行的情绪。尽管如此,成为AI领导者对Salesforce的叙事至关重要;公司大力推广Einstein GPT和Agentforce,旨在确保其不被视为落后。更广泛的AI军备竞赛在企业软件领域,意味着即使利润率短期承压,Salesforce也可能继续积极投资。
- 数字化转型与远程办公: 疫情后,许多组织仍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举措,尽管步伐有所放缓。混合办公、电商增长和客户体验数字化等趋势最终有利于CRM支出。Salesforce凭借其基于云的工具,受益于这些长期趋势。例如,数据驱动营销和在线销售流程持续重要,正好契合Salesforce的优势。只要企业数字化采用率持续上升(实际上各行业都在上升),Salesforce就有顺风——尽管短期内可能会被经济周期部分抵消。
- 监管与ESG因素: 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虽然Salesforce不像大型科技公司那样面临反垄断聚光灯,但它非常重视数据隐私法(对其平台信任至关重要),并积极履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承诺。有趣的是,Salesforce最近将其气候目标从绝对减排转为“基于强度”的目标(每美元利润的排放量),理由是这能兼顾增长和AI的能源需求 [71]。这一举措引发了对Salesforce可能在可持续发展上倒退的批评 [72]。对投资者而言,这提醒人们,即使Salesforce倡导道德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它也在应对实际的商业现实(AI计算能耗高),并可能面临与ESG相关的声誉影响。
总之,宏观经济逆风在短期内拖累了Salesforce的业绩和股价,尽管AI和数字化等长期科技趋势带来机遇。Salesforce如何应对这些交错影响——在动荡的经济中实现高效增长,同时为未来投资——将对其未来表现至关重要。
展望与关注重点
截至2025年10月初,Salesforce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公司的基本面稳健——营收增长约9%,利润率创历史新高——但投资者希望公司重回两位数增长,以重新点燃股价。接下来的几个月将至关重要。公众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事项包括:- Salesforce投资者日(2025年10月15日):预计将有关于产品路线图、AI战略以及可能的新长期财务目标的最新解读。任何积极的意外(如AI早期销售数据、大客户签约或成本效率提升)都可能改善市场情绪。相反,如果管理层未能有说服力地描绘出加速增长的路径,股价可能会停滞不前。
- AI变现指标:关注有多少客户正在采用Salesforce的AI功能(Agentforce、Einstein GPT)以及这些功能带来的新增收入。Salesforce曾透露Data Cloud和AI附加组件的年化收入达到12亿美元 [73]——这一部分需要继续保持三位数增长,才能对整体营收产生实质影响。如果有证据表明AI正在推动更大订单或吸引新客户,将验证看涨观点。
- 并购整合:近期收购众多(无论大小),执行风险较高。Salesforce能否成功将Informatica、Slack、Tableau、MuleSoft、Regrello等整合为统一平台的迹象将非常重要。这可能体现在新的一体化产品或交叉销售数据上。任何失误(如延误、文化冲突或客户困惑)都可能给竞争对手带来机会。
- 竞争对手反应:密切关注对手的动态——如微软的产品发布(Dynamics中的Copilot AI)、甲骨文的云业务势头,或其他意外玩家的进入。如果微软因AI优势或定价将Salesforce客户转向Dynamics,这将是利空。目前Salesforce客户忠诚度依然强劲(流失率下降,60%以上营收来自现有客户) [74],但竞争日益激烈。
- 宏观指标:最后,利率走势、企业IT支出调查和全球经济指标等更广泛的市场因素也会影响CRM股价。2026年经济趋稳或降息可能消除部分压力,利好Salesforce及其他软件公司。相反,任何衰退信号都可能进一步放缓Salesforce增长,并考验其近期的成本控制。
底线:2025年10月的Salesforce是一个充满巨大承诺与谨慎希望的故事。该公司正将自己定位为企业软件领域AI革命的领导者,采取大胆举措转型其平台,并推动下一波增长。它拥有坚实的财务基础——高利润率、巨额现金流和主导的市场份额——但市场的耐心并非无限。投资者和科技界将密切关注Salesforce如何将AI炒作转化为现实成果。如果Marc Benioff关于AI驱动“代理型”CRM未来的愿景成真,如今的股价下跌或许会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机会。否则,Salesforce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寻找新的增长途径。在接下来的数周和数月里,来自公司本身的消息以及客户的反馈信号,将揭示$CRM股票的天平正向哪一方倾斜。
来源:主要财务数据和动态来自Yahoo Finance和Salesforce投资者报告,分析参考了路透社、Simply Wall St以及TS2 Tech对Salesforce截至2025年10月初的报道 [75] [76] [77] [78]。这些内容为Salesforce截至2025年10月6日的业绩、战略举措及其股票情绪提供了全面视角。
References
1. ts2.tech, 2. ts2.tech, 3. ts2.tech, 4. ts2.tech, 5. ts2.tech, 6. ts2.tech, 7. ts2.tech, 8. ts2.tech, 9. crmsearch.com, 10. ts2.tech, 11. ts2.tech, 12. ts2.tech, 13. ts2.tech, 14. ts2.tech, 15. ts2.tech, 16. ts2.tech, 17. www.reuters.com, 18. www.reuters.com, 19. www.reuters.com, 20. www.reuters.com, 21. www.marketbeat.com, 22. simplywall.st, 23. simplywall.st, 24. simplywall.st, 25. ts2.tech, 26. ts2.tech, 27. investor.salesforce.com, 28. ts2.tech, 29. ts2.tech, 30. ts2.tech, 31. ts2.tech, 32. ts2.tech, 33. ts2.tech, 34. ts2.tech, 35. www.reuters.com, 36. www.reuters.com, 37. ts2.tech, 38. ts2.tech, 39. ts2.tech, 40. ts2.tech, 41. ts2.tech, 42. ts2.tech, 43. ts2.tech, 44. simplywall.st, 45. ts2.tech, 46. ts2.tech, 47. ts2.tech, 48. ts2.tech, 49. ts2.tech, 50. ts2.tech, 51. ts2.tech, 52. ts2.tech, 53. ts2.tech, 54. ts2.tech, 55. www.reuters.com, 56. www.reuters.com, 57. ts2.tech, 58. www.reuters.com, 59. ts2.tech, 60. ts2.tech, 61. www.reuters.com, 62. ts2.tech, 63. crmsearch.com, 64. crmsearch.com, 65. ts2.tech, 66. ts2.tech, 67. crmsearch.com, 68. crmsearch.com, 69. www.reuters.com, 70. investor.salesforce.com, 71. ts2.tech, 72. ts2.tech, 73. ts2.tech, 74. crmsearch.com, 75. ts2.tech, 76. www.reuters.com, 77. ts2.tech, 78. crmsear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