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电池巨兽对决谷歌AI旗舰:全新小米17 Pro Max配备了巨大的7,500 mAh电池,支持100 W快充,续航能力媲美两天 [1]。谷歌的Pixel 10 Pro XL电池容量较小,为5,200 mAh(45 W快充) [2],但凭借谷歌以AI为核心的Tensor G5芯片实现高效能,并提供7年的软件更新 [3]。
- 副屏对决更智能的软件:小米的后置副屏(位于摄像头模组内的2.5英寸×1.8英寸屏幕)可作为自拍取景器、通知面板、音乐控制器,甚至是小游戏屏幕 [4] [5]。正如Wired所说:“我们并不需要第二块屏幕,但我已经用得比预期多了。” [6]。谷歌则以Magic Cue和其他AI功能应对,能主动推送信息(如从短信中自动将聚会添加到日历)——这是“未来的一瞥,夹杂着当下的混乱。” [7] [8]。简而言之,小米押注创新硬件,而Pixel则专注于智能软件。
- 相机技术与变焦对比:两款旗舰机型都配备了三摄镜头阵列。小米17 Pro Max采用徕卡调校的三颗5000万像素传感器(广角、超广角、长焦) [9],其中包括一颗5倍潜望式长焦,拥有明亮的f/2.6光圈,甚至支持30厘米微距拍摄 [10]。Pixel 10 Pro XL同样配备5000万像素主摄和4800万像素超广角,以及一颗4800万像素的5倍长焦镜头 [11]——并通过AI辅助的100倍“Pro Res”数码变焦将变焦能力推向极限 [12]。苹果的iPhone 17 Pro Max则引入了8倍光学级变焦(200毫米焦距,为iPhone史上最长) [13],而三星的Galaxy S25 Ultra则采用双长焦镜头(3倍和5倍)以及一颗巨大的2亿像素主摄 [14] [15]。小米的方案更注重更大光圈(其潜望镜头光圈比Pixel的f/2.8更大 [16]),而Pixel则依赖计算摄影——正如一位评测者所说,Pixel的相机依然“表现出色”,并带来如升级的人像模式和AI本地编辑等新功能 [17] [18]。
- 设计、显示与制造:小米 17 Pro Max 和谷歌 Pixel 10 Pro XL 都是大屏巨兽——6.9 英寸和6.8 英寸OLED 显示屏,分别来自 [19] [20]——但采用了不同的设计理念。小米手机采用了平面前屏和窄边框,并配备了更坚固的玻璃,该公司曾通过让花样滑冰选手在其上滑行来戏剧性地展示其坚固性 [21]。以其电池容量来说,机身出奇地纤薄,重量为 231 克,并且据小米称“比苹果 17 Pro Max 更薄更轻” [22]。Pixel 10 Pro XL 采用谷歌标志性的铝合金与玻璃设计,配有标志性摄像头条,现在经过改良,拥有统一的边框和全新的“Super Actua” OLED,在测试中峰值亮度达到3,000 尼特——“我们测试过的最亮显示屏”,Tom’s Guide 指出 [23] [24]。两款手机均为IP68 防水,手感高级;小米甚至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可选配件复古游戏手柄保护壳,可将后屏变成迷你 Game Boy [25] [26]。Pixel 的设计更为保守但精致,配色如黑曜石或瓷白等低调色调,而小米则以其引人注目的后屏“动态背屏”在 Pro Max 机型上大胆亮相 [27] [28]。
- 性能与内部配置:小米 17 Pro Max 是首批搭载高通新款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芯片的手机之一(高配版最高配备 16GB 内存和 1TB 存储) [29]。早期报告显示,这颗芯片堪称移动端的性能怪兽——“或许是全球最快的智能手机芯片,”正如 Notebookcheck 所说 [30]——在持续游戏性能上甚至超越了苹果的 A19,并且高负载下温度更低 [31] [32]。Pixel 10 Pro XL 则采用了 Google 定制的 Tensor G5 芯片,基于更高效的台积电工艺,优先考虑本地 AI 和机器学习任务。在日常使用中,Tensor G5 表现“流畅”,比以往的 Pixel 更加凉爽 [33],但在纯 CPU/GPU 性能上并未以超越高通或苹果为目标。事实上,Pixel 在图形密集型任务上仍有差距——“在游戏等任务上性能不足,”正如 Tom’s Guide 指出 [34]——但对于 Google 提供的 AI 密集型功能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两款手机均运行Android 16:小米搭载全新HyperOS 3(中国市场优先推送) [35],Pixel 则采用 Google 原生系统并集成了Gemini AI。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保证 Pixel 10 系列可获得 7 年的系统更新和功能推送 [36],而小米在这方面难以匹敌(其支持周期通常为 3–4 年)。小米的优势在于前沿技术集成(如 Wi-Fi 7、先进散热等),而 Google 的优势则在于长期软件支持和 AI 优化。
- 电池寿命与充电:这是两个极端的故事。小米的7,500 mAh电池是最大的亮点——这是一颗“巨无霸”电池,得益于全新的硅碳负极技术和L型设计,在不让手机变得像砖头的情况下塞入了更大容量 [37]。其结果是,小米声称该设备在视频播放方面可以超越iPhone,真正实现多天续航 [38] [39]。即使是更小的Xiaomi 17(非Pro版)也有7,000 mAh,超越了大多数竞争对手。17 Pro Max支持100 W有线快充(大约30分钟可从0充至100%)和50 W无线充电 [40]——远快于Google的充电速度。Pixel 10 Pro XL的5,200 mAh电池,虽然是Pixel有史以来最大 [41],但更为常规:Google承诺“全天”续航,并通过全新基于Qi2的25 W无线“Pixelsnap”磁吸充电器 [42] [43]。实际测试中,Pixel XL完全可以坚持一天(Tom’s Guide在自适应模式下获得了约14.3小时网页使用时间) [44],但它“在电池效率方面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重度用户需要每天充电 [45] [46]。例如,苹果的iPhone 17 Pro Max本代机身更厚以容纳更大电池,官方标称可实现令人印象深刻的39小时视频播放(苹果史上最长) [47]。最终,小米在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方面显然胜出——它简直就是一个“电池怪兽”——而Pixel则依靠Tensor的优化和Google的自适应电池软件来实现小幅提升。两款手机都支持反向无线充电以为配件充电,但如果你优先考虑电池续航,小米凭借其巨大的电池容量更具优势。
- 价格与价值:小米在定价上大幅压低竞争对手——在中国,17 Pro Max 起售价为 ¥5,999(约$840),仅为西方旗舰机价格的一小部分 [48]。即使考虑到进口成本,这对于一款拥有顶级配置和独特功能的手机来说也非常惊人。相比之下,谷歌的 Pixel 10 Pro XL 在美国起售价为 $1,199(256GB,谷歌已取消 128GB 基础版) [49]。虽然谷歌保持了 Pixel 价格与去年持平 [50],但它依然是一款与三星和苹果旗舰机齐平的高端产品。说到这里,苹果的iPhone 17 Pro Max同样起售价为$1,199(128GB) [51],而三星的Galaxy S25 Ultra则以$1,299(256GB)首发 [52] [53]。在销售的市场中,小米将 17 Pro Max 定位为搅局者——你可以用比 iPhone 或 Pixel 便宜数百美元的价格,获得超大电池、最前沿的骁龙芯片,甚至还有第二块屏幕。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它仅在中国上市(预计全球发布将在 2026 年初,可能在 MWC 期间) [54]。而 Pixel 手机则在谷歌的主要市场(北美、欧洲等)有售,并提供完整的保修和支持。因此,小米在纸面上性价比更高,但 Pixel 在小米尚未正式进入的地区则提供了安心的服务和保障。买家需要权衡是选择进口小米或等待其国际发布,还是购买现成可得的 Pixel 或其他本地选项。
旗舰对手与未来展望
小米 17 Pro Max 和 Pixel 10 Pro XL 将于 2025 年底进入一个竞争激烈的旗舰市场。苹果的 iPhone 17 Pro Max 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凭借苹果 A19 Pro 芯片,在跑分中被称为“目前最强大的智能手机” [55],以及像 8× 潜望式长焦这样的相机升级,继续让苹果粉丝保持忠诚 [56]。三星的 Galaxy S25 Ultra(于2025 年 1 月发布)同样实力强劲:配备 6.9 英寸 AMOLED 屏幕和 S-Pen,主摄高达 2 亿像素,双变焦镜头(最高 5× 光学变焦和 10× 混合变焦),以及可靠的 5,000 mAh 电池 [57] [58]——尽管与小米 7,500 mAh 的电池相比,似乎略显保守。S25 Ultra 在 One UI 7 系统中引入了更多 AI 智能功能,并延续了三星“全能旗舰”的传统(起售价高达 $1,299) [59] [60]。展望未来,其他即将发布的机型也已现身。传闻小米将在 2026 年推出更极致的小米 17 Ultra,带来进一步的相机升级 [61]。谷歌 Pixel 家族也在扩展——今年推出了Pixel 10 Pro Fold(折叠屏版本),预计明年还会有 Pixel 10a 或 Pixel 11,继续推进谷歌以 AI 为核心的战略。与此同时,一加和vivo等品牌也在准备搭载骁龙 8 Gen 5 的旗舰机型;高通已有十多家 OEM 厂商准备在“未来几天”内采用这款芯片推出新设备 [62]。换句话说,竞争只会愈发激烈:一加 15已预告将于 2026 年初搭载同款芯片,而三星 Galaxy S26 Ultra(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发布)很可能会在屏幕技术和相机变焦方面加码,以应对苹果和小米的挑战 [63]。
专家们认为这场较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线。谷歌正大力推动以AI驱动的用户体验——Pixel 10 Pro XL配备了如通话助手和相机教练(一个用于提升拍照的AI导师)等功能,旨在让手机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智能、更有帮助 [64] [65]。相比之下,小米则在硬件上不断突破——更大的电池、额外的屏幕、新材料——以吸引关注并在参数上超越对手。“小米17系列就是要‘对标iPhone’……同代、同档”小米的卢伟冰表示,表明他们有意在创新上与苹果正面竞争 [66]。在许多方面,17 Pro Max在硬件参数上确实挑战甚至超越了iPhone和Galaxy,同时价格更具优势 [67] [68]。
对于消费者来说,2025年的旗舰机选择从未如此有趣。如果你看重电池续航、快充和非传统功能,小米17 Pro Max是一个大胆且相对实惠的选择——“一款极具吸引力的高性价比旗舰”,在其价位上 [69]。如果你更看重精致的软件、前沿AI和长期支持,Pixel 10 Pro XL则展现了谷歌对智能手机的最佳愿景(尽管价格较高)。当然,像苹果iPhone 17 Pro Max和三星Galaxy S25 Ultra这样的老牌旗舰,在生态系统和全方位性能上也有各自优势。每家都有其独特之处——苹果以无与伦比的芯片性能和统一生态著称,三星以多样性和S-Pen见长,谷歌以AI和计算摄影领先,小米则以电池和创新性价比取胜。
最终,小米 17 Pro Max 与 Pixel 10 Pro XL 的对决突显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智能手机格局:一个新晋者可以通过加入第二块屏幕和超大电池来打破现状 [70] [71],而像谷歌这样的老牌厂商则以更智能的软件和以用户为中心的功能来增加超越参数表的价值 [72] [73]。对于科技爱好者来说,这是双赢——这些设备相互推动变得更好。正如一位评测者在将 Pixel 10 Pro XL 与其竞争对手对比测试后总结道:“2025 年最有趣的手机对比之一” 正在上演 [74]。而随着 2026 年的临近,这场旗舰之争才刚刚开始。
来源:小米发布报道 [75] [76] [77];TS2 Tech 分析 [78] [79] [80];Wired 上手体验(Simon Hill) [81] [82];Tom’s Guide 评测 [83] [84];The Verge 评测 [85] [86];Qualcomm/Notebookcheck 报告 [87];Google 商店与博客 [88] [89];PhoneArena 规格与发布 [90] [91] [92];苹果和三星官方信息 [93] [94] [95].
References
1. www.theverge.com, 2. www.phonearena.com, 3. store.google.com, 4. www.theverge.com, 5. www.wired.com, 6. www.wired.com, 7. www.theverge.com, 8. www.theverge.com, 9. ts2.tech, 10. ts2.tech, 11. www.phonearena.com, 12. www.phonearena.com, 13. www.apple.com, 14. www.phonearena.com, 15. www.phonearena.com, 16. www.tomsguide.com, 17. www.tomsguide.com, 18. www.theverge.com, 19. www.theverge.com, 20. blog.google, 21. www.theverge.com, 22. www.theverge.com, 23. www.tomsguide.com, 24. www.tomsguide.com, 25. www.theverge.com, 26. www.wired.com, 27. ts2.tech, 28. blog.google, 29. www.wired.com, 30. ts2.tech, 31. www.notebookcheck.net, 32. www.notebookcheck.net, 33. www.theverge.com, 34. www.tomsguide.com, 35. ts2.tech, 36. store.google.com, 37. ts2.tech, 38. www.theverge.com, 39. www.theverge.com, 40. www.theverge.com, 41. www.tomsguide.com, 42. www.phonearena.com, 43. www.phonearena.com, 44. www.tomsguide.com, 45. www.tomsguide.com, 46. www.tomsguide.com, 47. www.wired.com, 48. www.theverge.com, 49. www.tomsguide.com, 50. www.phonearena.com, 51. www.wired.com, 52. www.phonearena.com, 53. www.phonearena.com, 54. www.theverge.com, 55. www.wired.com, 56. www.apple.com, 57. www.phonearena.com, 58. www.phonearena.com, 59. www.phonearena.com, 60. www.phonearena.com, 61. www.theverge.com, 62. www.notebookcheck.net, 63. www.phonearena.com, 64. www.theverge.com, 65. www.phonearena.com, 66. ts2.tech, 67. ts2.tech, 68. ts2.tech, 69. ts2.tech, 70. ts2.tech, 71. ts2.tech, 72. www.theverge.com, 73. www.theverge.com, 74. www.tomsguide.com, 75. www.theverge.com, 76. www.theverge.com, 77. www.theverge.com, 78. ts2.tech, 79. ts2.tech, 80. ts2.tech, 81. www.wired.com, 82. www.wired.com, 83. www.tomsguide.com, 84. www.tomsguide.com, 85. www.theverge.com, 86. www.theverge.com, 87. www.notebookcheck.net, 88. store.google.com, 89. www.theverge.com, 90. www.phonearena.com, 91. www.phonearena.com, 92. www.phonearena.com, 93. www.apple.com, 94. www.wired.com, 95. www.phonearena.com