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 Center, Aleje Jerozolimskie 65/79, 00-697 Warsaw, Poland
+48 (22) 364 58 00
ts@ts2.pl

尼康Z5 II对比尼康Z7 II:平价全画幅新秀挑战高像素旗舰

Nikon Z5II Shocks the Camera World: A Budget Full-Frame That Punches Above Its Weight

关键信息

  • 分辨率与传感器: Nikon Z7 II 配备了一块 45.7MP 全画幅传感器(BSI CMOS),基础 ISO 为 64,具备出色的动态范围。新款 Nikon Z5 II 采用了一块 24.5MP BSI CMOS 传感器(继承自高端机型)——分辨率减半但同为全画幅。两款传感器均配备 5 轴机身防抖,但 Z5 II 的传感器为 背照式,不同于原版 Z5,因此其弱光表现大幅提升,媲美尼康更高价位的 24MP 机型。
  • 处理器与自动对焦: Z5 II 搭载了尼康最新的 EXPEED 7 处理器(与 Z9/Z8 相同),而 Z7 II 则为上一代双 EXPEED 6 引擎。这一新一代处理器让 Z5 II 拥有 3 倍更快 的自动对焦速度和先进的主体识别(人/动物/车辆),支持 3D 追踪自动对焦,并且在极低照度下可达 –10 EV。Z7 II 的自动对焦虽然可靠,但仅支持 –3 EV(低光模式下 –4 EV),且缺乏最新的 AI 追踪模式。简而言之: Z5 II 拥有更现代的对焦系统,源自尼康专业机型,而 Z7 II 依赖上一代自动对焦(493 点,人/动物眼部识别)。
  • 连拍性能: 尽管定位“入门”,Z5 II 的连拍速度更快——最高可达 14 fps (JPEG)或 11 fps (Raw,机械快门),并支持 预拍摄缓存,可在快门完全按下前提前 1 秒缓冲照片。Z7 II 最高约 10 fps (12 位模式)。不过,Z7 II 使用 CFexpress 卡,写入速度更快,缓存清空更迅速,而 Z5 II 的双 SD 卡可能限制持续连拍长度。
  • 视频能力: 尼康为 Z5 II 带来了重大视频升级。它可录制 4K UHD 30p 且 无裁切 (全画幅宽度),以及 4K 60p (1.5× APS-C 裁切)nikonrumors.com。它可在 SD 卡内录制 10 位 H.265,甚至 12 位 N-RAW 视频——首款支持此功能的相机——并支持 N-Log 和 HLG HDR 色彩配置文件nikonrumors.com。相比之下,Z7 II 最高支持 4K 60p,只有约 1.08× 轻微裁切,但不支持内部 10 位或 RAW 录制(仅内部 8 位,外接 HDMI 录机可 10 位)。实际使用中,Z5 II 的视频更适合创作者,支持如对焦峰值、数码 120p 慢动作 (1080p)、产品评测 自动对焦模式(自动对焦切换到物体,适合 YouTube),以及 UVC/UAC 网络摄像头支持nikonrumors.com——这些在 Z7 II 发布时均未提供。两款相机均配备麦克风和耳机接口。
  • 显示屏与电子取景器(EVF): Z7 II 配备了一块可翻折的 3.2 英寸 LCD(菜单不可触控)和一块 369 万像素 OLED EVF(0.8× 放大倍率),刷新率为 60 Hz。Z5 II 升级为一块全可翻转3.2 英寸多角度触摸屏,以及一块超高亮度 EVF,亮度高达3000 尼特(尼康有史以来最亮)。据称,Z5 II 的 EVF 是一块 576 万像素面板(与 Z6 III 相同),色域宽广,比 Z7 II 的取景器更清晰,在阳光下也更易于观察。不过,Z5 II 缺少 Z7 II 顶部状态 LCD。
  • 机身与操控: 两款机身均为镁合金材质,具备防尘防滴溅,尺寸相近(Z5 II 稍厚几毫米)。两者均使用 EN-EL15c 电池(支持 USB-C 充电)。Z5 II 单次充电可拍约470 张(LCD),略高于 Z7 II 的 360-420 张。Z7 II 的布局更偏“专业”机型:配有顶部信息显示屏和一张 CFexpress Type-B 卡槽(另有一张 SD UHS-II),而 Z5 II 则采用双 UHS-II SD 卡槽(存储介质更便宜,备份更方便)。值得注意的是,Z5 II 新增了对尼康竖拍手柄(MB-N11 等)的兼容性,支持长时间拍摄和竖拍操控,而初代 Z5 不支持——Z7 II 也支持 MB-N11 手柄。两台相机手感都很扎实;Z5 II 的握把更深,重量略高(700 克,含电池),即使搭配长焦镜头也有舒适、平衡的手感。
  • 价格与定位: 尼康 Z7 II 首发价为$2999(机身),定位高像素旗舰,2025 年仍售价约$2,299-$2,499。尼康 Z5 II 于 2025 年 4 月发布,首发价为$1,699(机身)——成为尼康最实惠的全画幅 Z 卡口相机。尽管价格更低,Z5 II “性能极为强大”,继承了许多高端机型的特性。它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一台出色的全能机”,在这个价位几乎无可挑剔。选择的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为 Z7 II 的 4500 万像素分辨率和原生 ISO 64 画质支付溢价,还是以低近$800的价格获得 Z5 II 的最新处理器、自动对焦和视频能力。

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分析这场对比的各个方面。

传感器与画质

像素与细节: 尼康Z7 II 的 4570 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可呈现极为精细的细节,适合大幅打印或大幅裁切。它被誉为风光和棚拍领域最优秀的传感器之一——画质基本媲美广受好评的尼康 D850。评测者指出,Z7 II 的文件拥有“令人惊叹的细节和极低的原生 ISO 噪点”,称其为“当时最好的风光摄影相机”,因其分辨率与动态范围的结合。相比之下,2450 万像素的 Z5 II 原生解析力不及前者——但 2400 万像素对于大多数用途已绰绰有余(可轻松输出清晰的 20×30 英寸大幅照片)。事实上,有用户从 Z7 II 换到 Z5 II 后发现,在实际拍摄中使用高质量镜头时,“感知锐度几乎没有差别”。除非你经常大幅打印或极端裁切,否则分辨率差距可能并不关键。

为了弥补在特殊场景下的差距,Z5 II 甚至提供了像素位移高分辨率拍摄模式,通过合成多张曝光照片来生成一张9600万像素的图像nikonrumors.com。这需要使用三脚架并保证场景静止,但让 Z5 II 在建筑或产品摄影中表现超越同级,能够生成接近 Z7 原生分辨率的惊人细节合成照片。

动态范围:两台相机的动态范围(在 RAW 文件中从阴影和高光中提取细节的能力)都非常出色。Z7 II 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基础 ISO 64设置:在 ISO 64 下,其动态范围“极为出色”,能够捕捉极端高光细节和极为干净的阴影。这让 Z7 II 在最苛刻的高反差场景下比 Z5 II(最低为 ISO 100)大约有1 档动态范围优势。正如DPReview所指出,“ISO 64 能让 [Z7 II] 在同类中获得画质优势”——这对在强光下拍摄并追求最大高光宽容度的风光摄影师来说是福音。然而,到 ISO 100-200 时,这一差距会缩小。Z5 II 的新 BSI 传感器在基础 ISO 下大约能实现14 档动态范围(估算值),基本与 24MP 的 Z6 II/Zf 持平。根据 PhotonsToPhotos 的测量,Z5 II 的阴影宽容度明显优于老款 Z5,并且非常接近 Z6 II 的曲线——相比前代有巨大提升。

高 ISO 感光度下,Z5 II 实际上每像素可能略占优势。2400 万像素传感器的像素更大,每个像素点能收集更多光线,因此在低光环境下噪点可能更低。实际使用中,当 Z7 II 的 4500 万像素图像降采样到 2400 万像素时,噪点表现相似——但如果你以 100% 放大查看或编辑,Z7 II 会因像素间距更小而更早出现噪点。Photography Life发现,ISO 800 以上时,2400 万像素传感器(Z6 系列)有微弱的噪点优势,而 Z7 II 在像素级观察时噪点更多。两台相机在实际使用中最高可在 ISO 3200-6400 下获得干净画面,尤其配合降噪处理。尼康将 Z5 II 的 ISO 上限提升至ISO 64,000(可扩展至 204,800),与 Z6 II 持平——而 Z7 II 最高为 ISO 25,600(可扩展至 102,400)。换句话说,Z5 II 在极端低光环境下可被推得更高,尽管在这些极限值下画面会非常粗糙。

色彩和“观感”: 两台相机都呈现出熟悉的 尼康色彩科学 和细节丰富的NEF(RAW)文件。色彩自然且鲜明,肤色表现令人满意。由于拥有相同的Picture Controls和尼康最新的 Creative Look预设,在色彩表现上两者本质上没有“孰优孰劣”之分。然而,Z5 II受益于尼康 全新Imaging Suite支持 ——例如,它可与尼康的“Imaging Recipes”配合使用,并具备 Flexible Photo Controls ,可在机内调整自定义风格。它还包括面向人像的特殊模式,如 “Rich Tone Portrait” 和 Skin Softening,这些功能利用EXPEED 7处理器实现更讨喜的人像拍摄(这些功能源自Z8/Z9)nikonrumors.com。而Z7 II由于发布时间较早,没有这些新的JPEG处理选项(不过你始终可以在电脑上编辑RAW文件以获得类似效果)。

专家提示: 如果你最看重的是极致画质(比如 大尺寸艺术微喷或商业拍摄),Z7 II更高的分辨率和ISO 64能力会让它更具优势。评测者表示,Z7 II的成像表现“几乎被视为理所当然”“almost taken for granted” 在当今市场中——也就是说,它是全画幅中最顶级的表现之一。但Z5 II的画质也 毫不逊色。事实上, Imaging Resource 指出Z5 II “提供了与更高端机型同样的超高画质”,因为它采用了与尼康更昂贵的24MP机型基本相同的传感器技术。对许多摄影师来说,2400万像素已经绰绰有余。正如一位 DPR 编辑所说, “两台相机的画质非常接近,但Z5 II在大多数其他方面更好” ——这也说明,除了纯粹的像素数,新一代相机在对焦等方面的提升会影响你的成片率和拍摄体验(后文将讨论)。

自动对焦与低光表现

也许这两台相机之间 最大的区别 就是自动对焦系统。尼康Z7 II相较于第一代Z7有了明显提升,配备了 493个相位检测对焦点 ,覆盖约90%的画面,并改进了人脸/眼部检测。它在静态主体和中等动作场景下表现良好,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其自动对焦已被认为是 “上一代”。而Z5 II搭载EXPEED 7,继承了尼康2023年专业机型(如Z8/Z9和Z6 III)同款的自动对焦算法和功能。实际上, 这非常重要

自动对焦模式: Z5 II 的自动对焦界面和模式与尼康顶级运动相机完全相同。你可以使用全新的 3D 追踪自动对焦 模式,该模式可锁定被摄体并在画面中跟踪(终于将单反风格的 3D 追踪带到了 Z 系列)。你还可以使用特定对象检测:人眼/人脸、动物眼、车辆检测——甚至有专门的 鸟类检测 模式,用于飞行中的鸟类 nikonrumors.com。还有一个 自动选择 设置,让相机自动判断检测对象类型(人物、动物或车辆)。相比之下,Z7 II 具有人体和动物检测(通过固件添加),但 无法 进行车辆或鸟类自动对焦,也没有 Z5 II 的新 3D 追踪和自动对象模式。它依赖于旧的广域模式进行人脸检测。两台相机都提供点对焦、动态区域自动对焦等功能,但总体而言,Z5 II 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对焦工具。

速度与追踪: 实际使用中,Z5 II 的自动对焦 显著更快且更牢靠。尼康宣称被摄体捕捉速度比初代 Z5 快 3 倍。评测者证实,Z5 II “比上一代相机有了巨大提升”——甚至超越了定位更高的 Z6 II,“后者曾经属于更高端的产品线”。在 DPReview 的测试中,Z5 II 被证明 “更易用且更可靠”,这都得益于新自动对焦系统。它能以远超所有 EXPEED 6 机型的可靠性自信追踪运动物体。DPReview 的 Richard Butler 指出, “开启对象识别后,追踪可靠性大幅提升 [在 Z5 II 上]……它比几年前的任何相机都要先进许多”。相比之下,Z7 II(EXPEED 6)在面对快速或不规则运动的被摄体时可能会有困难。它在慢速动作下的连续自动对焦表现尚可,但对象追踪容易丢失焦点,也缺乏 Z5 II 的智能算法辅助。在具有挑战性的场景(如被摄体朝相机移动或面部被遮挡)下,Z7 II 可能需要更多用户干预,而 Z5 II 更有可能持续锁定目标。

Z7 II 的 4500 万像素传感器在 限制自动对焦的地方在于读取速度:Z7 II 的传感器读取速度相对较慢(因为它不是堆栈式的),所以其自动对焦响应性无法与 Z5 II 上读取更快的 2400 万像素传感器相比。尼康较新的 2400 万像素传感器结合 EXPEED 7 可实现更快数据处理,从而带来更好的自动对焦计算。TechRadar指出,高分辨率传感器由于数据量大,“在自动对焦方面往往更容易遇到困难”,这也是我们尚未在 4500 万像素传感器上看到 –10 EV 评级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尼康将 Z7 II 的 低光自动对焦灵敏度限制在 –3 或 –4 EV,而 Z5 II 则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10 EV(配合 f/1.4 镜头)。这意味着 Z5 II 实际上可以在近乎黑暗的环境下自动对焦——大约相当于有明亮星星的夜空亮度。即使是尼康售价 5500 美元的旗舰 Z9 也只标称 –7 EV(星光模式下为 –8.5 EV),所以 Z5 II 的 –10 EV 实在是 不可思议。一位 Digital Camera World编辑(专业婚礼摄影师)对此感到惊叹,表示 “Z5 II 令人印象深刻的 –10 EV 自动对焦让我希望下一代 Z7 也能有类似的低光提升”。在昏暗的宴会或黑暗场景下,Z5 II 能轻松对焦,而 Z7 II 可能会来回搜寻。尼康甚至在 Z5 II 上加入了专门的 星光取景模式,以便在漆黑夜晚进行构图和对焦(提升 EVF 亮度),这也体现了其对天文摄影师的吸引力。

实际自动对焦案例:使用 Z5 II,你可以更放心地让自动对焦应对不规则的拍摄对象——比如奔跑的宠物、体育运动、玩耍的孩子——效果远胜于 Z7 II。例如,拍摄一只狗在画面中飞奔:Z7 II 可能会对不上焦,或者需要用更小的对焦区域并依赖技巧来追踪。而 Z5 II 则可以使用自动区域结合动物检测和 3D 追踪;它会识别出狗并持续锁定。在评测中,摄影师们提到 “如果你的宠物动作很快,新一代机身的自动对焦比 Z7 II 有了很大提升”。拍摄飞鸟的用户也能受益:Z5 II 的鸟类自动对焦模式和更快的追踪能力让它在野生动物拍摄上优于旧系统。

不过,Z5 II 并非无懈可击——它与同代中高端相机处于同一水平,但还未达到如尼康 Z8 或索尼 A1 那样的绝对顶级。DPReview 发现,Z5 II 的追踪有时会在前方有物体经过时锁定错误目标,且其表现虽然出色,但 “还没有达到那些更昂贵的当代尼康堆栈式传感器机型的水平”。而更早的 Z7 II 与这些旗舰机型的差距则更大。总之:在关键或复杂的自动对焦场景下,Z5 II 能带来更高的成功率。Z7 II 适合一般用途和慢速主体,但在快速动作或低光对焦方面不如 Z5 II 可靠。

自动对焦模式与创新:Z5 II 的一大亮点是首次加入了 AF-A 模式(自动切换单次/连续自动对焦)——尼康此前从未在全画幅微单上提供 AF-A。该模式可根据需要智能切换单次和连续自动对焦,简化了对不可预测主体的拍摄。Z7 II 没有 AF-A,你必须手动选择 AF-S 或 AF-C。此外,Z5 II 的 对焦算法还由 深度学习 AI增强,据尼康介绍,这有助于识别主体和预测运动。可以说,尼康最新的自动对焦逻辑被浓缩进了一台售价 1700 美元的机身。

简单来说,Z5 II的对焦表现如同2025年的相机;而Z7 II的对焦则像2018-2020年的相机。这正是五年机龄差距最明显的地方。对于大多数日常拍摄,你可能感觉不到巨大差异,但如果对自动对焦提出挑战,Z5 II会表现得更出色。正如一位Reddit用户简明评价:“Z5II的内部配置明显更好(自动对焦、防抖等),但Z7II凭借更高像素也有其优势。”

视频能力

从参数上看,Z7 II和Z5 II都能拍摄4K视频,但Z5 II是一台更强大的混合视频相机,这得益于其升级的硬件和功能。尼康确实将Z5 II定位为内容创作者的选择,而Z7 II则更偏重于静态照片,视频表现只是“够用”而已。

4K与高清视频规格:尼康Z7 II可使用全画幅传感器宽度录制4K UHD最高30p,最高60p时有约1.08×小幅裁切(基本等同全画幅,仅有极小裁切)。机内输出8-bit视频(H.264编码),通过HDMI可输出10-bit 4:2:2(N-Log或HDR)到外部录机。慢动作需降至1080p(最高120帧/秒)。在2020年这算是不错的视频规格,但并不前沿。

尼康Z5 II不仅匹配了4K帧率,还更进一步:4K 30p全画幅读取,4K 60p时为1.5× APS-C裁切 nikonrumors.com。因此在4K60下,Z5 II实际上使用的是APS-C区域(约2000万像素裁切),视角更窄,而Z7 II的4K60裁切几乎可以忽略。不过,关键在于Z5 II可机内录制10-bit视频。它支持机内H.265 10-bit录制,适用于标准视频和HLG(HDR),以及N-Log伽马用于平坦画面nikonrumors.com。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是首台可将RAW视频录制到SD卡的相机:尼康全新的N-RAW 12-bit格式在Z5 II上无需外录机即可支持nikonrumors.com。这为后期制作带来极大灵活性——基本上可以像处理RAW照片一样调整曝光和色彩,尽管有一些限制(N-RAW为压缩格式,细节不如ProRes RAW)。

本质上,Z5 II 的视频工具包 与准专业级摄像机相当。它是最便宜的内录 RAW 全画幅机型。它还具备其他花哨功能: 呼吸效应补偿(很可能通过固件升级实现)、 电子防抖(为获得额外防抖会增加 1.25× 裁切),以及前文提到的 产品展示自动对焦模式,可在人脸与物体间平滑切换对焦——非常适合 YouTuber 或产品展示视频 nikonrumors.com(该功能首次出现在尼康 Z30 vlogger 相机上)。Z7 II 没有这些贴心功能。

画质与果冻效应: 得益于超采样,Z5 II 的 4K30 画面非常细腻锐利——它读取完整 6K 宽度并降采样。Z7 II 拥有更高像素,同样在 30p 下超采样(约 8K 降到 4K),细节表现极佳。两者在这些模式下都能输出清晰的 4K 画面。然而,Z7 II 的传感器读取速度较慢,这意味着 果冻效应更明显(快速摇动时画面变形)。Z5 II 的 2400 万像素传感器虽然不是堆栈式,但速度更快;DPReview 指出,如果相机或被摄体移动过快,仍会出现“合理范围的果冻效应”,但这颗传感器也被松下 S1H/S5II 用于视频,所以“表现并不差”。Z7 II 在 4K30 下的果冻效应略严重(因为扫描像素更多)。在 4K60 下,Z5 II 的 1.5× 裁切意味着读取面积更小,实际上比全画幅时果冻效应更轻——但视角会变窄。所以各有取舍:Z7 II 提供近乎全画幅的 4K60,但果冻效应更重;Z5 II 提供 Super35 裁切的 4K60,但果冻效应可能更轻。

低照度视频表现两者在相同设置下会相似,不过 Z5 II 的低像素传感器在极高 ISO 下可能能保持更干净的画面(且其降噪和处理器更新)。Z5 II 的 高分辨率变焦功能在 1080p 下很实用——它可利用 4K 级别的传感器数据输出 1080p,最高可实现 2× 数字无损变焦,便于创意拍摄 nikonrumors.com

视频防抖: 两台相机都具备传感器防抖,对手持拍摄帮助很大。Z7 II 的 IBIS 标称约 5 档。Z5 II 搭载 EXPEED 7,配合 VR 镜头可实现 7.5 档 防抖(传感器中心)。它还新增 “对焦点防抖”模式,将防抖集中在当前对焦区域,提升主体偏心时的稳定性。这对于三分法等构图的视频拍摄很有帮助。此外,Z5 II 还提供 电子防抖(数字防抖),Z7 II 首发时并未配备。电子防抖结合 IBIS 能更好地平滑走动画面(但会有轻微裁切)。

音频与监控: 两台相机都配有麦克风输入和耳机输出——对严肃视频用户来说必不可少。这里没有实际差别;尼康并未在低价机型上做减配。

视频评判:Z7 II 当然可以拍出漂亮的视频(它甚至被用来拍摄一些 8K 延时序列并以 4K 输出)。但与 Z5 II 相比,其功能现在显得有些过时。Z5 II 可以说是尼康阵容中2000 美元以下最好的视频相机,直到 Z6 III 推出为止。PetaPixel 的上手体验称赞尼康“重新定义了混合相机在这个价位能提供的东西”,并指出 Z5 II“集成了大量性能……支持内部 RAW 视频等”,让它“远超入门级。”对于想要 vlog、拍摄电影感画面或只是希望后期编辑更灵活的创作者来说,Z5 II 显然是赢家。你可以获得内部 10-bit log 和 HDR(无需外接录机),还有可翻转屏幕方便自拍取景,以及更先进的视频自动对焦(Z7 II 的视频人眼对焦尚可,但不如 Z5 II 的改进系统可靠)。N-RAW的加入尤其值得关注;正如尼康所说,“这是首台能将 N-RAW 录制到 SD 卡的相机”,让创作者无需笨重的外接设备也能尝试 RAW 视频nikonrumors.com

简而言之,在视频和混合拍摄方面,Z5 II 完胜。Z7 II 偶尔拍视频没问题,但如果视频是你的优先需求——甚至是重要的次要用途——Z5 II 的新技术会更适合你。

镜头兼容性与生态系统

Z5 II 和 Z7 II 都采用尼康 Z 卡口,因此镜头兼容性完全相同。你可以使用尼康不断扩展的 NIKKOR Z 镜头阵容——从超广 14-24mm f/2.8 S 到长焦 100-400mm,以及实惠的定焦和套机变焦镜头。两者在可用镜头上没有区别;你能装在 Z7 II 上的镜头,Z5 II 也能用(反之亦然),而且功能齐全。两者也都可以通过FTZ 转接环安装尼康 F 卡口单反镜头,保留自动对焦和防抖(部分老镜头的限制对两机型影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Z5 II 定位为“发烧友”机型,尼康常常将其与Nikkor Z 24-50mm f/4-6.3(便携套机变焦)或24-200mm f/4-6.3 VR超级变焦镜头打包销售。Z7 II 作为高端机型,常与24-70mm f/4 S恒定光圈高画质变焦镜头套装出售。但这只是包装不同——每台机身都能用任何 Z 卡口镜头。

Z5 II 的一个双 SD 卡槽优势:如果你有需要固件升级的老镜头(如早期 Z 镜头或 FTZ 转接环),可以直接通过 SD 卡加载固件。Z7 II 采用一张 CFexpress 卡,如果你没有 CFexpress 读卡器或卡,升级时可能还是要用 SD 卡槽——这不算大问题,但算是个小便利(如果你充分使用 Z7 II,通常两种卡都会有)。

镜头自动对焦方面,两台相机都采用了传感器上的相位检测。Z5 II 改进的自动对焦在使用大光圈镜头(如 f/1.8 定焦或 f/2.8 变焦)进行被摄体检测时会有优势。如果你适配老款单反镜头,Z5 II 由于更好的自动对焦算法,在复杂环境下对焦表现可能略好,但基本兼容性是一样的。

尼康 Z 卡口的镜头阵容到 2025 年已经非常成熟。从经济实惠的定焦(28mm、40mm)到高端镜头(58mm Noct f/0.95)应有尽有。两台相机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差别,唯一不同是 Z5 II 的机身防抖评级略高,对无防抖镜头有一定帮助。另外,如果你使用DX(APS-C)Z 卡口镜头,两台相机都会自动切换到裁切模式(Z7 II 约 1000 万像素,Z5 II 约 1100 万像素)。很少有人买全画幅相机只用裁切镜头,但需要知道两台机身处理方式相同。

一个区别:Z7 II 具有“传感器防护罩”(关机时快门闭合),是某些机型引入的吗?实际上,这一功能首次出现在 Z9 上;Z7 II并没有防尘罩,Z5 II 也没有。两者都依赖传统的传感器清洁机制。所以这方面没有区别。

总之,在镜头和系统方面,两者平分秋色——都能受益于尼康优秀的 Z 卡口光学系统,并且都属于同一生态。如果你已经投资尼康,选择 Z5 II 还是 Z7 II 并不会影响你的镜头选择或未来兼容性。

设计、做工与操控

尼康 Z 系列机身外观高度统一,乍一看 Z5 II 和 Z7 II 非常相似:坚固的黑色镁合金外壳、深握把和硕大的 Z 卡口。不过,人体工学和做工上还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区别:

  • 顶部控制: Z7 II 配备了顶部 LCD 屏,可显示设置(光圈、快门、ISO、剩余张数等)——这是高端机型的标志。Z5 II 取消了顶部 LCD以节省成本/空间。你需要通过后屏或取景器查看设置。对于一些摄影师,尤其是从专业单反转来的用户,顶部显示屏便于快速查看设置。如果你习惯了,可能会在 Z5 II 上有所不便。否则,考虑到优秀的电子取景器和后屏信息显示,这一缺失影响不大。
  • 后屏: 如前所述,Z5 II 配备了全翻转(多角度)触摸屏,而 Z7 II 的后屏只能上下翻折。全翻转对于视频(可翻到正面)和创意拍摄角度(腰平竖拍等)非常有用。Z7 II 的翻折屏适合风光/横向低角度或高举拍摄,但不适合竖拍或自拍需求。两者屏幕均为 3.2 英寸,但 Z5 II 分辨率更高(210 万点,对比原版 Z5 的 104 万点;Z7 II 屏幕约 210 万点,分辨率应相近)。两者都支持触控菜单、回放和对焦点选择,但尼康菜单在 Z7 II 上不能完全触控操作(Z5 II 新固件则可以)。
  • 取景器: 这里,Z5 II 明显优于 旧款机型——它的电子取景器(EVF)亮度可达 3000 cd/m²,约为普通 EVF 的 6 倍亮度。在户外强烈阳光下拍摄的人会很喜欢这一点。此外,如果 Z5 II 确实采用了 576 万像素面板,它的取景画面会更清晰。Z7 II 的 369 万像素 EVF 也并不差;它与许多索尼 A7 机型的分辨率相同,放大倍率为 0.8×。但到了 2025 年,369 万像素已属中端,而 576 万像素则是高端。Z5 II 的取景器还支持最高 120Hz 刷新率(官方参数未明确,但鉴于与 Z6III 同为 EXPEED7,极有可能)——Z7 II 则为 60Hz(仅在低光预览时有 120Hz 模式)。因此,Z5 II 的取景器不仅更亮,潜在上也更流畅。
  • 机身与防护: 两台相机都采用坚固的镁合金框架,并且具备防尘防滴溅。Z7 II 作为专业机型,密封性经过严格测试——尼康宣传其坚固程度与 D850 相当。Z5 II 的密封性看起来也类似;早期报告和尼康官方表述都显示其具备高度防尘防滴能力。只要注意使用,两者在小雨或多尘环境下都很安全。Z5 II 产自泰国(现在所有 Z 系列相机都如此),甚至因关税问题在运往美国时遇到过小插曲——虽是趣闻,但并未影响其做工品质。
  • 重量与尺寸: Z7 II 机身重量约为615g (仅机身,含电池约 705g),而Z5 II 标称约620g (仅机身,含电池约 700g)。基本一致。尺寸也几乎相同:Z5 II 约为 134 × 100.5 × 69.5 mm,Z7 II 为 134 × 100.5 × 67.5 mm——Z5 II 稍厚几毫米,可能因多角度翻转屏和双卡槽设计所致。上手感觉,两者都很扎实,但并不沉重。比 D750 这类单反更紧凑,但又有足够分量保证平衡感。
  • 操控: 按键布局非常相似,除了顶部 LCD 的区别。两者都有双拨轮、对焦点摇杆、i-Menu 等。Z5 II 新增了一个专用的画质控制按钮(可自定义),可快速进入创意画质控制。Z7 II 没有这个专用按钮。两者在镜头卡口旁都有可自定义的功能(Fn)键,便于快速设置。整体手感延续尼康传统——握持舒适,拨轮直观。一个细微差别:Z5 II 的手柄形状经过优化,即便搭配重镜头长时间拍摄也能减轻疲劳。评测者指出,尼康专门调整了手柄设计,以防止“长时间使用重镜头时手臂疲劳”。
  • 机身防抖表现: 前文提到过——Z5 II 标称最高可达 7.5 档(很可能是配合某支 105mm 镜头,按 CIPA 标准)。Z7 II 约为 5 档。实际拍摄中,得益于 EXPEED7 算法提升,Z5 II 的防抖效果可能比 Z7 II 好 1 档左右。此外,Z5 II 的“自动防抖”模式能更有效地针对不同焦段优化防抖。两者在广角镜头下,如果手够稳,都能手持拍到 1/8 或 1/4 秒,Z5 II 有时甚至能挑战 1/2 秒——对于静态场景来说非常出色。
  • 其他功能: 两台相机的光学取景器覆盖率相似(100%),屈光度调节范围为-4到+?。两者拥有相同的快门机构,快门速度范围为30秒至1/8000秒,闪光同步约为1/200秒。有趣的是,Z5 II 引入了最长可达900秒(15分钟)的扩展快门速度,在手动/B门模式下无需快门线即可实现。非常适合天文摄影——Z7 II 最长仅支持30秒,除非使用外部触发器或手动按住B门。Z5 II 还配备了暖色显示模式,便于在拍摄天文照片时保护夜视能力。这些都是小幅功能升级,但反映出尼康在Z5 II上更注重低光环境拍摄用户。

总的来说,操控差异归结为个人偏好:你更看重顶屏(Z7 II)还是全可翻转屏(Z5 II)?你喜欢双卡槽且完全相同(Z5 II的2×SD),还是追求CFexpress的高速(Z7 II)?Z5 II 配备多角度翻转屏和先进EVF,感觉更“新潮”,而Z7 II 则因顶板和固定屏幕更偏向“传统专业”。两者手感舒适且坚固。许多发烧友其实更喜欢双SD卡槽,正如PetaPixel所称:Z5 II配备两个UHS-II卡槽是“通常属于专业级的配置”,如今下放到这个价位。另一方面,一些专业用户可能会怀念副显示屏,或希望用CFexpress提升工作流速度。两者在做工上都不会让人失望——两台相机的制造水准都很高,足以应对旅行或专业使用的严苛考验。

电池续航与存储

如前所述,Z5 II 和 Z7 II 都使用EN-EL15c可充电锂电池(尼康多款机型通用电池)。此外,它们也兼容旧款EN-EL15b/a电池(续航略有下降)。实际电池续航相差不大,具体对比如下:

  • CIPA 续航评级: 官方CIPA测试(通常偏保守)给Z7 II的续航为360张(EVF取景)或420张(后屏取景)。原版Z5续航约为390张(EVF)/470张(LCD)。尼康尚未公布Z5 II的独立CIPA数据(参数表与Z5一致,可能在等待官方测试)。可以合理推测Z5 II的续航大约为380-400张(EVF)450-470张(LCD),与前代相当。实际使用中,这两台相机的续航可超出官方数据(连拍时一块电池可拍上千张,频繁回看或拍视频则会缩短续航)。有用户在真实活动中通过省电设置让Z7 II拍摄600+张。Z5 II的EXPEED 7处理器比EXPEED 6更耗电,但新处理器也可能有更好的电源管理;更高分辨率的EVF也可能耗电更多。因此,Z5 II在电池续航上的优势非常有限。
  • 省电功能: 两机均支持USB-C供电与充电,可用移动电源或插座供电,非常适合长时间视频拍摄或延时摄影。两者也有节能模式(开启后可多拍10-15%左右)。Z7 II开启节能后可达约380张。
  • 存储卡: 这是一个更显著的区别:Z7 II 拥有 双卡槽:1× CFexpress Type B(或 XQD)+ 1× SD(UHS-II)Z5 II 拥有 双 SD(UHS-II)。Z7 II 配备 CFexpress 意味着它可以非常快速地写入——这对于清除大量 RAW 连拍或外部录制高码率视频非常有利。但请注意,由于 Z7 II 并不支持内部 RAW 录制,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连拍摄影上;Z7 II 的缓存大约可以处理 ~50 张 RAW 照片后才会变慢,配合高速 CFexpress,你可以更快恢复拍摄。Z5 II 配备两个 SD 卡槽,缓存可能也在类似数量级(我们还没有确切数据,但很可能是 40-50 张 14 位 RAW)。最新的 UHS-II SD 卡速度也很快(读取 300 MB/s,最佳情况下写入约 250 MB/s),但这仍然只有 CFexpress 速度的一半(CFexpress 可超过 500 MB/s)。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双 SD 实际上是一个优势:SD 卡更便宜且随处可见,你可以用两个卡槽做备份(即时照片镜像,避免卡损坏丢失)或 RAW+JPEG 分离等。Fred Miranda 论坛 的用户指出他们更喜欢 Z5 II 上双 SD 的便利性,称尼康通过在入门机型上提供专业级双卡槽和其他福利“地毯式轰炸”了索尼/佳能。

对于需要高连拍速率(体育、野生动物)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会倾向于 CFexpress 的速度——这也是 Z7 II(和 Z6 II)采用这种设计的原因之一。但 Z5 II 提供 14 fps JPEG,说明 SD 卡已经足够快,可以应对大量数据。对于视频,10-bit 4KN-RAW 在 Z5 II 上需要非常快的 SD 卡(建议使用 V90 级别的 SD 卡来录制 N-RAW)。CFexpress 会有更大的余量,但尼康成功让 N-RAW 在 SD 卡上运行——这证明了 N-RAW 压缩的高效性 nikonrumors.com。如果你计划拍摄 RAW 视频或大量 4K60,建议投资顶级 SD 卡以避免掉帧。

  • 电池手柄: 两台相机都可以通过电池手柄扩展。Z7 II 的官方手柄是 MB-N11,它增加了垂直方向的重复控制并可容纳两块电池。Z5 II 没有专属手柄,但尼康确认它兼容 MB-N11 和 MB-N14(后者是 Z8 的手柄)以供电。不过,由于 Z5 II 与 Z6 II/Z7 II 机身形状基本一致,MB-N11 应该可以物理安装并正常工作。使用手柄可以让续航翻倍(两块电池),并提升竖拍手感。这是两者都能利用的可选配件。

总之,续航表现不分伯仲(纸面上 Z5 II 略有优势,但影响不大)。存储 取决于速度与成本:Z7 II 的 CFexpress 卡槽提供极快速度和高分辨率工作流的未来保障;Z5 II 的双 SD 卡槽则带来低成本和冗余。两种方式没有绝对的“更好”——取决于你的优先级。许多摄影师实际上更喜欢 Z5 II 的方案:“我更喜欢双 UHS-II SD 备份。XQD/CFexpress 更快,但我们最初就希望 Z6/Z7 有两个 SD 卡槽,” 这是常见的呼声。尼康听取了意见,并在 Z5 系列中实现了这一点。

价格、价值与上市情况

在考虑这两款相机时,价格是一个主要因素。Nikon Z7 II 的上市价格为高端的 $2999(仅机身)。随着时间推移,其价格有所下降——到2025年,你经常能看到它的新机售价在$2499左右,二手市场根据成色大约在 $1800-$2000。它依然是一项不小的投资,反映了其专业级定位。

另一方面,Nikon Z5 II 的上市价格为$1699.95(仅机身),这对于一台搭载现代技术的全画幅相机来说显著更实惠。Nikon 的定价比初代 Z5 略高(初代上市价为 $1399),但正如Digital Camera World分析所说,经过通胀调整后,Z5 II 的价格其实相当合理——“Nikon Z5 II 相比初代 Z5 的涨价是合理的”,因为它带来了更多升级。事实上,将2020年Z5的$1399按通胀调整后约为$1725,所以$1699的定价基本保持了“入门全画幅”的价格水平。考虑到升级幅度,这很令人印象深刻。

性价比分析:简单来说,Z5 II 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它被称为“价格与性能的绝佳平衡”,以及“值得一战的入门级全画幅机型”。Amateur Photographer 的评测甚至表示,“我可能真的要买下这台价格极具吸引力的全画幅相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在该价位下配置丰富。像DPReview这样的专业团队甚至表示,他们会选择售价 $1699 的 Z5 II 而不是更贵的 Sony A7 IV,因为“Nikon 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轻松胜出……如果要选,我们大概率会选 Z5II 而不是更贵的 a7 IV。” dpreview.com这显示了 Nikon 让这款相机极具竞争力。

相比之下,Z7 II 现在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它已不再是旗舰(Z8 和 Z9 已超越它),而 Z5 II 和 Z6 II/III 则以更新的功能压制了它。如果你必须拥有 45MP分辨率,Z7 II 依然是比 Z8($4000)或 Z9 更便宜的选择。对于风光等特定用途,Z7 II 在2025年依然是高分辨率的实惠平台。但随着技术进步,它的价值有所下降。可以说,Z5 II 为大多数用户提供了更多日常摄影实用功能,且价格低得多,而 Z7 II 现在主要吸引那些对高像素有特定需求的人群。

当前可购性:Nikon Z7 II 在所有主流零售商均有销售,自2020年底上市以来已相当成熟,常常与镜头捆绑优惠,或在 Nikon 翻新店以更低价格出售。Nikon Z5 II 于2025年4月3日正式发布,并于2025年4月底开始发货。初期需求强劲——NikonRumors 指出它“可能会短缺”,但到4月底“Nikon Z5II 现已到货”,多家门店均有现货。截至2025年中,你应该可以轻松购买到新机。其套机(配24-50mm或24-200mm镜头)也有供应,售价分别为 $1999 和 $2499。

值得注意的是,Z5 II 已经证明非常受欢迎:尼康提到,在 2025 年 4 月 Z5 II 发布时,他们 “首次在日本全画幅微单销量中取得了市场份额第一”。这表明 Z5 II 在市场上引起了共鸣,带动了销量激增(很可能是因为其高性价比)。

如果你现在在比较这两款机型准备购买,需要考虑 Z7 II 已经接近 5 年机龄,而且关于继任机型(Z7 III)的传闻不断。事实上,许多人预计尼康将在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发布 Z7 III 或类似的高像素机型。所以如果你今天花 2500 美元购买 Z7 II,要知道它很可能很快就会被新机型取代。而 Z5 II 作为全新机型,将会在未来几年保持主流,并且很可能获得固件支持,甚至功能更新(尼康有时会通过固件为 Expeed7 机型增加新功能)。

从 预算角度来看,如果你的最高预算是 1700 美元,Z7 II 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你会选择 Z5 II。如果你有大约 2500 美元预算,你 几乎 可以买到 两台 Z5 II 机身,相当于一台 Z7 II 的价格(尤其是打折时)——对于喜欢双机拍摄的活动摄影师来说值得考虑。或者你可以选择一台 Z5 II 加上一支好镜头,而不是只买一台 Z7 II 机身。话虽如此,如果你确定需要高分辨率,Z7 II 依然是市面上最实惠的 4500 万像素以上相机之一(比如比全新 6000 万像素的索尼 A7R IV 便宜很多)。

尼康将 Z5 II 定位为 “进阶”全画幅相机,而 Z7 II 则是为分辨率发烧友准备的“迷你旗舰”。随着尼康产品线的演变,Z5 II 为预算有限的用户带来了旗舰级体验。正如一位评测者打趣道, “我认为可以把 Z5 II 看作是对老款 Z6 II 甚至初代 Z7 的升级(如果你不需要高像素)——因为它拥有更好的主体识别、更快的对焦和可翻转屏。” 换句话说,除了纯粹的图像尺寸外,它在许多日常方面都优于 Z7 II。

关于性价比总结: Z5 II 对大多数人来说性价比更高,以极低的价格提供了你所需功能的约 90%,而 Z7 II 则需要你为高像素传感器和专业机身功能支付溢价。

与其他相机(尼康及竞品)对比

2025 年的全画幅微单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尼康 Z5 II 和 Z7 II 不仅彼此竞争,还面临其他尼康机型和竞品品牌的压力。以下是它们在市场中的定位:

在尼康产品线内部:

  • 尼康 Z6 II / Z6 III: Z6 II(2020年)在规格上介于Z5和Z7之间:2400万像素,视频性能优于Z7 II,但自动对焦系统较旧。实际上,Z5 II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Z6 II(同样分辨率但处理器更新,自动对焦更好等)。尼康于2024年底发布了Z6 III,配备2400万堆栈式传感器和EXPEED 7。这台相机就像Z5 II的“大哥”,提供更快的性能(20张/秒连拍,6K视频),售价约2500美元。它在价格上直接与Z7 II竞争,但理念不同(分辨率较低,速度更快)。有对比评测称,“Z6 III是同级别中最全能的相机”,而Z7 II则“在分辨率和基础ISO动态范围上领先”。Z5 II被描述为尼康全画幅中“注重性价比”的选择。所以如果你考虑尼康的2025三剑客Z7 II vs Z6 III vs Z5 II,每款都有自己的定位。Z7 II胜在像素,Z6 III胜在速度和混合能力,Z5 II则以低价提供大部分功能。许多发烧友“在尼康Z5 II和Z6 III之间难以抉择”,因为它们技术共享度很高——甚至有DCW文章专门讨论如何选择。如果你觉得视频和小幅规格提升值700美元,Z6 III值得考虑;否则,Z5 II以更低价格覆盖了大部分需求。
  • 尼康 Z8 和 Z9: 这两款是尼康的高端旗舰——Z8(2023年)为4570万像素堆栈式传感器,本质上是迷你Z9,而Z9(2021年)则是旗舰级4570万像素运动相机。它们属于不同级别(和价格区间:4000美元以上)。考虑Z7 II的风光或野生动物专业用户也可能会权衡Z8,虽然价格高约60%,但连拍速度更快(20张/秒RAW,无黑屏EVF)且自动对焦更先进。Z5 II并不试图与之竞争;它属于入门/中端。但有趣的是,Z5 II与这些旗舰机型使用同一处理器,这也是其自动对焦和视频性能出色的部分原因。可以说是以极低成本体验Z9的部分性能。当然,如果你真正需要旗舰性能高分辨率,Z8/Z9才是首选,而不是Z7 II(Z7 II速度不够)或Z5 II(像素和专业强度不足)。
  • 尼康 Zf(复古机型): 尼康于2023年底推出了一款复古风格全画幅机型——Nikon Zf,配备2400万像素传感器(基本上是Z6 II技术加复古外观)。它的画质与Z5 II相似(同款传感器),但采用老式拨盘,售价约2000美元。Z5 II对比Zf:内部来看,Z5 II拥有更新的自动对焦和处理器,实际上更先进,而Zf则有复古外观和略有不同的功能组合(它是首款搭载Expeed 7的2400万像素全画幅,早于Z6III,但只有单卡槽等)。NikonRumors做过Z5II vs Zf vs Z6III的参数对比,显示Z5 II在连拍和卡槽上甚至超越Zf。这里的选择更多是风格问题——如果你喜欢复古操控,Zf很独特;否则Z5 II以更低价格提供同等或更好性能。
  • 即将发布的尼康机型: Nikon Z7 III 备受期待(截至2025年9月尚未发布)。预计将搭载EXPEED 7,可能配备全新4500万像素以上传感器,并带来所有自动对焦/视频升级。如果发布,预计会让Z7 II对新买家来说变得过时——但价格也可能再次定在3000美元左右。尼康未来几年也可能更新Z5系列(Z5 III?),但目前Z5 II刚刚发布。佳能有EOS R5 II传闻,索尼A7R V已上市(6100万像素),所以尼康很可能会在高像素领域做出回应。

对比佳能:

  • 佳能 EOS R8: 佳能最接近 Z5 II 的机型是 EOS R8。该机于 2023 年初发布,售价 1499 美元,是一款 2420 万像素的全画幅微单,基本上将佳能 R6 Mark II 的传感器(2400 万像素,出色的双像素自动对焦)装进了更小巧的入门级机身。R8 比 Z5 II 便宜约 200 美元。它更轻(461 克),非常紧凑,适合旅行。同时在视频方面表现出色:可实现全画幅 4K 最高 60p(6K 超采样)且无裁切,并配备佳能著名的 Dual Pixel CMOS AF II,对追踪被摄体非常出色。不过,佳能为了压低价格也做了取舍:完全没有机身防抖(IBIS),只有一个 UHS-II 卡槽,电池非常小(每次充电拍摄张数较少,约 220 张 CIPA),没有自动对焦摇杆(需用屏幕选择对焦点)。本质上,R8 牺牲了一些做工和功能,换来了纯粹的成像能力。实际使用中,R8 的自动对焦非常出色——在某些场景下甚至略优于尼康,因为佳能的人脸/眼部识别做得极好。有人评价说“R8 对焦更快,视频规格更好,但 Z5 II 手感更坚固、更专业”。这总结得很到位:R8 就像经济型车身里的跑车引擎,而 Z5 II 则是一辆各方面均衡的车型。如果你预算有限、经常拍摄动态和视频(且不介意没有 IBIS),R8 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但如果你更看重防抖、电池续航、双卡和更扎实的机身,Z5 II 更胜一筹。两者画质基本持平(均为 2400 万像素全画幅,高感表现相近)。讽刺的是,佳能 RF 卡口的平价镜头比尼康 Z 卡口还少(佳能封锁了第三方自动对焦镜头,而尼康 Z 有腾龙、唯卓仕等第三方选择)。所以对于入门用户来说,尼康的镜头生态反而更友好。总体来看,R8 对比 Z5 II:R8 适合极致便携和佳能自动对焦;Z5 II 适合功能丰富、可靠性高。发布时,DCW 也指出两者都是“进入全画幅微单的绝佳起点”,本质上都面向同一类用户。
  • 佳能 EOS R6 Mark II: R6 II 属于更高一级——2400 万像素,机身售价 2499 美元,配备 IBIS、双卡槽、12 fps 机械快门/40 fps 电子快门,以及出色的 4K60 视频(无裁切,10-bit 内录)。它更接近尼康 Z6 II/III 的定位,但值得一提,因为有些对比 Z7 II 或更高端机型的用户也会考虑 R6 II。R6 II 的传感器表现很棒(有评测称低光表现略优于尼康 2400 万像素),自动对焦同级最强(佳能对动物、车辆、人物的识别非常出色)。如果将 R6 II 与 Z7 II 对比:R6 II 的自动对焦和视频远胜,但只有 2400 万像素,而 Z7 II 有 4500 万像素。所以和 Z5 II 对 Z7 II 一样,是分辨率与新功能的取舍。佳能还有 EOS R5,4500 万像素(真正的 Z7 II 对手),但售价 3800 美元,更接近 Z8。R6 II 与 Z5 II:R6 II 贵很多,但你能得到更成熟的相机(更高连拍、更先进的自动对焦等)。不过,Z5 II 通过 EXPEED7 缩小了差距。一位 Reddit 摄影师这样总结中端对比:“Z5ii 比 Z7ii 更实用……比 Zf 手感更好……[而且]在性价比上碾压索尼和佳能(R6II、R8、A7IV、A7CII)”。虽然有些夸张,但说明尼康在价格上很有竞争力——要想在佳能上获得类似性能,你得花更多钱(R6 II),或者花同样的钱(R8)但要牺牲功能。

对比索尼:

  • Sony A7 IV: 索尼A7 IV(2021年底发布,约2500美元)是一款33MP的全能机型。它是Z6 II / Z6 III和R6 II的直接竞争对手。它提供出色的画质,分辨率略高于尼康的24MP,并且视频表现也很好(4K60有1.5倍裁切,4K30全幅)。其自动对焦表现非常好(不过索尼2021年的被摄体识别还没有2023年的标准那么先进——A7 IV有真人/动物识别,但没有新款索尼的AI芯片)。在评测中,尼康Z5 II实际上与A7 IV表现相当:DPReview表示“尼康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轻松胜出:视频质量、自动对焦、取景器和屏幕、卡槽一致性、功能集。” dpreview.com正因如此,他们甚至更喜欢Z5 II而不是更贵的A7 IV。这是很高的评价。Z7 II对比A7 IV:Z7 II在像素数上胜出(45对33),也许基础ISO动态范围更好;A7 IV则在自动对焦和视频上胜出(A7 IV有实时追踪自动对焦和10位视频)。所以有趣的是,Z5 II在某些方面对A7 IV的威胁甚至大于老款Z7 II。索尼还有高分辨率的A7R系列(A7R IV 61MP,A7R V 61MP带AI自动对焦),分辨率超过Z7 II,但价格也更高(RV为3500美元)。除非你只关心分辨率,否则1699美元的Z5 II通过提供与2500美元同级产品相当的体验,正在抢走一些风头。索尼的A7 III(2018年,24MP)曾以约2000美元主导“预算全画幅”市场——但现在像Z5 II和R8这样的相机在技术上已经超越了它。“Sony a7 III是2018年最值得一战的相机……[但现在]尼康Z5II在几乎所有其他方面都轻松胜出,”DPReview写道dpreview.com,这说明了进步有多大。确实,到2025年A7 III已经过时。
  • Sony A7C II: 索尼于2023年推出了A7C II,这是一款紧凑型全画幅(旁轴风格),拥有A7 IV的核心配置。它是33MP,机身防抖,非常小巧轻便。售价2199美元。与Z5 II相比:A7C II为你带来更高分辨率和索尼庞大的镜头生态(非常丰富),但也有一些妥协,比如取景器较小(因为机身紧凑),只有一个卡槽(和R8一样,受限于体积)。A7C II的自动对焦非常出色,搭载索尼最新AI芯片(基本上是A7R V的自动对焦系统装进了33MP机身)。它比Z5 II略贵。因此,旅行摄影师可能会喜欢A7C II的机身形态——但如果你想要传统机身、双卡槽和大取景器,Z5 II更合适。索尼还发布了A7C R(紧凑型61MP)——如果有人和Z7 II对比高像素小机身,这也是一个选择(但售价2999美元)。

总结索尼部分:尼康已经大幅缩小了差距。Z5 II在许多情况下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同级甚至更好的功能。不过,索尼仍有一些优势:镜头阵容更成熟(尤其是第三方支持和大量APS-C镜头可选),以及极其成熟的眼部自动对焦(尽管尼康最新的人眼对焦基本持平)。如果你已经有索尼镜头,A7 IV或A7CII仍然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但对于新手来说,Z5 II可以说比老化的A7 IV或昂贵的小型机型更划算,只要你能接受24MP对33MP的差距。

对比松下:

  • 松下 Lumix S5 II: 松下在 2023 年推出了S5 II,售价约为 1999 美元,终于首次为松下相机加入了相位检测自动对焦。这是一款 2400 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直接与中端混合机型竞争。S5 II 以出色的视频能力著称——支持 6K 全画幅录制、带主动散热的无限时长录制、内部 10-bit 4:2:2 以及非常坚固的机身。它还配备了同级领先的电子取景器(576 万像素,120Hz)和优秀的机身防抖。将 S5 II 与尼康 Z5 II 对比:S5 II 更偏向视频(如果你主要拍视频,S5II 可能更吸引你,因为它有高级编解码和变形宽银幕选项)。它的新相位检测自动对焦表现不错,但独立测试中仍略逊于佳能/索尼,尼康最新的自动对焦在被摄体识别方面可能相似或略好。若纯拍照,尼康的色彩和镜头选择可能略胜一筹(L 卡口也有很多镜头,但大多体积较大,因为是徕卡/适马设计)。S5II 的强项是作为真正的混合型工作马——在波形监视器、快门角度等视频功能上,甚至比 Z5 II 更突出。但如果你主要拍照,偶尔拍视频,Z5 II 的自动对焦和整体系统可能更适合你。参数方面:S5 II 机械连拍 9 张/秒,Z5 II 为 14 张/秒——尼康在速度上胜出。此外,S5II 和 Z5II 一样有双 SD 卡槽。两者理念有相似之处。最终可能取决于你更喜欢尼康的用户体验还是松下的。Imaging Resource在首测中提到,Z5 II 售价 1699 美元,比 Z6 III 便宜 1000 美元,突显其性价比——同样,S5II 以 1999 美元被认为是索尼/佳能的高性价比替代品。如果你以视频为主,建议选 S5II;如果注重照片和均衡使用,Z5 II 可能更好(而且在体育等连续自动对焦方面比以往松下强很多——不过有了相位检测,S5II 终于也能胜任动态拍摄,只是还不是同级最强)。

对比富士:

  • 富士胶片 X-T5(和 X-H2): 这些不是全画幅,而是高端 APS-C。富士 X-T5(2022)是 40MP APS-C($1699)——和 Z5 II 价格相同——而X-H2则是 40MP,更偏向专业机身($1999)。这些相机在较小的传感器上提供高分辨率。X-T5 因其复古操控和紧凑机身而备受喜爱。它配备 IBIS,15 fps 机械快门,6.2K 视频(裁切),以及富士著名的胶片模拟。那它表现如何?X-T5 的 40MP APS-C 传感器可以解析大量细节,但在低光下无法与全画幅的进光量相匹敌。所以在基础 ISO、光线良好时,X-T5 可能能与 Z7 II 的细节相媲美(45MP 对 40MP 差距不大),但在高 ISO 下 Z7 II 会领先,而 Z5 II 的高 ISO 表现肯定优于 X-T5(24MP 全画幅 vs 40MP APS-C)。富士系统吸引那些优先考虑小巧镜头和富士色彩科学/体验的人。一台 X-T5 搭配几支富士定焦镜头可以组成非常轻便高质的套装。相比之下,尼康 Z5 II 配等效焦段镜头会更大更重,但能带来更好的浅景深和低光多样性。如果有人在纠结“全画幅 vs APS-C”,通常取决于需求:如果你想要全画幅的观感(虚化、广角能力等),Z5 II 是明显的选择。如果你想要每美元最大分辨率和更小的套装,X-T5 很有吸引力。但有个 DPReview 论坛评论一针见血:“Z5 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入门全画幅相机,但别假装它真的在和 X-T5 竞争。” 其背景是它们服务于不同偏好——全画幅对比富士的生态和风格。另外要注意,富士的自动对焦虽然有提升,但在应对复杂运动主体时不如尼康那么可靠。Z5 II 在许多情况下会比 X-T5 更可靠地追踪运动的人或动物。另一方面,富士也有堆栈式传感器版本(X-H2S)用于速度,当然还有富士独特的色彩和 JPEG 处理方式。

那么,在更广泛的竞争中谁胜出? 尼康 Z5 II 实际上为 2025 年入门全画幅重新设定了基准。它以一种很少有竞争对手单一机型能做到的方式整合了功能:你能获得坚固机身和双卡槽(佳能 R8 没有这些,索尼 A7CII 没有双卡槽),你能获得同级领先的低光对焦(甚至超过一些旗舰,EV -10),以及非常强的视频(可与松下和索尼竞争)。大约 $1700,它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全画幅。TechRadar 称 Z5 II、R8、A7C 这类相机为“极佳的入门选择”,但也思考“它们真的便宜吗……还是其实不便宜?”在当前环境下。考虑到通胀和功能配置,他们认为这些新相机的定价是合理的。

对尼康来说,Z5 II 确保了尼康在低价位段有了对佳能和索尼的回应——原版 Z5 因视频和老旧对焦受限而难以竞争。现在尼康无反阵容从入门到旗舰都覆盖得很好,Z5 II 是基础的关键一环。

还有一个竞争对手要提:索尼 A7 II 和佳能 EOS RP——这些是上一代“预算”全画幅,二手价格常常低于 $1000。它们在技术上其实不在同一水平(比如 EOS RP 动态范围很差且无 IBIS;A7II 对焦过时)。Z5 II(以及 R8 等)基本让这些机型淘汰,除非预算极其有限。

总结思考

尼康 Z5 II 和 Z7 II 虽然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但将它们进行正面对比仍然很有启发性。Z7 II依然是一台高像素专家——如果你需要 4500 万像素的文件,以及在基础 ISO 下用于风光、影棚或艺术创作的最大动态范围,它依然是一款强大的工具。它的画质极为出色,对于这些用途来说,Z5 II 的先进自动对焦和视频功能可能并不那么重要。然而,Z5 II则展现了五年来相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它提供了旗舰级的处理器和自动对焦系统,售价却面向发烧友,可以说对于大多数想要一台全能相机的摄影师来说,它是更好的选择。正如一位专家评论所说,“Z5 II 的参数完全碾压初代”,而且它“重新定义了用户对这个级别产品的期待”。它将许多Z9 级别的功能下放到 1700 美元——几年前这还是难以想象的。

在日常实际使用中,Z5 II 会让拍摄变得更轻松:你不会在低光下与自动对焦“搏斗”,视频创作也不再受限,还能享受现代便利(翻转屏、更好的电子取景器等),让摄影更有乐趣。Z7 II 则需要你更有计划地操作(对移动主体要用对焦-重新构图或手动选择对焦点,或许还要用三脚架来发挥 4500 万像素的极致细节),但它会回报你那些极致高细节的文件。

随着尼康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更新高像素系列(Z7 III),Z7 II 算是“第一代”技术与“第二代”优化的最后一款产品。而 Z5 II 则完全是新一代的内核。

如果你在两者之间犹豫:

  • 如果你绝对需要尼康 Z7 II,比如4570 万像素分辨率,喜欢用 ISO 64 追求极致画质,或者遇到好价且主要拍风光/建筑(对焦系统老一点没关系),可以选择它。如果你已经有 Z6/Z7 系列,想要一台操作习惯相近的备机,又暂时不想换新系统,它也是不错的选择。
  • 如果你想要尼康 Z5 II,追求每一分钱都物超所值的综合表现,它非常适合活动、旅行、预算有限的野生动物拍摄,或从 APS-C/DX 升级到全画幅。2450 万像素足以应对婚礼、新闻、日常摄影,甚至可输出到 A2 大小的打印。你还能享受尼康最新技术的优势,并有预算购买好镜头。正如Amateur Photographer在评测中总结,“参数强大,几乎无可挑剔,价格诱人,让 Z5 II 成为极佳的全能机”

归根结底,这两台相机体现了极致分辨率现代多功能性之间的权衡。无论你选择哪一款,尼康都确保你能获得一台强大的影像设备。随着 Z5 II 的到来,全画幅摄影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易于入门,同时不牺牲画质或功能——这对消费者来说是福音,也给佳能、索尼等在激烈竞争中的对手带来了挑战。

来源:

  • Nikon Z5 II 官方发布——Nikon Rumors(2025年4月)
  • DPReview Nikon Z5 II 评测 (2025) – Richard Butler 对自动对焦和易用性的分析
  • PetaPixel 新闻:“Nikon Z5 II 在 $1,700 相机中集成了大量性能” – Jaron Schneider (2025年4月)
  • Digital Camera World – Z7 II 与 Z5 II 弱光自动对焦评论 by Hillary Grigonis (2025年4月)
  • Imaging Resource 初印象:“Z5 II 将专业级处理带入入门级” – David Schloss
  • TechRadar / DigitalCameraWorld 关于入门级全画幅 趋势的专题(2025年)
  • NikonRumors 关于 Z5 II 规格、市场影响和 PhotonsToPhotos 数据的报道(2025年4-5月)
  • Amateur Photographer – Nikon Z5 II 评测 by Amy Davies (2025年4月)
  • TS2 Tech “2025年尼康全画幅微单之战”对比(用于参数差异交叉参考)
  • Fred Miranda 论坛关于 Z5 II 与 Z7 II 用户印象的讨论。
Which Nikon Mirrorless Camera should you buy? $650-$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