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7 月 2025
51 mins read

13 种人工智能工具正在革新人们的个人生活与职业生产力(2024–2025)

13 AI Tools Revolutionizing Personal Life and Professional Productivity (2024–2025)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提升生产力和丰富个人生活的变革性力量。从创意内容生成到自动化业务流程,AI 工具正帮助人们更聪明地工作并释放时间。下面,我们精选了2024-2025年最重要的13款人工智能工具,涵盖内容创作、生产力、数据分析、沟通、教育、商业运营和个人发展。每款工具都详细介绍了其主要功能、支持平台、价格、目标用户及当前应用情况,为您提供全面概览。

1. ChatGPT(OpenAI)——对话式 AI 助手

  • 简介与主要功能:ChatGPT 是当前领先的 AI 聊天机器人,以其先进的对话能力和多样性著称。基于 OpenAI 最新的 GPT-4/Gemini 模型驱动,它可以以聊天形式解答问题、生成内容、协助编程、执行数学运算,甚至分析图片 [1] [2]。它擅长创意类任务(头脑风暴、写故事)和通用问答,新版本在推理能力和上下文保留方面有显著提升 [3] [4]。用户可以接入各种插件,或使用内置工具(如代码执行)进行数据分析和复杂问题求解。
  • 平台支持:可通过网页界面和移动应用(Android/iOS)访问。还可通过 API 及第三方应用集成(如 Slack,或 Zapier 集成)[5] [6]。无需安装——在云端直接运行。
  • 价格:基础版免费。OpenAI 提供ChatGPT Plus订阅服务(约20美元/月),可使用更高级模型(如 GPT-4)及更快响应和测试版工具等功能。2024年还推出了企业版计划,拥有更高使用限额和数据隐私保护。
  • 目标用户:面向公众和各领域专业人士。被学生、作家、市场营销人员、开发者及商务用户广泛使用。任何需要写作助手、研究辅助或编程帮手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 流行度(2024–2025):ChatGPT 是全球最受欢迎的 AI 应用程序,到 2024 年底用户数量约为2 亿 [7]。自 2022 年底发布以来,ChatGPT 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持续的改进(如多模态输入、更长的记忆能力)让它始终处于 AI 工具的前沿。广泛的应用让“ChatGPT”成为日常生活中 AI 助手的代名词。

2. Claude(Anthropic)– 具有深度推理能力的 AI 助手

  • 简介及主要功能: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开发的通用型 AI 助手,设计目标是有用、诚实且无害。以其深度推理和编程能力著称,Claude 能够处理复杂任务和长篇文档。它拥有极大的上下文窗口(Claude 2 可达 10 万 tokens),可以分析长文本或源代码并提供细致见解。专业人士常用 Claude 进行代码生成、详细分析性写作,甚至“类似心理咨询”的支持性对话 [8] [9]。它以对话风格自然、平易近人且“更有灵魂”而受到称赞,让互动过程更愉快 [10]
  • 平台可用性:可通过网页界面(claude.ai)和 API 使用。Claude 可通过 Anthropic 的自有应用访问,并集成于部分平台(如 Quora 的 Poe 应用,以及为 Slack 和 Notion 等工具提供功能)。同时提供 Claude API 供开发者使用。
  • 价格:Claude 提供有限制的免费套餐和付费Claude Pro计划,月费约为$20,可享更高限额及优先访问 [11]。Anthropic 还为 API 接口提供分级定价(如 Claude 3.5 和 Claude 4 等模型面向企业用户有不同价格)。
  • 目标用户:专业人士、开发者与企业。Claude 在软件工程师(用于代码审查和生成)[12]、研究分析师,以及需要更紧密符合业务需求的企业中非常受欢迎。其对可靠性和道德回应的高度关注吸引了企业用户(Claude 已应用于部分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解决方案,甚至为亚马逊 Alexa+ 和 Intercom 支持机器人功能提供支持 [13])。
  • 流行度(2024–2025):Claude 已成为 ChatGPT 最有力的替代品之一,拥有忠实的用户群。到 2024 年底,其官网已吸引了每月 8760 万访问量 [14],Anthropic 也获得了40 亿美元以上融资(来自谷歌、Salesforce 等),用于推动 Claude 的开发 [15]。众多大型公司及普通用户因其可靠表现选择 Claude,使其成为企业 AI 新星 [16]。其“理解细微差别”的 AI 声誉(尤其是在编程任务上)[17]巩固了其作为 2024–2025 年最重要 AI 工具之一的地位。

3. Google Bard(Gemini)与 Duet AI – 谷歌生产力 AI

  • 描述 & 主要功能:Bard 是 Google 的 AI 聊天机器人,基于 Google 最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LaMDA 和全新的 Gemini 模型)开发。它可以回答问题、协助创意写作、翻译语言、生成代码,甚至还能通过与 Google 图像生成集成,创建图片。2024 年底,Google 将 Bard 重新归入 Gemini 品牌旗下,并推出了升级版模型,提升了逻辑推理与编程能力 [18]Duet AI 是 Google 在 Workspace 应用(如 Docs、Gmail、Sheets、Slides)中的 AI 集成,现在也属于 Gemini 家族的一部分 [19]。Duet(Workspace 的 Gemini)充当智能协作者——可起草邮件、总结文档、制作幻灯片大纲、在 Sheets 中生成公式或摘要等,一切均在熟悉的 Google 应用内完成。Bard/Gemini 和 Duet AI 共同以对话助手的形式,将 Google 的丰富知识及生产力工具带给用户。
  • 平台可用性: Bard 可通过 bard.google.com 在网页浏览器中访问,无需安装。它在 230 多个国家/地区提供使用,并已集成进 Google 的移动应用(如 Google 搜索应用现在有了“Gemini”对话模式)[20] [21]。Duet AI(Workspace 的 Gemini)可在 Gmail、Google Docs、Slides、Sheets 和 Meet(以及一定程度上的 Google Cloud 工具)中为 Google Workspace 客户提供服务。Android 用户也能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体验 Gemini AI(专用 Gemini 应用正陆续在移动端上线)[22] [23]
  • 定价:Bard 目前对普通用户免费。Duet AI 在 Google Workspace 中最初作为企业客户的附加功能,价格为 30美元/用户/月,而自2024年下半年起,Google 为消费者推出了 Google One AI Premium 计划,价格为20美元/月,可使用高级 Gemini 功能 [24] [25]。付费计划可以解锁更高阶的模型(如适用于最复杂任务的 Gemini Ultra),并可在多款 Google 应用间集成,而基本的 AI 功能对普通用户仍然免费。
  • 目标用户:普通 Google 用户和 Workspace 商业用户。 对于消费者端,任何使用 Google 搜索或 Android 的用户都可以用 Bard/Gemini 进行日常查询、语言帮助或创意娱乐。对于专业端,Duet AI 面向 Google Workspace 庞大的用户群——企业专业人士、教育工作者、学生——希望在邮件、文档和会议中直接获得 AI 协助。从市场营销到金融等各行各业,利用 Google 云和办公套件的企业,都在采用 Duet AI 来节省内容撰写和数据分析的时间。
  • 当前人气(2024-2025): 作为 Google 生态系统的内置 AI,Bard/Gemini 通过 Google 的产品正在覆盖数十亿用户。Google 报告 Duet AI 的使用带来了显著的生产力提升,Bard(现为 Gemini)也在不断提升其功能。虽然没有像 ChatGPT 那样公开的具体用户数量,Bard 在上线后曾迎来数百万用户的激增,并持续作为顶级 AI 助手存在。随着2024年底 Gemini 模型的发布,Google 的 AI 有望强势竞争,提供多模态协助(文本、图片、音频)及深度集成——例如,你可以用手机拍照并让 Gemini 提供帮助,或让其为你规划活动并在日常 Google 应用中生成图片 [26]。这种与广泛使用的 Google 服务的深度整合,使 Bard/Gemini + Duet AI 成为个人和职业效率提升最具影响力的 AI 工具之一。

4. Microsoft 365 Copilot – AI in Office and Windows

  • 描述与主要功能:Microsoft 365 Copilot 是集成于微软 Office 套件及 Windows 操作系统的 AI 助手。该工具于 2023 年发布并于 2024 年逐步推广,利用 OpenAI 的 GPT-4 技术帮助用户撰写和编辑文档(Word)分析数据(Excel)制作演示文稿(PowerPoint)起草电子邮件(Outlook),甚至还能总结会议内容或生成工作计划(Teams 和 Planner)[27]。在 Windows 11 中,Copilot 可从任务栏以对话助手形式访问,能控制设置或跨应用回答查询[28]。其主要功能包括根据不同语气/风格生成内容、总结长文本、将自然语言指令转化为操作(如“总结本季度报告并为团队起草邮件”)以及附引用来源地回答问题。本质上,这就像拥有了一位集成在 Office 应用内的 AI “同事”。
  • 平台可用性:面向 Microsoft 365 用户提供,支持网页版(Office.com)桌面版 Office 应用(Windows,部分功能支持 Mac 客户端),同时集成于Microsoft Teams中。Windows 11 在侧边栏中原生集成了 Copilot。移动端 Office 应用预计也将加入 Copilot 功能。首轮推广主要面向企业与商业账户,如今面向普通用户的 Windows Copilot 也已在最新的 Windows 11 正式上线。
  • 定价:企业版 Microsoft 365 Copilot 需额外付费,截至 2023 年底,商业账户大约为每用户每月 30 美元[29]。微软还推出了面向个人用户的 Copilot(通过 Microsoft 365 个人/家庭订阅)预览版;现有的消费者 Office 订阅者可能获得部分 Copilot 功能,或通过 Microsoft One AI 计划参与(面向消费者的定价截至 2024 年还未完全敲定)。在 Windows 11 中,Copilot 的基础功能随系统更新免费提供。总体而言,企业必须以“按席位”方式授权 Copilot,而个人用户则可能通过 Office 365 订阅或即将推出的相关计划获取部分功能。
  • 目标用户:微软生态系统内的专业人士和知识工作者。包括所有经常使用 Word 文档、Excel 表格、PowerPoint 幻灯片、Outlook 邮件或 Teams 会议的人群——从企业员工到小微企业主,甚至学生或家庭用户。通过自动化日常事务(如起草和编辑)与提供智能洞察(如数据摘要或会议行动项提取),Copilot 致力于提升经理人、分析师、写作者等的工作效率。
  • 当前发展状况(2024–2025): Microsoft 365 Copilot作为一款可能“改变工作格局的游戏规则者”备受瞩目,早期试用显示大幅节省了时间。尽管尚未公布全面的公众使用统计,但有超过50,000家企业在发布后的几个月内采纳了Copilot [30] [31]。微软报告称,使用Copilot的用户约有30%的内容由AI生成,并且提升了工作效率 [32]。到2025年年中,Copilot的功能不断扩展(例如聊天中的多模态支持如图像分析 [33]),微软甚至在新设备的键盘上增加了专用的Copilot按键 [34]。凭借微软庞大的Office用户群(数亿人),即便是逐步采纳,也意味着Copilot有望成为日常职业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AI工具之一。

5. Notion AI – 智能工作空间助手

  • 简介与主要功能:流行的一体化工作空间应用Notion推出了Notion AI,让你的笔记和文档变成一个智能助手。Notion AI可以生成内容(写摘要、博客、头脑风暴创意)、回答有关你笔记的问题翻译或变更语气、帮助组织任务。独特之处在于它在你的Notion工作空间上下文中工作——意味着它能调用并利用你的笔记和知识库中的信息,生成个性化的内容。它结合了OpenAI的GPT模型和Anthropic的Claude,根据任务自动切换 [35]。主要功能包括写作辅助(如“根据这些会议记录起草一条社交媒体推文”)、知识问答(用自然语言提问,它会从你的笔记数据库中抽取答案),以及自动化功能例如总结长页面或抽取行动项。通过理解你的工作空间的“语言”(你的项目、风格和数据),Notion AI就像一位读遍所有内容的智能团队成员。
  • 平台可用性:可在Notion内的网页、桌面和移动端使用。无需单独应用——只需使用Notion并用空格键或斜杠命令调用AI。Notion支持的地方它都可以用,包括通过Notion API的集成(部分第三方工具可通过API连接Notion AI)。
  • 价格:Notion AI 是一项高级功能。对于专业/团队版套餐,Notion 以附加组件形式提供,费用大约为每位成员每月 10 美元(需另购 Notion 订阅)。个人用户方面,Notion AI 被包含在 Notion Pro 计划中,或可作为免费计划下单独的 10 美元/月附加包。(Notion 最初提供免费试用,现在根据订阅类型分层开放。)
  • 目标用户:通用知识工作者、学生以及使用 Notion 的团队。 用户群体涵盖了使用 Notion 草拟内容的写作者和内容创作者、记录产品规格的产品经理,以及整理研究笔记的学生。团队可以利用 Notion AI 快速总结会议纪要、草拟提案或生成头脑风暴结果。本质上,只要你使用 Notion 进行任何形式的笔记、文档管理或项目管理,Notion AI 都能提升这些工作流程。
  • 当前人气(2024–2025):Notion AI 增长迅速——截至 2024 年初,Notion 平台已发展到超过 2000 万用户,并于 2023 年 2 月集成了 AI [36]。用户反映,凭借自动摘要和内容生成等 AI 功能,每周能省下数小时工作时间[37]。到 2024 年底,Notion 推出 AI 新功能,可以连接外部 Google Docs/Sheets 及分析 PDF/图片[38]。这一积极反响在效率社区中表现突出,Notion AI 也常被视为选择 Notion 而非其他工具的重要理由。作为将 AI 融入生产力应用的先驱,Notion AI 引领了“文档中的 AI”潮流,并始终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尤其受到希望借助 AI 让自己的知识库更易访问、更具行动力的用户青睐。

6. GrammarlyGO(Grammarly)——AI写作与沟通增强工具

  • 描述与关键功能:Grammarly 长期以来都是语法和拼写方面受欢迎的写作助手——现在通过 GrammarlyGO,它将生成式AI融入其中。GrammarlyGO 可以根据提示撰写草稿以不同语气重写文本(例如,将段落变得更简洁或更正式),并提出超越语法的上下文改进建议。核心功能包括:自适应写作风格建议、思路大纲、根据简短介绍撰写邮件和消息,以及持续的实时语法、拼写和清晰度检查。它可以与你的应用写作无缝集成,提供一键修改或整句重写。例如,你可以输入一句想法,让 GrammarlyGO 将其扩展为完整邮件,或瞬间简化复杂句子。它还能根据语境(如你的受众是谁,基于已有文本或日历信息)调整沟通方式。
  • 平台可用性: 通过 Grammarly 的浏览器扩展(Chrome、Firefox、Edge 等)、桌面应用及移动端键盘提供服务。基本上在 Grammarly 可用的任何地方都能使用它——网页文本框(Gmail、社交媒体、文档)或通过插件在 MS Office 中。启用后,在支持的应用和 Grammarly 编辑器中,通过“魔法棒”图标即可访问 GrammarlyGO 功能。
  • 价格:免费增值模式。 Grammarly 的基础语法检查器对个人免费,但 GrammarlyGO(以及高级风格重写)属于 Grammarly Premium(个人每月约 12 美元)[39] [40]。企业与团队方案也包含这些AI功能。每位用户每月的AI生成请求有一定限制(付费等级限制更高)。截至2024年,GrammarlyGO 已为付费订阅者自动启用,免费用户可获得有限的试用额度。
  • 目标用户:任何写作的人——从学生到职场人士。 Grammarly 每天有超过 3000 万人使用 [41],包括大学生、企业员工、市场人员、律师等,以确保他们的写作表达得体。GrammarlyGO 特别适合需要快速起草或完善内容的人:如忙碌的职场人士编写邮件、内容营销人员写文案、客服编辑回复,或非英语母语者提升语气和流利度。它也常用于个人写作——从简历和求职信到社交媒体发文——帮助把握恰当语气。
  • 当前受欢迎程度(2024–2025):Grammarly 的用户基础庞大——截至 2024 年,拥有3000 万日活跃用户和 70,000 个团队[42]——AI 生成能力的加入更是巩固了其地位。2024 年初,Grammarly 入选《福布斯》云计算 100 强榜单[43],反映了其在生产力类软件领域的影响力。用户非常认可 GrammarlyGO 对撰写和编辑效率的提升;例如,某项内部统计显示,超过 90% 的用户认为它减少了写作错误并提高了效率[44]。由于它嵌入了众多工作流程(从邮件客户端到网页浏览器),GrammarlyGO 已迅速成为书面沟通领域最普及的日常 AI 助手之一。

7. Jasper – 市场营销内容生成的 AI 工具

  • 简介与主要功能:Jasper 是领先的 AI 内容创作工具,面向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它最初作为文案写作助手出现,现已进化为内容团队的“AI 副驾驶”。Jasper 能生成博客文章、社交媒体文案、营销邮件、广告语、产品描述等多种类型的文本,支持多种语气和风格。主要功能包括针对不同内容类型的50 多种模板(如博客开头、Facebook 广告、SEO 元描述)、品牌语调功能(可强化你偏好的风格和术语),以及长文档编辑器,可在 AI 辅助下撰写完整文章。Jasper 的优势是能够生成适合市场推广、可根据品牌或受众定制的文本。它还支持图片生成(Jasper Art),并新推出了可串联多任务的工作流/自动化功能(如先生成标题,再批量生成广告变体)。团队用户还能获得协作工具和 AI 知识库,知识库可学习你的产品信息,生成更符合品牌定位的内容。
  • 平台可用性:Jasper 主要是基于网页的应用,拥有丰富的编辑界面。它还提供浏览器扩展,可在任意文本框使用 AI(类似 Grammarly),并有多种集成(比如 Google Chrome 插件和企业级 API)。截至 2024 年,Jasper 已为 Shopify、HubSpot 等工具上线插件,可直接在这些平台中生成内容。
  • 价格:Jasper 采用订阅模式,按字数和功能分级。个人用户的套餐起价约为49 美元/月(有 AI 生成字数上限),企业则为不封顶使用量的定制价格。提供免费试用,但没有永久免费套餐。更高档位的套餐解锁品牌语调和记忆功能、团队协作与更强大的支持服务。
  • 目标受众: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内容创作者和销售团队。 Jasper 明确面向需要大量书面内容的企业客户——从初创公司到大型企业。这包括撰写博客文章的内容营销人员、生成关键词优化文案的 SEO 专家、制作产品列表的电商企业,以及头脑风暴社交媒体帖子的社交媒体经理。代理机构也会利用 Jasper 为客户加快文案生产。基本上,只要企业有内容营销或广告需求,Jasper 都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而不是面向普通的个人使用)。
  • 当前发展状况(2024–2025): Jasper 是最早的 AI 文案创业公司之一(成立于 2021 年),并在 2024 年初迅速获得了 10 万+ 付费客户 [45]。公司在三年内估值达到 15 亿美元,年收入超过 1 亿美元 [46],显示其被广泛采用。到 2024 年,其已拥有 850+ 企业客户,并实现企业营收翻倍 [47]。Jasper 被认为是 AI 内容生成领域的领导者,尽管如今已面临类似 ChatGPT 这类通用型 AI 的竞争。其专注于商业场景、品牌定制和团队协作功能,使其保持了市场相关性。到 2025 年,Jasper 仍在持续推出“营销工作流”功能和专业 AI 模型,依然是专业内容创作领域的顶尖 AI 工具之一。

8. Canva Magic Studio – AI 驱动的设计平台

  • 简介与主要功能:Canva 是非常受欢迎的图形设计工具,Magic Studio(2023 年推出)让 AI 融入了整个设计流程。Canva 的 AI 功能让用户可以 通过文字生成图像(Magic Media)智能推荐设计布局抠图更换背景,并为设计撰写文案(Magic Write)。例如,Magic Write 能为演示文稿幻灯片或社交帖子起草文案,Magic Design 可根据提示词或上传图片生成幻灯片或宣传册模板。平台还提供AI 编辑功能,如 Magic Eraser(去除图片中的不需要元素)和 Magic Edit(将图片中的物体替换为你描述的内容)。这些智能工具让非设计师也能快速创建专业级视觉作品。用户只需输入“生成一张关于远程办公数据的社交媒体信息图”,Canva 就会自动生成包含文字和可自定义视觉元素的图表。
  • 平台可用性:Canva 可在网页版移动应用上使用。所有 AI 功能均内置——用户能在 Canva 编辑器中看到这些选项(如“魔法编辑”按钮或 Magic Write 的提示框)。除了安装 Canva 应用,无需单独安装任何插件。Canva 的 AI 图片生成器在后台利用了 Stable Diffusion 及其他模型,但已无缝集成在 Canva 界面之中。
  • 定价:Canva 采用免费增值模式。免费用户可使用部分 Magic 功能(如 Magic Write 有限制次数、基础图像生成有限额)。Canva Pro(个人或团队每月约 $12.99)为 AI 功能提供更高的使用上限,并可访问完整的素材库。企业计划可获得更多功能。例如,Magic Media 图像生成可能允许免费版每月生成一定数量的图片,而 Pro 则为无限次数。总体来看,大部分 AI 功能所有用户均可使用,但付费用户享有更广泛的能力。
  • 目标用户:普通消费者、内容创作者及有设计需求的企业。Canva 的用户群极为广泛——从制作海报的学生,到设计营销资料的小企业主,再到创作社交媒体故事的影响者,以及准备演示文稿的企业团队。Magic Studio 的 AI 工具尤其帮助那些缺乏时间或设计经验的用户快速启动创意流程。营销人员用它快速起草活动图形,教育工作者用它制作教学材料,创业者则用它为品牌和社交内容设计 logo。到 2024 年,Canva 在全球拥有超过 2.2 亿活跃用户[48],几乎服务于所有需要视觉内容的人。
  • 当前流行度(2024–2025):Canva 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视觉设计平台之一,截至 2024 年底拥有 2.2 亿+月活跃用户[49]。Canva 推出 AI 功能后备受欢迎——Canva 报告称,82% 的受访用户在过去一年里用 AI 工具创建过视觉内容[50],凸显出市场需求。Magic Studio 使 Canva 成为设计领域率先采用生成式 AI 的主流工具,并成为其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一大差异化优势。简化操作(只需输入需求,AI 即可设计)受到非专业设计用户的好评。凭借其庞大的个人与专业用户覆盖面,Canva 的 AI 功能正在影响数百万用户的设计方式,并有望极大推动“视觉 AI”在生产力工具中的普及。

9. Midjourney – AI Image Generation for Creatives

  • 描述与主要特性:Midjourney 是一款领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通过文字描述生成图片。艺术家、设计师和爱好者们只需输入提示词(例如:“水彩风格下的未来城市日落”),即可利用 Midjourney 创作出令人惊艳的视觉作品,包括插画、概念艺术以及照片级真实感图像。Midjourney 以其高质量、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著称,并被许多用户誉为最好的 AI 图片生成器 [51]。其主要特性包括多种风格模式和参数可用于细化艺术风格,拥有“/imagine”提示词界面(最初基于 Discord 聊天),以及一个社区展示区,用户可以浏览并混合他人的提示词。Midjourney 持续更新(V5 和 V6 版本提升了真实感,V7 即将推出)。该服务无需专业技术——任何人只需用语言描述画面,即可在一分钟内获得四个生成版本,然后可以对喜欢的进行放大或调整。它被广泛用于概念艺术、分镜绘制、平面设计灵感甚至市场创意等领域。
  • 平台可用性:Midjourney 起初通过Discord 机器人运行——用户加入 Midjourney 的 Discord 服务器,输入提示词并接收图片。这一直是其主要界面。2024 年,Midjourney 还推出了网页版界面(可浏览和部分简易提示操作),但完整的生成体验仍需在 Discord 上完成。目前尚无官方手机或桌面应用程序(但可通过手机端 Discord 使用)。尽管有部分第三方封装工具,实际上 Discord 仍是其主要平台。
  • 价格:Midjourney 是一项付费服务(由于需求量大及滥用,免费试用已于 2023 年停止 [52])。订阅套餐包括基础版(约 $10/月)标准版(约 $30/月)专业版(约 $60/月),分别对应不同的生成快速时长及最大分辨率。高阶套餐允许更多并行作业及更长的“休闲”模式生成。还有年付优惠。所有套餐均允许无限制个人用途,付费用户获得可商用的授权。
  • 目标用户:艺术家、设计师、内容创作者和视觉爱好者。 包括进行插画或情绪板创作的概念艺术家、用于场景和角色原型制作的游戏及影视设计师、生成素材或创意的平面设计师,甚至还包括需要视觉元素(如书籍封面、广告)却无法雇佣摄影师的写作者与市场人员。许多人也将 Midjourney 用于个人创意项目或娱乐(生成奇幻艺术、动漫风格头像等都很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大约68% 的 Midjourney 用户表示他们“只是为了好玩” 和探索个人创意 [53],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将其应用于专业领域(如自由设计工作等)。
  • 当前流行度(2024–2025):Midjourney 的增长势头异常迅猛。截至 2024 年年中,其 Discord 注册用户已超过 2000 万 [54],随时有 100 至 200 万活跃用户。它每天估计会生成 300 万到 500 万张图片 [55],这证明了其应用的广泛性。Midjourney 的 subreddit 用户数已突破 120 万 [56],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据传其 2023 年营收已超过 2 亿美元/年 [57]。Midjourney 对创意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经常成为高质量 AI 图像创作的首选工具。由于能够持续产出引人注目的作品,它始终位于 AI 艺术创新的前沿,在有关 AI 艺术和设计作用的讨论中被广泛提及与引用。

10. Synthesia – 拥有数字虚拟人像的 AI 视频创作平台

  • 描述与关键特性:Synthesia 是一个开创性的 AI 视频生成平台,允许用户以文本脚本为基础,制作带有逼真说话虚拟人的视频。你无需真人出镜,只需输入你希望“主持人”说的话,选择 Synthesia 提供的众多 AI 虚拟人(或创建专属虚拟人),数分钟即可生成专业级视频。主要特性包括 230+ 多样化虚拟人(涵盖不同种族、年龄,甚至卡通风格),支持 140+ 种语言与口音的文本转语音,以及多种视频模板(如培训视频、营销推介、操作演示等)。Synthesia 还支持自定义虚拟人(可基于真人授权训练专属虚拟形象),同时可进行屏幕录制或集成背景音乐。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培训与操作类视频、人力资源入职内容、营销及产品演示、个性化视频消息——无需摄制团队或演员。AI 配音与虚拟人唇形精准同步,营造出演讲脚本“由真人说出”的真实观感。
  • 平台可用性:Synthesia 可通过网页版应用访问。用户在浏览器中登录 Synthesia Studio,编排场景与脚本,在云端生成视频。无需安装任何软件,渲染后的视频可下载为 MP4 格式。Synthesia 还提供用于自动化视频生成和集成(如可直接在 PowerPoint 或企业 LMS 系统中创建视频的插件)的 API。
  • 定价:标准的个人计划约为每月30美元,包含一定的视频积分(如每月10分钟视频)以及访问大多数虚拟人和语言的权限。企业计划则为团队和更高量级的用户提供定制报价——这些包括自定义虚拟人、更多模板选择和专属支持服务。目前没有完全免费的版本,但新用户通常会获得一个免费视频积分用于体验。由于视频生成对算力的需求较高,价格会根据视频长度及所选功能浮动。
  • 目标用户:企业、教育者以及内容创作者,他们有视频内容需求但又不想承担传统制作成本。这包括制作培训视频的公司L&D(学习与发展)团队,负责入职培训或政策解读视频的HR部门,制作产品演示或本地化广告的市场营销人员,以及准备讲座内容或微课程模块的教师。对于不愿露脸但想让解说有“人脸”的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同样十分实用。总之,Synthesia 非常适合需要“真人出镜”风格视频但又缺乏资源(或时间)在每个视频或每种语言都真人拍摄的人群。
  • 当前热度(2024–2025):Synthesia 作为顶级 AI 视频平台之一实现了强劲增长,到2023年拥有超过100万用户 [58]。许多大型企业(从咨询公司到软件公司)都在用它做培训与市场推广,并已在蓬勃发展的“AI媒体”领域吸引大量投资。几分钟内生成一个视频的便利性促使其在在线教育和营销群体中广泛普及。到2025年,AI虚拟主持人已变得常见,Synthesia 依然是该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持续提升的虚拟人真实感和语音质量,使其始终保持高度相关。例如,像一键翻译和配音这样的新功能能通过AI瞬间生成多语言版本的视频,进一步拓展了其在全球企业中的吸引力。随着视频内容需求增长,Synthesia 无疑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利器——极大降低了教学和宣传视频的制作成本与时间。

11. GitHub Copilot – AI Pair Programmer

  • 描述与主要功能:GitHub Copilot 是一款 AI 编程助手,能够自动补全代码,并在你的代码编辑器中直接建议完整的函数或解决方案。Copilot 基于数十亿行代码进行训练(由 OpenAI 的 Codex/GPT 模型提供支持),可以分析当前文件的上下文,预测下一行内容,或根据你在注释中描述的功能协助实现函数。主要功能包括:智能代码补全(在你编写代码时,它能够建议接下来的几行甚至整个代码块)、自然语言转代码(例如你可以写一条注释“// 按姓名对用户列表进行排序”,Copilot 会自动生成完成该操作的代码)以及可处理常见模板代码或复杂算法的多行建议。它支持数十种编程语言(Python、JavaScript、TypeScript、Go、Ruby、Java、C#等),对常见开发框架和库尤为擅长。Copilot 还在新版中引入了聊天模式(Copilot Chat)——可作为编程问答助手,在集成开发环境内解释代码或辅助调试。它本质上是一个 AI “结对编程伙伴”,能加速开发进度,帮助学习新的编程模式。
  • 平台可用性:Copilot 能集成到主流开发环境:VS CodeVisual StudioJetBrains 系列 IDE(如 IntelliJ、PyCharm 等)Neovim 等。开发者只需安装 Copilot 扩展,自动建议将在编程时实时出现。还有命令行版本(GitHub Copilot CLI)。需要联网以访问 AI 模型。此外,GitHub 推出了可供企业统一管理的 Copilot for Business,以及扩展了平台支持的 Copilot X 功能(如拉取请求分析、命令行和聊天等)。
  • 价格:Copilot 为个人用户提供付费订阅,费用为每月 10 美元(或每年 100 美元) [59]。但部分群体可以免费使用:认证学生及知名开源项目的维护者可以免费获得。Copilot for Business 为每位用户每月 19 美元,支持企业统一授权和策略管理。新用户可免费试用 30 天。随着 Copilot 持续升级,GitHub 可能会将某些功能纳入更高付费等级中(Copilot Chat 2024 年对企业用户为测试版)。
  • 目标用户:软件开发者与工程师。 无论是从事应用开发的专业开发者、学习编程的学生,还是热爱技术的业余爱好者,只要编写代码,Copilot 都适用。它支持各种技能水平:初学者能通过示例代码和操作建议获得提升,资深开发者则大幅节省模板代码编写或学习新 API 的时间。许多公司已为开发团队采用 Copilot 以提升常规代码及测试的生产效率。它主要面向主流编程语言和通用开发任务,对于小众语言或需要严格敏感审查的代码场景则较少应用(Copilot 的建议仍需开发者审核,有时可能并不完美)。
  • 当前流行度(2024–2025):GitHub Copilot 于 2021 年底推出,很快成为应用最广泛的 AI 开发者工具之一。截至 2023 年中,已有超过 100 万开发者使用 Copilot20,000 多家企业在使用该工具[60] [61]。GitHub 首席执行官在 2023 年称其为“全球采用最广泛的 AI 开发者工具”[62]。其影响颇为显著:内部研究显示,约有30% 的 GitHub 代码是在 AI 辅助下创作的,而且 Copilot 能大幅提高编码任务的速度[63]。2024 年,尽管有竞争对手出现(如 Amazon CodeWhisperer、Google 的 Codey 等),但由于其与 IDE 的紧密集成以及基于开源代码的训练,Copilot 仍保持领先地位。至 2025 年,GitHub 将 Copilot 更深度集成到开发生命周期中(例如在拉取请求中建议代码、解答文档问题等),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开发者必备生产力工具的地位。
  • 12. Duolingo Max – AI 驱动的语言学习

    • 简介与主要特性:Duolingo Max 是受欢迎的 Duolingo 语言学习应用的高级版本,集成了 AI(特别是 GPT-4)作为虚拟语言导师。它提供两项标志性功能:“解释我的答案”,学习者可向 AI 询问为何自己的答案对或错(类似于导师的详细讲解);以及“角色扮演”,用户可与 AI 角色进行目标语言的自由对话练习[64]。例如,你可以和 AI 扮演的法语咖啡师练习点咖啡对话,AI 会做出真实回应并给予反馈。这些功能带来了比标准 Duolingo 练习更具互动性和适应性的学习体验。AI 能个性化回应,实时解答语法问题,让练习更加动态。总的来说,Duolingo Max 将类人导师和会话练习引入应用,弥补了口语练习和细致解释等短板。
    • 平台可用性:Duolingo Max 功能适用于该级别订阅者的Duolingo 应用程序(移动端和网页版)。目前,Duolingo Max(搭载 GPT-4)已在部分热门语言课程(例如面向英语使用者的西班牙语和法语)中上线[65],并正在逐步扩展至更多语言。用户会看到专属的“Max”对话课程,并可在部分题目后点击“解释”按钮来调用 AI。这一功能已无缝集成在普通的 Duolingo 界面中。
    • 定价:Duolingo Max 是在 Super Duolingo(无广告)订阅之上的升级版。个人学习者价格约为每月 30 美元(或约每年 168 美元,早期定价测试中显示[66]),大致是 Super 订阅价格的两倍。该订阅包含所有 Super 功能(无限生命、无广告)以及 AI 特性。Duolingo 偶尔也会为 Max 提供免费试用。较高的定价反映出 GPT-4 的使用成本,而 GPT-4 对公司来说成本较高。未选择 Max 的学生仍可通过免费或 Super 计划访问常规(非 AI)的 Duolingo 内容。
    • 目标受众:寻求更丰富、更具互动性学习体验的语言学习者。这尤其包括希望进行会话练习的中高级学习者,以及需要更多语法和用法解释的用户。Duolingo 的用户群十分广泛(从休闲学习者到专注多语者),但 Max 针对的是那些愿意为更快进步或更“私人导师”体验付费的人群。对于缺少母语者或教师接触机会的自学者,AI 对话也能模拟这类互动。目前,Max 仅适用于部分课程语言,因此其受众为学习这些主流语言(如西班牙语、法语)且希望提升练习水平的人群。
    • 当前成绩(2024–2025):Duolingo Max于2023年3月上线,虽然Duolingo没有单独公布Max的订阅用户数量,但其影响显著:Duolingo的付费用户总数在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了54%,公司主要将这一增长归因于AI功能的推出 [67] [68]。截至2023年底,Duolingo的总付费用户达到660万 [69]。AI功能因让练习更有趣而备受好评——用户反映角色扮演非常有趣,还能激发他们使用更具即兴性的语言。随着Duolingo将Max扩展到更多语言并持续完善AI(确保其始终准确且符合教育学),其有望持续成为独特卖点。这种将游戏化学习与尖端AI技术结合的模式,被广泛视为教育科技未来的风向标,使Duolingo在2024–2025年继续站在个人发展工具的前沿。

    13. Zapier——AI集成的工作流自动化

    • 描述与主要功能:Zapier 是一个流行的零代码自动化工具,可以连接数千款应用,帮助你自动化重复性任务(通过创建“Zaps”在服务间传递数据)。最近,Zapier 为其平台注入了 AI 功能,使构建和优化工作流程更加便捷。借助 Zapier AI,用户现在可以用简单的英文描述创建复杂自动化 [70]。例如,你只需告诉 Zapier:“当我收到关于发票的邮件时,把附件保存到 Dropbox 并在 Slack 提醒我,”Zapier 的 AI Copilot 就会为你起草这个工作流。AI 还会自动建议下一步操作,把不同应用间的数据字段对应好,甚至根据需要创建条件逻辑或代码(通过内置的代码助手)[71] [72]。另一个 AI 功能是 Zapier 自然语言操作(Natural Language Actions),允许其他 AI 代理(如 ChatGPT 插件)通过自然语言触发 Zapier 行动。Zapier 还推出了AI 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构建,你可以创建自定义聊天机器人,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执行操作(得益于 Zapier 超过 7000 个应用的集成)[73] [74]。本质上,Zapier 正在将 AI 融入其自动化套件——从更简单的自动化设置,到更智能地处理数据(比如用 AI 摘要文本或在工作流中格式化内容)。
    • 平台可用性: Zapier 是一个基于网页的平台。AI 增强功能可在网页版界面中使用(如自然语言 Zap 构建器,目前为测试版)[75]。Zapier 的集成涵盖云端应用(如 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Slack、Trello 等),设置完成后能在后台自动运行。Zapier 没有独立的 AI 应用——AI 功能是 Zapier 编辑器的一部分,同时可以通过如 Zapier ChatGPT 插件或 API 等特定接口访问。
    • 定价:免费增值模式。 Zapier 提供每月有限任务数和单步 Zap 的免费层。付费计划起价约为$20/月,根据任务量和高级功能(多步骤 Zap、高级应用连接)递增。像自然语言构建这样的 AI 功能在测试期间对所有用户开放,但部分功能(如 AI 聊天机器人操作或 Zap 内的高级 AI 操作)未来可能仅限于高阶付费计划。总体来说,定价主要取决于你每月运行的自动化任务数量。
    • 目标用户:专业人士、小型企业和高阶用户,希望无需编程即可自动化工作流程的人群。涵盖多个领域——市场团队自动化线索跟踪、销售团队同步 CRM 数据、人力资源自动化入职流程,甚至个人也可自动处理日程安排和个人财务更新。随着 AI 的加入,Zapier 还面向技术水平较低的用户,这些人现在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即可创建自动化流程。此外,AI 增强功能也吸引了希望自动化流程拥有更复杂逻辑的用户(AI 可动态路由数据或触发不同路径)。本质上,任何同时操作多个应用的知识工作者都能从中受益。从电商到教育等行业都用 Zapier 作为流程的“粘合剂”,而 AI 的加持让它更易用、适用面更广。
    • 当前发展势头(2024–2025): Zapier 是成熟的自动化领头羊,全球有超过 300 万用户 [76],截至 2025 年拥有超过 10 万付费客户 [77]。随着企业对自动化的认可,它的增长保持稳定;2024 年营收约为 3.1 亿美元 [78]。2023 年推出的 AI 功能让 Zapier 更易用、更高效地创建 Zap,进一步提升了其吸引力。自然语言 Zap 构建器的早期应用表现良好——用户几秒内即可搭建工作流原型,大幅降低新手门槛。Zapier 的整合目录(7000+ 应用)和业内口碑,使其成为许多公司的运营中枢。融入 AI 后,Zapier 始终是不可替代的生产力工具,保证即使任务复杂度上升,自动化流程的创建和管理依然简单高效。应用的广度(大量集成)和智能(AI 辅助)的结合,让 Zapier 始终处于 AI 赋能商业工具的前沿。

    结论

    以上的 AI 工具正在改变我们在 2024–2025 年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无论是撰写内容、编写代码、设计视觉作品、学习新技能还是自动化繁琐事务,这些应用都展现了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强大能力。重要的是,这些工具涵盖了个人和职业领域——这反映出 AI 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办公室效率,还延伸到了个人成长和日常便利。采用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节省时间、提高产出质量,并解锁新的能力(比如说一门新语言或无需传统技能就能创作艺术)。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这些工具将变得更加不可或缺。紧跟最新功能与最佳实践,将有助于个人和企业有效利用这些“AI 副驾驶”。这里介绍的工具是当前 AI 革命中的佼佼者,在 2024 年表现突出,并且在 2025 年持续发展,对于希望更聪明地工作或借助人工智能提升个人生活的人来说,都值得关注。

    来源:本报告中的信息来自这些工具的官方公告、知名科技媒体、使用统计数据及第一手用户评价,如上述内容中的引用所示。每个引用(例如【10】)都对应详细说明该观点的具体来源。这些来源包括 Zapier 和 Synthesia 的 2025 年 AI 工具盘点、公司数据及新闻稿(Notion、Duolingo、Zapier),以及 Forbes、TechRadar 等媒体对功能、价格和用户采用情况的最新报道。

    5 AI Tools To Boost Productivity in 2025

    References

    1. zapier.com, 2. www.synthesia.io, 3. www.synthesia.io, 4. www.synthesia.io, 5. zapier.com, 6. zapier.com, 7. www.synthesia.io, 8. zapier.com, 9. zapier.com, 10. www.synthesia.io, 11. www.synthesia.io, 12. www.synthesia.io, 13. zapier.com, 14. keywordseverywhere.com, 15. keywordseverywhere.com, 16. zapier.com, 17. www.synthesia.io, 18. www.crn.com, 19. www.crn.com, 20. www.crn.com, 21. www.crn.com, 22. www.crn.com, 23. www.crn.com, 24. www.crn.com, 25. www.crn.com, 26. www.crn.com, 27. www.computerworld.com, 28. en.wikipedia.org, 29. 9to5google.com, 30. aibusiness.com, 31. aibusiness.com, 32. aibusiness.com, 33. learn.microsoft.com, 34. en.wikipedia.org, 35. pub.towardsai.net, 36. pub.towardsai.net, 37. pub.towardsai.net, 38. www.notion.com, 39. grammar.blackfriday, 40. electroiq.com, 41. electroiq.com, 42. electroiq.com, 43. learning.uic.edu, 44. learning.uic.edu, 45. research.contrary.com, 46. getlatka.com, 47. www.jasper.ai, 48. backlinko.com, 49. backlinko.com, 50. www.canva.com, 51. www.rareconnections.io, 52. www.rareconnections.io, 53. www.rareconnections.io, 54. www.rareconnections.io, 55. www.rareconnections.io, 56. www.rareconnections.io, 57. www.rareconnections.io, 58. www.synthesia.io, 59. aibusiness.com, 60. aibusiness.com, 61. aibusiness.com, 62. aibusiness.com, 63. aibusiness.com, 64. www.pymnts.com, 65. www.pymnts.com, 66. www.reddit.com, 67. www.pymnts.com, 68. www.pymnts.com, 69. www.fastcompany.com, 70. www.techradar.com, 71. www.techradar.com, 72. www.techradar.com, 73. zapier.com, 74. www.lindy.ai, 75. www.techradar.com, 76. taptwicedigital.com, 77. taptwicedigital.com, 78. taptwicedigital.com

    AI News Today: Regulation,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Impact / Updated: 2025, July 5th, 00:00 CET
    Previous Story

    今日AI新闻:监管、创新与社会影响 / 更新日期:2025年7月5日 00:00 CET

    Tech News Deep Dive: July 2025’s Biggest Stories and Trends / Updated: 2025, July 6th, 00:00 CET
    Next Story

    技术新闻深度解析:2025年7月最重要的新闻与趋势 / 更新日期:2025年7月6日,00:00 CET

    Go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